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泳
有一份調查報告引起我們的深思。據教育發(fā)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中國的中學生在學校用來做數學題的時間是每周307分鐘,居世界前列,但中國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家中排名卻倒數第五。無獨有偶,另一項國內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學生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只有15%。盡管這只是一項有關數學作業(yè)的調查,但我們痛心的是,我們的學生為這個“計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還犧牲了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而反思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形式,語文作業(yè)布置大多是寫幾遍生字、做與本課相關的測試題或者背誦、抄寫課文,這類作業(yè)重復、機械、呆板,既不利于激活學生思維,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及不完成作業(yè)現象。那么如何適應時代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新語文作業(yè)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呢?借鑒平克在《全新思維》中提出的引領未來的六種基本能力(設計感,故事感,綜合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1. 從文字性作業(yè)到具有設計感的作業(yè)
具有設計感的作業(yè)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策劃思維,鼓勵學生求新、求異。語文學習不僅是學語文課本,還可以通過手工、繪畫等形式作業(yè)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實踐語言文字同時開發(fā)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如在《電腦住宅》一課之后,教師布置作業(yè):“假如由我設計電腦住宅,我會……”結果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電腦商場,不但為商品提供產地、檢驗等報告,還為顧客自動聯網提供商品價格對比,自動提貨、送貨;有的畫電腦智能醫(yī)院,為患者提供各類方便;有的做電腦學校手工模型……雖然作品還很粗糙,有的還不太美觀,但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精心制作的,很珍貴。教師還在班里搞了一個小展覽,要求學生利用文字寫下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為作品作說明,然后展示學生各自的作品。學生親自設計的作品得到了肯定,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給學生提供了語言實踐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
2. 從教材性作業(yè)到具有故事感的作業(yè)
故事思維大大有利于我們在工作中展望未來、預測、解釋等。對語文學習而言,故事實質是事件,事件記憶大大激活了人的大腦皮層,使人的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因此,我們的語文作業(yè)必須重視具有故事感的作業(yè),或者說是事件作業(yè)。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每周布置一兩次匯報型作業(yè),學生可向家長匯報自己在學校的趣聞樂事,之后讓家長對學生講故事情況的反饋意見以書面材料形式記錄下來,由學生帶回學校交給教師。教師還可以設立班級日志本,每天由學生輪流值日,輪流記錄班級趣事、大事,學生、教師、家長還可以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議,形成班級發(fā)展“活”日記。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對事件記憶、敘述、思考、概括的能力,又使家長、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互相溝通、互相了解的橋梁,有利于學生對事件的全面認識,并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 從單一性作業(yè)到具有綜合感的作業(yè)
綜合感是一種將瑣碎的事情聯結在一起分析的能力。這種能力重綜合而不是分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觀全局的能力。這種對信息綜合處理的能力體現在語文學習上,可以表現為組織學生搜集一些與主體相關的文字或圖片或錄像、光盤等資料,并指導學生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適當的篩選和整理,然后與同學進行必要的交流和展示。例如在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搜集與骨髓運送相關的事件,搜集江蘇南京陳霞、浙江范先生等接受臺灣同胞骨髓捐贈后的感言,搜集四川大地震后臺灣對大陸的援助,搜集臺灣受災后大陸對其的支援等,并指導學生整理材料,作專題匯報。交流匯報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可以看出學生在統(tǒng)觀全局中深刻認識到海峽兩岸人民心連心,炎黃子孫血脈相連的感情。
4. 從寫作性作業(yè)到具有共情感的作業(yè)
具有共情感的作業(yè)指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設身處地等形式,促進感性認知形成并進一步認同、理解別人的處境、感情的能力。語文作品本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共情感能力培養(yǎng)無疑是強化文字與生活關聯體驗、深化文字與生活相互轉化認識的關鍵。我們可以布置一些學生觀察、體驗的作業(yè)。比如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利用假日到彩田—深南立交橋下去觀看爬山虎,使學生切身感受爬山虎葉子漾起波紋的樣子,細看爬山虎細細、嫩紅的腳、小圓片式的腳、灰色的腳,切身感受爬山虎的腳的各種形式。上課時學生對文中描述的爬山虎的腳的發(fā)展變化便有了認同感,對文章的描述和作者蘊含的感情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們還可以在讀書月開展班級童話節(jié)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排演童話劇、講童話故事、跳童話舞蹈、寫童話故事等等,通過角色體驗和表演,既能加深學生對文學人物形象的感悟和體驗,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表達能力。
5. 從嚴肅性作業(yè)到具有娛樂感的作業(yè)
現在的語文學習沒有必要完全是“苦行憎”式的學習,更何況“在21世紀,娛樂將成為我們認知、行動和創(chuàng)造價值的主導方式”。如何讓我們的語文作業(yè)變得具有娛樂感呢?我們可以設計一種用來幫助學習漢語知識的娛樂牌,可以分成漢字牌、詞類代用牌、漢語拼音牌、標點符號牌、成語牌等,通過千變萬化的組合游戲,既在游戲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啟迪學生智慧,發(fā)展學生智力。
6. 從識記性作業(yè)到具有意義感的作業(yè)
語文學習中有些歷史事件距離現在的生活比較遙遠,有些文章中蘊含的深刻道理與學生稚嫩的人生感悟還有點距離,如何感受到文章的意義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前布置一些調查、訪問、參觀等實踐性作業(yè)。比如在講《幸福是什么》一課時,我們事先讓學生參與社會對“幸福”的討論,讓學生了解深圳布吉南嶺村村民的變化,讓學生到蓮花山感受游人對鄧爺爺塑像的瞻仰,并獻上一束鮮花,從而切身感受到“勞動”、“義務”的意義,感受到“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的意義,加深學生對幸福的感性理解和認識?!拔覀兩鷣砭褪菫榱颂綄ど囊饬x,而不是為了享樂。只有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才能體會到生活真正的快樂”,具有意義感的作業(yè)蘊藏著引導學生追尋意義的向度,意義的追尋讓學生明白學習不只是一種責任、任務,更是生命發(fā)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