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茂 吳茜 倪林仙 宋順琪 馮星星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檢驗科 云南昆明 650034)
肺炎支原體(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之一,MP感染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占相當比例,除肺炎外,還可表現(xiàn)支氣管炎、哮喘、腹瀉等多種肺外損害,每隔3~7年有地區(qū)流行趨勢[1],已引起廣泛關(guān)注。為提高對小兒MP感染的認識,現(xiàn)對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我院確診的656例MP肺炎患兒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656例均為我院住院患兒,均符合MP感染診斷標準[1]。其中男325例,女331例。年齡1歲以內(nèi)56例(8.5%),1~3歲206例(31.4%),3~6歲的232例(35.4%),>6歲162例(24.7%)。
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FA)檢測患兒血清中MP-IGM抗體。試劑為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產(chǎn)的原裝進口試劑,該試劑經(jīng)過歐盟CE認證,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大部分患兒均進行外周血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CRP)、肝腎功、B超、胸片、心肌酶、心電圖等檢查。
656例MP-IGM抗體陽性患兒中,發(fā)病年齡1歲以內(nèi)56例(8.5%),1~3歲206例(31.4%),3~6歲的232例(35.4%),>6歲162例(24.7%)。
(1)發(fā)熱:349例患兒有發(fā)熱癥狀,占53.2%,其中熱程<7d的208例,7~14d的106例,>14d的35例。(2)咳嗽:此656例中,單純咳嗽的126例(19.2%),咳嗽伴喘息的64例(9.8%),咳嗽伴發(fā)熱的349例(53.2%),不咳嗽的117例(17.8%)。(3)肺部有陽性體征的258例,占39.3%,其中有濕啰音98例(14.9%),干啰音85例(13.0%),痰鳴音75例(11.4%)。
在小兒患者中,<10d390例,10~15d229例,15~30d35例,>30d2例。
胸片提示肺內(nèi)見斑片狀密度增高影244例(37.2%),條絮狀密度增高影10例(1.5%),肺門影增濃16例(2.4%),僅肺紋理增多318例(48.5%),并發(fā)節(jié)段性肺不張12例(1.8%),胸腔積液5例(0.7%)。
WBC>10×109102例,WBC<4×1099例,CRP>10mg/L135例,CRP<10mg/L506例,WBC及CRP同時升高117例。心肌酶增高30例,血沉(ESR)增高22例,ASO增高1例,血清轉(zhuǎn)氨酶(GPT、GOT)升高16例。
并發(fā)麻疹15例,川崎病13例,傷寒21例,乙型副傷寒2例,EB病毒感染13例,CMV感染8例,敗血癥4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5例,結(jié)核3例,哮喘5例,先心病3例,中毒性惱病4例,過敏性紫癜4例,死亡1例。
所有病例均選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口服或靜滴阿奇霉素5~10mg/kg.d-1,每天1次,4~5d為1個療程。有混合感染者加用三代頭孢菌素治療,有肺外損害及合并癥者給予對癥和支持治療,除1例死亡外,其余病例經(jīng)治療,均治愈或好轉(zhuǎn)出院。
MP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微生物,廣泛分布于自然界,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MP感染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常見原因[2],也是呼吸道感染爆發(fā)流行的常見原因。既往認為,MP感染以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好發(fā),而本組發(fā)病年齡1歲以內(nèi)56例(8.5%),1~3歲206例(31.4%),3~6歲的232例(35.4%),>6歲162例(24.7%),提示嬰幼兒發(fā)病率有升高趨勢,與國內(nèi)報道相似[3]。因此要提高對嬰幼兒MP感染的認識,嬰幼兒MP感染表現(xiàn)無特異性,多伴喘息[4],因此,在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兒中,因重視MP感染的診斷??人允潜静〉耐怀雠R床表現(xiàn),本組病例中咳嗽占82.2%(539/656),早期多表現(xiàn)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夜間較重,晚期痰多而粘稠。本組53.2%(349/656)的患兒出現(xiàn)發(fā)熱其中熱程<7d的208例,7~14d的106例,>14d的35例。此外,隨著MP感染發(fā)生率的上升,其肺外合并癥也逐漸增多,且全身各系統(tǒng)均可受累,本組肺外合并癥100例,發(fā)生率15.2%,其發(fā)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傾向于呼吸道上皮細胞吸附學說、免疫學發(fā)病機制和支原體直接侵入學說[5]。
MP感染的輔助檢查包括血MP-IGM、痰MP-PCR、痰培養(yǎng)、冷凝聚試驗等,MP培養(yǎng)陽性是確診的金標準,但因需時太長、操作繁瑣、陽性率低,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目前血清學檢測是診斷MP感染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MP-IGM抗體檢測可作為急性感染的診斷指標。本組應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MP-IGM,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對MP早期診斷有較大幫助。因此,在兒科病的診治中,對于高熱不退、病程長且病因不明確的疾病因考慮進行MP-IGM檢測,以便早期診斷合理治療。
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非典型微生物,其抗原物質(zhì)存在于細胞膜,主要成分為蛋白質(zhì)和糖脂[6],因此可應用干擾蛋白質(zhì)合成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應注意合并細菌感染及復發(fā)可能,對合并細菌感染者應選用敏感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同時高度重視肺外合并癥的發(fā)生,以便合理治療。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等.實用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171~1172.
[2]沈敘莊,楊永弘.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因診斷和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3,30(5):225~227.
[3]趙軍,文紅,李艷秋,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6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56~57.
[4]舒兆秋,廖蘊宏,任風光.武漢市青山地區(qū)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2008,4(3):43~4 5.
[5]尹飛,岳少杰.臨床兒科新理論和新技術(shù)[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367~370.
[6]劉又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治療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5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