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逃人法述論

2010-08-15 00:46:01崔書玉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5期
關(guān)鍵詞:多爾袞努爾哈赤滿族

崔書玉 王 亮

(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哈爾濱 150080)

一、逃人法的初創(chuàng)

清朝初年逃人法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努爾哈赤時期,當時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收羅和組織部隊,保證兵源與勞動人手,以提高后金經(jīng)濟、軍事實力,從而可以有力起兵統(tǒng)一女真各部。萬歷十五年(1587年)六月,努爾哈赤“定國政,凡作亂、竊盜、欺詐,悉行嚴禁”[1]。此后在逃人方面便規(guī)定了專門的法律條文,努爾哈赤時期的逃人法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首先,在懲處逃人方面,當時不僅是對于逃走者,有外逃動機而尚未逃走者,抓獲之后也一律處死。其次,在懲處隱匿逃人的窩主及相關(guān)人員方面,努爾哈赤規(guī)定:把逃人定逃亡罪,把收容者定盜竊之罪,將雙方全家都作為俘虜降為阿哈……官員發(fā)現(xiàn)逃人,不加處理,治官員罪。本地的額真、百長發(fā)現(xiàn)逃人,不加處理,治額真、百長罪。再次,在制定捕逃措施和獎懲辦法方面,努爾哈赤時期已經(jīng)在邊界筑城、修筑工事來防止人員外逃。后金政權(quán)進入遼東地區(qū)之前,努爾哈赤所采取的一系列統(tǒng)治政策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后金政權(quán),免受外族的侵略。但是努爾哈赤經(jīng)常擄掠漢人和朝鮮人當作阿哈,據(jù)明朝遼東六件《信牌檔》的不完全統(tǒng)計,僅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被擄人口竟達1089人,這使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當尖銳,進入遼東地區(qū)以后,滿族人不斷遭到漢人的襲擊,漢族奴隸不斷逃亡,這樣的統(tǒng)治政策使得滿漢矛盾愈演愈烈,已經(jīng)成為國中一切問題的根源了。

天命十一年(1627年)九月,皇太極繼汗位,派貝勒五次入關(guān),多次進犯蒙古和朝鮮,掠奪大量的錢財和人口。每次掠來的人口,皇太極都賞賜給貝勒、官員充當奴仆,都察院承政祖可法曾經(jīng)說過:“今各家奴仆,皆四方俘獲之人。”[2]很多被擄來的或歸降的漢民、漢官不斷逃亡,成為社會騷動不安的因素,使后金的政權(quán)得不到鞏固?;侍珮O認識到了這一點,便對逃人法做了修訂,其基本原則是:漢人、蒙人從寬,滿人從嚴;內(nèi)部逃亡從寬,外部從嚴。在中央設立專職人員掌管逃人事宜,地方上派兵在沿邊駐守。皇太極對逃人法的重新修訂,側(cè)重點在于防止人員外流,他對漢人采取了一些相對寬松的政策,在“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總方針下,把‘安民’的著重點放在安撫漢人上。他宣布“滿、漢之人,均屬一體,凡審擬罪犯差徭公務,毋致異同”[3]。皇太極實行編戶為民,解放奴隸,恢復漢族奴隸的民戶地位。并且重新修訂和頒布了《離主條例》,從法律上限制貴族的特權(quán),給予奴隸和家仆以人身保障。這些措施使后金經(jīng)濟有所恢復,其政權(quán)在遼東地區(qū)得以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

二、逃人法的加強

順治元年(1644年)八月,多爾袞下令編制里甲制度,規(guī)定“凡遇盜賊、逃人、奸宄竊發(fā)事故,鄰右即報之甲長,甲長報之總甲,層層上報,隱匿不報者,一體治罪”[4]。順治元年十二月,圈地和投充大規(guī)模展開,逃人也日漸增多,多爾袞在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下令:“此等投充旗下人民、有逃走者。逃人、及窩逃之人,兩鄰十家長、百家長,俱照逃人定例治罪。”[5]同時他也采取了緩和主仆矛盾、擴大投充的政策。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段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奴仆仍然大量逃亡,多爾袞認為這是地方官不加嚴查所造成的,于是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五日,他令兵部“更新定律”,議定新的“逃人法”。新“逃人法”規(guī)定:“隱匿滿洲逃人,不行舉首……即將隱匿之人及鄰右九家、甲長、鄉(xiāng)約人等提送刑部堪問的確。將逃人鞭一百,歸還原主;隱匿犯人,從重治罪……其鄰右九家、甲長、鄉(xiāng)約各鞭一百,流徙邊遠?!盵6]用嚴刑酷法解決逃人問題并沒有達到預想的結(jié)果,到順治六年(1649年),旗下奴婢“今俱逃盡,滿洲官兵紛紛控奏”,于是多爾袞被迫承認“前令未免過重”[7],減輕了處罰。逃人法屬于具有滿洲特色的法外立法,自入關(guān)前既有,又延續(xù)很長時間,法嚴刑重,條款詳細,可以說是多爾袞攝政時期以至整個順治朝的另外一部清律。

