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斌
摘要:在高校日語教學中,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這一角度,闡述了學習外語的同時,必須要了解其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應采用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詞匯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且要適當講授日本文化知識, 進行趣味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日本文化導入滲透文化背景結合
0 引言
語言既是文化的產物,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人類自古以來就借助語言這種媒介來傳遞知識、表達情感、交流經驗。語言既是一種工具,又是與一定社會文化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的。對于高校日語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日語知識及技能進行交際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日語和日語交際中的日本文化的積累。
1 日本文化引入高校日語教學的重要性
中日兩國自古以來文化交流久遠,但是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給學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種障礙。在教學中,教師應有目的的進行文化意識培養(yǎng)與文化導入。日本文化受外來的影響較大,我們稱日本文化是一種雜種文化。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建立在其社會文化基礎之上,并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豐富的風土民俗內涵。認識這種背景和內涵,對于理解掌握一種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2 日本文化引入高校日語教學的方法
在高校日語教學中,很少獨立開設日本文化課。因此,使學生熟練運用日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日語教學中滲透日本文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思想和廣博的知識,熟悉中日兩國文化,要隨時注意流行的日語學刊、流行語、外來語等,不斷了解日本的社會文化變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2.1 教師應結合詞匯教學導入日本文化知識 教師在講解詞匯時,可以為了增加學生對這些詞匯的感性認識,可以用圖片,實物來說明,并且講解詞匯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也可以使得枯燥的詞匯被生動的記憶下來,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對于詞匯的講解不僅要側重詞語本身意思,而且要注意詞語的文化伴隨意義。例如, “桜”,它是日本的國花,但在日本人眼中還把“櫻花”比作人生。“櫻花”的花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卻開得多姿多彩,轟轟烈烈。日本人認為人應該像“櫻花”那樣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yè)。又如, “あなた”屬第二人稱代詞。在口語交際中,一般很少用于第二人稱,常常是婚后,妻子稱呼丈夫時用的詞匯。由此可見,同樣的詞匯因其所處的文化領域不同,其特定的詞義、感情色彩和文化歷史也各不相同。因此,詞匯教學不僅要講解詞語本身的意義,還應加入這些文化成分,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和領會日語的詞匯意義,運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2.2 在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導入相關的日本文化知識 在文章的講解和學習過程中有效的導入日本文化,不僅能夠豐富課堂知識,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夠使同學們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在講到新編日語第2冊第四課《食事》會話文的時候,雖然在表面上只是一篇簡短的請客吃飯的場景對話,但是在其后面隱藏著許多的日本飲食文化,例如,中國的“干杯”與日本的詞匯“干杯”有些區(qū)別,中國的“干杯“是全部喝掉,日本的是喝一點。又如,吃飯時,盡量不發(fā)出過度的響聲,這一點日本也是一樣,但經常會談到他們喝湯或者吃拉面時會發(fā)出很大的聲音,這并不表明日本人沒有修養(yǎng),因為按傳統(tǒng)日本人是習慣坐在塌塌米上利用一張低矮的餐桌用餐,餐具離嘴比較遠,因此,養(yǎng)成了把碗端至嘴邊吸食的習慣。這并非有無教養(yǎng)問題,只是習慣、禮儀不同而已。
2.3 語法教學應采用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詞匯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講授語法時,通過設置語境的訓練,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日本式”思維,并能直接從語言表達方面去體驗日本文化,品嘗到徹底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到《現(xiàn)代社會の花道》這一文章時,就可以介紹一下日本的“公司情結”, “町の祭り”等等。句型教學的優(yōu)點就是既不輕視理論又注重實際應用。例如,教師設置一個詢問對方愿望的情景對話,多數(shù)學生都會按語法做出“たいですか”來詢問。日語中句型“たいですか”表示第一人稱的愿望的問句時,可以不受人稱限制。但是,學生卻沒有真正理解日本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曖昧性的表達方式。所以,使用“たいですか”這種表達方式太直接,不符合曖昧性的思維表達方式。而應該采用“~はいかがですか”這樣的表達方式去誘導對方。像這樣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語法、指導學生進行會話練習的同時,應及時加以補充說明。
總之,在高校日語教學中,應加強對日語語言與文化的探討,并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幫助學生在有意識的學習的語言同時,學習必要的日本文化,從而清除跨文化交際上的障礙。高校日語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日本文化的特點,根據(jù)自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時刻琢磨、悉心鉆研,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日本文化得以滲透。事實證明,對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日語的使用就越準確,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與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順利。
參考文獻:
[1]陳巖.談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1:24~27.
[2]王秀文.日本語言與跨文化交際[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3]日語教學的探索與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1.
[4]劉鳳娟.在公共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J]2007.
[5]石田敏子.日本語教授法[M].東京:大修館書店.1998.
[6] (日)新村出.廣詞苑[Z.2005.]日本.株式會社巖波書店.
[7]李寧.日語教學與其文化背景.[J]交通高校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