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聲
摘要:關(guān)注一個時代的繪畫藝術(shù),除直接的繪畫作品外,優(yōu)秀的畫學(xué)著作也值得注意。古代美術(shù)史家不但對當(dāng)時藝術(shù)家和藝術(shù)作品進(jìn)行記述,為我們留下可供參考的史料,其所做的考察分析,對繪畫風(fēng)格形成和演變所提出的個人見解也反映著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妒コ嬙u》暨《五代名畫補遺》是反映五代至宋初繪畫狀況及畫學(xué)思想的重要著作,本文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這兩本書的一些相關(guān)問題進(jìn)行研究。
關(guān)鍵詞:圣朝名畫評;五代名畫補遺;版本源流;美術(shù)學(xué);美術(shù)史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09)07-0110-04
一、前人研究成果
對于《圣朝名畫評》和《五代名畫補遺》的研究,前人成果主要有:
1四庫全書提要,對《圣朝名畫評》進(jìn)行了內(nèi)容介紹、提及了書的一些特點(如將黃筌父子皆入神品,與《益州名畫錄》不同)和評價(其評論較為平允,其所敘諸人事實詞雖簡略,亦多有足資考核者焉)
四庫序提到《五代名畫補遺》,除內(nèi)容簡介外,主要是對版本進(jìn)行考訂。
2許祖良《劉道醇(圣朝名畫評>成書年代考》,誤將書中的錯誤“太宗”當(dāng)作“神宗”,考書成于神宗元豐八年前后,當(dāng)誤。
3徐建融《何來神宗?》,糾正了將“太宗”當(dāng)作“神宗”的錯誤,考成書于仁宗嘉佑四年前(1059前)。
4謝巍《中國畫學(xué)著作考錄》,該文較詳細(xì),主要內(nèi)容有:對劉道醇生卒時間推斷:約天圣六年至十年(1028—1032)間生,紹圣(1094-1098)年間卒,年約六十多歲;對版本、書名的考定,內(nèi)容簡介與評價。
5于安讕《畫品叢書》,列出《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四庫全書》提要、《書畫書錄解題》對兩書的記載或評價,并根據(jù)王氏畫苑本進(jìn)行??薄F洹妒コ嬙u》,除王本外不知用何本互校(“此外因無他本互?!鶕?jù)他本補正”,前后矛盾,不知何本)。又在《五代名畫補遺》??庇浿姓f:“據(jù)叢書總目(指四庫)此書除王本外,尚有四庫全書本,惜本市無此書?!笨芍湮磁c四庫本互校,也不可能與1985年出版的宋本互校。
6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引四庫序(《五代名畫補遺》引用不全);另一部分是對書內(nèi)容的簡介和簡評,這部分被收入于安讕《畫品叢書》。
7宿白《張彥遠(yuǎn)和(歷代名畫記)》中略為提及了兩書的一些版本狀況。
8金維諾《北宋時期的繪畫史籍》,對成書時間、大致內(nèi)容、史學(xué)價值、“六要”和“六長”進(jìn)行了分析。
9李良《(圣朝名畫評)成書年代考》,主要謝巍的基礎(chǔ)上完成,對主要版本進(jìn)行考訂,發(fā)現(xiàn)了臺灣出版的《藝術(shù)賞鑒選珍五輯》中兩書的明翻宋本。對成書年代進(jìn)行考訂,認(rèn)為在仁宗嘉佑四年至嘉佑八年之間(1059—1063)。
從前人研究成果看,對《圣朝名畫評》和《五代名畫補遺》現(xiàn)存版本進(jìn)行了梳理,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如成書時間)表達(dá)了各自的見解,但缺乏各版面間全面的??惫ぷ骱蛣⒌来嫉乃囆g(shù)主張的深入分析,以及與前后、同時代繪畫史籍的相互參照研究。
二、《圣朝名畫評》與《五代名畫補遺》版本源流考述
(一)《圣朝名畫評》的主要版本
1據(jù)明翻宋陳道人刊本記載,有南宋臨安府陳道人書籍鋪刊本(今不傳)
