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躍
論美文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
何 躍
新教材及課外讀本的選文大都是文質(zhì)兼美、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的讀物,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審美情趣、文學素養(yǎng)無疑都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但教材篇目畢竟有限,在依據(jù)教材進行閱讀教學的同時,根據(jù)學生特點,引導學生拓寬閱讀視野,豐富閱讀內(nèi)涵,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習更好地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的思維向課外延伸,能力和視野向課外發(fā)展,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美文閱讀 興趣培養(yǎng) 人文素質(zhì) 教學質(zhì)量
人類獲取知識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與其閱讀量大致成正比。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讀書。
美文是大散文,是具有文學性與思想性,反映時代特色,富有生活氣息,積極向上的短小精悍的文學作品。課外選讀美文,讓美文走進學生的生活,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的。魯迅曾告誡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nèi)的書抱住”。高中生課程緊,大塊的閱讀時間受到限制,而美文貼近生活、短小精悍,讓學生在茶余飯后信手拈來,可謂是娛樂、鑒賞兩不誤。在作業(yè)與考試的空隙中,讓學生最難以割舍的莫過于讀書了。在教師的推介之下,《美文》、《散文》、《名作欣賞》、《散文選刊》 等是他們常讀的文學雜志,季羨林、余秋雨、張潔等人的作品集是他們常看的文學讀物,美文的閱讀無疑改變了學生隨意、無目的、無計劃的閱讀,使其走近大家,走近文學殿壇,提升人文素質(zhì),形成健全人格。
1.培養(yǎng)興趣,收集美文。博覽群書固然重要,而盲目閱讀的結果是看書多、收益淺,因此在博覽的前提下,應擇真、擇善、擇美而讀。在這里,教師的引導就是關鍵。筆者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不是強行地規(guī)定閱讀任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愛好來選擇。第一步,教師推薦美文讓學生上臺朗讀、點評美文,鑒賞比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的表現(xiàn)欲得到滿足。第二步,要求以課本為基點進行輻射性閱讀,了解更多的作家及其作品,領會優(yōu)秀短文在立意、選材、構思、表達方面的特點。如聶華苓的《人,又少了一個》用白描的手法寫一個女乞討者三年前后不同的神態(tài),表現(xiàn)了人格的墮落這一深刻主題,結尾發(fā)人深思;羅蘭的《秋頌》,詩化的語言與句式,把秋天人格化、個性化,寫出了秋天的深層美;由余秋雨的《道士塔》到《散文選刊》中王和聲的《王圓祿與斯坦因》對王道士及斯坦因的不同認識和評價給了我們多重啟示和思考……教師精選出不同體裁、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美文來滿足不同興趣特點的學生需要。第三步,在教師的推薦之下逐步過渡到學生推薦、師生共同推薦,這樣,推薦的美文有名家名篇,有報刊上的優(yōu)秀散文、小說,有中學生習作及非名篇的一般信息材料(有科學性、知識性的),還有班上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師生都能將自己精心搜集的好文章及時向大家推薦,追求師生共同讀書、共同進步的至樂境界。
2.感悟理解,評點美文。感悟是對作品內(nèi)涵、技巧、藝術境界的正確理解,是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和提高。閱讀的本質(zhì)就是從文章外在形式——文字符號理解其精神內(nèi)核,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親歷其境,與作者心靈相擁,領悟作者如何與自然、與生活對話,讓學生在心理互換中進行閱讀體驗,使他們在聯(lián)想及再造情緒的過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加深對作品深層含意的理解,從而辨析作品表現(xiàn)的美與丑、善與惡;做到具體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闡述之,深奧者能淺顯之,含蓄者能說明之。在評點美文時,筆者要求學生閱讀這篇文章要弄清楚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推薦時要求寫出或說出推薦的理由,同時要求設計兩至三個自己想要從文章中了解的問題,在閱讀課上進行研討。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評點美文,我并不要求學生面面俱到,或從內(nèi)容,或從寫法,或從語言,甚至從某個段落、某個句子,從一個方面來理解突破。如《人,又少了一個》從三次肖像描寫的變化來理解,《古井》從其以井喻人的寫法入手。曾有位學生推薦《軍犬黑子》,講的是一個讓人有些酸楚的故事,一條在軍犬界原來可以目光如電、笑傲江湖的黑子,卻因偶像崇拜,自己把自己廢了。其推薦理由就是認為內(nèi)容震撼人心。圍繞文章內(nèi)容她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黑子為什么不堅持自己正確的做法呢?(2)黑子的淚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它與訓導員的淚有什么不同?筆者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閱讀這篇文章,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并體驗它,學生的情緒被激活,從而認真思考問題的正確性及問題的答案,各抒己見。
