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平
摘要:語言和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構成的基礎,語言又受到文化的制約。語言學習的終極目的在于交際,因而語言的教學離不開文化的闡釋。隨著文化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影響日益廣泛,我國的外語教學理論與模式必然得到新的發(fā)展和完善。
關鍵詞:語言;文化闡釋;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3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3—0245—02
法語是我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限選課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該課程通過法語語音、基礎詞匯、基礎語法及初級課文的講授與練習,使學生初步具備法語語音、詞匯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法語語法的運用能力,并培養(yǎng)一定的法語閱讀技能及法漢互譯能力,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面,為深入掌握法語作為讀寫譯的工具打下基礎。英專學生初學法語一方面受英語的干擾而容易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產(chǎn)生混淆,另一方面又對法蘭西悠久的文明、浪漫的文化充滿憧憬。其實學習一門新的外語,不僅是掌握外語本身的過程,也是接觸和了解另一種民族文化的過程。筆者認為,作為第二外語的法語的教學過程中文化的闡釋不可或缺。那么,如何在法語教學中把語言教學與文化闡釋有機結合起來呢?
一、揭示法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
“文化”(la culture)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廣義的文化具有很大包容性,可以說社會道德、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乃至風俗習慣、行為舉止皆在此列。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早已指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常會在它的語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構成民族的也正是語言?!?[1] 由于語言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語言為一個民族提供了一種豐富的表達手段,這樣,一種語言中的詞匯就必不可少地帶有文化內(nèi)涵。一種語言的詞匯系統(tǒng),如單詞、習語、成語,記載了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透過這一詞匯系統(tǒng),我們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法漢兩種語言隸屬兩個語系,它們所代表的民族文化迥異。法漢兩種語言雖然不乏內(nèi)涵大致相同的詞匯,但也有大量的詞匯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存在差異,而且兩種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也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巴粋€詞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蘊藏著迥異的內(nèi)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參考系統(tǒng)(frame of reference),在理解某個詞語時總是以此為參照,因此結果往往不同。”[2]例如, chien與忠誠,cochon與骯臟,coq與驕傲,ne與愚蠢,oiseau與自由,renard與狡猾,singe與機敏,boeuf與強壯,mouton與溫順,mère與慈祥,or與財富,pierre與堅硬等內(nèi)涵意義是相同的。而各種色彩在法漢兩個民族看來文化涵義卻是不同的,中國人看到白色會聯(lián)想到喪葬,法國人則會聯(lián)想到婚禮;“rouge”(紅色)在一定背景下,代表激進、恐怖、專橫,漢語中的紅色卻與光榮、喜慶、勝利聯(lián)系在一起?!發(fā)a première”(第一)在法國教育制度中為 “classe de lenseignement secondaire, précédent la classe terminale”(高中畢業(yè)班的前一個年級)。法國人把二樓說成一樓。對時間和地址是倒過來講的,年月日,他們會列為日月年。我們說或寫地址先寫大地名,逐步小到幾號幾樓幾室,他們正好相反,從門牌號開始,最后才是某省某國家。對73這個數(shù)字,法國人說“soixante et treize”成為60+13。我們在描述某事物時,形容詞總是放在名詞之前,而法國人卻經(jīng)常把形容詞放在名詞后面。再如漢語的“淺”在法語中找不到對應詞,法語只用“peu profonde”(不深)來表達,漢語中的“二十四節(jié)氣”、“陰”、“陽”“生肖屬相”等概念在法語中找不到對應者。因此,兩種語言間概念的對應只是相對的,差異是絕對的。如果說語言浸透了文化的話,那么文化遠未被充分表達出來。在教學中,法漢文化差異的揭示只能循序漸進,逐步加以積累。要不斷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化差異的敏感。
二、中法跨文化交際的語用文化闡釋
由于法漢兩個民族生存條件、文化背景、文化傳統(tǒng)不同,形成了道德規(guī)范、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xiàn)在詞匯用語的內(nèi)涵意義上,而且體現(xiàn)在中法跨文化交際的語用文化方面。在教學中須使學生認識到和諧、得體的跨文化交際來自正確的語用文化??缥幕浑H的雙方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價值觀不盡相同,思維方式也都具有各自民族的特點。當交際者對目的語的詞匯內(nèi)涵或他民族社交活動潛在的文化規(guī)則缺乏了解時,極易按本民族的語用習慣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造成語用失誤,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盵3]在我國熟人之間打招呼有多種方式,諸如“去哪里呀?”、“吃飯了嗎?”、“干什么去呀?”等等,如果按照我們的習慣譯成法語去問候法國人,他就會感到對方企圖干涉他的私事從而造成不愉快。因此,“誰在何時用何種語言向誰說話”[4],涉及到交際雙方的語用文化的闡釋,即必須讓學生了解并熟悉所學語言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知識。再譬如當法國人夸獎贊美對方時,中國人好以“自貶”的方式顯示謙虛,這在法國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而且在法國像年齡、收入狀況、體重之類問題也是令人忌諱的。由此看來,在教學中使學生了解有關法國社交禮儀的文化常識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有關法國國情常識的文化闡釋
近些年來,在教學中介紹法國社會文化的問題已越來越為我國的法語界所重視。法國是當今世界上重要國家之一,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是法語初學者所渴望了解的。在法語(第二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語言的各種基本技能的訓練,而且應注意介紹這門語言的生存環(huán)境,即法語國家(francophonies),特別是法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歷史、現(xiàn)狀,以至地貌物產(chǎn),風土人情等等。這樣才能避免語言學習的枯燥單調以及生搬硬套等弊病,比較全面地了解與我國社會文化差異甚為明顯的外部世界,以便畢業(yè)后適應社會的多種需要。大致來說,這方面常識包括世界上法語國家和地區(qū)的分布,法國的面積和輪廓,海陸邊界和鄰國,多樣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氣候和河流,民族和人口,巴黎和外省,國旗和國歌,歷史名人(路易十四、拿破侖、戴高樂……),法國的能源和工業(yè)(航空航天、高速列車、核電……),交通運輸,商業(yè)貿(mào)易,農(nóng)林牧業(yè),法國的宗教、教育、科技、文學藝術(各個時期的文藝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民族節(jié)日(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宗教節(jié)日)等。在教學上,首先要使學生有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精神,大膽吸收有利于我們自身成長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不能把法國文化視為“異端”,反過來也不應以之為標準貶低自己的文化。要使學生切實認識到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其次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法語國家的文化,要學好法語是不可能的。反之,越深刻細致地掌握法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細節(jié),就越能正確理解并運用法語。法語(第二外語)的教學不僅是語言的灌輸,同時應重視文化情景的闡釋;不僅要指出語言與社會文化的體現(xiàn)關系,而且應當揭示法漢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我國的學生要盡量熟悉法語社團(尤其是法國人)使用法語的常見情景以及法蘭西民族的語言習慣,注意觀察并記錄各種語句使用場合,在接受法國文化的同時學會遣詞造句,從而使法語真正成為幫助理解的工具和中法跨文化交際的紐帶。
參考文獻:
[1]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選讀[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89.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159.
[4]J.A.Fishman. Who Speaks What Language to Whom and When, La Linguistique.vol.2,1965:67-88.
Cultural Explication in French(Seconde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SHEN Gui - p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526061,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the former, and has influence upon the former.Language learning aims ultimately at communicating, so language teaching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cultural explication.As the role of cultural elem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theory and mod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will acquire new development and amelioration.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al expl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