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煥
初中生的厭學癥在近幾年里呈上升趨勢,已成為一個令社會、學校、家庭都十分擔憂和關心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初中生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問題。我校曾對9名癡迷電腦網絡游戲的學生進行調查和分析,發(fā)現這9名學生癡迷電腦網絡游戲的原因都無一例外地是因為厭學而引起的。作為學生的教育者和監(jiān)護人,我們應深入地探究學生厭學的根源,尋找對策。
一、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原因
首先,內在因素方面:有的學生缺乏對學習難度充分認識的心理準備,對發(fā)現知識、了解知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難度估計不足或認識不深,一旦遇到困難便知難而退,由此滋生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經過多次努力得到的卻總是低分和失敗,并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逐漸形成學習無效果、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感到自卑、無能和失去信心等,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不可避免地產生厭學情緒。部分家境貧苦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也是易產生厭學的原因之一。有些學生原來成績較好,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的加深和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逐步喪失自信心,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其次,外部原因方面:
1. 社會的負面效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和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新的“讀書無用論”死灰復燃?!胺峙洳还薄按髮W生就業(yè)難”“國企破產”“失業(yè)率上升”和媒體曝光及民間傳聞的腐敗案件等,從不同角度給初中生以負面影響,動搖其學習動機和信心,誘使其產生學習無用和厭學的情緒。而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有針對性地加大宣傳力度,只是乏味地進行傳統(tǒng)空洞的說教。學生對社會的抵觸心理導致逆反心理,進一步發(fā)展為厭學情緒。
2. 教學的滯后性。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信息鋪天蓋地令我們措手不及。而我們的教學在某些方面卻沒有前進多少,仍停留于原有的水平。有位老教師在調研中感嘆“十多年前這樣講,十多年后還是沒有多少變化”。這種脫離實際的教學顯得枯燥乏味,難以打動學生的心,不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另一方面,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和教師自身素質的限制,有些教師只教書不育人,只重知識的傳授而輕思想品德教育,重文化素質的提高而輕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 教師教育方式不當。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意無意地產生一些失誤,如考試分析時對排名次的過度強化、個別輔導的親疏之分、課堂教學中的否定傾向、日常教育中的言辭偏頗,導致對學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傷害,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4. 學習負擔和壓力過大。現在的初中生,學習壓力和負擔之大是無須諱言的。一個認真的初中生,每天的學習時間不低于11個小時。這種壓力和負擔,對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期的初中生來講是不適當的,極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有效矯治學生的厭學情緒
(一)激發(fā)興趣
1. 優(yōu)化教學手段。盡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模型、標本、錄像、幻燈、投影、多媒體等提高直觀效果。
2. 結合實際。教學中盡量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自然現象、工農業(yè)生產實踐、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等,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3. 體驗生活。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小課堂與大社會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書本知識、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把他們的興趣轉移到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上來,使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益。
4. 樹立大學習觀。引導學生樹立大學習的觀念,讓學生明白唱歌是學習、打球是學習、練字是學習、畫畫是學習。只要用心,一切皆可學習;只要快樂,一切皆可學進。這樣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長處,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
(二)減輕負擔
1. 重思維方法,輕題海戰(zhàn)術。我們必須放棄題海戰(zhàn)術,應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上扎扎實實下功夫。我們不能只滿足教學生會做一道道題,關鍵要教會他們思維的方法,掌握解題的思路、方法、步驟,提高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2. 重能力考查,輕頻繁考試。單元考、大小考、期中考、期末考、會考,名目繁多,考得學生暈頭轉向,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收到的實際效果卻不太理想。我們必須改變頻繁考試的做法,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擺在首位,真正地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樣才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3. 重書本基礎,輕課外雜書?,F在很多教師搞題海戰(zhàn)術,要求學生購買很多的課外雜書。其實這些書在內容、編撰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并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主要知識食糧。如果學生和教師在這方面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只能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應以書本為基礎,吃透教材 ,教透教材,學透教材。
(三)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引導學生積極的交流。與老師交流,一方面能夠學習知識,另一方面讓老師對學生有所了解,從而在“暗示”心理的作用下調整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與激勵,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與家長交流,可以讓家長真正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各項情況,從而使家長不斷調整對子女的要求和評價。與同學交流,能夠讓學生在群體中體驗各種各樣的快樂,從而使本我與自我和超我相適應。
(四)鼓勵學生自我努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克服困難的能力,培養(yǎng)意志品質,樹立遠大理想,在挫折中取得經驗,不斷成熟起來。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時,告訴學生應當把挫折看做是一種磨練自己的機會,面對困難敢說“太好啦!”“我能行!”一旦發(fā)現學生在挫折面前有所退卻時,就讓他們提醒自己:再堅持一下就是勝利。也可以指導學生用英雄形象、名言警句(激勵性的)、歌曲來勉勵自己,從而戰(zhàn)勝挫折,做學習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