3.激發(fā)想象,鑒賞美文。文學創(chuàng)作離不開想象,而創(chuàng)造性火花的“薄發(fā)”無疑來源于對閱讀、對生活的厚實的積淀。在閱讀美文時,通過分析形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從而達到更深層次的鑒賞,獲得審美體驗,獲得閱讀的快樂與成就感,培養(yǎng)了興趣。對同一事物,人們的身份、經(jīng)驗、感悟等不同,思考的結果不同,從中挖掘的含意寫法等也不同。同是寫秋,羅蘭的《秋頌》以擬人化的手法寫了秋天的深層美,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則是從味覺方面寫起,讓讀者體味秋天的滋味。人們都說西湖很美,郁達夫不否認這一點,但他卻寫出了《西溪的晴雨》,認為西溪的“野趣”是另一番美……作者充分發(fā)揮想象,把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想象、回味畫的意境,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這些都離不開優(yōu)秀作家對生活的觀察、想象、思考以及對生活中美的捕捉,從而使學生了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由此引導他們在美文品讀時,用自己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去捕捉、去思考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
“如果說讀書是一個人有沒有求知的標志,那么寫作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標志。讀書是吸收,是繼承;寫作是創(chuàng)造,是超越?!保汉庹Z)閱讀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美文鑒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品位,也不斷引導、激勵學生感受生活,創(chuàng)作美文。學生平時準備了摘抄本、隨筆本,摘抄精美文句,敘寫讀書心得,他們逐漸有意識地從他人的文章中吸取營養(yǎng),積累寫作素材,再也不會為素材而犯愁,從而養(yǎng)成了積累的良好習慣和興趣。
筆者鼓勵學生去探索、領悟美文的行文方法,引導學生對同一事物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與思考,從而寫出深刻又有創(chuàng)意的作文。同是寫教學大樓前的爬山虎,有的人歌頌它努力向上的精神,有的人則對其總是依附別人才能向上爬的現(xiàn)象寫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是寫“牽手”,有的通過母親牽著自己的手,寫出母愛,有的則由牽手寫到掙脫他的手,寫了自己的成長。同時,教師自己也應筆耕不輟,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如筆者在所寫的游記散文《文山行》之《青山碧水的八寶》中這樣表達對瀑布的認識:“凝望著一瀉千里的瀑流,我理解了什么是執(zhí)著,什么是追求,只有親身感受過人在旅途的況味,才會有每天的太陽不一樣的驚喜。人活在世上,有時就如同這瀑布一樣,明知道前面是萬丈懸崖,卻義無反顧,永往直前。這也許就是人們愛看瀑布,理解人生的樂趣。我每一次出行歸來,帶著一路風塵,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家,回來之后,回味著尋找生存臨界線沉重的主題,來體會生命個體的痛苦,那是一種格外的超脫。人生畢竟經(jīng)歷過,以后永生不會后悔,回家時的發(fā)誓又再一次消失,因為,人在旅途,每一次啟程,都是一次‘充電’,在漫漫長路上,選擇這樣一種方式重新審視生命與迷失,在記憶中多留點充滿豐富多彩的腳印,與山為伴,與水為伴,還有與人為伴,這些都是出行的意義和樂趣?!倍械淖骷覍ζ俨嫉母形騾s是因為前面是萬丈懸崖后面沒有退路,所以才義無反顧……筆者進行現(xiàn)身分析對比,可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美文的興趣。
此外,讓學生多關注家庭、社會生活,把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在他們筆下,“一枝一葉總關情”,由于傾注了真實感情,筆下的人物、事物變得鮮活起來,學生與它們同喜同悲,從而引發(fā)了寫作的興趣及沖動,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用美文來激勵學生作文,優(yōu)秀作文不斷產(chǎn)生?!爱斘姨崞鸸P,想為爸媽寫點什么的時候,我才發(fā)覺,在多如牛毛的詞句中,竟找不出合適的詞來表達這份感情!父親將對我的愛藏進了嚴厲的目光中,母親把對我的愛溶進了濃濃的牛奶中,我能聞見他們的香,我能品到他們的甜,可我又如何能找到合適的文字來形容呢?任何一個詞匯都顯得蒼白無力?!薄爸钡接幸惶?,我猛然發(fā)現(xiàn)母親老了,俏麗的容顏已變得黯淡,眼角的魚尾紋像一張網(wǎng)網(wǎng)住了所有的真情,兩鬢的白發(fā)更醒目地昭示著母親青春已逝。剎時,一種從未有過的柔情從心中涌起,于是我對母親輕輕笑笑,母親也對我笑笑,眼中滿是慈愛,我卻覺得還少了些什么——少了母親的嘮叨。”美文不但走進了學生的生活,走進了學生的文章,而且教會了學生去理解愛與恨。讀因?qū)懚罨?,寫因讀而豐富,讀與寫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為學生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