2據(jù)謝巍《中國畫學(xué)著作考錄》,有明刊《唐宋畫苑珠林十五種》本,不知何處著錄(今不傳)
3明翻宋陳道人書籍鋪刊本,上海畫院和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各有一份,臺灣的本子1974年編入《藝術(shù)賞鑒選珍五輯》,與《五代名畫補遺》合印一冊,由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發(fā)行。
4明刊本(見存北圖、南圖、溫州,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國家圖書館有善本保存)
5《王氏書畫苑》本(見存,常見,國家圖書館有善本保存)
6《古今圖書集成》卷七百五十二(見存)
7《佩文齋書畫譜》卷十八(見存,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8《四庫全書》本(見存)
9俞劍華輯《中國畫論類編》本(常見)
10于安瀾輯《畫品叢書》本(常見)
(二)《五代名畫補遺》的主要版本
1南宋臨安府陳道人書籍鋪刊本(見存遼寧省博物館)
這個珍貴的宋本由中華書局于1985年影印出版,入古逸叢書三編之十五。書中記載了此本流傳的經(jīng)過。此本國圖也有微縮本。
2據(jù)謝巍《中國畫學(xué)著作考錄》,有明刊《唐宋畫苑珠林十五種》本,不知何處著錄(今不傳)
3明翻宋本,上海畫院和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各一份,臺灣的本子1974年編入《藝術(shù)賞鑒選珍五輯》,與《圣朝名畫評》合印一冊,由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發(fā)行。
4明刊本(見存南圖,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
5《王氏書畫苑》本(見存)
6明末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見存天津圖書館,國圖有微縮品)
此本臺灣戴勝山房出版社曾出影印本
7《古今圖書集成》卷七百五十三(見存)
8《佩文齋書畫譜》卷十八(見存古籍館)
9《四庫全書》本(見存)
10于安瀾輯《畫品叢書》本(常見)
宋代時候,可能兩個本子,一是南宋l臨安府陳道人書籍鋪刊本(光宗,1190一1194間),又根據(jù)錢謙益《絳云樓書目卷二,子部,雜藝類》(《絳云樓書目集成初編》,P53)錄有:“劉道醇圣朝名畫錄,三卷”,就是說錢謙益一個人手上曾有兩個版本的《圣朝名畫評》,人元后大多本子都是《宋朝名畫評》,此本日“圣朝”,錢謙益多藏宋元善本,因此也可能是另一個宋本,但僅為推測。
明代的本子,主要是翻宋陳道人刊本和《王氏書畫苑》本?!段宕嬔a遺》還有明末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清代主要是《古今圖書集成》、《佩文齋書畫譜》(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書)、《四庫全書》本。今本主要是于安瀾輯《畫品叢書》本,以王氏本為底本。
三、關(guān)于劉道醇的姓名與籍貫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五,馬端臨《文獻(xiàn)通考·經(jīng)籍考》俱作道成,然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四,《宋史·藝文志》卷六,以及《五代名畫補遺》的宋本、明翻宋刊本、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皆題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劉道醇,故晁公武、馬端臨應(yīng)為誤記。
《浙江采集遺書總錄》稱:
《五代名畫補遺》一卷。右宋彭城劉道醇輯,分人物、山川、走獸、花竹、屋木、塑作、雕木,凡七門,計二十四人。有嘉秸四年陳洵直序。
《宋朝名畫評》三卷,寫本。右前人撰,亦分人物、山水、林木、獸畜、花卉、鬼神、屋木、七門,凡九十二人,而以神品、妙品、能品三者別識之。
宋代行政區(qū)劃中彭城何指,尚不明,但一般徐州古稱彭城,至五代時仍多有彭城郡,但宋稱徐州。清人稱“彭城”,當(dāng)為失誤。劉道醇籍貫應(yīng)為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又:
王罐,字國器,河南洛陽人。虞部武員外宗元,亦河南人,每嘆曰……
王靄,京師人。幼有志節(jié),頗尚靜默。
武宗元,字總之,河南白波人。
予又嘗于武宗元第觀圖所畫《十王地藏》一軸,綽有善護慈悲相,于今寶藏之??闪猩衿?。
張圖,字仲謀,河南洛陽人。
陳士元,京師人。
即便在信息發(fā)達(dá)的今天,美術(shù)評論家對外省一般藝術(shù)家的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而《圣朝名畫評》和《五代名畫補遺》中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當(dāng)?shù)禺嫾业挠涊d,而且與河南武宗元交往很多。由于該書資料多為劉道醇親自探訪所得,因此大梁的籍貫是可信的。
陳洵直序,據(jù)宋本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初九日,潁川。
今因集本朝名畫評,又捃拾其見遺者,敘而編之,名曰《五代名畫補遺》。其門品上下,一如《圣朝名畫評》之例類,仍附之于后者,亦明我圣朝文事之載郁云。時嘉秸四年十二月初九日穎川陳洵直序。
這里可知的訊息是:一,《圣朝名畫評》的出版在《五代名畫補遺》之前。二,作序時書已成,那么《圣朝名畫評》和《五代名畫補遺》都成書于仁宗嘉祜四年(1059年)之前。三,符嘉應(yīng)撰所撰序文應(yīng)于1059前,但今已佚。具體時間尚無法考證。
《圣朝名畫評》又有:王士元,汝南宛丘人。父仁壽,亦能丹青,事見五朝名畫錄(王氏本)。
《五代名畫補遺》有:王仁壽,汝南宛人……有子士元最知名。
相互印證的話,劉道醇所說的《五朝名畫錄》有兩種可能:一是《五代名畫補遺》,二是當(dāng)時有另一著作名為《五朝名畫錄》,其中關(guān)于王仁壽的記載又被收入《五代名畫補遺》。由于《五代名畫補遺》本身是增補性質(zhì),這個可能性很小,又四庫本作《五代畫譜遺》,很可能也是記載錯誤。那么這兩部書的撰寫應(yīng)該是同時進(jìn)行的,而出版則有先后順序。
五、劉道醇的活動時間與《圣朝名畫評》、《五代名畫補遺》寫作時間
這個問題爭議最多。首先自王氏本開始有幾處將“太宗”誤作“神宗”。
高益,本契丹涿郡人,太祖時遁來中國……有孫四皓者,廣延藝術(shù)之士……孫乃神宗近戚,進(jìn)益前所畫搜山圖。
王齊翰,建康人……訟于京府,時神宗方為尹,按證其事,清教詞屈,乃出原畫,大為神宗嘉嘆,各賜白金千兩釋之。后十六日即位,名曰應(yīng)天國寶羅漢,藏于秘府。
勾龍爽,蜀中人。厚重少語言。好丹青,神宗時為圖畫院祗候。善作中古人物,其狀質(zhì)野,觀者有返樸之意焉。
根據(jù)《圖畫見聞志》,以上“神宗”都應(yīng)為“太宗”,因此對年代判斷沒有幫助。
又一個矛盾,是這兩本書和《圖畫見聞志》成書時間之間的矛盾?!秷D畫見聞志》,無論根據(jù)郭若虛自序記載畫家到熙寧七年(1074)還是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說的元豐六年(1085),都在前述1059之后。然而《圖畫見聞志》卷一《敘諸家文字》篇所載畫學(xué)著作三十種,末一種為《本朝畫評》為劉道醇之《圣朝名畫評》。因為《圖畫見聞志》記載自會昌元年(841)開始,對五代的材料應(yīng)該予以重視。從情理上說,若郭若虛只見過《圣朝名畫評》,而未見其后的《五代名畫補遺》,那么他成書時間上與陳洵直于嘉祐四年(1059年)作序是矛盾的?;蛘叽硕珊?1059—1085間)有版本將《圣朝名畫評》、《五代名畫補遺》合為一書以《本朝畫評》為名出版,為郭若虛所見,《宋史·藝文志》曾記載有“《宋朝畫評》四卷”或可為參證。若如此,是否為一種新的宋本,待考。又或者郭若虛未采用《五代名畫補遺》的材料,故不錄。
