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烈照
逆行靜脈穿刺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
陽烈照
逆行靜脈穿刺;臨床護理
靜脈輸液是臨床病人藥物治療的重要途經,因穿刺與固定的便捷及保護患者靜脈的需要,多選用四肢肢端,特別是手背中、上部位淺靜脈進行,但對于需要長期進行靜脈輸液的病人,常規(guī)穿刺點處血管易硬化變脆,導致穿刺困難及漏液等問題,手背可注射的血管部位大大減少,常用的處理辦法是改為前臂穿刺或肘部穿刺,但因血管清晰度不高、影響活動、不便于保溫、不便于觀察等缺點增加患者不適感。我病房自2009年開始,針對此類患者采用逆行靜脈穿刺輸液,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科住院患者中,隨機收集手背靜脈反復穿刺后血管出現(xiàn)硬化,穿刺難度較大患者200人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人次,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穿刺方法(順行),觀察組采用逆行穿刺方法,兩組病例年齡、性別、輸液量、輸液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穿刺方法 所有病例均為手背淺靜脈反復注射者,有靜脈硬化、輸液不暢現(xiàn)象,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靜脈穿刺方法與步驟,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順行穿刺,即常規(guī)靜脈穿刺法[1];觀察組選擇硬化部位下方彈性較好的血管段,由近心端向遠心端逆行穿刺(逆行),具體穿刺步驟同常規(guī)靜脈穿刺法,兩種方法穿刺后均用小夾板妥善固定。
1.3 效果判斷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所有病例,在整個輸液過程中,觀察記錄“一次穿刺成功、液體外滲、輸液速度、患者自我感受”情況來分析效果,液體外滲用“有、無”分類;輸液速度用“通暢、不暢”分類;患者自我感受用“有腫脹或疼痛、無明顯不適”分類。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11.0軟件進行卡方檢驗。
見表1。
3.1 從結果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血管出現(xiàn)硬化的患者,采用逆行靜脈穿刺時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順行穿刺,是因為逆行穿刺選擇的部位是硬化血管段之下彈性較好的血管,針頭刺向遠心端,斜面迎著血流,針梗阻止部分血液回流,恰好協(xié)同促使血液回流入針頭軟管,特別對失水血管充盈不好、天氣寒冷血管收縮的病人,能夠迅速判斷穿刺成功,減少針尖刺破血管的幾率[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穿刺輸液效果比較
3.2 因為我科為神經外科,常用脫水藥物如甘露醇、β—七葉皂甙鈉等,對血管刺激性很大,用藥后血管硬化,呈現(xiàn)條索狀改變,在該段靜脈下方進行常規(guī)穿刺時易導致輸液點滴不暢,而我們在該段靜脈下方采取逆行靜脈穿刺方法,液體走行方向避開了因硬化變狹窄的血管,能有效緩解該情況。根據(jù)靜脈血液循環(huán)的血流方向,常規(guī)靜脈注射采取順行穿刺可減少血流的阻力,但因為在肢體末端側支循環(huán)豐富,采用逆行靜脈穿刺,液體亦可快速通過側支循環(huán),由較深靜脈進入正?;亓魍緩?,因而不會影響輸液的速度及治療效果。該方法除手背外,還可應用于足背、腹壁的淺靜脈穿刺。
3.3 順行靜脈穿刺輸液無法選擇掌指關節(jié)處淺靜脈,因為該處注射后針柄不便于固定,常處于懸空狀態(tài),無意間的活動易使針尖刺破血管壁,導致液體外滲。逆行靜脈穿刺輸液選擇掌指關節(jié)處的血管,能使針柄牢牢固定于手背,不影響手的活動,能長時間輸液,減輕了病人因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同時患者在輸液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疼痛與不適,輸液的部位沒有紅腫灼熱等刺激癥狀,都能順利輸完液體。
通過臨床的實踐,我們認為逆行靜脈輸液是可行的,不但增加了遠心端淺靜脈的利用率[3],還減輕了患者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但逆行靜脈穿刺時,患者會因不了解產生緊張不安心理,在穿刺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做好解釋工作,爭取合作穿刺成功。
[1]李小萍.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29.
[2]李桂寶,文勇.掌指關節(jié)處逆行靜脈穿刺輸液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255-259.
[3]曾曉霞.逆行靜脈穿刺在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1):1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9.046
418000 湖南省懷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陽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