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友梅
[摘要]“VP+AP(+的)+NP”結構是常見的歧義格式,本文從這一結構的性質、歧義產生的原因等方面做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并探討了歧義產生的條件。
[關鍵詞]“VP+AP(+的)+NP”結構 歧義
“VP+AP(+的)+NP”結構是常見的歧義格式,本文將從如下幾個方面對這一格式進行分析:
一、“VP+AP(+的)+NP”結構的歧義現象
在這里,“VP”代表動詞或動詞短語,“AP”代表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NP”代表名詞或名詞短語,“的”是結構助詞。
在現代漢語中,隨處可見“VP+AP+NP”結構帶有的歧義現象。如:
(1)讀好書
(2)改寫新的故事
(3)喜歡漂亮的女孩子
(4)裝飾精美的燈籠
上述例子,例(1)既可以理解為“讀好的書”,也可以理解為“把書讀好”。例(2)可以理解為“改寫出新的故事”,又可以理解為“對新的故事進行改寫”。例(3)中的“女孩子”可以是“喜歡”的對象,也可以是“喜歡”的施事。例(4)則既可以理解為“對精美的燈籠進行裝飾”,也可以理解為“燈籠是裝飾精美的”。
二、“VP+AP(+的)+NP”結構的性質
抽象地看,一個“VP+AP(+的)+NP”結構有可能分析為以下四種形式中的一種:
其中,(a)是先由動詞性結構“VP”與形容詞性結構“AP”組合成動補短語,然后再與名詞性結構“NP”組合成表示動賓關系的“VP+AP(+的)+NP”結構。這種結構中一般沒有“的”。一般來說,它是一個單義結構,例如:
(5)勒緊腰帶
(6)打好基礎
(7)計劃好每一件事兒
(8)打掃干凈自家的屋子
(b)是由動詞性結構“VP”與名詞性結構“AP(+的)+NP”組合成表示動賓關系的“VP+AP(+的)+NP”結構。一般而言,它也是一個單義結構,例如:
(9)買大紅的衣服
(10)形容愉快的心情
(11)描畫美好的藍圖
(12)給出滿意的答復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這種形式還可分為兩種類型:一表現種為賓語是“VP”的受事,一種表現為賓語是“VP”的結果。在賓語是“VP”的受事這一類型中,“AP(+的)+NP”構成的名詞性結構是動詞性結構“VP”支配的對象,如上面的例(9)、(10)。再如:
(13)攀登陡峭的山崖
(14)趟過湍急的河流
(15)歌頌英勇的志愿軍
(16)抵擋強大的敵人
在上面的例子中,“陡峭的山崖”、“湍急的河流”、“英勇的志愿軍”、“強大的敵人”分別是“攀登”、“趟過”、“歌頌”、“抵擋”支配的對象,是受事賓語。
在賓語是“VP”的結果這一類型中,“AP(+的)+NP”構成的名詞性結構是動詞性結構“VP”要達到的結果,如上文的例(11)、(12)。再如:
(17)達成合理的協(xié)議
(18)培育出鮮艷的花朵
(19)杜撰虛幻的故事
(20)建立嚴密的體系
在上面的例子中,“合理的協(xié)議”、“鮮艷的花朵”、“虛幻的故事”、“嚴密的體系”分別是“達成”、“培育”、“杜撰”、“建立”的結果,是結果賓語。
大部分情況下,動詞結構的賓語是受事還是結果都是明確的,但是有時也會出現既可以是受事賓語,也可以是結果賓語的情況。這就產生了歧義。如上文的例(2)“改寫新的故事”,“新的故事”可以是“改寫”的對象,也可是是“改寫”的結果。
(c)與(d)都是先由動詞性結構“VP”與形容詞性結構“AP”組合作為修飾語,再與“Np”組合構成的表示偏正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其中,(c)式中,動詞性結構“VP”與形容詞性結構“AP”構成動賓關系,然后這個動賓關系的結構再與后面的名詞性結構“NP”組合成偏正關系的結構。如:
(21)排解憂傷的辦法
(22)判斷正誤的依據
(d)式中,動詞性結構“VP”與形容詞性結構“AP”構成主謂關系,然后這個動賓關系的結構再與后面的名詞性結構“NP”組合成偏正關系的結構。如:
(23)制作精良的工藝品
(24)裝飾繁復的屋子
三、“VP+AP(+的)+NP”結構歧義產生的原因
根據如上分析,“VP+AP(+的)+NP”結構有多種不同的層次劃分方式與層次關系。這就為歧義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1.動賓關系:“AP(+的)+NP”可兼作受事賓語與結果賓語
一般而言,形式(a)與(b)是單義結構。但在形式(b)的情況下,如果動詞結構的賓語既可以是受事賓語,也可以是結果賓語的話,就產生了歧義。除例(2)外,再如:
(15)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
這種歧義無法在結構形式上做出不同分析,只反映為同一種動賓結構。
必須靠語義分析才能找出這個結構潛在的歧義。如例(25)既可以理解為對“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培養(yǎng),那么,言外之意就是不培養(yǎng)不優(yōu)秀的學生,“優(yōu)秀的學生”是受事賓語;又可以理解為培養(yǎng)學生使他們優(yōu)秀起來,也就是說把學生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學生,“優(yōu)秀的學生”是結果賓語。
