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芬
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立足課堂,利用和創(chuàng)造情景組織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際的氛圍;在此基礎上,放眼課外,加強語言信息積累,引發(fā)學生不斷實踐的欲望,增強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⒄Z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精講多練激發(fā)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應變講為問,使學生在練中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學生才感到有趣味。只要學生能理解,會運用就是目的。抽象繁瑣的語法句型講解只會招致學生的厭倦。在講解語法句子時,盡量用問題啟發(fā)學生回答,如果確需講解,也應做到精當,不能大講特講,引深無度。例如:我在講八年級(上)“Now years Resolution survey”時,其中有“some parents are going to study the subjects their children learn at school”一句話時,我問學生:“What subject are your parents going to study?”限制學生只在本句找答案。學生通過比較,回答到:“children learn at school”接著我提醒學生問道:“這個結構所放的位置及作用是怎樣的?”學生由于理解了整個句子的意思,一下子就回答了我的問題。接著我又出示了類似的幾個表達,讓學生讀并且領悟??傊?偏、難、繁的做法不可取,精講多練才會使學生感興趣。
二、課上,在游戲活動中學習英語。
英語課堂活動一般以口頭練習為主,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排演話劇,在小組合作中,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都樂于承擔對白多的,較復雜的角色,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個組員都能在小組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從讀音是否標準、對話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體等提出自己富有建設性的意見。教者發(fā)現(xiàn)誰也不愿因為自己而影響表演效果,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娛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在教完When do you get up/go to bed…I usually get up/go to bed at…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I often go shopping…?句型后,教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答記者問的生活情景,叫學生以采訪的形式去強化這些句型,其中一個學生在講臺上扮演policeman/teacher…其他學生在臺下扮演小記者進行one by one 采訪。這種以生活原形為藍本的實踐性訓練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又如,在學完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句型時,教者設計了“今天是Mothers Day”這樣一個場景,讓學生結合句型先由小組自由討論自編劇本,再上臺表演。真沒想到這個自由發(fā)揮想象力的劇本讓他們如此著迷,個個都是好演員,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其中不少組還拓展了教材內容,配了動作表演,受到同學鼓掌歡迎。
三、課下,擴大運用英語的空間。
語言是社會化的產物,語言學習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更好的交際。而交際活動大多發(fā)生在課堂之外,所以在活動和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它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聯(lián)系,幫助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因此將活動延伸到課外的學習和生活也就能大大拓展學生使用語言的范圍和大大提高使用的頻率。
1.編英文手抄報。一份精美的英語手抄報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繪畫、書寫、主編、創(chuàng)意、排版、調色等綜合能力。每次選定一個主題,如My classroom, My ideal school, My favourite animal等等。學生可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明確組員分工,有采編、美工、抄寫等人員,自創(chuàng)報名,選好材料。學生還可以輔之以有關英語語言國家的風景名勝、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資料,采用半英半漢的形式,體現(xiàn)自我特色。在個人或小組完成之后,裝訂成冊,作為班報存放在“班級圖書角”中,作為學生的學習成果展出。
2.班班開設英語角。學校英語組的教師可有意引導學生擴大口語交流對象的范圍,使學生的口語走出班級,走向校園。為此,教者引導學生在班級之間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每學期定期舉辦2至3次全校性的英語角活動。在活動中,相鄰兩個班級的學生聚在一起,教師可先為活動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如組號相同的同學可結成對子;活動中盡量使用英語,少用漢語;運用英語多的小組可獲得教師的獎勵等等。來自兩個班級的學生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jīng)歷、不同愛好構成了學生語言交流的極好條件,他們可談論各自的年齡、家庭、愛好……校園內開展的口語交際的英語角活動成了學生們課堂語言實踐的場所,使學生所學到的口語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運用,體現(xiàn)邊學邊用、學以致用的原則,使學生感到了學英語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應立足于一個“用”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