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扣云 章建華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民辦高校的招生人數(shù)已經(jīng)占到全部高等教育招生人數(shù)的1/4左右。但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同時,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也不斷涌現(xiàn)。由于種種原因,在近些年來的“生源大戰(zhàn)”中,許多民辦高校招生數(shù)量開始出現(xiàn)萎縮,報到率降低,流失率提高成為民辦高校的通病,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民辦高校遇到了從未有過的招生寒流,很多民辦高校招不到學生,招生人數(shù)急速銳減四、五成,有的學校甚至銳減到二、三成左右。當前民辦高校面臨著一次重新洗牌的局面,一小部分學校由于資金出現(xiàn)斷流面臨倒閉的可能,這是市場經(jīng)濟的必然結果,因此,如何在新時期完善市場機制,做好民辦高校的招生工作是當前我們要研究的重要任務。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生源就是生命”,所以絕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都把招生看作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甚至有的民辦高校提出“招生就是一切”的口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招生工作已步入市場化,生源爭奪日益白熱化,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在全國各地悄然展開。在這場“生源大戰(zhàn)”中,每個學校都派出了自己最精干的招生隊伍,分散在全國的所有高中,這些招生人員個個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凡是能想到的招術基本上都已用上。民辦高校的招生工作就其發(fā)展的歷程有其獨有的現(xiàn)狀:
(一)師生皆兵、組織嚴謹。由于民辦高校把招生作為頭等大事,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于是從每年的6月份,甚至更早,很多民辦高校的招生工作就已開始啟動,許多學校動員全校師生參加到浩大的招生大軍中去??傊?,在全國各地只要有中學生的地方,就必定有民辦高校的招生隊伍。
民辦高校的招生組織嚴密,招生大軍的機構設置規(guī)模宏大,分工明確。全國各地從上到下分布著民辦高校招生辦領導、各省份招生負責人(稱為“省長”)、各市、縣招生負責人(稱為“市、縣長”),然后是社會代理或民辦高校在校學生(稱為“校長”),最后就是火車站接待部隊。他們之間分工明確,一般以省為單位劃分,實行“省長”負責制?!笆¢L”手下有若干個“市長”;“市長”手下有若干個“縣長”;“縣長”手下有若干個“校長”,這樣層層設置,不讓一個地方漏網(wǎng)。招生大軍的組建有嚴明的紀律和考核標準,凡是參加“招生大軍”的人,都要在每年的3月底4月初進行系統(tǒng)培訓,有的學校甚至在前一年的10月份,招生工作剛一結束,馬上開始準備下一年招生組織和培訓工作。
(二)到處設點、搶拉學生。各民辦高校在每年的7月底開始,在其學校所在城市的各個車站設接待站,24小時值勤。每當有列車到站,出站口的接站人員便蜂擁而上,不管旅客是乘坐哪列車次從哪里來,只要是學生模樣,就一定會有人走上去,一邊發(fā)宣傳單,一邊熱情地勸說:“報考我們學校吧!”眾多民辦高校的宣傳大牌擺在各車站的出口處已經(jīng)是每年八、九月份車站出口處一個特有的“景觀”。
除此之外,“招生大軍”在各個層面都會設制眾多招生點,比如在各個中學門口、縣城人員集聚地等,都會對招生的學校大肆宣傳,只要路過的人員稍有遲疑,或者對他們高校的宣傳單多看幾眼,那么這些人員就別想輕松脫身,招生人員會纏著他們盡可能做說服、宣傳工作,最后在招生人員“我們學校畢業(yè)后可以完全解決就業(yè)”的忽悠下,這些學生或家長可能半推半就被他們拉上了到高校參觀的專車。
(三)虛假宣傳、互相詆毀。一些民辦高校為了吸引學生,使盡渾身解數(shù)。通常,學校招生用的宣傳畫冊都會做得很精細、漂亮,通過電腦藝術處理,把本來并不漂亮的校園加工成為公園式校園。有的甚至采取移花接木的辦法,把不同學校拍下來的或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經(jīng)過加工處理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校園美景”。還有一些學校的招生人員,為了讓學生能報考自己的學校,把本不是統(tǒng)招的指標說成是統(tǒng)招,把專科的說成是本科等等??傊?,各種各樣的虛假宣傳成為普遍現(xiàn)象。
最為惡劣的是有些民辦高校為了能在生源搶奪戰(zhàn)中招到更多的學生,他們在給學生或家長做思想工作的時候就會詆毀彼此,利用他們自己掌握的不全面的信息把其它學校貶的一文不值。你詆毀我,我詆毀你,這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長此以往在廣大學生和家長心目造成了不良影響。再加上學生到學校后發(fā)現(xiàn)和當初宣傳的情況不一致,以及社會反饋的負面信息,最終導致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形成了不良的印象。
