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萍(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 銀川 750021)
《黃繡球》是近代婦女問題小說的代表作,阿英稱它“是當時婦女問題小說的最好作品”①。它不僅“真實而形象地描寫了新女性的先驅(qū)人物沖破封建禮教走向社會的艱難和曲折”②,而且其中的黃繡球、畢去柔等女性已不單單是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而是同男人一樣干事業(yè)的女中豪杰,有時甚至居于主導(dǎo)地位,使男人相形見絀,展現(xiàn)了新女性不同于傳統(tǒng)女姓的精神風貌和人生追求,傳達出婦女解放的心聲,反映了具有近代意義的女權(quán)意識和嶄新進步的婦女觀。
一
在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封建社會,纏足是對女性最殘酷的身心約束,“是由男性統(tǒng)治者畸形的審美觀所造成”③的,在這種審美觀的影響下,古代小說中的女性大都以“三寸金蓮”為美,《黃繡球》則表現(xiàn)了反對女性纏腳,主張放足或不纏足的新思想,并塑造了黃繡球等摒棄了傳統(tǒng)畸形的女性觀,大膽放足或不纏足的新女性。
黃繡球不但自己放了腳,還勸說周圍的婦女放腳。她之所以有這種不同傳統(tǒng)的做法,一是因為小時候嬸娘為她裹腳時“使著手勁,不顧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聲震地,無一天不為裹腳打個半死”。這種肉體的痛苦和精神折磨使她深感“真真女孩子不是人”。二是在西方羅蘭夫人女權(quán)思想的啟蒙下,開始覺醒,明白了男女平等、女性也有自己的天賦權(quán)力等道理,想和男性一樣做事。她想“要做事,先要能走路,要走路,先要放掉了這雙臭腳”。她不但自己不怕人笑,而且還要勸其他婦女放腳。她說:“我放我的腳,與人什么相干?……還要叫我們村上的女人將來一齊放掉了腳,才稱我的心?!彼€向村上的女性宣傳纏足的危害和不纏足的好處,在她的宣傳和影響下,自由村的婦女有的放了腳,并不為自己的女兒纏腳,有的則參加了勸放足活動。這些放足或不纏足的女性,大膽地突破了裹腳陋俗的束縛,以自然健康的天足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反映了作者進步而可貴的男女平等觀念和人文主義思想。正如繡球所說“同是一個人,同是一雙腳,何以女人的腳該纏小了,討人好看的呢?……要講叫小孩子個個讀書,自然要叫女孩子不許纏腳”。
二
在男尊女卑的男權(quán)社會,一貫把女性視為玩物,女性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quán)力,“無才便是德”。她們的人生價值,便是以色相取悅于男人,成為男子傳宗接代的工具。《黃繡球》中的繡球等女性則截然相反,她們沖破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主張“興女學”,認為女性也應(yīng)和男子一樣讀書學習,接受教育。繡球的覺醒就源于對男女平等的理解:“男人女人,又都一樣的有四肢五官,一樣的是穿衣吃飯,一樣是國家百姓”,所以,“男人可讀書,女人也可讀書,男人讀了書可以有用處;女人讀了書也可以想出用處來”。她從自己和周圍女性的生活出發(fā),認識到要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就必須讓女性有學問,因為“有了學問,自然有見識,有本領(lǐng)”。為此,她學習北美女杰美利萊恩,創(chuàng)辦女學,教育救國。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感化了兩個尼姑,勸她們把尼姑庵捐作女學堂的教室,自己出錢并宣傳募捐,和女醫(yī)生畢去柔、本村徐進明、胡進歐、李振中、吳淑英等熱心女學的太太、小姐,在自由村創(chuàng)辦了“城西女學堂”。后來根據(jù)需要又增設(shè)了幾處女學堂,她們的學堂以培養(yǎng)女性人才、開通社會風氣為目標,給學生傳授知識、思想和本領(lǐng),使自由村變得文明進步。之后又到鄰村辦起了女學堂,使鄰村女性也有了讀書的學校。小說中的男女平權(quán)還包括男人可以再娶,女人也可以再嫁,男女具有同等的權(quán)力,反對女性守節(jié),認為守節(jié)是男人對女人的壓制束縛,突破了以往男人可以再娶,婦女卻要從一而終的不平等。對于婚姻,小說通過繡球之口,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女性自己擇偶。