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輝, 曾銳銘
(1.湖南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湖南長沙410217;2.長沙理工大學,湖南長沙410114)
蘇軾貶謫詞的意象銜接研究
龍艷輝1,2, 曾銳銘2
(1.湖南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湖南長沙410217;2.長沙理工大學,湖南長沙410114)
蘇軾貶居黃州時所創(chuàng)作的貶謫詞中,對自我流貶情景的描述和貶謫心緒的抒寫呈現(xiàn)出對自我人生悲劇的淡化和對流貶逆境的順適與超然。以韓禮德的語篇銜接理論為指導,把意象分為描繪性意象、擬情性意象、預示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來探討意象在蘇詞語篇中的銜接與連貫作用。
蘇軾; 貶謫詞; 意象; 銜接
自從《英語的銜接》問世以來,韓禮德和哈桑提出的銜接理論倍受語言學界的關(guān)注。作為語篇研究的重要概念,它已應用于英語和漢語的語篇分析。
蘇軾貶居黃州時所創(chuàng)作的貶謫詞中,對自我流貶情景的描述和貶謫心緒的抒寫,呈現(xiàn)出對自我人生悲劇的淡化和對流貶逆境的順適與超然。蘇軾似乎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憂患來臨時一笑置之,他身上有一種化解苦難、轉(zhuǎn)悲為喜的樂觀灑脫的個性特質(zhì)。他被貶黃州時,朋友都為他的處境擔憂,而他卻說:“俗所謂水到渠成,至時亦必自有處置,安能預為之愁煎乎?”(《與章子厚參政書》)貶謫使蘇軾創(chuàng)造出與其它時代截然不同的文學樣式,而這些體現(xiàn)在文體、氣質(zhì)、風格上的差異,很大程度是因為東坡創(chuàng)立了屬于自己時代的貶謫文學的意象和意象群。
本文從意象圖式的層面上探討銜接在貶謫詞中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作用,旨在了解意象銜接手段在貶謫詞中對語篇銜接的作用,從而提高我們對“詞”的閱讀理解和品評鑒賞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完形心理學認為心理現(xiàn)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識經(jīng)驗中所顯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性和整體性,強調(diào)整體不是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心理過程本身具有組織作用,人們可以根據(jù)對事物完形結(jié)構(gòu)的認知,構(gòu)造不完整或不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意象銜接就是讀者憑借意識經(jīng)驗中所顯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性和整體性,把詩人創(chuàng)造出的一組相關(guān)的意象在頭腦中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來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
意象的外層空間實現(xiàn)詩詞語篇的銜接,意象的內(nèi)層空間實現(xiàn)詩詞語篇的連貫。詩人的創(chuàng)作往往以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為背景,且又常常托物言志,因而從表現(xiàn)手法上可把詞的意象銜接分為四種:描繪性意象、擬情性意象、預示性意象、比喻性意象。
(一)描繪性意象
描繪性意象是詞中最基本的意象,是詞人帶著情感對物與景進行描繪、摹寫而產(chǎn)生的意象。描繪性意象所呈現(xiàn)的是感覺中的現(xiàn)實,它可使詩的情境創(chuàng)造達到十分細膩逼真的地步,同時又必須是簡約與概括的。詞人在創(chuàng)作時總會帶著情感對物與景進行描繪,因而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如蘇軾貶謫詞《念奴嬌·赤壁懷古》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千古絕唱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杰出的代表。它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
此詞懷古抒情,描繪作者消磨壯心殆盡,轉(zhuǎn)而以曠達之心關(guān)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起筆凌云健舉。雖是寫景,但是感慨隱約深沉。詞中不可忽視的幾個字卻把作者對政治上的失意刻畫得淋漓盡致。以“去”、“盡”、“亂”來描繪自己在被貶以后心中的所感,消極地認為自己在政治上可能一“去”不還,已經(jīng)走到了政治的“盡”頭,也在感慨自己的平生陡峭不平(“亂”)。再者,作者拿周瑜來與自己對比。從周瑜的年輕有為,再聯(lián)想到自己的坎坷不遇,似乎有點悲哀。由“去”、“盡”、“亂”再到與周郎的對比,這些都和一個內(nèi)心苦悶、思想矛盾、深知感愧的蘇軾完美銜接起來,使整首詞通了“靈氣”,意味深長。
下闕語似輕淡,意卻沉郁,一句“多情應笑我”把作者從“故國神游”中拉了回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沉溺苦海,自傷心志。一個“笑”包羅萬千,既是笑自己又是在笑他人,笑自己頭發(fā)都白了何必為政治上的懷才不遇而悲哀,人生就像是一場夢,不如與明月一起同飲,再笑周瑜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現(xiàn)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這一“笑”的描繪性意象使得文章通篇都銜接起來,呈現(xiàn)出一位超脫了的蘇軾。雖然懷才不遇,卻也不悔今生,因為在他看來,一切都是一場夢。
描繪性意象銜接就是詞人帶著情感對物與景進行描繪、摹寫而產(chǎn)生的意象。憑借意識經(jīng)驗中所顯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性和整體性,把詞人創(chuàng)造出的一組相關(guān)的意象在頭腦中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來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
(二)擬情性意象
