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摘要:新課改的深入使我們明白了只要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訓、有意識、有目的地摸索良好的教學方式,及時運用好激勵機制,合理協(xié)調好知、技、策、評之間的關系,定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態(tài)課堂知識技能策略評價
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覺學習和分析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它提倡在英語教學中要做到知識、技能、策略、評價的協(xié)調發(fā)展,那么在課堂中怎樣體現這四者的關系呢?
一、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夯實基礎知識
如果把知、技、策、評比作一個金字塔,那語言知識則是塔的底座,其塔基穩(wěn)了,量的積累足了,才有了構筑上層塔頂的磐石,這樣再進行下一步訓練時就有了牢不可摧的基石,操作起來也會得心應手。也就是說,在英語教學中,知是技、策、評的基礎和前提,雖不能說知識比技能重要,但對于知識的夯實是必不可少,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比如在模塊的教學中,我們根據每個單元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詞匯(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詞組、短語、構詞語法等)、聽力、語言點的講解和課文的整體閱讀,又結合高考題型把高考中的必考點、常考點和易錯點進行專題分類,做到既分散難點,突出重點,集中時間,逐個突破,又要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制定好可行的教學計劃,合理的分配時間??茖W地安排進度,并根據自身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進程,為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怎樣在教學中著重技能的培養(yǎng)
英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而推動社會化的進程。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的三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忽視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和個性的發(fā)展。針對這種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的方式,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英語教學?如何進行技能的培訓?英語技能就是使用知識能力,這種能力可稱為運用知識能力,也可稱為語言運用能力。技能也就是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在英語學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技能就是通過聽、說、讀、寫、譯等方式來使用的。如果我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死”的,孤立的。而不在知識的傳輸中給予良好的運用,那這些知識就會成為無用的知識,就沒有必要學習了,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學了就用”,要學會用自身全部感覺器官:動腦、動手、動耳進行實踐活動,如:在英語教學中。堅持從單詞的學習到句子的學習,從句子的學習到閱讀短文,再到材料寫作和看圖作文等等,就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也是一種對知識的運用,一種技能的表現。
新時期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且也是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練習機會,并經常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盡量公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
三、在教學中,教師怎樣體現教學策略
一種好的教法、學法,有助于學生高效地學習,它是前兩者的保障?,F在的英語課堂都不贊成“滿堂灌、填鴨式”的灌輸方式,從素質教育的立足點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講短語“take on”時,充分利用課堂資源,使用情景教學法,首先讓學生通過預習給出其不同含義,并在教師指導下譯出相應短語:take on experts;take on extra jobs;take on anew look;然后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分組思考、討論、歸納、總結,把這三個短語放到一個完整的語境中,最后通過競賽的方式得出一個最佳的語境:At first,thefarm was badly Fun,Then the farmer took on someexperts,and these experts could take on extra jobs,Therefore,the farm took on a new look,這樣讓學生舉一反三,縱橫對比,方便記憶。其實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一些話題或畫面,以交流訓練為主線,以聽促說,聽說并進,以讀帶寫,讀寫互動;以譯貫穿讀、聽、寫、說,從而做到五技并舉。
四、教學中,如何體現評價體系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注重體現學生的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首先在教學上,針對大班教學的性質,主要采用了自評和小組互評的方式,有時也引用男、女生競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同時,教師用good,welldone,excellent等鼓勵性詞匯及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個模塊結束后,進行一次階段性評價并且在每個階段性評價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他們充分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則作好詳細的記錄,以建立好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更好地把握知識的灌輸,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反思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其次要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形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梢酝ㄟ^家長問卷調查,家庭聯(lián)系本、家長會等形式定期了解其子女在學校的表現。這樣教師可以客觀、公平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現,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完善,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與家長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從而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意識,努力打造一個原生態(tài)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