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
(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9)
張 亮 男,1982年生。館員,發(fā)表論文9篇。研究方向:圖書館預測學、圖書館人物史、古籍整理等。
李小緣(1897~1959),著名圖書館學家、目錄學家。原名國棟。江蘇南京人。[1]1920年畢業(yè)于金陵大學文理科,1921年留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圖書館學校獲圖書館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社會教育學碩士學位。1925年5月任金陵大學圖書館西文編目部主任。1927年在金陵大學創(chuàng)辦圖書館學系,并任教授、系主任及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1939年后主持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工作,兼文科研究所史學部主任。1925年積極籌備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為發(fā)起人之一,多年擔任執(zhí)行委員、副執(zhí)行部長、編目委員會主任等職。1952年任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1956年協(xié)助教育部主持起草《高校圖書館試行條例》。著有《中國圖書館計劃書》、《中國圖書館事業(yè)十年來之進步》、《云南書目》、《西人論華書目》。曾主編《金陵學報》、《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叢刊》等。馬先陣、倪波曾為其編有《李小緣紀念文集》。
李小緣先生的一生可謂與圖書館以及圖書館學密不可分,以下筆者將主要論述其對中國圖書館事業(yè)的影響。
20世紀30年代,我國的近代圖書館已處于建設時期,而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國立圖書館還不存在,許多珍貴的藏書沒有得到收藏,李小緣先生1932年于《圖書館學季刊》撰文提出建立國立圖書館的理論,并指出書籍來源總論,簡概如下:
吾人欲創(chuàng)立大圖書館最根本、最經(jīng)濟、最自然之辦法,莫如躉批購買。以吾國之事實觀之,亦如此。江蘇省立圖書館之創(chuàng)設也,全賴丁氏善本書室,以為基礎。清華大學圖書館之購杭州楊氏華豐堂藏書,中央研究院之購群碧樓藏書,皆其例也。[2]
李小緣先生在提出以上論點后,先后例舉了柯頓圖書館、哈爾萊家抄稿本之歸并、師龍氏之讓予Sloane Bequest等,以說明從我們國家的實際出發(fā),建立和完善國立圖書館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大批購買,而非積累,這樣不但可以使圖書館的建立時效縮短,還可以對散落民間的有價值文獻加以保護。
我國的圖書館發(fā)展較早,然而其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它們只注重收藏,不注重利用,利用的范圍也很有限,只能說是“藏書樓”,李小緣先生于1927年撰《全國圖書館計劃書》[3]指出:
然具真正革命精神之圖書館,不僅搜集保存而已,主要職志,在能使民眾——無論男女老幼,皆得享其利益,或為參考,或為課外研究,或為欣賞消遣之資??傊胖貢鴺?,重在保存;今之圖書館,重在普利民眾,流通致用,以普遍為原則,以致用為目的,以提高生活為歸宿,皆所以啟民智,伸民權(quán),利民生者也。
在這里他提出了革命精神的圖書館,在那個時代,用革命一詞不過分,我國民眾在長期的封建影響下,舊有的藏書樓觀念深入人心,在這個時候,他提出革命精神圖書館,不但要改變民眾的看法,而最主要的是要改變圖書館館員自身的看法。
在圖書館的職能從“藏”轉(zhuǎn)變到“用”后,圖書館的建設就需要有一定的先決條件,李小緣先生在《計劃書》中有這樣的表述:
中國圖書館,新舊分別大深,其舊者積重難返,不易改良;新者抄襲摹仿,不切實際。當此建設伊始,必求徹底改造。一面斟酌國情,一面采取西洋數(shù)十年來圖書館事業(yè)之基礎。進而謀文化上之保存,發(fā)揮,及創(chuàng)造,實施參考公開流通之原則,以佐教育之普及,更藉以促進吾國圖書館之學術與事業(yè),欲達此目的,必先有靈便之交通,廉價之運輸,穩(wěn)固之基金,學術上信仰自由之保障,事權(quán)與責任上之相當便利。假使全國民眾,皆認此為圖書館事業(yè)之基本條件,政府認此為建設事業(yè)中之重大責任,從速籌款設立,從速培植圖書館專門人才,并責成各縣市鄉(xiāng)特別是政府,速依法照辦。
該理論在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很先進的,他把交通、運輸、基金、學術自由等概念引進來,不僅開闊了圖書館人的眼界,還促進了圖書館向近現(xiàn)代的進一步發(fā)展。
在采購圖書方面,李小緣先生首先提出了圖書館購書原則應該與圖書館的類型掛鉤,具體來說:
供全國學者對于所精細研究之問題,有相當之參考,以供專門之尋繹,以擴學者之見聞,使其發(fā)揮創(chuàng)作中國之新文化。故圖書館宜偏重參考方面,國立,省立,大學圖書館,尤負有此種責任。使全國民眾,無論男女老幼,皆有識字讀書之機會。故公立圖書館,宜偏重搜集與流通普通淺易有價值之書籍。
這種思想的提出可以說是很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的,其時代性主要表現(xiàn)在當時受“四部”的影響,圖書館的文獻收集大多比較單一,也沒有根據(jù)讀者的類型而去有目的地采購圖書,使得文獻收藏出現(xiàn)全國大同的局面,在這個時候提出按圖書館類型采書的理論,可以說為全國的圖書館點亮了一盞明燈;其前瞻性主要表現(xiàn)在雖然李小緣先生在1927年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我國的實際情況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圖書館還有相當一部分堅持“大而全”的思想,采購沒有目的,比較盲目,李小緣先生能在當時就看出未來一定歷史時期的問題,可見其對問題的研究之深,預測之準。
關于版權(quán)的研究,西方進行較早,而在當時的國人眼中,則沒有什么概念,上文提到,國立圖書館的文獻歸并于私人藏書家,這里就涉及到版權(quán)問題,在當時人眼中這只是私有財產(chǎn)國有化的一個過程,是一件提升個人榮譽的事,而這時李小緣先生尖銳地指出其中版權(quán)問題的重要,這種思想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影響深遠的。
李小緣先生1936年于《圖書館學季刊》撰文《中國圖書館事業(yè)十年來之進步》[4],比較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我國圖書館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10年間的發(fā)展,總結(jié)是很全面和客觀的,也為我國圖書館今后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這份“總結(jié)”,所列問題涉及社會樂用曾受訓練者為職員、圖書館學專門人才增多、圖書館學書籍出版增多、圖書館新式建筑、行政效能增進、設備、裝訂、書籍購置、書籍選擇、目錄之編制、分類法之創(chuàng)立、編目條例、印行目錄卡片、目錄、目錄學、索引、流通參考、對政府建議和出版事業(yè)之進步等19個方面,可以說是當時的科學技術條件允許下的最全面的總結(jié)。當時正逢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第三屆年會召開,《中國圖書館事業(yè)十年來之進步》一文的發(fā)表,是對當時圖書館界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以上是筆者在摘引李小緣先生文章的基礎上對“李小緣先生對中國圖書館事業(yè)的影響”這一論題的論述,這只是李小緣先生給圖書館事業(yè)帶來影響的一小部分,從以上6個方面,我們就能夠很清楚地看出,他作為一名圖書館學家不但做了很多工作,也給后人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他將永遠著列中國圖書館史冊。
[1]葉繼元.南京大學百年學術精品.圖書館學卷[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187-280.
[2]李小緣.英國國立圖書館藏書源流考[J].圖書館學季刊,1932(3).
[3]李小緣.全國圖書館計劃書[J].圖書館學季刊,1927(2).
[4]李小緣.中國圖書館事業(yè)十年來之進步[J].圖書館學季刊,1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