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波 陸 文
摘要:團隊精神是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素質,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客觀要求。而當代一部分大學生明顯缺乏團隊精神,所以,高校要在課程教育教學中強化團隊精神培養(yǎng),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團隊實踐活動,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yǎng)協(xié)作型教師,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關鍵詞: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yǎng)
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個人已經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團隊精神對一個人的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團隊精神,是指團隊成員把團隊利益放在首位,自覺地以團隊的目標為重,隨時維護團隊的利益,并在各自的工作中盡職盡責,自愿并主動與其他成員積極協(xié)作、共同努力奮斗的品格。史密斯在《團隊智慧》中指出:“團隊是擁有不同技巧的人員的組合,他們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標和共同的相互負責的處事方法?!币虼?高等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精神作為工作重點。
一、大學生團隊精神的現(xiàn)狀
目前,一些大學生存在著自私冷漠、個性過強、公德意識差等問題。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溺愛和嬌寵中長大,這使得他們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淡薄,缺少互相幫助及協(xié)作的精神,沒有團隊合作意識。這些大學生在畢業(yè)后往往很難融入社會,缺乏社會競爭力。
《大學生團隊精神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對團隊精神重要性的認識”,有51.9%的大學生認為“團隊精神很重要”,有25.2%的大學生認為“團隊精神重要”,有22.9%的大學生認為“團隊精神不重要”。這表明,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已被大多數(shù)大學生認同,這為進一步做好培養(yǎng)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學生對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團隊精神是一種不承認個人利益、抹殺個性的精神。另外,在回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強調團隊精神是否會吃虧”這一問題時,回答“是”的大學生隨著年級增長呈上升趨勢,大學一年級的是12.3%,大學二年級的是20.6%,大學三年級的是23.4%。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對臨近畢業(yè)的大學生更要有效地加強團隊精神的教育。因此,團隊精神的教育仍然是大學生德育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當代大學生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缺乏團隊精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發(fā)生著急劇變化。然而,那種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生產的小農思想至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仍然很大,使人們普遍缺乏團隊精神。另外,一些社會不良風氣也影響著人們的團隊精神。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成長。大學生對社會的體驗還不夠充分,所以理想和現(xiàn)實的偏差往往使他們失落、焦慮,再加上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以及社會問題造成的不公平競爭現(xiàn)象,更使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充滿戒心。這必然會阻礙他們與他人的正常交往。
二是基礎教育體制的不完善。因為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和社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基礎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嚴重的教育不公平問題。一些示范學校、重點學校占據(jù)了豐厚的教育資源,“應試教育”“擇校熱”造成的“上學難、上學貴”已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而“應試教育”的單一升學率導向形成了擇校的價值基礎和兩極分化的學校系統(tǒng),奠定了擇校的需求基礎。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基礎教育強調的只是個人的學習能力與應試能力,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競爭,而沒有針對學生團隊精神的成績考核,若干素質教育的目標被大大弱化,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也被淡化了。
三是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能力不強。由于我國教育體制自身的特點,中學和大學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差異。在高考的重壓之下,高中生緊張的學習和不斷的考試使他們的中學生活變得單一而枯燥,缺乏對自我性格的完善。進入大學后,新生們由于綜合能力不強,在面臨困難時,選擇自閉、退縮,特別是缺乏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不能很好地與他人交流,很難適應大學生活。
四是缺乏針對性強的系統(tǒng)培訓。高等教育大眾化對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依靠班級等集體管理形式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團隊建設有別于集體管理和群體建設,需要高校認真研究和積極實踐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方案、途徑和方法。
三、培育大學生團隊精神的策略
一是在課程教學中強化團隊精神教育。團隊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依賴于大學生個體的知識和素質基礎,而各類教育教學活動是形成大學生素質基礎的主渠道。因此,加強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就要發(fā)揮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渠道作用,加強教育改革,適當設置團隊精神培養(yǎng)的課程,設置一定的相關學分,使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yǎng)有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開展,這樣有利于發(fā)揮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tǒng)性、針對性、強制性、普及性等特點,從而實現(xiàn)對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和提高。高??梢圆捎帽匦拚n和選修課相結合的辦法設置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活動,做到資源共享、知識互補,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學習的關鍵是互動,互動的角色不只是師生之間,還有學生間、小組間、個體與群體間等。在教學互動中,每一個參與者都要積極參與、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作。
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團隊實踐活動。團隊精神既強調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又強調與人合作的能力。如果說個人工作能力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縱向動力,那么團隊精神則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橫向動力。這些能力必須通過實踐得以提高,并最終運用于實踐。事實證明,學生在團隊實踐中不僅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處理信息能力,還可以消除自卑、自傲等影響人際關系的不健康心理。因此,除了課堂教學,高校還應多方面開展集體活動,加強校園團隊合作精神建設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高校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以團隊為單位的文體活動,如院系組織的球類比賽、辯論賽和知識競賽等。高校通過開展集體活動,可以讓團隊合作精神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團隊精神素質的因素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很多獨生子女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集體活動的機會,導致他們形成過強的自我中心意識、較差的自我管理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時,應試教育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使得學校在學生人格塑造以及相應教育上重視不夠。因此,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也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還需要家庭及社會各方面的配合。我們必須為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輿論環(huán)境。高校應該利用其有利條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團隊精神氛圍,創(chuàng)造大學生發(fā)展的良好平臺。
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yǎng)協(xié)作型教師。高校教師的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人格魅力、言行舉止及行為方式對大學生有著言傳身教的直接影響,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具有團隊精神的教師隊伍是加強大學生團隊精神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要想成為協(xié)作型教師,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把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yōu)榧葌魇谥R又培養(yǎng)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紀律嚴格、恪守常規(guī)的課堂氣氛轉變?yōu)榉e極互動、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這是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基礎。還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科研中的參與和合作能力,這是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保證。另外,還要身體力行,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團隊精神的作用是對學生最直接的教育。合理利用這些培養(yǎng)大學生團隊精神的措施,高校必將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團隊精神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平.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1).
[2]王宏明,李桂榮.企業(yè)需要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6,(2).
[3]周鳴.培養(yǎng)班級團隊精神的三點體會[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5,(2).
[4]楊志君.論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3).
[5]黃少強.關于大學生團隊精神教育和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2,(6).責編: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