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全
現(xiàn)代數(shù)學教育思想的目的觀、結構觀、質量觀、發(fā)展觀告訴我們,數(shù)學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塑造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提高未來公民的數(shù)學素質。數(shù)學的教學活動是教和學兩個過程的有機結合,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雙邊的協(xié)同活動,其中主導作用是關鍵。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有效性指導
作為百年大計的教育事業(yè),對教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的實踐亦告訴我們,許多學生學習成績差的根本原因常常并非自身的努力不夠,也不是智力低下所致,而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或不會學習造成的。正如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所言:“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fā)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fā)揮。”所以,對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未曾體驗過的東西,自然會缺乏善待之法,但對于教師來說,既有自己躬行的切身體會,又有多次教學生如何的經(jīng)驗教訓,概念怎樣理解,公式怎樣發(fā)現(xiàn),思路怎樣形成自有其獨到之處、先見之明,給學生會指點迷津,就能使學生迷惘的思維開竅,從而使他們掌握學習的規(guī)則、方法、技巧,登堂入室,蕩起學法的雙槳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所以,教師只有發(fā)揮好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學會學習,才能在教學中既解放自己又解放學生。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應性編導
毋庸置疑,每個學生手中都有教材,然而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數(shù)學方法的掌握、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高為什么還要靠老師的教呢?無師自通的自學成才者不乏其人,但是在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中卻顯得鳳毛麟角,絕大多數(shù)的人無不因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難懂望而生畏,無不因“未知數(shù)的折磨”而半途而廢。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一門科學,表述的抽象性、體系的嚴謹性、應用的廣泛性是有別于其他科學的顯著特點。教育目標的具體要求,課標的具體規(guī)定,必須有敘述的嚴謹性、闡釋的簡潔性、體系的完整性,所以,教材只能省略去這些“形式”和“關系”的發(fā)現(xiàn)過程。數(shù)學知識采用高度抽象的符號語言來表述,讓人感到數(shù)學知識的簡潔、深刻、科學之美,同時也給數(shù)學帶上了抽象難懂的面紗。我們現(xiàn)在試用的教材,編寫不可能兼顧到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學生,也無法預料每一個教師的能力實際,且與教師自身的水平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征、數(shù)學現(xiàn)實等實際情況肯定會有一定的距離,即便是著名特級教師的教案也未必對每一個教師的教學都適合。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以教材結構為主線,以教學過程為媒介,對所教內容進行適應自己學生實際的再加工、再組織、編導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實際的教學活動方案,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階梯,學生的活動有一種渴望探索的心向。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對課堂的活動進行藝術性啟導
教學的成效,不僅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認識水平、組織水平,更取決于教師把教材、教案這些靜態(tài)知識能轉化為動態(tài)信息傳遞給學生的啟導水平。正如有人所言: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體,同樣的課題,同樣的設計,不同的人會教出不同的風格,“循循然善誘人”者會使學生感到趣味無窮而又淺顯易懂,所以,發(fā)揮好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否表現(xiàn)出良好的啟導水平。教學的藝術就是啟導的藝術,一是啟發(fā),二是引導,旨在為學生的學習指導正確的思考方向,啟動他們自身的學習內驅力,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的啟導須持之以橫?!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要在學生對所思考的問題“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時。一個精當?shù)脑O問使學生腦海中掀起軒然大波,一個巧妙的點撥使學生從百思不解中豁然大悟;教師的啟導須動之以情。教學的對象是有情感的學生,他們不是接受知識的器皿,教師也不是知識的傳送帶,教師只有靠對事業(yè)的滿腔熱情、對生活的滿懷豪情、對工作的勃勃激情、對學生的眷眷深情,才能有效的感染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方法達到藝術化的境界;教師的啟導須曉之以理。教師不僅是學科的教員,也是學生道德的引路人,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就是真理的代言人,深奧難懂的科學真理要靠老師的循循善誘而引發(fā),博大深刻的人生哲理要靠老師的諄諄教誨而懂得,教師只有用科學知識之理啟迪學生迷惘的思維,用正確的人生之理教化學生純真的心靈,既教書又育人,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深入學生心靈;教師的啟導須悅之以聲。啟導的藝術就是語言的表達藝術,教師生動幽默的表達會使學生的聆聽變得愉快輕松,形象貼切的比喻會使學生的理解顯得水到渠成,字字珠璣的闡釋會使學生感到知識的無窮魅力,親切溫和的點撥會使學生享受到知識的甘甜;教師的啟導須慕之以形。教學與唱戲有許多共同之處,教師不僅要有眉飛色舞的表情,也要有手舞足蹈的言行,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能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有時又須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默,片刻的寧靜會讓學生的腦海在沉默中爆發(fā)出海嘯。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西園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