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當代女性電影中的女性主義悖反

2009-12-08 08:36劉海波
粵海風 2009年6期
關鍵詞:女性主義

劉海波 戴 怡

性別話題,更確切地說是女性性別的被發(fā)現(xiàn)、被表達,即女性解放話題,也是現(xiàn)代思想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性的組成部分。表達女性訴求的女性主義作為現(xiàn)代社會成熟期的表征,從20世紀初到今天一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理論派系,其主張也常常相互駁詰,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但是,只要把這些主張放在現(xiàn)代性的大背景下考察,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女性主義的元敘事其實仍然在現(xiàn)代啟蒙思想的范疇內(nèi),那就是一種女性“主體性”的獲得,即女性“脫離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康德語),不再是被支配的客體,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能自我決斷的主體。主體性的獲得是現(xiàn)代啟蒙運動的目標,當康德喊出這個口號的時候,他針對的是整個人類如何擺脫宗教和王權(quán)的束縛,女性主義者不過是把矛頭指向了所謂的男權(quán)社會。因此,訴諸主體意識表達的女性電影,某種意義上都是最典型的“現(xiàn)代性”電影。這一表達,可以具體為對女性主體意識覺醒過程的表現(xiàn),或者對導致女性主體性缺失的男權(quán)社會的批判,也可以呈現(xiàn)為主體性建構(gòu)過程中的矛盾和懷疑。

本文要探討的,正是當代中國女性主義電影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各種癥候——矛盾、局限和左右搖擺。筆者從當前的幾部女性電影代表作入手,提出如下三個女性電影的命題:其一,女性主義的訴求是否能通過單純的性別反抗獲得;其二,主動選擇依附男性的女性是否還擁有主體性;其三,女性主體性的獲得是通過姐妹互助還是兩性對話。

一、 女性解放的有效維度:性別抑或經(jīng)濟——以《紅顏》、《蘋果》為例

當女性主義者把男性視為壓制自身的罪魁禍首后,從合法或非法的兩性關系中逃離——即“出走”就成為女性文學和電影的重要主題。20世紀初的五四運動中,婦女解放作為人的解放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標志性表達即是“離家出走”,《新青年》上的易卜生專號把一個叫娜拉的女人介紹給中國,經(jīng)過胡適《終身大事》的本土化改寫,像娜拉那樣勇敢地背叛家庭“走出去”成為婦女解放的首要選擇。這一主題時隔一百年后,中國的女性電影里依然孜孜不倦地表達著,年輕的女導演李玉的兩部作品《紅顏》和《蘋果》中的女主角就最終都選擇了出走。

《紅顏》(2005年)中的女主角小云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女性,少女時代的懷孕、成年之后的私情,都反映著她對個性欲求的張揚,她仿佛要成為一個擁有自主性的女性。然而,她的欲求只能在非公開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一旦公開,她就要被迫接受社會的懲罰。在影片的高潮段落中,小云被迫穿著戲服改唱流行歌曲,被眾人公開凌辱,叫罵為第三者,雖然她的內(nèi)心對那些有窺視欲和占有欲的男性,以及被主流意識包裹中的社會充滿怨恨和不屑,但是這份不屑和蔑視卻是以實際上的無奈承受為表現(xiàn)的。作為女性,她對主體性的爭取不能被男權(quán)社會所接受,她也無力顛覆這個強大的社會秩序,她唯一能做出的反抗就是“出走”,或者說是“逃離”。當然,小云的出走并非毫無代價的上上策,如果是那樣的話,這份“出走”就完全沒有什么主動性可言了。影片中,小云離開了那個壓抑她的微觀社會,但同時也離開了自己的兒子,那個唯一真誠愛她的“男人”。影片結(jié)束在火車轟鳴的汽笛聲中,然而小云去向哪里?命運如何?恐怕不僅是對角色本身,對導演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

