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臺北政府機構的建筑,都是日據(jù)時期和國民黨威權時代留下來的,幾乎個個高大、雄偉、寬敞,跟大陸沒多少區(qū)別。但除了建筑之外,以一個大陸人的眼光來看,臺北所有的官衙都不怎么像政府。
《旺報》的社長跟我講,有大陸游客投書,說是找不到臺北市政府,因為門口沒有站崗的。
我們平日里見慣了威嚴氣派的政府大樓、政府廣場,見慣了戒備森嚴的警衛(wèi),聽慣了門衛(wèi)厲聲的呵斥,一旦見了沒有門崗的政府大門,還真就不習慣。其實,這個世界上好些地方的政府機構都是這個樣子,有的地方連高大的房子都沒有,寒酸得很。
有衛(wèi)兵的大門也不是沒有,臺北至少有兩處,一是“國父紀念館”,一是“中正紀念堂”。兩個地方各有一座坐姿相似的銅像,一為孫中山,一為蔣介石。兩座像前,各站立一持槍的衛(wèi)兵,一動不動。實際上,這兩處的衛(wèi)兵都是禮兵,不是在站崗,而是在表演一種禮儀。
今天,這兩個紀念國民黨大人物的場所,已經(jīng)變成了市民活動中心,“國父紀念館”尤甚,到處是背畫夾的兒童、跳街舞的少年,還有盤旋的鴿子。“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大牌坊上的字,已經(jīng)在民進黨當家的時候,改成了“自由廣場”,紀念堂上的匾也被拿掉??蓱z當年老蔣對“自由”兩字深惡痛絕,他治下的臺灣,最稀缺的,恰是自由。今日卻讓他老人家的坐像天天面對“自由廣場”四個大字,真是情何以堪。
原來威權的紀念物,也在悄然間改變了性質(zhì),開始為民眾服務,雖然轉變過程中多少有點小小的尷尬。大門檻,已經(jīng)沒了。
(葉小周摘自《時代周報》第96期,Getty Images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