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

2010-02-09 03:44:31
關鍵詞:校訓民辦高校校園文化

章 清 馮 偉

(浙江樹人大學,浙江杭州310015)

學校作為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文化傳承活動的場所,文化是各項活動組織開展的橋梁與紐帶,是學校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不斷積淀和培育中形成的校園文化,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大學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一般來說,校園文化是“以學生和老師為主體,以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1]既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也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校園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不僅僅只是校園文化活動的推陳出新,更是學校精神品質的凝煉升華。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孕育著學校的品牌和形象,也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但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歷史短、歷史文化積淀少,辦學基礎比較薄弱,師資專兼結合流動性較大,生源質量相對較低,導致社會認同感不強,因此更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校品位的提升注入強勁的動力。

在浙江樹人大學25年辦學的歷程中,學校堅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初步形成了以“樹人”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品牌,為學校新一輪的發(fā)展,實現“特色鮮明、質量優(yōu)良”的辦學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總結浙江樹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將有助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也可以對其它民辦高校提供一些借鑒。

一、彰顯樹人理念,引領文化建設

2002年,學校提出了“崇德重智、樹人為本”的校訓,這充分體現了學校特色鮮明的辦學理念。所謂校訓,學界見仁見智。顧明遠教授主編的《教育大辭典》較早為校訓作了如下釋義:“學校為樹立優(yōu)良校風而制定的要求師生共同遵守的準則。”袁貴仁同志在《加強大學文化研究,推進大學文化建設》中指出:“所謂校訓,不過是一個大學對其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認同?!表n啟德同志在《首屆中國教育家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校訓是一個學校精神的凝煉,代表著學校的教育理論和校園文化,是全校師生長期以來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追求和共同分享的價值觀?!薄掇o?!穼⑿S柦忉尀椋骸皩W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得目制成匾額,懸于學校公見之地,是為校訓。”筆者認為,校訓是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指導思想、辦學特色、培養(yǎng)目標的概括和抽象,它應該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校的一面精神旗幟,引領、規(guī)范著師生的行為。

浙江樹人大學的校訓“崇德重智、樹人為本”,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優(yōu)秀文化,又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方針,同時也蘊含了校園文化的靈魂,具有豐富的哲學內涵和現實價值。

1.以德育為先導?!洞髮W》開篇就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吨芤住分姓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闭憬瓨淙舜髮W的校訓以德為先,充分反映了辦學者在學校辦學理念上的選擇,即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充分體現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精髓,也反映了教育的本源和核心要義。

“崇德”理念內涵豐富,包括育生德、揚師德、樹校德。所謂“生德”就是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綜合素養(yǎng),即讓廣大學生確立自信、自強、勤奮、文明的品格,以奠定成長成才的基礎。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嚴謹治學、忠于職守的精神,全體教職員工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方面做出新的業(yè)績,以奠定安身立業(yè)的基礎。所謂“校德”就是學校對社會和全體師生的責任,即通過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實現自身的發(fā)展,進而促進社會和師生的發(fā)展。25年來,學校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有效的機制,力爭使學校的每一項工作,師生的每一個言行都能體現出這一宗旨。

2.以質量為根本?!爸刂恰?承接崇德,在詞語構成上與崇德是并列關系,體現了一所高等院校“德、智”并重的理念。所謂的智,在軟件上主要體現在學風、教風、校風,而在硬件上就是要強化學生、教師及專業(yè)三個層面的選擇性。近年來,學校根據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總體情況和浙江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將人才培養(yǎng)定位為培養(yǎng)基礎扎實、知識面寬、人格健全,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通過實施教學質量工程,開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推進課程體系改革等舉措,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學校致力于構建一個能讓學生確定與自身相適應的智育發(fā)展的空間,致力于讓教師明確適合自己的崗位,致力于使專業(yè)更加符合市場需求和學生的需要。