這些見識均超出了禮教規(guī)范。她還說,女人之所以“瞞夫藏私”,就是因為權(quán)不平等,男人壓制女人造成的,所以,她反對男人對女人的壓制束縛,主張男女“平等平權(quán)”,希望女人團結(jié)起來,為自己爭取應(yīng)有的權(quán)力。而女性要爭取女權(quán),就要和男性一樣學本事,她說:“女孩子哪樣不與男孩子相同?是男孩子學的本事,女孩子哪樣不應(yīng)學?”“只要人能獨立自由,自由又能自尊,不論男女人人都是平等。”這些很有見地的言論表明近代先進女性開始在兩性關(guān)系上突破傳統(tǒng)規(guī)范,大膽追求男女平等、平權(quán)的時代特色。在繡球等人的影響下周圍不少女性走出家庭,學習自立的本領(lǐng)。這既是對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地位的挑戰(zhàn),也是對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女性觀的顛覆。
三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我國女性受神權(quán)、王權(quán)、族權(quán)和夫權(quán)的奴役,長期接受“男主外,女主內(nèi)”等封建規(guī)范的教化,幽居閨閣,深居簡出,幾乎自絕于社會,既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知自己有哪些權(quán)利被剝奪,更無法意識到自己還應(yīng)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可以和男子一樣做一番事業(yè)?!饵S繡球》則主張女性和男性一樣發(fā)揮社會作用,追求自己的事業(yè),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作為女性的繡球,小時候在生活和精神上遭受了許多苦難和不平等,這使她盼望“女人也同男人一般,能夠出出面,做做事情”。后來受羅蘭夫人影響和丈夫啟發(fā),明白了男女平等、女性也可以做事等道理,決心做一番事業(yè)。她說女性“既是可做事,也就可以談?wù)剬W問”,“再做些事業(yè)”?!耙粋€人站在地球上,不能做點事,不能成個人,才怕人笑話。”“向來我只道是女子不能同男子一樣做事,故此十幾年來,只還我的女子本分,如今想要在本分之外,再做些事業(yè)?!眲?chuàng)辦女學是黃繡球最主要的事業(yè),小說的描寫說明,教育救國不僅是黃通理等男性的事業(yè),也是繡球等女性的事業(yè)。當然,繡球最終能做成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既與她本人的才能和努力有關(guān),也離不開丈夫黃通理、縣令施有功、刑房書辦張開化等先進男性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丈夫黃通理,他沒有“男尊女卑”、“男外女內(nèi)”的封建意識,更沒有要求妻子“三從四德”,而是始終理解和支持妻子。他家里幾乎就沒有夫權(quán)的存在,重要事情大都共同商量,互相幫助。繡球正是在黃通理等男性的幫助下才完成了具有反封建意義的放腳、興女學等關(guān)乎婦女解放的事業(yè)。“這種容忍女權(quán)思想的環(huán)境構(gòu)建反映了女權(quán)思想在近代中國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受?!雹芡瑫r,也說明婦女解放的實現(xiàn)需要女性和男性的共同努力。
小說不僅肯定了繡球追求事業(yè)的膽識,完成事業(yè)的才能和取得的巨大成功,而且借張開化之口稱贊她“是世界上一枝自由花,插到那里開到那里”。這種描寫是新穎而深刻的,說明先進男性認可了女性對社會的突出貢獻,更說明女性追求事業(yè)的權(quán)力,是和她們的人權(quán)、人生價值緊密相連的。正如繡球所說“女人也是一個人,豈可看輕”。人的覺醒是女性覺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這種女人也是人的女性意識反映了近代新女性對獨立人格的追求、自身價值的認可,也包含了要擁有參與社會活動,追求事業(yè)成功的內(nèi)涵。
小說中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做成一番事業(yè)的女性還有畢去柔、施太太等。其中女醫(yī)生畢去柔頗為重要。她因留學西洋,“學得外國醫(yī)生一手好本領(lǐng)”,回國后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醫(yī)院。除了治病救人,她還熱心教育事業(yè),幫助繡球夫婦興辦男女學堂,制定學堂章程,捐錢購買讀書器具,兼任女學堂的教習,后來又到清節(jié)堂教婦女學醫(yī),并勇敢地參與了地方的獨立自治活動,擔任女軍的頭領(lǐng)。
