徐 兵
課題緣起:
我所在的中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父母也大多沒有很高的固定收入,沒有很高的學歷水平,尤其缺乏教育孩子的水平和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能力,家長們大多不知道如何去很好地教育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愛孩子、如何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基礎,而是簡單地認為自己只要多掙錢,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要求就夠了;還有的家長甚至認為把孩子放到學校,交給老師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在他們看來,孩子不出色要么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要么是自己的孩子天生不是學習的料,很少去反思自己對孩子早期的影響和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我們沒有理由去抱怨家長,也不要過多感嘆社會的不公,在我看來,我們惟有盡自己的心,盡自己的責任,盡量為每個孩子都提供自我發(fā)展的機會、一個能展示自己的舞臺、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信念,努力促進每一個孩子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我曾多次對我的學生說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只有堅信自己,努力付出,你才會走向成功,但只要你放棄,你就一定會失敗?!壌?我們從事教育的人不能固執(zhí)己見,也不能追求時尚,需要在平凡中鍛造偉大。
態(tài)度決定幸福:
作為耕耘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無疑面臨諸多的壓力和困難。首先,我們面對的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其父母忙于打工掙錢,很少顧及到孩子,也很少與孩子交流,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的更多關注和關愛;教師既要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自己微薄的工資勉強糊口,倘若家人生病,那就會陷入更大困境。其次,我們還面臨工作壓力——農村家長更多關注孩子的成績,他們衡量一位好教師的標準主要是教學成績,很少考慮其他關乎孩子持續(xù)發(fā)展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班主任更是如履薄冰,以致于很多年輕班主任做上幾年就不愿再做了,職業(yè)倦怠感也隨之而生。不難想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的學生受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面對不可改變的現(xiàn)實,教師要贏得職業(yè)幸福,唯有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懷著一份快樂的心情去工作,在與孩子們生命互動的情境里探求事業(yè)的快慰,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與同伋攜手開創(chuàng)教學工作的新局面。如是,我們才會迎來一個又一個教育的春天。
專業(yè)發(fā)展事業(yè):
學期伊始,許多七年級新生便過早地進入了“叛逆”期,他們常常會自認為已經長大,不再需要那些條條框框的約束,在思想上出現(xiàn)了諸多的麻痹、松懈。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認為首要任務要抓好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及時把握學生點滴的情緒變化,提前將已經成熟、完善了的各項常規(guī)要求落實到位,做到未雨綢繆。在實際工作中,我會想辦法狠抓日常生活中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上睡覺、不完成作業(yè)以及與教師頂嘴等不良行為,充分發(fā)揮班委和學生會的監(jiān)督作用,利用班會、晨會、頭腦風暴等機會強化學生的宿舍、就餐管理,引導同學進行“換位”思考、同理心、“我”思維訓練,讓學生在反思和互相評比中接受教育,并從中得真知,學會約束自己,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經常會借來圖書室有關班級管理的書籍、報刊,認真鉆研,并通過全省班主任遠程培訓以及班主任論壇等平臺向專家和全國各地優(yōu)秀班主任取經,借鑒他們豐富的經驗,然后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在跟學生民主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紀班規(guī)。如《班級常規(guī)管理36條》《公寓日常管理細則》《學習日常規(guī)范27季》《課堂自我管理之18戒》等,然后狠抓落實,嚴格要求,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了一系列補充規(guī)定。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學生的常規(guī)習慣有了明顯的好轉,班級管理向著有序的方向發(fā)展。學生在嚴格的訓練中執(zhí)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明理,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上學知,在活動課中發(fā)展特長。
愛心贏得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對孩子的愛?!弊鳛榘嘀魅?我始終堅持“想學生之想,急學生之急,夢學生之夢”的管理理念,在與學生的生命互動、碰撞中共同成長。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洛齊說:“教育的主要原則就是愛。”熱愛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啟迪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激勵學生奮進的驅動器。在馬克斯·范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強調,教學機智是一種對他人的關心指向,關心是主動為他人承擔責任、困難和悲痛,意味著注意他人、愛護他人,關心一詞表達的是一種態(tài)度和感情,而不是一種能力和技巧。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接受,每個人都在以各種方式表達這一內在的需要或者愿望。所以說,要成為一個真正對學生有愛心的班主任,我們必須敞開心扉接納每一個孩子。作為班主任老師沒有任何嫉妒、自私、卑鄙等世俗的東西,當我們把學生看成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時,我們還會不會去指責他們、體罰他們、用各種手段去迫害他們?我們老師有著更多的包容精神,為了幫助學生成長,完善學生的世界觀,我們需要經常以學生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用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來期候每一朵花的自然開放。
態(tài)度決定高度:
在很多專家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管理的主人,學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緣此,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從思想上更新管理觀念,確認每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權利和義務,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加強自主意識和民主意識教育,以“人人為班級,小事我來做”為要求,讓集體觀念深入學生內心,使學生知道班級的發(fā)展離不開每個人,每個人對班級都是最重要的,班榮我榮,班恥我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班級的形象。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意識到:我生活在這個溫馨、和諧的集體中,我要為集體創(chuàng)造更多精彩。當這種良好的班級氛圍營造成功時,那些不良言行自然就會受到遏制,并會隨之銷聲匿跡。
前景瞻望:
由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將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想持之以恒地踐行下去,創(chuàng)建科學的自主管理模式,不斷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放手讓學生管理好自己、管理好班級,使其在管理中拓展知識,提升能力,享受成功,做自主發(fā)展的新新人,我們老師也會在與學生一起成長中收獲教育事業(yè)的幸福。
個人簡介:徐兵,男,33歲,中學一級教師,先后擔任班主任、教研組長、年級主任等職,有多年班級管理經驗、教學成績優(yōu)秀,多次受到縣、鎮(zhèn)、學校表彰,省十一五課題組成員。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焦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