3.以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為動力。25年的辦學實踐,學校把總結創(chuàng)業(yè)之艱作為一種精神。“是非經過不知難”,浙江樹人大學的辦學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一部創(chuàng)新史。認真總結多年的辦學經驗,既是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精神一以貫之,更是學校實現新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學校將創(chuàng)新之實作為一種作風,扎扎實實地落實到具體的工作環(huán)節(jié)上。創(chuàng)新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作風,創(chuàng)新必須落實到實實在在的工作中去。學校將敬業(yè)之誠作為一種支撐。這里講的不僅是誠信,還有管理干部隊伍和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學校努力構建有效的機制,使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不斷提高了認識,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4.以人的發(fā)展為目的?!豆茏印嘈蕖分兄赋?“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浙江樹人大學的校訓,以“樹人為本”作為對應的下半句,正體現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應有的歷史使命和巨大的責任。

樹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這既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也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終極目的。25年來,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圍繞“德”和“智”展開,每個系統和環(huán)節(jié)都以師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從而達到了“樹人為本”的目標。

二、打造樹人品牌,形成文化核心

所謂品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它的載體是用以和其他競爭者相區(qū)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于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是校園文化組織活動的良好形象、優(yōu)質服務、優(yōu)秀組織文化和廣泛社會影響的突出表現。優(yōu)秀品牌文化代表了大學的特點,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品牌化建設是校園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要繁榮,必須走特色、走品牌發(fā)展的道路。[2]浙江樹人大學在25年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已逐漸形成了“樹人文化”這一品牌,并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

1.“樹人”品牌的形成?!皹淙恕币辉~中,“樹”是指培植、培養(yǎng),意指培養(yǎng)人才的艱辛?;仡檶W校辦學的歷史,學校的校名從武林大學、浙江社會大學直至改為“浙江樹人大學”,就是因為學校辦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樹人”,它既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精髓所在。25年來,學校以“樹人”為宗旨,開展了一系列樹人實踐活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緊緊圍繞“樹人”這一核心理念,努力探索為什么要樹人,樹什么樣的人,如何樹人和誰來樹人等深刻的命題。校長朱玉教授率先垂范,其所著的《樹人實踐》《樹人為本》《樹人探究》三部著作均圍繞“樹人”這一理念而展開。“樹人為本論壇”、“樹人講壇”、“樹人有約”、“樹人驕傲”等以“樹人”命名的校園文化,“樹人禮堂”、“樹人廣場”、“樹人之家”、“樹人路”、“樹人園”等學校硬件環(huán)境中也能見到“樹人”的名稱,軟硬件兩方面相得益彰,逐漸形成了彼此關聯、相互促進的品牌鏈、品牌群,基本實現了校園活動的“樹人”品牌化,并成為校園文化的最大特色。

2.“樹人”品牌的創(chuàng)新。民辦高校品牌戰(zhàn)略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辦高??沙掷m(xù)發(fā)展的保障,從其根本要求看,就是要樹立和塑造民辦高校的公眾形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從學校發(fā)展的角度看,今后還要著力建設更多的品牌,具體來講:一是形象品牌,從社會外部來看,即可表現為以浙江樹人大學為范例;從學校內部而言,則表現為獨具一格的品牌。二是教師品牌,在教學、科研、管理上都要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三是學科品牌,要在今后的發(fā)展中,使學校的學科在學界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四是專業(yè)品牌,在建設專業(yè)的過程中,要注重專業(yè)的特色、特長和特性,要力推特色的專業(yè)和特色的培養(yǎng)模式。五是學生品牌,既要注重在校優(yōu)秀學生標桿的樹立,也要重視校友資源的利用開發(fā)。

三、強化樹人機制,推動文化發(fā)展

從浙江樹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看,民辦高校的文化體系構建與一般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同,它強調從系統的角度,把校園文化體系建構納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中,集中全校的力量來推動建設;它強調以人為本,把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學校的根本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彰顯民辦教育的公益性;它要求通過協調校內各種教育要素來創(chuàng)造和諧育人的校園環(huán)境,從不同維度豐富對人才培養(yǎng)的內涵。