黃、畢等女性形象的塑造,表明作者沖破了傳統(tǒng)女性觀的束縛,賦予女性與男性同等的人格和權(quán)力,使女性不但能在社會上與男人一樣做成一番事業(yè),而且可以互相支持和幫助。這既是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也是晚清婦女思想中新因素的形象反映。說明“伴隨著婦女觀念所發(fā)生的變化,晚清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也開始更新”,一些“接受新思想的知識者,對賢妻良母的囿于家庭已很不滿足”⑤了。
四
在以往的古代小說中,主張婦女解放,和男性一樣讀書做事業(yè)的小說特別少見,那么,《黃繡球》中何以會出現(xiàn)這些嶄新的婦女觀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民族危機的刺激,救亡圖存的需要和西學東漸的背景,使“晚清的婦女觀念開始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背離的若干傾向”。當時“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的舊禮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zhì)疑與挑戰(zhàn)”⑤。許多先進人士提出了進步主張,對封建的婦女觀進行抨擊。早期維新派陳虬指出“:泰西男女入學,故材亦相等”,我國“無故自棄其半于無用,欲求爭雄于泰西,其可得乎?”⑥戊戌維新派公開提出了男女平等,主張男女各有自主之權(quán)。譚嗣同在《仁學》中指出“男女同為天地之菁英,同有無量之盛德大業(yè)”,理應(yīng)“平等相均”⑦??涤袨楦炎非笞杂善降泉毩⒖闯墒侨说奶煨院蜋?quán)利,同時也是女性的自然要求和權(quán)利,他說:“男女雖異形,其為天民而共受天權(quán)一也……以公共平等論,則君與民且當平,況男子之與女子乎!”⑧梁啟超吸取了西方思想文化中婦女教育的觀點,不僅尖銳地駁斥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抨擊纏足惡俗是“縛其手足,有如刑”“,毀人肢體,潰人血肉”,而且認為女學與國家強弱有重大關(guān)系。“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女學次盛者,其國次強……女學衰,母教失,無業(yè)眾,智民少,國之所存者幸矣!”⑨
康、梁等不僅有主張婦女解放的言論,而且受西方人士影響,親自興辦禁纏足會和女學堂。1883年康有為于廣東南海發(fā)起“不纏足會”,1897年梁啟超于上海創(chuàng)女子學堂及“不纏足會”。由于康、梁等所辦的女學校和“不纏足會”以解放女性、“興國智民”為目的,所以迅速傳遍各大城市,掀起了全國性的響應(yīng),興起一股婦女解放思潮。這些思想思潮必然會影響到《黃繡球》的創(chuàng)作。
其次,受西方價值觀念和中外女杰的影響及我國維新派等男性的啟蒙,近代中國已有一些女性顯示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識的覺醒和杰出的才能。如康同微、康同璧姐妹在父親康有為影響下,于1895年創(chuàng)立的“粵中不纏足會”中,“參加主持、現(xiàn)身說法”⑩。在維新派創(chuàng)辦第一所女學堂期間,維新志士的妻子在男子支持下,成立了中國女學會,李閏(譚嗣同夫人)、黃謹娛(康廣仁夫人)、李惠仙(梁啟超夫人)等聯(lián)絡(luò)了一批女士,參與了女學堂的籌建和管理工作,并創(chuàng)辦了近代第一份女報《女學報》?。當時倡導(dǎo)女權(quán)的女性還有《大公報》編輯呂碧城和《女報》主編陳擷芬。呂氏提倡女子教育并創(chuàng)辦了北洋女子公學,她指出:“女子者,國民之母也,安敢辭教子之責任;若謂除此之外,則女子之義務(wù)為已盡,則失之過甚矣。”?即女性除了做賢妻良母,還應(yīng)步入社會,盡國民之義務(wù)。她除了辦報,還擔任上海愛國女學校的校長?。此外,貢獻突出的女性還有杭州貞文女學的校長惠興、捐款助學的慧仙和著名的女醫(yī)生張竹君等。惠興“羨慕批茶的為人,打算烈烈轟轟的,在中國女界中,也做一番事業(yè)”。她“知國勢日蹙,非興學無以救亡”,乃“以提倡女學自任”?;巯伞罢勂饡r局艱難,民智不開”,遂“毀家助學,犧牲家族的利益,作為社會的公益”。聽說惠興因“款項不足,情急自殉”,便“慷慨捐助巨款”?。張竹君于1900年和1901年在廣州創(chuàng)辦了福醫(yī)院與南福醫(yī)院,1902年,與馬勵蕓、杜清池等創(chuàng)辦了廣州公益女學。?她曾說“:欲言救國,必先教育;欲先教育,必先于女子。而女子所宜先者,則首自立自愛,次則肆立學問,厚結(jié)團體?!?
