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靜
(內蒙古財經學院 經濟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交易費用”自從被羅納德?科斯(Ronald H.Coase)在其《企業(yè)的性質》(1937)一文首次提出后,便引起了經濟學理論的巨大變革,尤其是以交易費用為基礎概念的新制度經濟學產生與發(fā)展,不僅對主流經濟學進行了突破性的修正和發(fā)展、較好的解釋了以往經濟學中無法解釋的許多實際問題,而且在方法論上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
經濟學是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研究滿足人們需要的人類行為及其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其主要以邏輯演繹的實證主義方法展開,因此在其邏輯起點上總離不開一些基本的假定前提。新古典經濟學的前提假設在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它以邏輯演繹方式構建了自身理論的完整體系,對經濟學研究對象所涉及的人類行為及環(huán)境做出了一系列的前提假定,以便證明:當各種資源的替代或轉化率等于各自市場價格的比率時,財富的配置就會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由于整個市場的運作能夠在價格機制的引導下自動實現(xiàn)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所以價格機制的運作是在沒有費用、沒有摩擦的狀態(tài)下運行的,即交易費用為零。
在交易費用為零的假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簡化了理論研究的背景下,以科斯、諾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應運而生,掀起了對新古典經濟學的范式革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理論突破??扑?Coase)在《企業(yè)的性質》(1937)一文中指出,把企業(yè)內部組織生產與通過市場生產都稱為交易,并把兩種組織成本都歸為交易費用,這就首次開辟了經濟學交易費用分析的新思路。之后包括達爾曼(Dahlman)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麥克林(Meck ling)、詹森(Jensen)、諾斯(North)以及張五常等幾位著名學者對科斯理論進行了發(fā)展,尤其是諾斯將這一概念引入產業(yè)組織的分析,并且進一步引入了經濟史中對經濟制度變遷的分析。
正是由于新古典經濟學存在缺陷的大背景下,從而產生交易費用理論,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經濟學理論的一次革命。將交易費用作為制度安排,特別是產權合約安排的量化尺度,將各種因素統(tǒng)一起來,采用新的分析框架,對資源配置進行經濟學分析,從而在西方經濟學界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研究范式。
交易費用作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最為重要的基礎性概念,是分析制度起源和變遷的基本工具。不同經濟學家在使用交易費用這一概念時,都有自己特定的分析對象和角度,因而他們對交易費用的解釋也各不相同。自從科斯首次提出交易費用之后,盡管其在可操作性上存在重大缺陷,但他之后的新制度經濟學家們對交易費用概念的定義做了多方面探索,使得交易費用的內涵不斷深化,其主要是從契約過程、交易過程、選定參照系和生產過程等四個角度來闡述。
從契約過程對交易費用進行闡述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達爾曼(Dah lman)、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林毅夫。達爾曼認為從契約過程來看,交易費用包括了解信息成本、討價還價和決策成本以及執(zhí)行和控制成本。威廉姆森則強調契約的重要性,將交易費用分成事前和事后兩部分。林毅夫認為交易費用可分為企業(yè)內交易費用(協(xié)調費用)與市場交易費用,或管理的交易費用與市場的交易費用(MTC1與MTC2)。
盡管從契約過程考察交易費用,使得對其內涵有所深化,但對其性質的認識并無直接幫助。例如在契約框架下,由于學者們往往忽略對交易費用和契約形式與生產的物質技術條件關系的討論,從而在考察社會經濟問題時陷入片面的“交易費用決定論”,導致對一些問題缺乏有效地解釋力。
威廉姆森以有限理性①和機會主義行為假設為前提,認為從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三個角度會獨立地或組合地影響規(guī)制結構的形式,從而產生數(shù)量不等的交易費用,他尤其側重資產專用性角度對交易費用以及規(guī)制結構的影響。