(四)購買信息、亂發(fā)通知書。在激烈的生源搶奪戰(zhàn)面前,很多民辦高校為了招攬到盡可能多的生源,通過種種途徑甚至不當手段獲取學生信息,然后一相情愿的給低分學生發(fā)放錄取通知書。這樣最終導致民辦高校錄取通知書滿天飛,不少學生同時收到十多份錄取通知書。由于信息混亂,有些早已不在讀書的青年人也莫名其妙的收到錄取通知書,甚至有的老人都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給民辦高校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五)信用折扣、虛假承諾。一些民辦高校為了招攬生源,往往急功近利。對所開發(fā)的中學承諾只要高考畢業(yè)生就讀他們學校,就可以減免一部分學費、獲得入學獎學金,并贈送電腦,這些承諾對于剛畢業(yè)的高三學生來說有非常大的誘惑力,不管是高考落榜的還是高考成績較理想的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報考,一旦繳納報名費后,這些優(yōu)惠就很難兌現(xiàn),校方所謂的兌現(xiàn)不過是為了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這些學生在得不到完全兌現(xiàn)之后,不少人開始做反面宣傳,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的來年招生。
(一)民辦高校存在問題,辦學質量受到質疑。雖然民辦高校已經(jīng)走過了20多個春秋,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國家也承認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民辦高校發(fā)展時間短、資金投入不足、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日常管理不嚴。再加上民辦高校把工作重點放在招生上,沒有把教學放在第一位。一旦到了招生時期,全校師生都忙于招生,教師無心上課、學生也無心聽講,很多學生感覺在學校學不到真本領,于是生源流失嚴重。這就使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質疑,不少學生和家長認為,民辦高校就是二流甚至三流高校,不是他們想選擇的學校。因此,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大部分學生把公辦高校作為首選,寧愿去稍差的公辦高校讀???,也不去較好的民辦高校讀本科。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幾乎無人愿意選擇去民辦高校求學深造。
(二)就業(yè)難、“讀書無用論”抬頭。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擴招,大學生畢業(yè)人數(shù)逐年劇增,而社會新增的就業(yè)崗位卻有限,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就業(yè)需求。因此,大學生就業(yè)形勢越來越嚴峻,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畢業(yè)等于失業(yè)”的現(xiàn)象已是見怪不怪。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公辦重點大學的畢業(yè)生都找不到理想工作,更不要說民辦高校的畢業(yè)生了,就業(yè)的嚴重壓力使不少學生和家長對報考民辦高校失去了興趣?!白x書無用論”又開始抬頭,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讀書沒什么用,反正最終還是找不到工作,還不如不讀,省得浪費錢。這就使民辦高校招生更難了。
(三)高校不斷增多,而生源卻不斷減少。隨著民辦教育的發(fā)展,特別是《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我國民辦高校在短短的6年時間內,學校數(shù)量翻了10倍。另外,我國很多中專院校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由普通中專紛紛升為高職院校,再加上公辦高校大量擴招。這就使我國招收??茖哟我陨蠈W生的高校數(shù)量劇增。高校擴招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還處于“精英教育”時代,公辦高校錄取比率較低,這給民辦高校留下了比較充足的生源,而且素質較高。高校擴招后,以前只能報考民辦高校的學生現(xiàn)在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再加上近年高考制度改革,錄取先后秩序:一本、二本、獨立學院、??疲ㄒ粚#?、高職(二專)。而民辦高校一般都是高職,排在錄取的最后面。經(jīng)過前面幾批高校的挑選,所剩也無幾了。學校越來越多,可學生卻越來越少了。由于民辦高校招生對象一般都是其他高校錄取剩下來的學生,特別是民辦高校招收的非學歷高等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的落榜生,而今年的落榜生比去年驟減了60萬人,這對民辦高校大多數(shù)的非學歷教育招生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實際上,隨著人口拐點的出現(xiàn),未來15年我國18歲至22歲的大學適齡青年將逐年下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2018年,大學適齡青年僅為2008年的58%。在業(yè)內專家看來,生源的逐漸減少將使得民辦高校未來的招生競爭更加激烈。
(四)費用高、亂收費。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學雜費明顯高于公辦院校,就學費而言,公辦學校普通專業(yè)的學費一般是3500—5500元/年,而民辦高校一般專業(yè)的學費6000—10000元/年。這些都是經(jīng)過國家相關部門批準了的收費,還有些沒經(jīng)過國家批準的名目繁多的收費,特別是非學歷教育學生的收費問題更嚴重。到學生畢業(yè)前,論文答辯費、實踐費、就業(yè)推薦費等等,少則幾百,多則幾千。雖然公辦高校也要交相關的費用,但是一般收的較少,而民辦高校一般都收的較多,這些名目繁多的收費和高額的學費讓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望而卻步。特別是在目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很多靠外出打工的家庭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面對昂貴的學雜費,學生和家長只能被迫放棄學業(yè)。