2.兼含形式(a)與形式(b)兩種動賓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同是動賓關系,但是結構劃分不同,第二層的結構關系也不同。如例(1):“讀好書”這一經典歧義句:
再如:
(16)演好人
(17)打掃干凈屋子
這兩個例子同樣能做類似的分析。也就是說,這種形式的“VP+AP(+的)+NP”結構整體上只能是一個動賓短語,但是“AP”既可能與“VP”構成動補關系,也可能與“NP”構成偏正關系。結構層次和結構關系都不盡相同,由此產生歧義。
3.兼含形式(b)與形式(c)兩種結構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VP+AP(+的)+NP”結構可以兼含動賓關系與偏正關系。如上文所提例(3):“喜歡漂亮的女孩子”,再如:
(18)學習先進的經驗
(19)提倡民主的好作風
這種類型的歧義結構都可以做出動賓結構或偏正結構兩種分析,以例(3)為例:
按(b)式理解,“喜歡”的是“漂亮的女孩子”;按(c)式理解,則是“女孩子”“喜歡漂亮”。其他例子也可以做類似分析。結構層次和結構關系都不同,因而語義關系也完全不同,由此產生歧義。
4.兼含形式(b)與形式(d)兩種結構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這是與上面第3種類型不同的歧義類型,區(qū)別在于(d)式的偏正結構與(c)式不同。如上文例(4):“裝飾精美的燈籠”,再如:
(20)沖洗合格的照片
(21)制造精密的儀器
這種類型的歧義結構也都可以做出動賓結構或偏正結構兩種分析,以例(4)為例:
按(b)式理解,是“對漂亮的燈籠進行裝飾”;按(d)式理解,則是“燈籠裝飾”。其他例子也可以做類似分析。這也是由于結構層次和結構關系都不同而產生歧義。
四、“VP+AP(+的)+NP”結構歧義產生的條件
如上文分析,“VP+AP(+的)+NP”這一結構有多種歧義的可能。然而,其各種歧義的產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1.動賓關系:“AP(+的)+NP”可兼作受事賓語與結果賓語
當結構中的“VP”同時具有[+施事性]和[+產生結果]的特征時,即既可以支配“NP”表示的事物,又可以產生“NP”表示的結果,如“培養(yǎng)”、“改革”、“改寫”等。這時,便可能產生歧義。
2.兼含形式(a)與形式(b)兩種動賓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這要求結構中的“AP”既能作為定語修飾“NP”,又能作為“VP”的補語,同時結構中不能出現“的”。一旦出現了“的”,結構就變成形式(b)的單義結構。如“讀好的書”就是單義的動賓結構。
3.兼含形式(b)與形式(c)兩種結構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當結構中“AP”所代表的形容詞既可以作為前面“VP”的賓語,又可以作為后面“NP”的定語時,這種類型的歧義便產生了。如:“救治病痛的醫(yī)生”。
4.兼含形式(b)與形式(d)兩種結構關系的“VP+AP(+的)+NP”結構
當結構中“AP”所代表的形容詞既可以作為后面“NP”的定語,又可以與前面“VP”形成主謂短語時,便可能產生這種類型的歧義。
五、“VP+AP(+的)+NP”結構歧義的消除
歧義,在特定的語境中有其重要的積極作用,但其消極作用也時刻阻礙、限制著我們的正常交際,所以我們需要把它的消極作用消除,使人們可以順暢地進行交際。
口語中,主要可以利用停頓的不同來消除“VP+AP(+的)+NP”結構歧義。
如:制造/精密的儀器(動賓)制造精密的/儀器(偏正)
但第一種“‘AP(+的)+NP可兼作受事賓語與結果賓語”這一類型的卻無法通過停頓來消除。因為這一類型的歧義是潛在的,即結構層次與結構關系完全相同。那么,便只能依靠轉換句式等形式來消除歧義了。
書面表達中,針對“VP+AP(+的)+NP”結構歧義,可以用如下方法來消除:
1.添加一定的詞語
如第二類“兼含形式(a)與形式(b)兩種動賓關系的‘VP+AP(+的)+NP結構”,如果想表達(b)式的意思,則在“AP”和“NP”之間添加“的”字即可。例如:“演好的人”“摘干凈的葡萄”。
2.變換句式這是最有效的消除歧義的方式。
以例(2)為例:
可根據想表達的不同意思變?yōu)?“改寫出新的故事來”,“對新的故事進行改寫”。
綜上所述,“VP+AP(+的)+NP”結構情況復雜,具有產生多種歧義的可能。因此,在表達中,要留心這類結構,并利用適當手段消除其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于曉日.近五十年來漢語歧義研究綜述.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09 .
[2]姜穎.論歧義結構的類型及其消解的方法.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1) .
[3]吳英才,李裕德.現代漢語的歧義.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