由上可知,劉氏之書流傳遠(yuǎn)早于郭氏之書,那么劉氏年歲當(dāng)長于郭氏。郭若虛的活動時間大約為1030—1085后。我們再把兩書中提及確切記年的部分找出來,尋找可能的線索。
陳用志……逮景祐(1034—1037)初,今上營慈孝寺,敕用志及待詔等筆東殿御座側(cè)……
王端……燕恭肅王見其肖似,更益號慟。敕端入圖畫院,讓而不受,止乞國子監(jiān)書舍一部。上嘉之,特授奉職,轉(zhuǎn)右班殿直。詔寫真廟及章獻(xiàn)明肅太后圣容于石壁……
尹質(zhì)……燕恭肅王召質(zhì)寫真,特優(yōu)禮之。至于公卿戚里間競求傳貌。景祐中(1034—1037)宣獻(xiàn)宋公薨,請質(zhì)追寫……
高克明……景德中游京師……今上嘗詔入便殿,命畫圖壁等。為上所賞,遷至待詔,守少府監(jiān)主簿、賜紫。景祜初,上命畫臣鮑國資畫四時景于彰圣閣……
景祐(1034—1037)初的“今上”和王端等多條中的“上”當(dāng)為仁宗(1023—1063),那么成書時間縮小到1023—1059之間。
陳用志,亦攻山水。畫祥源觀東位壁,磊落峭拔,布千里之景。以慶歷中火,今無有矣。文潞公宅有用志出云山水壁,高文馀,宛有不崇朝雨天下之意。文潞公與王侍郎家各有邈卓所畫一虎,文公者伏崖高視。王公者當(dāng)風(fēng)舐掌。
《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九十:“戍寅(1038),文武百官并以袷享赦書加恩。樞密使、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宋庠封莒國公;判河南府、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文彥博封潞國公?!?/p>
有考文潞公為文彥博,被封為潞國公在1038年,那么時間再縮短為1038—1059。
李隱,五原人。善畫山水,亦長于布景。大中祥符初營會靈觀,命隱圖五岳于壁,又于五圣帝座后矰幃上皆寫山水。慶歷(1041—1048)中有,令則無矣。可見成書于1048年之后。
侯翌,字子沖,安定人。性簡潔,重信義。學(xué)吳生釋道畫。予至和中(1055)于閭巷見挈一舊圖,貯于大器,將濯去顏色,尋呼止之,乃翌所畫七夕乞巧圖也。
又“至和中(1055)于閭巷見挈一舊圖”,那么說明到1055年本書尚未完成。
《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詞典》說《圣朝名畫評》成書于1057左右,不知何以得知,但根據(jù)前述材料,1056—1059為可能的成書時間?!吨袊佬g(shù)家人名詞典》可能是考慮到《五代名畫補遺》出版在后,將《圣朝名畫評》成書時間設(shè)置為1056—1058,取了一個1057的約數(shù)。
六、劉道醇的主要活動時間及身份
和其交往甚多的武宗元1007年就頗有名,卒于1050年。書中多次記載武宗元事跡,又記述兩次在其家看畫,那么二人活動時間有重合的時候。書中對太宗朝多位畫家事跡記述清晰,那么劉道醇活動時間大致是宋初——1059年,和武宗元同一時期,這與郭若虛的活動時間相對照也符合情理。
關(guān)于劉道醇的身份,沒有明確的材料。從書中看,他和當(dāng)時的畫家和愛好書畫的富商多有來往,如“度支蔡員外挺家有巨然畫故事山水二軸”、“予又嘗于武宗元第觀圖所畫《十王地藏》一軸”、“予嘗於富商高氏家觀賢畫《盤車水磨圖》”、“京師富商高生有畫癖,常刺拜于庭下迨十馀年,欲得水月觀音一軸”、“淮海富商陳永,以百千求春龍起蟄圖”,然其自身并未提及有何藏畫。
以上是對《圣朝名畫評》及《五代名畫補遺》的粗略整理和一些問題的初步考察,進(jìn)一步工作有待于校勘后深入進(jìn)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