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蕾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成都610068)
哥特式藝術手法在《巴黎圣母院》中的繼承與流變
劉曉蕾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成都610068)
發(fā)軔于18世紀中期的哥特小說是浪漫主義文學大潮中一個重要并且特殊的文學流派。但是,浪漫主義文學在吸收和借鑒哥特式藝術手法的基礎上,摒棄了哥特小說的顛覆特質,不論在思想還是在藝術成就上都遠遠超越了哥特小說。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不僅繼承了哥特式藝術手法,而且為其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
哥特式;《巴黎圣母院》;繼承;流變
18世紀中期,一個古怪、叛逆的胎兒在與理性主義抗衡的斗爭中誕生。這朵文壇上的奇葩便是哥特小說。相伴著浪漫主義大流的推進,哥特小說的創(chuàng)作熱潮在18世紀90年代達到了頂峰。在與浪漫主義的相互“糾纏”之中,兩者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哥特小說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一個特殊并且重要的體裁。雨果在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中,就吸收和借鑒了哥特小說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從故事發(fā)生地的選擇、人物形象的塑造、內(nèi)心沖突的展示、人物死亡的悲慘方式和主旨的彰明方面”[1](P12)均烙上了哥特式藝術手法的鮮明印記,《巴黎圣母院》因此彰顯出不同凡響的藝術風格。但是,雨果在借鑒哥特式風格的同時,也有一定揚棄。他摒除哥特小說中的神秘性因素,使得作品具有現(xiàn)實性;他在“丑”的描寫中追求優(yōu)美崇高,并未把丑陋恐怖作為小說的主要描寫對象。這些正是雨果高明于哥特小說之處,也是浪漫主義向哥特小說劃定的一條鮮明分界線。
哥特小說總是積極地創(chuàng)造著各種極端的情形和場景,給讀者以動人心魄的感受?,旣悺ぱ┤R的《弗蘭肯斯坦》中描寫了一個不可思議又充滿恐怖色彩的故事。癡迷于生物學和巫術的弗蘭肯斯坦廢寢忘食,通過實驗造出了一個人形怪物。由于這個怪物外貌十分丑陋,于是“造物主”弗蘭肯斯坦不負責任地拋棄了他。然而怪物具備與常人一般的七情六欲,可惜因為相貌過于恐怖,為社會所不容。這讓極度渴望別人關懷的怪物開始憎恨人類,尤其是弗蘭肯斯坦。怪物便通過不斷殺人來報復,害得弗蘭肯斯坦家破人亡。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在作品中通過各種恐怖刺激的情節(jié)展現(xiàn),讀來讓人心驚肉跳。弗蘭肯斯坦擔心新的怪物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災難,便毀掉了“新作品”。怪物怒不可遏,在弗蘭肯斯坦的新婚之夜,殘忍地將新娘殺死?!澳鞘撬?,橫躺在床上,沒有一絲活氣,頭耷拉著,慘白的面孔扭曲變形,半邊覆蓋著披散下來的頭發(fā)?!保?](P178)正像《弗蘭肯斯坦》一樣,其他哥特小說的情節(jié)也總是充滿了暴力、兇殺、復仇。作為浪漫主義的一個重要流派,哥特小說又被稱為“黑色浪漫主義”,其“黑色”的表現(xiàn)之一正是在情節(jié)上濃墨重彩地渲染暴力和恐怖。
雨果的小說向來以情節(jié)生動著稱。在《巴黎圣母院》中,隨處可見緊張刺激的故事發(fā)生。如克洛德副主教陰謀安排風流軍官浮比斯與愛絲美拉達幽會。在二人纏綿之際,極度的嫉妒和憤怒驅使副主教伸出了報復的雙手?!巴蝗唬匆姼”人诡^上出現(xiàn)一個腦袋:這張面孔灰白而抽搐,一副惡魔的眼神。在這張臉旁邊舉著一只手,握著一把匕首。那正是教士的臉和手。”“她想喊也喊不出聲來,只見匕首朝浮比斯刺下去,重又舉起來時冒著血氣?!保?](P267)愛絲美拉達被冤枉殺害浮比斯,無辜入獄。行刑之際,正在所有人都為這個美麗的生命即將逝去扼腕嘆息時,敲鐘人卡西莫多的突然出現(xiàn)令眾人驚異,他冒死救下心愛的女孩?!巴蝗凰粋€箭步跨出走廊的欄桿,抓住繩索,手腳和膝蓋并用,像一滴雨水溜下玻璃窗”,“沖向兩名打手,掄起兩只大拳頭將二人打倒,一手托起埃及姑娘,如同孩子抓起布娃娃似的,又縱身一跳進了教堂?!保?](P312)雨果制造緊張情節(jié)的能力與哥特小說可謂一脈相承,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使得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展示出別具一格的魅力,讀者的感情也隨著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大起大落?!栋屠枋ツ冈骸分袧夂竦摹案缣厣省睅淼某U鸷沉α?,激起人們心中的恐懼感——這也是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4]。人們在小說中似乎體驗到一種神秘的超驗力量,心中不由得充滿敬畏和恐懼,惡念仿佛也得到了凈化。雨果筆下的光明與黑暗、善與惡、上帝與魔鬼的激烈斗爭同樣是哥特小說一以貫之的永恒主題。兩者都共同揭露各種摧殘人性、使人墮落的罪惡。只有依靠情節(jié)帶來的震撼力量才能警醒世人,認識、摒棄那些踐踏人性的罪惡。