文學是特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上述女士都是近代社會脫穎而出的先進女性,她們崇高的人生追求、杰出的才能和嶄新的女性觀,無疑給作家提供了生活源泉,必然會影響到《黃繡球》中的女性形象。
再次,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梁啟超提出“小說界革命”,指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受其影響,文壇出現(xiàn)了反映婦女解放問題的《女獄花》《女媧石》《黃繡球》《女子權(quán)》《中國之女銅像》等小說。它們欲借西方女權(quán)思想和小說中的女豪杰、新女性促使中國女性覺醒,參與社會變革。如《中國之女銅像》中的胡仿蘭不僅自己放腳,不給女兒纏腳,還勸導(dǎo)鄰近的婦女放腳,被逼自殺;《女獄花》中的沙雪梅反對丈夫壓制,想組黨殺盡男賊;《女媧石》主張通過暴力取得女權(quán),更有對金瑤瑟等女性暴力救國的描繪;《女子權(quán)》把袁貞娘追求婚姻自主和女子參政權(quán)描寫得更加理想化。這些小說都反對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女性觀,主張?zhí)岣邒D女地位?!饵S繡球》中的繡球、去柔與這些女性頗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像她們那樣保守、偏激或理想化。這不僅表現(xiàn)在其敢于沖破艱難曲折,大膽機智地放腳、興女學或辦醫(yī)院,置封建規(guī)范于不顧并能獲得事業(yè)的成功;而且表現(xiàn)在她們有膽有識,有才有德,并嘗試用才能和財富反抗封建社會長久以來對女性性別角色的定位與束縛,和男人一樣干事業(yè),發(fā)揮自己的社會作用??梢哉f,這是明中后期以來進步婦女觀的又一新突破,更是對傳統(tǒng)倫理綱常的更新和顛覆。
①阿英.晚清小說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②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fā)展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④李劍國.陳洪.中國小說通史(清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⑤夏曉虹.晚清文人婦女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⑥陳虬.陳虬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⑦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增訂本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⑧康有為.大同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⑨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
⑩康同璧.清末的不纏足會[J].中國婦女,1957(5).
?馬庚存.中國近代婦女史[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5.
?呂碧城.記某督札幼稚園公文[J].女子世界,1904(9).
?華夏婦女名人詞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近代中國女權(quán)運動史料[M].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1995).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記張竹君女士演說[N].警鐘日報,1904-05-02.
?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