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都說衡湘天氣多變,晴日不多。果然,對于遠來的我們,它依舊任性地陰沉著臉,飄著小雨。在北京看慣了陽光下灰塵亂舞的景象,南方的溫潤潔凈,讓人產(chǎn)生大口呼吸的愿望。
我們將從這里開始,重走西南聯(lián)大路湖南段。此次行動由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EMBA教育中心主辦,意在向明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致敬。長沙戶外協(xié)會會長、曾登上珠峰的總教頭徐江雷介紹說,這其中有些路,除了70多年前西南聯(lián)大的師生和此次行動的先遣隊,再無人走過。
從長沙至昆明的這段南遷之路,堪稱西南聯(lián)大歷史上的一次壯舉。胡適曾作如此評價:“從臨大決遷昆明,當時是最悲壯的一件事……后來我把這些照片放大,散布全美。這段光榮的歷史,不但聯(lián)大值得紀念,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紀念?!?/p>
“臨大”即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前身,由清華、北大、南開合并而成。開學不到兩個月,師生們被迫再次南遷,兵分三路撤離長沙。第一路為教師家眷、全體女生和體弱男生,坐火車、輪船至昆明;第二路有馮友蘭、朱自清等教師10人,坐汽車至昆明;第三路則是剩下的200余師生組成的湘黔滇徒步旅行團,經(jīng)湘西,入云貴,徒步到達昆明。
我們此次“重走聯(lián)大路”的路線,正是沿著湘黔滇旅行團師生的足跡,截取其中三段艱險路程,總行程約35公里。行動雖遠不足以跟旅行團師生相比,但至少能以腳步和汗水,感受聯(lián)大精神。
第一天徒步的起點是湖南省沅陵縣馬底驛鎮(zhèn)一個叫淘飯鋪的小村,終點是10公里之外的涼水井中學。當我們準備開拔行進時,天氣竟多云轉晴!要知道,當年的湘黔滇旅行團師生徒步共40余日,只有12個晴天呢。
徒步的最初一段基本無路。隊員們在叢林間舉旗開道,不忘提醒后面的隊員注意腳下雨過之后滑膩的小路,和一不小心被彈撥到臉上尖利的樹枝。
在隊伍即將到達涼水井鎮(zhèn)時,沿途有鄉(xiāng)親問道:你們是從北京來的嗎?在得到肯定答復之后,驚奇地問道:你們走了幾個月了?路邊有一老鄉(xiāng)反剪著手、踱著方步、連連稱贊:你們辛苦啦,加油!后來得知,當?shù)卣氐亟淮麄?,要為隊伍提供方便?/p>
而當年的湘黔滇旅行團師生,就沒有如此高的禮遇,有時還被當?shù)厝苏`作過路打劫的土匪。因為,雖然有湖南省政府提供的統(tǒng)一土黃色軍服,但在睡過馬店、柴木棚、榨油房、倉庫、戲園子之后,他們滿身泥濘,衣衫襤褸,且胡子拉碴。
兩個小時后,我們陸續(xù)來到宿營地——涼水井中學。隊伍中75歲高齡的清華大學錢錫康教授也以2小時18分到達終點,其堅韌之精神令人感佩。
我們的晚飯被安排在涼水井中學的食堂。大家都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食堂的飯菜實在好吃極了!我們幾個在喝干了烏雞湯后,用開水將雞架燙過一遍,重新喝湯吃肉。
日行10公里的我們尚且如此,聯(lián)大師生當時是急行軍,每天大約走60公里,多的時候需行進100公里。一天下來,他們如何捱過那寒冷陰濕、饑腸轆轆的夜呢?
晚上,組委會搬來幻燈片,播放了“重走聯(lián)大路”的紀錄片。當“萬里長征,辭別的五朝宮闕,暫駐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的西南聯(lián)大校歌響起,我的身后默默站了許多人,是剛剛下課的學生和老師。問身邊一個學生,是否知道西南聯(lián)大,她羞赧地回答:課還沒上到那里。
這一晚,我們在涼水井中學的操場扎起了紅黃藍各色帳篷。晚上不過十點,漸次有如雷鼾聲入耳,高低起伏,遠近可聞。
第二日的行路之艱難,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大巴將我們送至龍船塘瑤族鄉(xiāng),徒步至渡口時,松林如海,紅楓熾烈,清溪蜿蜒,有古老的民居蹲踞山腰,令人留連。沿途風景,讓人想起聞一多當年在給妻子的信中所寫的:“沿途所看到的風景之美麗奇險,各種的花木鳥獸,各種樣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種裝束的人,真叫我從何說起?!?/p>
但接下來的峽谷穿越,雖然總共只有4公里,卻艱險異常。峽谷夾道處,一邊是長著青苔、潮濕滑膩、狹窄的下坡石道,一邊就是峽谷深潭。下到峽谷最底端,對面的人再用繩索將人連滾帶爬地拽上三四米高的巖石。
夜幕快降臨時分,遇到一潭怎么都繞不過去的深水。為了在天黑之前走出峽谷,總教頭厲聲催促男隊員趕緊脫衣趟水。兩名長沙當?shù)氐哪贻p小伙子脫了上衣,將女隊員一個一個運過深水。我騎在其中一個人的脖子上,眼看潭水淹過他的肚子,快及他的胸,緊張得用力抓緊他的額頭。但我都沒能記住他長什么模樣,也不知后來他們是否仍穿著濕淋淋的衣服隨隊行走。
等到達終點水打坪村時,已經(jīng)是晚上。房前的篝火已經(jīng)燃燒起來,許多隊員在篝火旁取暖,烘烤水嗒嗒的鞋和衣服。
至早上起床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露營的水打坪村是一個極美的小村莊。山泉淙淙,古橋墩實,木制結構的老房子,前后高低錯落有致。
這天下午三四點鐘,隊伍從雪峰山下來,陸續(xù)到達徒步終點大崇鄉(xiāng)巖腳村。
稍作休整后,我們坐大巴進入了湘西名城芷江。想當年,聞一多好友沈從文為避免師生受土匪侵擾,早已按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布置,與湘西各方勢力打好招呼——這支隊伍只是一群逃難的窮學生,但他仍將旅行團親自送往芷江。
1938年4月28日,經(jīng)過68天的跋山涉水,陸路行程1600余公里,徒步約1300余公里,湘黔滇旅行團終于抵達昆明翠湖東岸的圓通寺。黃師岳團長點名完畢,將名冊交給西南聯(lián)大校長梅貽琦,自此南遷使命圓滿結束。
而此次清華EMBA“重走聯(lián)大路”湖南段的活動也將近尾聲。參觀完芷江抗戰(zhàn)紀念館之后,一路穿山越水、甘苦與共的隊員們也即將回到各自的城市,開始不同的生活。但是,剛毅堅卓的聯(lián)大精神會繼續(xù)下去,在他們所到達的地方,在他們各自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