盡管威廉姆森從交易的角度對交易費用的方法進行了開拓性的發(fā)展,但是仍然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點,主要表現(xiàn)在:有關交易費用的概念并沒有得到很好回答,交易費用的內容并不清楚;即使交易的角度具有可操作性,但其可操作性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證。
麥克林(Meckling)和詹森(Jensen)認為,與企業(yè)高層管理者擁有全額企業(yè)資本的情況相比較,若企業(yè)高層管理者并非擁有該企業(yè)全額資本時,他們對待貨幣性收益和非貨幣性收益的態(tài)度將會產生明顯的變化,結果導致了代理成本,這是交易費用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而張五常通過選擇一個沒有產權、沒有交易、沒有任何一種經濟組織的“魯賓遜式”的世界為參照系,定義了一種制度成本。
盡管他們從選定參照系的角度所定義的交易費用在方法論上具有某種一致性,但他們的理論仍難以清楚地說明現(xiàn)實世界里“交易費用”的概念,而且張五常的方法基于非常嚴格的假設條件得出的,存在著較大的缺陷性。
諾思(North)認為,將生產要素組織起來生產物品或勞務要受到制度和技術兩個方面的制約,付出轉化費用和交易費用;而轉化費用與交易費用之和就等于生產費用。
從諾思對交易費用的闡述可以看出,一方面交易費用在數(shù)量上不僅與組織生產的制度結構有關,還與生產的技術條件有關,同時也應考慮時間因素;另一方面,在選擇生產的技術條件和生產制度結構時,不僅要考察轉化費用,而且還要考慮交易費用,只有那種使生產費用達到最小的生產技術條件和生產制度結構的組合,才是經濟合理的。
除了以上四種代表性的角度之外,還有諸如巴澤爾(Barzel)從產權的界定和保護角度,德姆賽茨(Demsetz)從“所有權權利交換的成本”的角度等來分析。從這些經濟學對交易費用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它是指交易所需的所有時間和精力耗費;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系列包括談判、執(zhí)行和實施契約、界定和控制產權等的制度。其性質是機會成本、是無法徹底消除的,是經濟主體之間知識、信息不對稱的結果。雖然后來對其內涵和應用領域做了一些擴大和補充,但是仍未對交易費用概念給出清晰統(tǒng)一的定義。
新制度經濟學的方法論是在更廣泛的角度提升了傳統(tǒng)經濟學的解釋能力,其方法論的核心范疇就是交易費用,它的真正意義在于:把對制度的經濟分析引入了對資源配置的理論分析之中。因為有了交易費用這個分析經濟問題的工具,經濟學家才真正的用傳統(tǒng)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制度的運行和演變,并且用交易費用來衡量效率,這樣交易費用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制度分析,于是就將對制度的經濟分析引入了對資源配置理論的研究中。
案例研究是對經濟問題和經濟決策的再現(xiàn)或者描述,這種方法能夠對經濟過程及其復雜性的情景進行深入刻畫和分析。雖然案例研究并不能證明什么,但是通過案例研究我們至少能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與我們現(xiàn)有經濟理論中不一致的地方??扑乖谄淅碚摰姆治鲋羞\用了以案例分析為主的實證研究,他很注重經濟分析的現(xiàn)實性和以個案為基礎的小樣本研究、重視歸納但不排除演繹的特點,為理論分析提供了真實的場景和過程,從而使得經濟結論更加接近“真實的經濟世界”,不會產生因假設前提條件問題所產生的因素遺漏,同時還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就是在理性選擇模型基礎上,以案例分析為主的實證經驗分析,即運用“燈塔制度、電訊產品生產和消費出現(xiàn)的糾紛、農夫和養(yǎng)牛者的利益糾紛、環(huán)境污染”等等案例為各種經濟學研究提供了經典的素材,他通過對案例的連續(xù)性展示與分析,反映的是產權的界定和變遷;而產權結構的選擇或解決糾紛的制度安排,又取決于利益關系人之間相互協(xié)調和影響的邊際交易成本。
現(xiàn)代合約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張五常在其著作《佃農理論》中,就是將臺灣 1949年土地改革中,當局通過管制把地主與農民的分成規(guī)定在地主的地租不得超過農產品的 37.5%的硬性約束臺灣農業(yè)產量不降反升的現(xiàn)象作為案例進行了研究??扑沟闹髦杏幸恍┖芡怀龅奶攸c:一是不僅僅研究經濟現(xiàn)象,且這些現(xiàn)象的研究對象是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具體案例,而且模型的假設條件也要符合現(xiàn)實;二是注重以個案為基礎的小樣本研究,重視歸納,但不排除演繹。
但是案例分析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從根源上講就在于著名的“休謨的鍘刀”。案例分析從單個的事件或情景出發(fā)要歸納出普遍意義上的結論,其中的邏輯穩(wěn)定性亦難免受到質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案例研究方法失去了存在意義。相反,對“歸納問題”的深刻認識更有利于科學而嚴謹?shù)厥褂冒咐芯糠椒?。這就要強化案例研究認知世界的目的;注重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檢驗正誤的作用,這樣更好地為經濟學發(fā)展所運用。