許多評論家認為哥特小說具備了現(xiàn)代派小說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對心理描寫的重視,具有先河意義。有些哥特小說通過外在的恐怖事物或環(huán)境引起人的恐懼,而有些則將恐怖植根于人物的內(nèi)心。最為典型的代表作品要數(shù)劉易斯的《修道士》。作品心理描寫之細膩、深刻,實為同時代小說執(zhí)牛耳者?!拔乙苡檬謸崤墙鹕木戆l(fā),親吻她那白皙的胸脯該多好!……難道我就不能用30年的痛苦來換取對她的一次擁抱嗎?我不能放棄……我多么傻!”[5](P29)小說在表現(xiàn)安布羅斯心理時,充分展示了宗教禁欲生活與世俗享樂生活的激烈沖突給安布羅斯造成的痛苦,并且在這位道貌岸然的修道士心中,粗暴占有純潔善良的安東尼亞的強烈負罪感更造成了他精神的極度痛苦和近乎瘋狂的變態(tài)心理。小說對安布羅斯?jié)撘庾R畸形變態(tài)心理的描寫和罪惡意識的挖掘之深、之厚,遠遠超過了其他一般的哥特小說,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巴黎圣母院》中也有大段對于人物心理細膩描寫的文字?!疤貏e是雨果對克洛德·孚羅諾副主教內(nèi)心沖突的細膩描寫,幾乎瘋狂的精神心理變態(tài)的探幽抉微,以及最終由渴望感情生活的愛欲走向毀滅的淫欲的過程的展示,都清晰地留下了《修道士》的影響痕跡。”[1](P282)克洛德是一個具有強烈宗教意識和濃厚宗教感情的牧師,宗教的毒素異化了他的正常的感情,造成了他的心理變態(tài)。正因為如此,當他后來遇到愛絲美拉達時產(chǎn)生的愛也是一種變態(tài)的愛。當他的愛不被接受時,愛便轉變成恨,對愛絲美拉達進行殘酷的迫害。雨果對克洛德精細的心理描寫突出了宗教禁欲主義的殘酷。它不僅毒害了克洛德的肉體和靈魂,也毀滅了他的青春,導致了其一生的悲劇。兩篇小說都致力于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描寫,但是對主題的表達卻不盡相同。相較于《修道士》,劉易斯盡管也在作品中強烈地反對宗教,“但又難以承受宗教與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最終把安布羅斯的墮落與犯罪歸咎于魔鬼的誘惑,無疑是為安布羅斯開脫罪責?!保?](P224)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相反,雨果通過對克洛德副主教這樣一個悲劇人物的塑造,遣責了宗教禁欲主義對人性摧殘的罪惡,揭示了宗教禁欲主義必將滅亡的真理,更加具有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作品內(nèi)涵更顯深厚。究其根源,哥特文學作為一種通俗文學和大眾文學,它是在對理性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逆反中成長起來的,這也導致了其邊緣性和顛覆性,始終與主流文學保持了一定距離。從其本身的特質來看,它更加強調作品的刺激和趣味。內(nèi)容和思想上的不足是哥特小說發(fā)展道路上的障礙,當然這些缺陷到了雨果那里,已經(jīng)得到了糾正和補足。
怪誕恐怖是哥特小說的在情節(jié)上的一大特征。作家用荒誕的想象營造出濃厚的“黑色”氛圍,以變形、夸張等方式,暴露出各種摧殘人性和使人墮落的罪惡,給人留下最深刻、最強烈的印象。哥特小說中的怪誕情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人鬼相通、現(xiàn)實與異境相連和死而復生等三大形態(tài)上”[6](P45)。例如小說《弗蘭肯斯坦》里面主人公弗蘭肯斯坦僅僅憑借幾塊腐尸和利用電激的方法就制造出了一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怪誕想象和離奇故事。而在開啟哥特小說先河的《奧特朗托堡》中,曼弗雷德的兒子被突如其來的巨大頭盔砸死,曼弗雷德的祖父的幽靈能夠從畫像上走下來教誨后代等等情節(jié),無不是對觀眾想象力的極大考驗。而怪誕的情節(jié)又與恐怖因素緊密相連。哥特小說里關于死亡、黑暗、令人作嘔的場景比比皆是。《修道士》里阿格尼絲被軟禁在墓穴中,她看到的景象令人發(fā)指,“我的手觸到一些柔軟的東西,我抓了一把到光線下去看。天哪!我發(fā)現(xiàn)一具腐爛的尸體上面爬滿了蛆蟲”[5](P294)。在《奧特朗托堡》中還有一系列恐怖無比的鬼怪形象,像身穿僧服到處游蕩的骷髏、滴血的雕像、變成活人的畫像、阿方索的幽靈,等等。對怪誕恐怖的追求正符合了哥特小說“黑色”性質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主題的黑色。哥特小說不像一般浪漫主義作品那樣從正面表達其理想的社會、政治和道德理念,而主要是通過深刻揭示社會、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惡,揭示人性中的陰暗,進行深入的探索,特別是道德上的探索。也即以“黑暗”來寫“黑暗”,用怪誕、夸張、恐怖的描寫來激發(fā)人們的恐懼感,警示世人關注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這種寫作手法也被之后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所繼承,是哥特小說對世界文學的突出貢獻。但是,正所謂過猶不及,哥特小說夸大了對黑暗的描寫,小說極易演變?yōu)橐环N恐怖小說、暴力小說,反而將它的思想深度削弱,這也使哥特小說難以有實力發(fā)展成為如浪漫主義一般的重要思潮,只能是作為其的一個特殊流派。