今年我國民辦高校招生雖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但這并不意味著民辦高校發(fā)展空間開始縮小,從長遠來看,我國民辦高校還是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問題的關鍵是民辦高校自身要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同時國家和社會要給民辦高校大力支持和關懷。
(一)找準辦學定位,形成辦學特色。目前,我國民辦高校一般都稱為“某某職業(yè)技術學院”,屬于高職類院校。職業(yè)院校和其他公辦院校的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肯定不同,因此,就應該走一條與公辦院校不同的辦學道路。我們要突出“職業(yè)技術”四個字,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我們民辦高校的辦學定位就應該是培養(yǎng)大批一線的技術、管理、銷售應用型人才。同時,民辦高校要有自己的特色,從自身實際出發(fā)來設置自己的專業(yè),切不可貪大貪全,畢竟民辦高校發(fā)展時間短、資金不足,很難在短時間內發(fā)展成為綜合性大學。因此,民辦高校在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具有較強實力的特色品牌專業(yè)。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辦學特色和提高核心競爭力。
2.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在不少民辦高校中,招生擺在第一位,教學擺在第二位,這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民辦高校招進來的很多都是高考落榜的學生,這些學生大都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紀律性不強,生活習慣懶散,所以,應該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照和管理。但是不少民辦高校擔心學生流失,對學生的各種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行為比較遷就。不少學校采取保姆型管理方式,只要保證學生不出大事就可以。在招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民辦高校招生本來就很困難,而民辦高校自身又忽視教學和疏于管理,其結果導致學校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不到真本領,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這樣社會對民辦高校更不信任,結果民辦高校就更難招到學生。因此,民辦高校要改變招生難的現(xiàn)狀,就應該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招生數(shù)量對民辦高校是很重要,但絕不是越多越好!我們應該按照學校的條件和招生規(guī)模,以加強內涵建設為主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抓住教學質量這個中心,把重點轉移到辦學特色和核心競爭力上來。
3.誠信招生、規(guī)范收費,塑造良好形象。不少民辦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虛假宣傳,甚至坑蒙拐騙,這嚴重損壞了民辦高校的形象,降低了社會對民辦高校的信任度,這使不少學生和家長對民辦高校存在戒備心理,不敢輕易到民辦高校就讀。要贏得社會的信任、消除學生和家長對民辦高校的偏見,民辦高校要規(guī)范自己的招生行為,真正做到誠信招生、陽光招生,絕不再相互詆毀。同時,民辦高校要規(guī)范自己的收費,杜絕亂收費現(xiàn)象,切實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一切以人為本,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走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招生道路。
4.國家加大扶持力度,適當下放權力。雖然國家對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出臺了不少促進民辦高校發(fā)展的有利政策,但是,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還是處在明顯不利的地位。公辦高校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民辦高校同樣也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可公辦高校每年從國家財政中獲得很多教育資金,而民辦高校卻沒有,這顯然是有失公平的,國家不應厚此薄彼,對民辦高校也應給予適當?shù)慕?jīng)費支持。在招生比例、專業(yè)設置、收費標準等問題上應和公辦高校一視同仁,為了其更好更快的發(fā)展應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在規(guī)劃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前景等方面,政府部門不應有缺位,特別是民辦高校辦學的自主權應當受法律保護。
[1]鄧江凌.大學生擇業(yè)面面觀[J].中國高校招生,1999(3).
[2]翟振元.改革用人機制、轉變擇業(yè)觀念[J].中國高校招生,2000(3).
[3]伍志強.解決高校擴招“瓶頸”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校招生,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