新制度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庫恩范式理論的啟發(fā),表現(xiàn)出了歷史主義的傾向,這種影響表現(xiàn)在理論的更迭與進步問題上的一致性??扑拐J為:“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一種舊的理論有缺陷就拋棄它并另外采用一種新理論,我們拋棄一種舊理論而采用一種新理論是因為我們相信新的比舊的更好”。這一思想與庫恩的“只要范式所提供的工具還能夠解決它所規(guī)定的問題,這些工具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諾斯在經濟學研究中采用了歷史主義方法論思想,他利用新制度經濟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對歐美的經濟史、特別是制度變遷的歷史進行了廣泛的實證研究,建立了以制度變遷為核心的經濟理論范式。他把制度作為分析對象,在分析其產生、發(fā)展和變遷的基礎上提出了制度的動態(tài)性和歷史性。他還運用了整體主義方法,從歷史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一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化。
新制度經濟學至今仍是一種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汪丁丁認為,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缺陷在于,它還沒有從局部均衡分析發(fā)展為一般均衡分析,這可能導致它不能解釋、或者拒絕解釋一些只能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才能解釋的問題。其實可以用外部性的概念來表述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思想。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無需考慮一個人的行為、或兩個人的交易對其他人的影響。只要不存在外部性,我們就不用擔心這種思考上的簡化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這種態(tài)度就是局部均衡的態(tài)度,具體的形式就是市場交易。但在存在外部性的場合,一般均衡就變得更有意義,考慮個人行為的社會后果,具體的形式就是公共選擇。
局部均衡的態(tài)度適宜于進行產權交易的場合,涉及到基礎性的法律制度,或者說涉及到初始產權的界定,就必須以一般均衡的態(tài)度來處理,即采用公共選擇的方式??傮w來說,制度變遷是由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兩種方式共同實現(xiàn)的,如果只有一般均衡的方式,制度就有可能出現(xiàn)鎖住效應②,也就無法解釋社會制度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如果只有局部均衡,制度變遷就會變得非常容易,但我們卻無法解釋為什么制度變遷往往阻力重重。
盡管局部均衡的態(tài)度大大簡化了問題,但一個主要的障礙就是交易費用。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當存在外部性時,人們就在市場交易和公共選擇兩種制度間進行選擇,即交易費用決定了人們對制度的選擇。對于新制度經濟學來說,在恰當?shù)膯栴}配以恰當?shù)姆椒ㄒ院?其才可能實現(xiàn)理論的超越。
新制度經濟學把交易費用范疇引入經濟學的分析,一方面拓寬了邊際分析方法的應用范圍,另一方面也使得在成本 -收益比較分析方法基礎上的經濟理論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扑雇ㄟ^提出像企業(yè)的內部組織這樣,過去被認為是在邊際分析范圍之外的現(xiàn)象同樣服從邊際分析的觀點,從而拓展了邊際分析的范圍。之后的新制度經濟學家們也都不約而同的運用邊際分析方法去考察其各自的理論范疇,通過分析交易費用,解釋了現(xiàn)實制度的內生化及其對經濟績效的影響。這樣就使得邊際分析的應用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寬,把傳統(tǒng)微觀經濟學的邊際均衡方法與制度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另外,由于交易費用的引進,使得交易主體就必須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這樣它們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性,這樣相對性帶來的經濟分析方法就是收益-成本比較分析方法,也就導致了“經濟人”的選擇標準從“最優(yōu)化”轉向“滿意化”??扑乖凇渡鐣杀締栴}》上多次強調方法上的轉變,他認為帕累托最優(yōu)標準是一個理想世界,因此應通過比較來選擇使目前狀態(tài)改進更大的方案,而這種方法使得新制度經濟學比新古典經濟學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是在現(xiàn)實的制度制約中從實際出發(fā)來研究人的行動,這是一種實證主義的動機,運用了邏輯實證主義方法論??扑拐J為新制度經濟學最大的特征是討論現(xiàn)實世界提出來的問題。諾斯所建立的經濟史也可以看作是對托卡拉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的一次成功的嘗試。