時隔兩年,李玉的《蘋果》(2007年)重復了《紅顏》的主題,主人公蘋果在丈夫和老板欺騙與沖突的漩渦中,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過是男性眼里性宣泄的、生育的乃至敲詐勒索錢財?shù)墓ぞ?根本不存在女性的主體性,因此也就沒有人的尊嚴。于是在影片結(jié)尾,盡管她被喂得白白胖胖、生活得衣食無憂,但她仍然選擇了抱著孩子離開兩個男人——男權(quán)的世界。李玉的兩部影片,都選擇了娜拉式的“出走”作為女性主人公拒絕男性社會的姿態(tài)。在性別話語的維度下,這一姿態(tài)已經(jīng)足夠,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女性主體性的覺醒。然而“娜拉走后怎樣”?對于這個近百年前魯迅先生振聾發(fā)聵的問題,女性主義者既不會提出,也無法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在性別的維度上是無效的。

娜拉走后怎樣?魯迅先生說“不是墮落,就是回來”,而魯迅下此斷語的要害在于“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jīng)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這后一句話其實就是說“雖然錢買不來女性的自主性,但是卻有可能因為沒有錢而失去自主性”,所以“經(jīng)濟權(quán)就見得最要緊了”。[1]而對經(jīng)濟權(quán)獲得的難度,魯迅認為甚至會比參政權(quán)的獲得更難。的確,女性經(jīng)濟獨立地位的獲得,不僅需要男女工作機會的平等、同工同酬的平等,更重要的是女性工作能力的獲得,而這需要教育機會的平等?;蛟?教育、工作和報酬的平等,不還是性別平等問題嗎?這一說法乍一聽有道理,放到中國社會的實踐中,立刻就顯示了其誤差,中國部分女童——主要在偏遠農(nóng)村之所以匱乏教育,首要的原因不是性別歧視,而是絕對貧困。中國部分工廠的女工獲得較低的報酬,同樣不首先是性別歧視,而是階級的剝奪。具體到中國,女性地位的改善絕非單純在性別維度的話語表達所能解決。無論是對男權(quán)社會聲色俱厲的批判,還是對女性覺醒歡欣鼓舞的認同,都無法解決女性獨立以后的生存問題,也就無助于女性主體性的真正獲得,反而容易陷入話語革命的自娛自樂中。女性主義對性別維度的拘泥,或許正是其理念不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是其無力從性別博弈中獲得女性真正獨立的原因之一。

二、主動選擇依附男性是否是一種主體性?——以《我和爸爸》、《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例

徐靜蕾迄今拍攝的三部影片在筆者看來都屬于女性電影,其中《我和爸爸》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都表現(xiàn)了兩性之間的“依附”關系,只是其向度恰恰相反。

《我和爸爸》(2003年)展現(xiàn)了非常有趣的父女關系。由于親情的疏離和淡漠,父女的相處最初像朋友一樣爭吵和調(diào)侃不斷;女兒在和父親的摩擦與和解中,重拾了生活和情感的自信,從照顧父親到為父親送終,完成了主人公女性主體性的獲得。父親和女兒最終回歸家庭的情節(jié)處理,又與傳統(tǒng)敘事相契合,展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融合。

女主角小魚從小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父親此前一直處于缺席的狀態(tài),生活的重負和情感的失衡使小魚對父親充滿怨憤甚至敵意。傳統(tǒng)的父女關系中,父親往往處于一種支配的、主導性的地位。影片中小魚雖然對父親充滿恨意,但是作為一個尚未成熟的年輕女孩,多少是渴望得到父親的保護和愛撫的,實際生活中這種保護通常以“監(jiān)護”這種法律和情感交織的方式出現(xiàn)。但是當影片中父女二人真正生活到一起后,由于玩性十足的老魚自顧不暇,未能承擔起照顧女兒的義務,因此女主角雖然有了“父親”,卻從未體會到父親的“溫暖和權(quán)力”。他們仿佛是朋友,卻又不如真正的朋友般親密,因此在這對父女關系中,由于父親的不稱職,使得傳統(tǒng)上的女兒對父親——女性對男性的依附關系并沒有形成,這就為影片后半部分二人關系的逆轉(zhuǎn)埋下了伏筆。父親從獄中獲釋后,小魚肩負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在精神和身體上傷痕累累的兩人終于回歸家庭的溫暖和責任,貌似回歸了傳統(tǒng)母題。然而父女在家庭中主導與依附地位的置換,卻使得該片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的兩性敘事。男人-父親成了家庭里嬰兒般的被照顧對象,女人-女兒卻成了一家之主。為此,很多女性主義批評家認為女兒獲得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對老邁衰弱父親的同情、愛憐、和寬容”,“顯示了‘我的話語權(quán)和強者的視角和立場”。[2]

