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鎮(zhèn)
(鎮(zhèn)江市第四中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讀詩與文學趣味和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
姚 鎮(zhèn)
(鎮(zhèn)江市第四中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詩歌是最高形式的語言藝術,讀詩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文學趣味的高低。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等其它種類文學,體會小說、戲劇等其他種類文學的佳妙之處,因此,加強讀詩與文學趣味的培養(yǎng),進而提升個人修養(yǎng)與生活品位很有必要。
詩歌;讀詩;趣味培養(yǎng)
在中國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詩歌最為源遠流長?!对娊?jīng)》開創(chuàng)古代文學的先河,唐宋時期更將詩歌的魅力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的人,包括學生,一般都不喜歡讀詩,而將興趣傾注在有情節(jié)的故事上。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講一篇小說,學生常興趣盎然,但教讀古詩時,學生雖然端坐,卻已神游四方了;假期檢查學生閱讀,也是讀小說、散文的居多,讀古典詩詞的寥寥。坐地鐵、坐火車、坐飛機,如果有人看書,也許滿目盡是報紙、雜志、小說等,如果有人拿著一本《唐詩三百首》,真可稱得上鳳毛鱗角。老祖宗最精粹的東西卻無人欣賞,這不能不算是一種悲哀,一種文明的倒退。為什么不喜歡讀詩,就是一種文明的倒退呢?筆者認為:讀詩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一個人生活趣味的高低。
俗語云:“濃縮的都是精華”。詩歌語言簡潔、韻味無窮,單從這個層面來說它是最高形式的語言藝術?!凹t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受到的蓬勃春意全部寫出;“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則展現(xiàn)的是一種朦朧之美和多義之美,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話語讓你展開綿綿的聯(lián)想,含蓄蘊藉、無言之美。可見詩歌比別類文學更嚴謹、更純粹、更精致、更別有一般滋味。如果一個人對于詩沒有興趣,對于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淺嘗輒止,更深處的內(nèi)涵將與之擦肩而過。不喜愛品讀詩歌而喜愛欣賞小說、戲劇的人們大半只注意小說和戲劇中的故事部分,會留戀情節(jié)的山重水復,殊不知這只是小說、戲劇中最膚淺的部分,然而小說、戲劇更寶貴的東西——藝術技巧卻會與這些人失之交臂,而藝術技巧卻是它們精華所在。為一滴水而放棄整個大海,為一棵樹而錯過整個森林,確實令人惋惜。誠然喜愛故事并不是件壞事,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常常會駐足那些能滿足好奇心或探秘味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賞文學,我們一定要超過原始童稚的好奇心,要超過對于《封神榜》、《笑傲江湖》的愛好,去追求藝術家對于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藝術技巧。以油畫作比,小說中的故事多半只像一幅油畫的邊框,用處只是修飾襯托中間富麗堂皇的油畫,而這些故事以外的東西就是小說中的“詩”;讀小說只見到故事而沒有見到它的“詩”,就像欣賞油畫只注意邊框而忘記中間的油畫。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詩中用來裝飾的東西很少,如果一個人真能靜下心來,從讀詩起步,進而欣賞詩,品味詩中的真意、趣味,最終從能欣賞詩到能欣賞小說、戲劇等其它種類文學,能會意小說戲劇等其它種類文學的佳妙之處。
