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
( 長江大學一工部,湖北 荊州 434025)
電影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給人們帶來娛樂的同時,也在傳播一種文化,不同國家的電影所傳播的是本民族獨特的文化。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人們觀影需求的不斷增加,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電影被制作出來,這些電影在被本國電影愛好者所消費的同時,也會以各種渠道被介紹到國外。好萊塢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chǎn)基地,好萊塢電影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宏大的故事場面、高科技的表現(xiàn)手法吸引了大量的中國觀眾,我們不僅可以在電影院里欣賞到這些電影,同時也可以在電視、因特網(wǎng)等大眾媒體里看到這些電影,可以這么說,中國是好萊塢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為了在中國獲取最大的經(jīng)濟利益,一部好萊塢電影除了需要具備好的劇本、精湛演技以及表現(xiàn)手法之外,也需要具備一個好的片名。為了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以獲取利益,好萊塢電影的片名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往往會迎合中國人的接受能力以及審美習慣。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電影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大量的中國電影也被介紹到國外,在各種電影節(jié)上,如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戛納電影節(jié)、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都展示過中國電影。這些電影成為了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和世界接軌的一個重要橋梁。我們在向國外介紹這些電影的時候也應該給它們?nèi)∫粋€好的片名,讓它發(fā)揮最大的公告效應,讓世界有更好的機會來了解中國。
對于片名的翻譯,譯者一般采用兩種翻譯策略,即歸化(domestication)和異化(foreignization)。歸化翻譯是以目的語讀者的閱讀需求為中心,按照目的語的文化習慣和表達方式進行翻譯,為讀者提供自然流暢的譯文,以避免他們遇到文化障礙。而異化翻譯則以最大限度地傳播文化為中心,按照源語的語言形式、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進行翻譯,為目的語讀者提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讓他們充分了解異國文化。當然歸化和異化并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對于電影片名的翻譯,我們除了要考慮到翻譯的可接受性外,更要考慮到它所能帶來的商業(yè)價值,因此我們在翻譯片名的時候,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從而最大限度地達到宣傳電影的目的。
不同民族的語言產(chǎn)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和宗教背景,只有生活在這種背景之下的人們才會對他們的語言有著深刻的理解。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中國人也就無法對英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nèi)涵有所了解,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成為了“異質(zhì)”,讓讀者費解,甚至會產(chǎn)生誤解。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無法用異化的翻譯策略來翻譯電影片名,否則讀者就無法認可和接受,更不用說吸收和消化了,當然也就無法起到宣傳電影的作用。一個生搬硬套的電影片名會降低人們對電影的期待,影響到人們的觀影欲望。因此在翻譯片名的時候,有必要根據(jù)目的語國家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來翻譯,從而取悅于觀眾并將他們帶進電影院,拉近電影和他們之間的距離。
如美國電影The Rock譯為《石破天驚》,而不直接異化翻譯為《石頭》。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石破天驚形容箜篌之音高亢激越,有驚天動地的氣勢。當觀眾看到該片名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將它和動作驚險片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也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電影中驚險的鏡頭和場面,他們的觀影渴望油然而生。而該電影確實從頭至尾絕無冷場,快速的鏡頭切換、時而緊迫時而煽情的音樂與一路火爆到底的情節(jié)配合得恰到好處。影片拍攝耗資巨大,甚至直接動用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協(xié)助拍攝,影片中大量驚險鏡頭都采取實拍,令觀眾心驚不已。該片名的翻譯和它的類型、故事情節(jié)吻合得很好,符合觀眾的觀影期待。此外還有一些經(jīng)典的片名翻譯如:Entrapment《偷天陷阱》、Die Hard《虎膽龍威》、First Knight《劍俠風流》、Dante's Peak《山崩地裂》、Thomas Crown Affair《天羅地網(wǎng)》、Antwone Fisher《沖出逆境》等。
為了迎合國外觀眾的審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一些中國的電影在被介紹到國外的時候也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來翻譯片名。比較經(jīng)典的歸化翻譯有《黃飛鴻》系列電影,該電影翻譯成英文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這樣的翻譯一下子拉近了電影和外國觀眾的距離,因為美國有一部經(jīng)典電影叫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國往事》),那些看過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觀眾也一定會有興趣想看一下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如果將該片直譯成拼音的話,老外也不知道黃飛鴻是誰,就像我們看一部外國片,如果片名就是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主人公的名字,我們也同樣感覺沒有吸引力。
英文電影中有一些是以民族文化特征性很強的人名、地名或歷史事件為片名的,這些人名、地名和歷史事件不僅外國人知道,就連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也聽說過。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在翻譯片名的時候應進行直譯或音譯處理,將源語的字面、語音形式轉(zhuǎn)換成目的語的字面、語音形式。這樣的翻譯方式可以刺激那些本來對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感興趣的人的觀影興趣,讓他們有一種想探索這些人物和歷史事件背后故事的一種沖動。比如Titanic(《泰坦尼克號》)、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單》)、Pearl Harbor(《珍珠港》)、《Frost/Nixon》(《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等都是采用異化法翻譯的。一些中文電影也采用了同樣的翻譯策略,如《孔子》(Confucius)、《赤壁》(Red Cliff)、《三國》(Three Kingdoms)、《唐山大地震》(Tang Shan Earthquake)。英文電影中還有很多以人名或者動物名、怪獸名為片名的科幻片或者動畫片也大多采用異化法,如最近的熱門電影Avatar的中文片名為《阿凡達》?!癆vatar”詞根本源自梵文,它特指主神毗濕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獸形的狀態(tài)。這樣異化翻譯的片名還有Harry Potter(《哈里波特》)、Kung Fu Panda(《功夫熊貓》)、Spider-Man(《蜘蛛俠》)、Godzilla(《哥斯拉》)、King Kong(《金剛》)、Garfield(《加菲貓》)等。
有些英文電影的片名本身很容易讓人理解同時也能很好地詮釋電影的內(nèi)容,對于這些電影,譯者最好采用異化法來翻譯其片名,它能使目的語觀眾對片名所作出的理解和源語觀眾對片名所作出的理解達成一致。比如美國電影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直接翻譯成中文《速度與激情》,當美國觀眾看到片名后,他們會很自然地將它和賽車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中國觀眾看到中文片名的時候,他們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感受。
電影要有好的片名,正如一首好詩要有貼切的詩名,一首歌要有合適的歌名,一幅畫要有切題的畫名一樣,才能畫龍點睛。片名會讓觀眾形成對該電影的第一印象,因此片名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影欲望。但有些譯制商常常忽略片名的翻譯,或只為迎合觀眾而隨意亂譯,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譯者在翻譯片名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目的語觀眾的心理期待和文化需求,從而選擇正確的翻譯策略并在其指導下選擇適當?shù)姆g方法。
參考文獻:
[1]李輝.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和方法[J].外語研究,2006,(12).
[2]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 1998,(2).
[3]楊才元.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J].蘇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1, (3) .
[4]寧東興.淺析英文電影片名的基本特點[J].電影評介,2007,(7).
[5]吳爽.從電影片名看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J].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