然而,批評者的歡呼聲尚未消失,徐靜蕾次年奉獻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2004年),卻對前一部作品的女性立場進行了重大反轉(zhuǎn),給女性主義批評者提出了難以回答的問題。《來信》以畫外音的方式保留了原著中第一人稱書信敘事的方式,這當然確立了女性話語的主導地位,然而在這份女性講述的歷史和回憶中,女性角色卻處在一再被拋棄卻癡心不已的狀態(tài),女性對男性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感依附性。女主人公矛盾地用盡各種方法接近想象中的中心即男主角,在明知道男主角風流多情的本性后,她仍然幾次三番地制造與他的偶然邂逅,用白玫瑰勾起他的愛情記憶,用試探性的對話喚起男主角的回憶,卻又出于自卑抑或別的心理并不挑明心跡。她猶豫不決地徘徊在父權(quán)世界的邊緣,每每接近“崇高”的愛人,她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張愛玲語),盡管她的愛被渲染成是偉大的犧牲,可是犧牲換來的卻是女性主體性地基的徹底毀滅。

作為一部改編影片,我們不能忽視原著作者茨威格的男性性別,這篇小說就像中國古代男詩人筆下的怨婦詩,或許因為知道男人想要什么,所以常常比女詩人和女作家寫的要更為凄婉動人。然而當我們讓茨威格承擔了他該承擔的性別責任后,我們?nèi)杂斜匾穯柵畬а?因為畢竟徐靜蕾主動選擇了這部小說來自編自導自演,因此,她應當是認同了主人公的立場的。從角色冷靜、平淡的自述中可以看出,對男性主體的依賴和順從是角色本身的選擇,至少在她的內(nèi)心獨白里,我們看不出任何后悔的痕跡。因為依附關系而喪失的主體性,在女性角色的自主選擇中則表現(xiàn)為主動的放棄。毋庸置疑,在現(xiàn)代生活中也不乏這類女性,她們選擇依附于男性或者其他情感主體,并非出于被迫或者壓抑,反而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滿足和需要。

兩性關系是最復雜的人性范疇,情感問題也常常陷入非理性,假如我們把主體性的獲得作為女性主義訴求的目標,那么獲得了主體性的女性對“依附男性”的主動選擇,就把以擺脫男性控制來實現(xiàn)主體性的女性主義話語置于了自相矛盾的悖論中。這樣的悖論同樣也被“五四”的啟蒙思想家們表達過,胡適詩云“情愿不自由,也便自由了”說的正是這種悖論?;蛟S,我們需要把所謂的“依附”進一步細分——情感的、經(jīng)濟的、理智的,女性主體性的獲得首先和主要指一種理智的獨立性,即康德意義上的,擺脫了他人的控制,無需他人引導,能獨立運用自己的理智。至于情感是否依附,這不屬于理性的范疇,不屬于現(xiàn)代性的范疇,是一個自古就有,亙古不變的范疇,主體性話語對它是無效的;而經(jīng)濟的依附,套用黑格爾的語式,那也可能是某些女性的詭計——這樣的女性很難說她們沒有主體性了。

三、單性世界還是兩性和解——以《無窮動》和《夢想照進現(xiàn)實》為例

風格化的《無窮動》和《夢想照進現(xiàn)實》具有某種實驗性地對女性主義的反思,為女性主體性的實現(xiàn)構(gòu)筑了一個想象的夢境。編導對女性主體性的思考貫穿于影片的每一個細節(jié),有激進后的反思,有思考后的包容,也有解決現(xiàn)實困境的沖動和迷茫。

非情節(jié)化的敘事結(jié)構(gòu),挑戰(zhàn)兩性禁忌的臺詞,以及從導演演員到音樂制作的女性團隊,使寧瀛的《無窮動》(2005年)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夠得上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電影。電影中充滿了象征性別秩序的能指,例如敘事展開的那個四合院就是典型的禁錮女性主體性發(fā)展的傳統(tǒng)男權(quán)話語秩序的象征,那滿屋的古籍史書,也是男性話語的指稱。而影片對主流電影敘事方式的顛覆,也可以看作是導演對男性話語主導下的主流電影及大眾審美經(jīng)驗的挑戰(zhàn)。

