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秋
(扶余縣第四中學,吉林松原131200)
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探討
吳玉秋
(扶余縣第四中學,吉林松原131200)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基礎性課程。它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發(fā)展性特點,屬于新興學科,在教學中如果仍采用傳統(tǒng)的“傳授—接受”模式進行教學,不但會使直觀生動的計算機知識變得抽象、呆板,更會使學生聽課時感到被動乏味,這樣給教、學兩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很大的。
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課程
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基礎性課程。它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發(fā)展性特點,屬于新興學科,在教學中如果仍采用傳統(tǒng)的“傳授—接受”模式進行教學,不但會使直觀生動的計算機知識變得抽象、呆板,更會使學生聽課時感到被動乏味,這樣給教、學兩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很大的。信息技術課既沒有形成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又沒有教法可參考。由于目前學校在課程設置、時間安排上存在不足,教材、大綱無法定論,硬件設施不完善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限制了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和發(fā)展。那么,根據(jù)各校的實際情況,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是緩解這些矛盾的最好方法。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中學信息技術新教材采用新教學法,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好的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的溝通、互相理解和關心更為重要。教師首先要用“心”,把每一位學生的所需記在心里,并且付諸行動,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和愛。其次,要和學生成為共同遭遇者,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教師的備課,要做到三備: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材,這要求教師先要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展開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適應每位學生,達到因材施教。第三,要用“情”,要做一名感情真摯的教師,進行智慧型教學。它包括教學的個性化、藝術性、啟發(fā)性、主動性、趣味性。
教師的教法制約著學生的學法,同時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摒棄陳舊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結合學科特點,將常用的教學方法融會貫通于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并進行重組和延伸,最終達到“教到不需要教”、教者將點金術傳授給學生的目的。學校的教育實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教學相長的過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學生單向教學模式,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使該模式增加了學生計算機或者教師計算機教學新模式,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宰者,學生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取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傳統(tǒng)的“齊步走”方法進行教學,將會導致學生“吃不飽”或“消化不良”的現(xiàn)象。針對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應進行分層次教學,對掌握快的班級進行知識的擴充,不局限于課本,把最新的技術和知識介紹給學生,拓寬其知識面;對掌握慢的班級主要以課本為主,扎扎實實地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比如指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個人發(fā)展目標、個人研究目標,并將相關目標分解為分層次、分階段、可實現(xiàn)的具體化目標,使學生學習目標更具體化、個性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第二,善于引導并提高學生的興趣。要教好信息技術課,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加強對知識的演示,并向學生提供相關的知識、背景材料和實現(xiàn)課程目標所需要的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獲取個人發(fā)展目標和個人研究目標所需要的各種信息,使學生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獲得熟練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獲取、識別、處理和綜合運用信息的基本能力,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如學生主動上網(wǎng)獲取所需信息,教師在校園網(wǎng)上把學生感興趣的圖片、Flash動畫等共享,并開展第二課堂,學生學習Flash動畫制作,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使這門學科成為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跳板。
第三,開展多媒體實時交互教學和網(wǎng)絡遠程學習。隨著“校校通”網(wǎng)絡工程的實施,以前“一支粉筆一本書,講完課堂40分鐘”的教學模式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和衛(wèi)星遠程教學設備實現(xiàn)多媒體實時交互教學模式和網(wǎng)絡遠程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獲得最新、最快、內(nèi)容豐富的知識。
第四,設計以研究學習為主體的研究性課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xié)作完成課題,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者,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四人為一組寫“納米技術”和“機器人”等相關內(nèi)容的論文,學生能主動上網(wǎng)獲取資料,進行節(jié)選和編排,最后以展板形式展出,還可以請專家做報告。
目前,信息技術課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Windows98的基本操作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為了把死板的內(nèi)容變得生動活潑,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法。如講計算機硬件時,可拆開一臺計算機,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計算機硬件的組成,并讓其動手拆裝計算機,把原先認為拆裝計算機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變成現(xiàn)實。
啟發(fā)式教學法是教師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易到難地逐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由教師組織,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旨在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其正確地理解、系統(tǒng)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從“需要啟發(fā)”到“不需要啟發(fā)”,能夠獨立地學習。例如講“文件”只讀屬性時,教師首先拿一張學生很熟悉的CD光盤,問光盤中的內(nèi)容能不能修改,學生很快回答說不行,問其原因,很多學生啞口無言,這時要告訴他們因為光盤是只讀光盤,所以只能讀里面的數(shù)據(jù),而不能修改。接著,學生上機操作,看能不能修改軟盤上的內(nèi)容,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讀操作和寫操作的區(qū)別。最后,學生把文件的屬性改為只讀,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文件不能修改。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能夠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再輔以演示、討論和學習,會使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毛主席曾多次提出“有比較才有鑒別”。不進行比較很難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只有通過比較,才能進一步認識本質,從而建立更準確的概念。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要“比較”。例如:學生經(jīng)常會把“復制”和“移動”混為一談。學生首先進行復制操作,觀察其結果;然后進行移動操作,觀察其結果。經(jīng)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復制將會導致目標和原來的位置都會有相同的內(nèi)容,而移動只是交換了位置。通過對比,學生提高了認識,加強了記憶,改正了易犯的錯誤,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鍛煉了學生,使其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比較獲得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思考的能力。
比喻法是借用已感知的知識映射新知識、使新知識更容易理解的教學方法。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nèi)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應具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師多鉆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讓學生容易接受,并且記憶深刻。例如Windows98的文件結構,這種結構叫做“樹型結構”,初學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講課時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棵樹,“樹根”就像計算機中的磁盤C、D、E,“樹枝”就像文件夾,“樹葉”就像文件,并且讓學生在“資源管理器”中點擊圖標前面的加、減號,讓其感受文件結構就像樹發(fā)的很多枝,這種方式很貼近生活,學生很容易理解。
教師出示實物、掛圖,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通過投影機、計算機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實驗技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學方法。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和投影機、實物展示平臺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的硬件保障。教師采用演示法,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教學內(nèi)容,并更容易接受。但要注意,由于學生不習慣長時間看計算機屏幕或投影屏,所以必須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力求講話幽默風趣、有感染力。內(nèi)容要實際,講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在一個內(nèi)容演示完后,最好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學習內(nèi)容得到鞏固。這對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有重要的作用。演示與實踐,應選擇那些比語言表達更容易領會的過程或內(nèi)容,不要重復演示。演示與實踐要注意引導學生抽象思維,發(fā)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尊重實踐與技能之間的客觀規(guī)律,強調教學與實際緊密結合。把課程設計編織成模擬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過程,把課堂設計做成實踐過程的一個個組成環(huán)節(jié),并進行模擬實踐作業(yè)式的教學。強調教學就是實踐,尊重技能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堅持啟發(fā)式、指導式、對話式教學思想。尊重練習仿效性的客觀規(guī)律,要特別強調示范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運用好示范、講解、練習、指導等具體教學方法,靈活組合教學模式。新形勢賦予我們新的任務,新任務又指引我們探索新的方法?!敖虩o定法”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學方法必然具有多樣性、靈活搭配性和創(chuàng)新性。好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實踐的檢驗,才能在工作中發(fā)揮作用。
(編輯:王天鵬)
G424.1
A
1673-8454(2010)24-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