1.育人成才機制。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信息網絡化、學生價值觀多元化和學生素質多樣化的背景下,學校的學生工作始終緊扣“民辦高校大學生如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核心問題,按照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堅持立德育人,牢牢把握住學風建設這個學生成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大力推行成才規(guī)劃、明德計劃,具有浙江樹人大學特色的育人機制逐步形成。以成才規(guī)劃為例:2002年,學校從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入手,提出“以成才規(guī)劃引導學生成人成才”的工作思路,經過歷時7年的摸索與實踐,一項貫穿于學生大學學習、生活、實踐以及就業(y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才規(guī)劃最終成型。從針對剛入校的新生進行的大學生涯規(guī)劃,到針對中高年級學生開展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再到針對畢業(yè)生開展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直至針對畢業(yè)生進行職場新人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指導。成才規(guī)劃已成功滲透到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每一個階段與環(huán)節(jié),為學校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對其它高校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

學校在基本明確了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的同時,堅持開展教學質量工程,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上認真思考,積極實踐,明確核心的目標,確立核心的課程,找準核心的評價指標,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為推動良好的學風、校風建設,學校在1999年就開展了“樹優(yōu)良學風,建文明校園”活動,并始終堅持不懈。經過10年的努力,學校將學風集中教育活動定期化、制度化,師生參與面廣,學風建設成效顯著,“學風優(yōu)良教學班”數量明顯增多,學生在各類省市科技競賽中獲獎人數逐年增加,考研錄取的學生逐年增多。種種現象表明,學校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習的內驅力明顯增強,優(yōu)良的學風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2.全員參與機制。高校校園文化往往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積累和積淀過程,但民辦高校辦學歷史不長,僅靠文化自身的緩慢積淀,遠遠不能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和民辦高校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必須敢于實踐、著力培育。校園文化作為校園整體建設的一項內容,不是單一的,其發(fā)展也關系著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和客體的師生,既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也是校園文化的受益者。為此,學校不斷明確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構建了全員參與機制。以“樹人講壇”為例,學校董事長梁平波、校長朱玉等親自登上講臺,為廣大學子傳道授業(yè),校內外專家學者、杰出校友和優(yōu)秀學生也均成為講壇的主人。自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三年多時間里,“樹人講壇”堅持兼容并包的學術精神,不斷拓寬講壇的內涵,合計舉辦各類講座、訪談186場,場場爆滿,師生聽眾累計已達50 000余人次。

3.和諧樹人機制。學校不僅僅是授業(yè)、解惑的平臺,更是傳承文明的載體。濃郁的文化氣息,充滿人文色彩的校園,能以一股強大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置身其中的每一個學生,使之冶情、礪志、感悟人生。知也無涯、學不可已,淑性陶情,厚德載物。人文的環(huán)境需要營造,校園的內涵需要提升。25年來,浙江樹人大學的辦學過程就是“樹人實踐”的過程,近年來,學校逐步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的文明校園,以理想信念教育和黨建工作為龍頭的先鋒校園,以教風學風為重點的勤奮校園,以校園穩(wěn)定和師生安全為前提的平安校園,以提高生源質量和就業(yè)質量為基礎的順暢校園,以解決師生困難為準則的溫馨校園,以文化活動為載體的多彩校園及以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和諧校園等八大校園建設,充分體現了人文精神與環(huán)境氛圍,使學校辦學理念成為師生的共識,并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自覺地實踐“崇德重智,樹人為本”的校訓,大大提升了學校辦學的軟實力。

[1]胡銀花.關于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的初步研究[J].民辦教育研究,2006(6):61-64.

[2]鄒世享,李楊.新時期我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的途徑探析[J].求是,2009(1):215-216.

猜你喜歡
校訓民辦高校校園文化
校訓展示墻
校訓展示墻
體現“親愛精誠”校訓的三件往事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4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探究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訓”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新課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以老區(qū)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永仁县| 乐亭县| 电白县| 兰考县| 鹤岗市| 甘德县| 万宁市| 江山市| 棋牌| 化州市| 历史| 中牟县| 广东省| 延川县| 西贡区| 隆德县| 同仁县| 大足县| 和林格尔县| 江西省| 固镇县| 彩票| 沙坪坝区| 泾川县| 甘洛县| 文昌市| 句容市| 曲水县| 镇江市| 大新县| 固阳县| 安宁市| 大化| 奉化市| 田东县| 台北县| 武邑县| 昌黎县| 皮山县| 嘉义县|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