在內(nèi)容上,影片圍繞一封郵件和女主角妞妞的丈夫的外遇事件展開敘述,男性看似缺席,甚至在影片結(jié)束時被徹底地驅(qū)逐出女性的物質(zhì)世界,但在女人們的精神世界里,他卻如幽靈般無處不在,是個不在場的在場者。作為女性桎梏的父權(quán)社會的所指,這個隱形的男性角色始終處于主導性的地位,使影片從顯見而激烈的反父權(quán)意旨陷入到女性主體意識缺失的矛盾怪圈。吃“鳳爪”的情節(jié)段中,紅唇和鳳爪的組合頗具象征意味,咀嚼的口部動作既是人物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潛意識欲望的直接出口,本能性欲的流露和情感騙局的隱藏,在這群女人們的爾虞我詐中構(gòu)成鮮明的對照。影片結(jié)尾,女人們的心計和謊言暴露于眾,充滿對女性自我的諷喻。

編導試圖用女性話語,可悲的是那也不過是男性話語的模仿,指責父權(quán)社會架在女性身體和精神上的枷鎖,但是女性間的相互猜忌和試探,自私而愚蠢的愛情謊言和對男性的情感依托,使這場革命的興起變成了自欺欺人的游戲,女性自身的虛榮、貪婪、虛偽和懦弱暴露無遺,這種夸張的自我譏諷與貶值,也成為解構(gòu)女性自戀的工具,營造出一種反諷荒誕的黑色幽默的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寧灜的《無窮動》既是一部女性電影,也是一部反女性電影,她借一個“女人偷吃、男人通吃”的故事,不僅揭示了男權(quán)的絕對統(tǒng)治地位,也揭示了那些停留于話語狂歡的女性主義者們的虛偽性和虛妄性。影片事實上擊潰了女性主義者一直以來虛構(gòu)的“姐妹關懷”的神話,四個封閉在四合院里的女性,并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單性世界,這不僅是因為作為權(quán)力象征的男性幽靈無處不在,更是因為作為欲望主體的女性離不開異性——男性。

影片結(jié)尾,三個女人奔走在自由開闊的公路上,對此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對象征傳統(tǒng)意識、父權(quán)文化的四合院的突圍,但是同樣可以理解為對女性主義者虛幻的姐妹世界的拋棄。如果作者的意圖是前者,那么她就依然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女性思維框架內(nèi),不過是在重復娜拉出走的故事;如果是后者,筆者倒認為,或許寧灜為走投無路的女性解放找到了一個可能的出口或者希望,那就是女性主體性的確立,不可能通過對男性排斥,建立一個專屬女性的王國而實現(xiàn),而只能直面兩性世界,建立在兩性協(xié)商的基礎上。徐靜蕾的第三部作品《夢想照進現(xiàn)實》提供了這樣的思考。

《夢想照進現(xiàn)實》(2006)與《無窮動》的鮮明對比是,故事同樣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展開,角色卻變成了兩個性別。敘事展開于一個中年的男導演和一個年輕的女演員之間,兩人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里徹夜長談,從現(xiàn)實談起,展開漫無邊際的思想的碰撞,最后又落回塵世之中,這或許是一次拘泥于偽裝、封閉、孤獨的內(nèi)心世界的現(xiàn)代人對零距離溝通的渴求的縮影,或許是一次兩性之間的平和傾訴,或許是一次對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和調(diào)侃,把人們時常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中的煩惱、思考和對未來的想象用言語的形式表達了出來,暫時實現(xiàn)對自我與社會的面具的卸除。

