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教學是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切教學的基本追求,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也離不開有效性的追求。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的思考:
一、注重情境中有價值信息的獲取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先生說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鼻榫车膭?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更有利于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筆者認為,引導學生獲取情境中有價值的信息,及時從情境中運用數(shù)學語言提煉出數(shù)學問題,才能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良好的鋪墊。
如三年級“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教學:
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1個蘑菇,4只小兔。)
求什么問題?(分給它們多少個)
這些蘑菇是多少個?怎么知道的?(籃子里有12個蘑菇)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把它們的分給你們”中的“你們”指的是誰?這句話是誰說的?“它們”是誰?
師:都是指這3只小兔。這些蘑菇的 ,是什么的?(板書:12個蘑菇的)
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二、注重合理選用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近年來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探索學習大為流行。我們不能盲目的合作探索,合作探索要有其必要性。數(shù)學學習不可能學生處處去親自發(fā)現(xiàn)和合作探索。應把多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注重實踐,引領學生認真傾聽與接受。動手實踐、引領學生認真傾聽與接受與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一樣,也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實踐的目的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確定、選擇問題,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實踐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善于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
如五年級“圓的面積”的教學:在將圓片等分成16份后,剪開,讓學生拼成學過的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學生將上下半圓對插。教師問:你們拼好的圖形近似于什么圖形?大部分人說是平行四邊形,有個別學生有不同意見,這時教師讓他們認真聽聽這個同學的意見,之后并沒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誰說的不對,而是通過觀察教具,紅色的半圓平均分成8份,下面黃色的半圓分成9份,師問:為什么老師拼成的卻近似于長方形呢?學生發(fā)現(xiàn):下面黃色的半圓先平均分成8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又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各放一邊,所以近似于長方形。教師又讓學生同桌合作,用分成32等份的圓片拼一拼,學生恍然大悟,得出: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越接近長方形。再讓學生摸長方形的長,觀察其顏色(課前已將圓的周長描成藍色,半徑描成黑色),讓學生交流: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
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以及獨立思考,讓學生獲取豐富的感知材料,加深了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周長、半徑的關系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
2.注重反思,引領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如“圓的面積”的教學:觀察圓,說說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半徑是3厘米)從這里還可以知道什么?(直徑6厘米,周長18.84厘米)哪部分表示周長?紅色部分呢?(表示面積)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得來的?(剪、移、拼,轉化成長方形)圓的面積也可用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來計算。(揭示課題)教者設計了層層深入的問題,幫助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的區(qū)別加深印象,同時回憶起以前一些平面圖形面積的由來,為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注重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筆者在一次聽課中,一位執(zhí)教老師在課堂上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急于要學生回答,全然不顧學生是否來得及思考。這種教學的有效性是可以想像的。周玉仁教授曾說過:“要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情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會成功的愉快?!绷艚o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如上例中:在學生將圓片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后,師問:圓形轉化成長方形后,面積有沒有變?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圓形的面積?學生探討出用“圓的周長的一半”乘“半徑”,再讓學生自己試著用公式表示(這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有部分學生得出:πr×r,反問:πr表示什么?r×r可以怎么表示?得出面積公式后追問:要求圓的面積,一般要知道圓的什么?(半徑)
教師關注了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鼓勵學生探索新知識。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交流,再通過反思式的追問,鞏固了學生的認知,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注重因材施教分層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途徑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倡對學生要因材施教,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因為知識基礎、學習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異,一節(jié)課中,對同一個學習內容,有的學生學有余力,有的學生學得盡力,有的學生學得吃力,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數(shù)學上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整體有效,注重分層練習,就成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途徑。
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練習的指導,由扶到放,體現(xiàn)了練習設計指導對學生的分層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有意義地運用數(shù)學知識中獲得信心,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師生雙邊活動,其有效性是我們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應該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fā)展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無論課程改革到何時,有效教學都將是我們教師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