多爾袞攝政時期是滿清入關(guān)初期,國內(nèi)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清王朝想要在中原立足,所堅持的最重要的原則便是“首崇滿洲”,但是多爾袞很清楚,要統(tǒng)治人數(shù)遠遠超過自己民族的漢族,更要“以漢治漢”。在其攝政期間,任用了大量的漢軍旗人,把他們安插在基層行政機構(gòu)中統(tǒng)治人民。作為當時真正的決策者,多爾袞必須緩和民族矛盾,穩(wěn)固清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使得剛剛?cè)胫髦性那逋醭軌蜷L久的立足,他既要漢族人民服從滿族統(tǒng)治者,又不能激化民族矛盾,引起漢族人民的反抗,所以他對逃人的處罰相對較輕,而對窩主確是嚴加懲處。為防止?jié)M漢民族矛盾日益擴大,他屢次下令禁止?jié)M人威逼投充、威逼買賣,禁止投充人借滿人之名凌辱縉紳等。多爾袞在他的八年攝政期間,所制定的政策為清王朝的統(tǒng)一事業(yè)奠定了基礎(chǔ)。他所奠定的這種滿漢關(guān)系格局,大體上為后世幾代皇帝所遵循。

三、逃人法的重新修訂

順治帝親政后不久便給戶部下了圣旨:“滿洲出征陣獲人口,各有至親骨肉……不能自已往往私自逃歸。既去之后、又恐法必不容、多有不敢歸者。”解決方法一是“聽本主給限前往”;一是“地方官給文赴部登記于冊,準其完聚”[8]。這些解決方法并沒有為廣大奴仆所接受,逃跑現(xiàn)象仍有發(fā)生。順治帝為了控制逃人現(xiàn)象,開始施行嚴刑酷法。順治九年(1652年)五月和七月分別頒布了《定隱匿逃人查解功罪例》和《查解逃人例》。[9]順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清政府設立兵部督捕衙門,委任滿漢侍郎、理事官、員外郎等官,專門從事逋逃事宜,形成《督捕則例》。到此,奴仆的逃亡問題已經(jīng)達到了頂峰,清政府對此問題的處理也到了一個新階段。

清政府處理逃人問題的殘酷,引起了朝中一些漢官的抗議,首先提出逃人法有失公正的是兵部督捕右侍郎魏琯,順治十一年(1644年)六月初六日,魏琯上疏奏請減輕已故窩主之家屬處分說:“窩逃之人,審實,例應羈候,提到家口……絡繹病亡,尸骸暴露……其妻子系寡婦孤兒,道路誰為看視,即到盛京,誰與贍養(yǎng),恐死于饑餓者、不知其幾也?!盵10]但是,其提議并未被清政府所采納,反而被降級、流放。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兵科右給事中李裀上疏,提出“七可痛心者”,全面地分析了逃人法的殘酷野蠻以及給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建議修改逃人法。

順治帝自幼欽慕漢文化,受滿族落后的傳統(tǒng)影響較小,樂于接近漢族文臣。親政期間,面對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的現(xiàn)實,順治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當時造成社會極度恐慌混亂的投充法、逃人法來說,起了一定緩和作用。順治推崇儒教和漢民族的精神文化,使得他能夠大膽任用漢官,并且信任漢官,但是他始終也沒有改變清朝“首崇滿洲”的既定國策,在關(guān)鍵問題上總是袒護滿人。我們必須承認,順治親政時期是滿漢民族思想文化融合的時期,他推行的政策促進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因素和價值觀念的形成,縮短了滿族社會漢化的過程。順治推行的漢化已經(jīng)深入到思想文化、風俗習尚這一領(lǐng)域,用思想上的統(tǒng)一來加強政治上的統(tǒng)一,對清初迅速出現(xiàn)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大一統(tǒng)的政治格局具有重大影響。

四、逃人法的松弛和廢止

康熙帝親政以后,深知逃人事件給民間造成的痛苦,幾次頒發(fā)諭旨,披露弊?。骸疤尤艘皇?,民多苦累。該衙門官員,理應整體弊端,嚴穆奸頑,已安民生?!盵11]并著手解決逃人問題??滴踔鲝埛艑捥尤酥?,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申旗人契買民人,必須使用地方官印信。康熙幾次修訂逃人法,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終歲不劾一失察之官,不治一窩隱之罪”[12]的局面了。逃人已不成社會問題,康熙也把專營逃人的兵部督捕衙門撤銷,并入刑部改稱督捕司,雍正時期,逃人法又有了更大的變化,適用保護漢族的主仆名分。雍正四年(1726年)十一月定:“漢人奴仆有傲慢不遵約束,及訕謗家長、背主逃匿者,具照滿洲家人例治罪?!盵13]乾隆朝至清末雖還有逃人律條,但影響甚微,在社會生活中已經(jīng)不起任何作用。