新制度經濟學關于交易費用為正這一理論所用的方法即為證偽主義方法,它是對新古典的假設理論進行證偽所得出的,其通過理論的經驗檢驗,賦予經濟理論實證意義,使其具有實用性和現(xiàn)實性,同時也可以檢驗出經濟理論的不足,不斷推動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
總之,新制度經濟學的思維模式是以證實為基礎,而這種方法又以交易費用為中心,來分析組織替代和制度變遷理論,但在利用實證分析工具時仍會遇到一些問題,因為他們所注重的交易費用、制度、意識形態(tài)這些因素很難被計量和模型化。
交易費用理論自產生以來,一直引領著經濟學家們從抽象的新古典回到現(xiàn)實世界,從演繹的“黑板”經濟學,發(fā)展到致用的制度經濟學。特別是交易費用作為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一切制度分析都以它作為基礎而進行展開。威廉姆森曾形象地將交易費用比喻為物理學中的摩擦力,其重大意義在于我們以后面臨和他們相同的問題時,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去研究并進行創(chuàng)新理論。尤其是交易費用分析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的分析方法,如同成本 -收益分析,可以廣泛應用于諸如布坎南“政治決策分析”等社會各個領域。
盡管由交易費用理論所引致的方法論應用的領域較為廣泛,但由于經濟學家都沒有對交易費用的概念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沒有指明交易費用到底是什么,于是在現(xiàn)實世界里交易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應該持有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交易費用的理論與方法,要承認它無可替代的作用和不足之處,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并尋找更為適合的、可替代的分析工具之前,交易費用還會繼續(xù)為現(xiàn)實與理論經濟服務。
[注 釋]
①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首次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是指決策者在認識方面要受到知識和計算能力兩方面的限制。威廉姆森認為在現(xiàn)實世界各種交易活動中,由于人們處理各種經濟問題并做出相應決策時從主觀出發(fā),只能表現(xiàn)出“有限理性”.
② 鎖住效應,即當一對交易者想以局部均衡的態(tài)度改變他們之間的交易方式,以挖掘更多的交易收益時,卻受到他們之外的其他人的阻止,而沒有實現(xiàn)這一潛在收益。因為如果其他人不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或兩個人之間的交易對他們產生了損害,他們就不會阻止這一行為或交易,盡管交易的方式可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也與他們無關.
[1] 盛洪.局部均衡、一般均衡與制度均衡——兼評汪丁丁的“從'交易費用'到博弈均衡”[J].經濟研究,1997,(2).
[2] 盛洪.經濟學方法論:新古典主義與制度主義[J].天津社會科學,1991,(3).
[3] 伍山林.交易費用定義比較研究[J].學術月刊,2000,(8).
[4] 汪丁丁 .“從'交易費用'到貨幣均衡”[J].經濟研究,1995,(9).
[5] 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契約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6] 諾斯.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4.
[7] 伍山林.企業(yè)性質解釋 -節(jié)約交易費用與利用社會生產力[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8] 張五常.交易費用的范式[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9b,(1).
[9]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