影片中對兩性關系的闡釋潛在于男女主角的對話中,仿佛是作為導演的徐靜蕾和作為編劇的王朔之間的對話,又仿佛是任何男女兩極的交流。以女性視角對影片進行解讀,一開始,女主角不想再扮演劇本里與個人生活偏離的角色,于是找導演溝通,試圖獲得一種對其自主選擇的肯定或者否定?;蛟S是受到女主角的影響,男性導演并沒有正面駁回女主角的辭演,反而也開始發(fā)表對劇組和劇本的不滿,兩人在對工作生活的共同指責中似乎獲得一種心靈上的認同。在不斷的自我剖白和言語的沖突與休戰(zhàn)之后,女主角似乎不再執(zhí)著于對角色的不滿和放棄的初衷,男女主角從對劇本的改編,角色的定位討論到對生活、工作和自我的認識,有矛盾有爭論有調(diào)侃有統(tǒng)一,而通過這徹夜的溝通,男女主角都在思想火花的交匯中,獲得心靈的舒坦和情緒的平復,雙方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都得以體現(xiàn),并處于相互平衡的狀態(tài)。

借用影片中男主角的闡釋,劇中劇的主題是“人人平等……人和人都互相信任,也值得信任,人和人都不互相消滅……”,這其實也是該片所要表達的愿望,是編劇王朔和導演徐靜蕾所要表達的愿望,這一愿望體現(xiàn)在兩性維度上,就是兩性的和諧相處。影片中的徹夜長談,或許絲毫沒有改變現(xiàn)實,女主角可能依舊會留在劇組里,男導演也未必如己所愿得以完善劇本。但是此時的維持現(xiàn)狀卻有了嶄新的意義,這是男女主角溝通后達成的共識,不再是以前互相抵觸、各有怨氣的劍拔弩張,那是一種隨時崩潰的脆弱的平衡,如今則是相互理解的聯(lián)盟。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夢想照進現(xiàn)實》對兩性差異的現(xiàn)實世界提供的夢想解決方案是哈貝馬斯意義上的協(xié)商,是運用交往理性的溝通。當然,徐靜蕾的方案和哈貝馬斯的方案一樣,都建立在現(xiàn)代社會相對成熟的階段,女性已經(jīng)基本解決了政治和經(jīng)濟的平等權(quán),性別沖突主要源于性別差異而非性別歧視。這時候,女性重要的是“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康德),按照徐靜蕾的“夢想”,一旦女性使用那份本屬于自己的與男性同等的話語權(quán),并且彼此尊重,也就是能夠運用交往理性,那么兩性之間完全可以達成共識。或許這樣的夢想不過是夢想,但是影片至少說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女性主體性地位的獲得永遠無法在單一性別的世界里實現(xiàn),甚至這一訴求,唯有在兩性空間里才有意義。

結(jié)語:女性、女性主義與女性文本

當我們在思考女性電影時,我們常常陷入一種困惑,我們究竟是在對影片中的女性角色進行批評,還是在對女性創(chuàng)作者進行批評,抑或是對女性主義批評者的闡釋進行批評。這一困惑通常源于經(jīng)過女性批評闡釋的女性文本中女性訴求的模糊。

因此,我們不得不從現(xiàn)代性的規(guī)定性出發(fā),首先把女性的訴求限定為對自身主體性的獲得,然后把女性文本理解為對這一訴求的表達。我們認為,女性文本不外乎回答如下三個問題:女性主體性是如何喪失的?女性主體性如何能夠獲得?以及女性爭取主體性的實際情況如何?而女性主義對女性文本的批評,則是要闡發(fā)女性文本中女性表達,或者揭示女性文本的誤區(qū)。然而,由于不同的女性主義者對女性訴求的理解各不一致,對導致女性主體性喪失的原因也歸結(jié)不同,更對女性主義的努力方式和方向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了女性主義內(nèi)部的自我沖突。當這樣的女性主義批評,對本就具有多義性的女性文本進行闡釋時,由誤讀和過度闡釋所造成的眾聲喧嘩的局面也就在所難免了。

因此,女性主義批評并非女性文本的教師爺和裁判長,相反,女性文本常常給女性批評帶來啟發(fā),引導女性批評的理論探索。而啟發(fā)之一,就是女性話題的思考必須打破單一的性別維度。

[1]魯迅.娜拉走后怎樣[A].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第152—154頁

[2]吳小麗、徐甡民.九十年代中國電影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第223頁

猜你喜歡
女性主義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
女性主義的三次浪潮
中國從女性主義到女性主義翻譯的實踐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生作品賞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眾女性主義”為何流行?
文學改編電影中的女性主義表達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