康雍乾時期中國進入盛世,時間長達一百多年,盛世的出現(xiàn)和逃人法的松弛及廢止,反映出康雍乾三帝統(tǒng)治思想的變化。進入封建社會后期,各種矛盾處于一種激化的狀態(tài),清帝為了穩(wěn)定統(tǒng)治,實行比較寬松的政策,這對當時社會的進步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到康雍乾時期,清朝入關(guān)已久,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擺脫了滿族原始野蠻的統(tǒng)治政策,他們越來越開明,尊崇儒家經(jīng)典。懂得用文明而不是暴力的手段征服漢族人民,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同樣被漢文化征服。正是這樣的征服與被征服,使得中國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最輝煌的盛世。

總之,清初逃人法作為維護滿族農(nóng)奴制經(jīng)濟的上層建筑,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之前開始,到乾隆初年廢止,前后歷經(jīng)一百四十余年。在進入遼東地區(qū)之前,它與經(jīng)濟基礎(chǔ)基本相適應,在統(tǒng)一諸部、形成滿族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進入遼東地區(qū)之后,它對于滿族社會仍然不可或缺,但卻給漢族帶來了莫大痛苦。清入關(guān)之后,滿族社會飛速發(fā)展,但逃人法仍然頑固維護原有的農(nóng)奴制生產(chǎn)關(guān)系,不僅與其本身經(jīng)濟基礎(chǔ)日益不相適應,對于整個社會來說,也極不協(xié)調(diào)。因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和滿族內(nèi)部階級矛盾,起了不良作用,逃人問題成了一個人人矚目的嚴重社會問題。清入關(guān)后的幾個統(tǒng)治者適時改變逃人法,調(diào)節(jié)社會矛盾。從每次調(diào)整中可以看出:統(tǒng)治者接受漢化的程度越高,所推行政策的準確度就越高,考慮的也就越全面。到康雍乾時期,統(tǒng)治者基本完全接受了漢族先進的文化,對逃人法作出了重大調(diào)整,適時地緩和了民族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滿族內(nèi)部階級矛盾,這對清代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以及對滿族本身的發(fā)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注釋:

[1]《清太祖滿洲實錄》卷二,丁亥年六月二十四日,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6頁.

[2]《清太宗實錄》卷四十,崇德三年正月己卯,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526頁.

[3]《清太宗實錄》卷一,天命十一年八月丙子,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6頁.

[4]《清世祖實錄》卷七,順治元年八月癸亥,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76頁.

[5]《清世祖實錄》卷十五,順治二年三月戊申,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33頁.

[6]《清世祖實錄》卷二十六,順治三年五月庚戌,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18頁.

[7]《清世祖實錄》卷四十三,順治六年三月甲申,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44頁.

[8]《清世祖實錄》卷五十五,順治八年三月癸卯,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40—441頁.

[9]《清世祖實錄》卷六十五,順治九年五月丙申,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508頁;卷六十六,順治九年七月丙戌,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517頁.

[10]《清世祖實錄》卷八十四,順治十一年六月甲子,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58頁.

[11]《清圣祖實錄》卷一百二十六,康熙二十五年五月丙午,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44頁.

[12]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民國十三年影印本.

[13]《清世宗實錄》卷五十,雍正四年十一月癸丑,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757—758頁.

猜你喜歡
多爾袞努爾哈赤滿族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多爾袞死于寧城縣清代喀喇城考實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chuàng)作及時空表述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多爾袞生前死后政治地位突變之原因探索
讓滿族剪紙藝術(shù)走向輝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賞賜仇人
滿族人為什么不吃狗肉?
李成梁收養(yǎng)努爾哈赤說的起源與演變
多爾袞:生死兩樣
乌海市| 松原市| 阳信县| 达州市| 永州市| 商丘市| 深泽县| 济南市| 大化| 应城市| 公主岭市| 大足县| 卢龙县| 杭州市| 天台县| 明光市| 苏尼特右旗| 大新县| 铜鼓县| 绥芬河市| 图们市| 游戏| 徐水县| 油尖旺区| 临武县| 四子王旗| 屯留县| 兴安县| 扎赉特旗| 定西市| 遂宁市| 泗水县| 边坝县| 德安县| 宜宾县| 徐水县| 溧水县| 许昌市| 乐山市| 衢州市| 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