如果只就故事情節(jié)來說,陳鴻的《長恨歌傳》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古希臘神話故事》未必不如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修斯》,但就文學價值說,《長恨歌》和《伊利亞特》、《奧德修斯》都遠非根據(jù)或脫胎于它們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擬的,我們讀詩,須在它們之中尋出《長恨歌傳》和《古希臘神話故事》之中尋不出的東西。如賈島《尋隱者不遇》中“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或是孟浩然《過故人莊》中“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首詩之所以為詩,并不在有故事,而是在故事后面簡樸而雋永的情趣,以及用一種恰如其分的簡樸而雋永的語言所表現(xiàn)的藝術本領。雖然從表面看來這兩段故事一般人都會講,甚至敘述得更曲折,是那么的容易,但是這兩首詩卻非一般人都能做的出。讀詩就是要從此種看似容易而實際是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是要學會了解此種地方的佳妙。對于這種佳妙的了解和愛好就是所謂的“趣味”。
每個人的性格、趣味、修養(yǎng)迥異,有些人生來對于詩就感覺到趣味,有些人生來對于詩就絲毫不感覺到趣味,也有些人對于某種詩才感覺到趣味。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學趣味能培養(yǎng)。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讀過多少書和知道多少文學上的理論和史實,而在于培養(yǎng)出純正的趣味。培養(yǎng)趣味如同開辟疆土,必須逐漸把本非我所有的變?yōu)槲宜械?,由此,人的生活品位就會有所提升。學生年幼時都在父母督促下被動的背誦過唐詩,像駱賓王的《鵝》、孟浩然的《春曉》、李紳的《憫農(nóng)二首》,當時只是朗朗上口的背,并未能理會詩意,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琢磨所背過的詩,一旦豁然開朗,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體的懂”,這時,便會感覺意味深長,很有趣味,那么這一點覺悟?qū)ψ砸驯闶且粚舆M益,而所感覺到的趣味就是你所征服的新領域,它隨你的感覺一點一點地向外拓展,一個人便在這種漸進中不自覺地增長了自己的修養(yǎng)。這就像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人在黑夜里趕路,忽然有神靈在他的耳邊說:“蹲下去,撿一點東西放在袋子里?!边@個人不敢違背神靈的意旨,蹲下去撿了一點東西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想打開袋子看一看神靈讓他撿的倒底是什么,一看便驚呆了:神靈要他撿的竟然是鉆石。他有些懊惱當時撿的太少。一個人在一開始接觸感受詩歌時,可能大多是被動的,而一旦能夠品味到其中趣味時,便會不自覺地增長了自己的修養(yǎng),而到了那個時候幾乎每個人又會后悔自己一開始接觸的詩歌太少。
培養(yǎng)趣味的同時還要不斷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欣賞每一部作品時,不僅要能神游冥索,去追尋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調(diào),而且還要主動開發(fā)新境界,創(chuàng)造新天地,絕不能讓你的趣味囿于一個狹小的圓圈里?!段氖分R》81年第2期,有倪其心同志分析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的一篇文章?!哆^故人莊》一詩粗看起來明白如話,然而倪其心同志根據(jù)律詩的規(guī)則和前人的注釋,深入理解,指出詩中第一句“雞黍”化用《論語》荷莜丈人典;第五句“開軒”用阮籍《詠懷》“開軒面臨四野,登高望所思”語意;第六句“桑麻”用陶淵明《歸園田居》“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語意;末二句又用陶淵明在重陽節(jié)出宅把菊、酌酒歸典。從而揭示這首詩在敘事、抒情中還有述志之意,寫出了孟浩然原來想學孔子“為了行文而謀仕”,后來又像阮籍那樣“從現(xiàn)實政治有所覺悟”,最后“追慕陶淵明的意向”,“有意要歸耕田園”。我們也許一時難以判別這種說法是否符合詩人的原意,卻顯然可見這種說法表現(xiàn)了倪其心同志對原作各句的深入理解與感受。
讀詩的功用不僅在消遣愁悶,而在使人感受“心頭無限意,盡在詩歌中”,讓人從詩歌中吸收維持生命和發(fā)展生命的活力,于是讀者就能隨著詩人指點的方向,見到自己所不能見到的東西,從平凡實在處感覺意之深長悠然不盡,于是文學趣味逐步濃厚,生活品位悄然提升。這也正如讀陶淵明的詩,初讀感覺平常,三讀、四讀方感覺到微妙之處,“悠然見南山”里飽含的韻味就離你不遠了。如果然詩歌能品味欣賞了,那么,對其他文學形式也就能深入地品味欣賞了。詩中自有乾坤,內(nèi)在修養(yǎng)、趣味和生活品位從讀詩開始。
G710
A
1674-7747(2010)03-0108-02
2010-01-23
姚鎮(zhèn)(1975-),男,江蘇鎮(zhèn)江人,鎮(zhèn)江市第四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