以此反觀《巴黎圣母院》,雨果同樣將怪誕恐怖的手法運用到寫作中去。但是與哥特小說不同的是,雨果不再將怪誕恐怖表現(xiàn)在幻想世界中,而是把它同現(xiàn)實性聯(lián)系在一起?!栋屠枋ツ冈骸芬婚_頭就描寫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選丑大賽”,到后來還有“丑大王游行隊伍”。書中描寫:“第二群是‘黑幫王國’,……有瘸腿跛腳的,有少手缺胳膊的,有矮子畸形的,還有獨眼龍、愣頭青、鼓眼睛、小癟三、流浪兒……。縱然荷馬再世,也不能盡訴?!保?](P57)至于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卡西莫多更是把怪誕與恐怖集于一身:他有著四面體的鼻子、馬蹄鐵形的嘴、小左眼和完全被大瘤掩蓋的右眼、七扭八歪、像城垛一般參差不齊的牙齒、劈裂的下巴。雨果筆下的“群丑圖”令人印象深刻,他將那些不登文學大雅之堂的丑陋人物納入作品范疇,這正體現(xiàn)了其“美丑對照原則”的美學思想。雨果認為:“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光明與黑暗相共?!保?](P30)強調“美只有一種典型,而丑卻千變?nèi)f化?!保?](P37)“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yōu)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薄蚌F魚襯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顯得更美。”[7](P35)因此,崇高優(yōu)美才是雨果最終追求的理想,而“對滑稽丑怪的描寫,在他的藝術思想里,只是一種途徑和手段”[7](P8)。最典型的莫過于卡西莫多。作為一個“現(xiàn)實版”的怪人,他不僅長相極其丑陋,而且身體殘疾,是個不折不扣的“丑大王”。但是他心地善良,追求美好的感情,在外表丑陋、內(nèi)心美好的強烈對比中,更凸顯出人性崇高的一面。雨果將怪誕恐怖的藝術從幻想領域推廣到現(xiàn)實主義藝術領域,擴大了這種獨特創(chuàng)作手法的使用范圍,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這也使得以雨果為代表的浪漫主義文學超越了哥特小說。
雨果繼承了哥特小說之長,并為己所用,將大膽、新穎的藝術手法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有力地反抗了古典主義的清規(guī)戒律。但雨果不光是用恐怖來達到強烈、尖銳的對照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追求崇高優(yōu)美的美學理想,這一點充分展現(xiàn)了雨果作為天才作家的無與倫比的才華,以及《巴黎圣母院》遠高于哥特小說的地方。
[1]李偉昉.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英]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M].胡春蘭,侯明谷,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3][法]雨果.巴黎圣母院[M].李玉明,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4]肖明翰.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J].外國文學評論,2001,(3).
[5]劉易斯.修道士[M].李偉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6]李偉昉.黑色經(jīng)典——英國哥特小說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7][法]雨果.雨果論文學[M].柳鳴九,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The Inheritance and Change of the Gothic Literature in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LIU Xiao-lei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China)
The Gothic novel which came out in the middle of 18th centry i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sect of the Romantic literature.The two sects infiltra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However,the Romantic literature assimilates the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Gothic literature,and forsake the subversion of the Gothic literature.The Romantic literature transcends the Gothic literature far and away in the thought and th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The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analyzing the The inheritance and advance of the Gothic Literature in this novel.
Gothic;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Inheritance;Change
I106.4
A
1008—4444(2010)06—0058—03
2010-10-21
劉曉蕾(1987—),女,貴州貴陽人,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王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