擬情性意象是用擬人、擬物和比擬等手法將抽象的、不可見的情感具象化而產(chǎn)生的意象,它的作用是對情感進行注釋、化解,呈現(xiàn)可感可觸的景象與畫面。因而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如蘇軾貶謫詞《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為東坡貶謫黃州時所作,本詞詞意貌似閑適,實際是作者被迫過著失意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上片寫景,寫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圍的景色。作者運用擬人、擬物手法,傳神地運用“斷”、“隱”、“明”這三個主觀色彩極強的形容詞,把景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作者貶謫黃州后,終于走出感情的低谷,找到正確的出路,即以曠放超逸的精神世界來蓄養(yǎng)自尊與自信。對一般人來說,現(xiàn)實的困窘既可能精神崩潰、惶惶不可終日,而對不可測的未來更是憂懼重重,又如何瀟灑得起來?但坡公心態(tài)坦然,實屬不易。這種用擬人、擬物表現(xiàn)的擬情性意象使詞的語篇達到完美的銜接。
三四兩句,含意更深邃。“細細香”,作者描寫得頗為細膩,從這樣精細的描繪可以想象,作者此時應該是全神貫注于自然景物。開篇的漫不經(jīng)心和煩亂悲涼之感已經(jīng)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對自然衷心的喜悅之情。蘇軾被貶后常借寄情山水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這里亦可見一斑。這使整首詞在篇章上實現(xiàn)了銜接,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連貫。
下片寫作者太陽西下時手拄藜杖緩步游賞,表現(xiàn)他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這三句似人物素描畫,通過外部形象顯示其作者主觀的內(nèi)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耙笄凇倍质菙M人化手法。細細品味,有作者的言外之意:有誰還想到我貶謫之人呢?惟有天公還眷顧我。作者在“浮生”前添加“又得”一詞,這種擬情性意象體現(xiàn)作者當時被貶后的真實處境:抑郁不得志,心有不甘,卻有無可奈何。擬情性意象以景襯情、以象盡意、以實寫虛、情由景出,因而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
擬情性意象在蘇軾貶謫詞多有運用,在《滿庭芳·三十三年》中寫道: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余,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這首詞是蘇軾發(fā)配黃州時的作品。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刻畫王長官的高潔人品,下半闋則描繪會見王長官時的環(huán)境、氣氛,以及東坡當時的思緒和情態(tài)。
上闋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fā),描繪了一個飽經(jīng)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一開篇就語出驚人,不同凡響,在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這也體現(xiàn)了在蘇軾貶謫黃州后,只有王長官不怕株連,不怕嫌疑,仍與其過從甚密,讓東坡備感溫暖。這系列化的擬情性意象的運用,擴大了情感容量,也使讀者可以從更多的途徑進行感受,把詞的語篇也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
下片到“相對殘釭”句寫三人會飲?!皳湏湣倍謹M(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笆栌赀^,風林舞破,煙蓋云幢”幾句,既寫當日氣候景色,又通過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霸赋执搜?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熬邮肯壬弦印笔巧檀?、人生無常的感嘆?!罢鎵衾?相對殘缸”寫主客通宵達旦相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蘇軾將這種情感性質(zhì)通過意象透露出來,而未作特別說明。擬情性意象表情的含蓄及情感的輻射力由此可見。
末三句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fā),主客雙方話未盡,情未盡,滿懷惜別之意,體現(xiàn)東坡在貶黃州后有此安然坦然的心態(tài),把貶逐之悲一筆抹去。全詞將擬情性意象與語篇結(jié)合,達到統(tǒng)一的銜接與連貫。
擬情性意象銜接就是擬人、擬物和比擬等手法將抽象的、不可見的情感具象化而產(chǎn)生的一種意象銜接,在讀者的理想認知模型里達到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三)預示性意象
預示性意象即象征性意象,是由象征的方式產(chǎn)生的意象,美國人類學家懷特說:“人類行為是象征行為”,“象征是所有人類行為和文明的基本單位”。因而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如蘇軾貶謫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所作。詞中記敘深秋之夜蘇軾在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的情景,表達了希望擺脫人世紛擾、隱逸江湖的心情。
詞中多處用了預示意象:“東坡”是指蘇軾被貶黃州后,友人馬夢得在城東門外為他申請了一塊荒地,名曰“東坡”,這也是地名的象征,“醒復醉”是蘇軾那種非沉溺于酒中不可解脫的苦悶和抑郁心情的象征?!氨窍⒙暋⑶瞄T聲和江聲”象征著大自然對心靈的撫慰。這也體現(xiàn)蘇軾思索哲理,將貫穿平生的儒、釋、道思想融會貫通,達到表里澄明的大徹大悟境界。由此可見,預示性意象在詞中的融合,也是語篇的銜接與連貫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
下片中“營營”象征追求功名利祿。“夜闌風靜彀紋平”,表面上看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chǎn)物。它引發(fā)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zhuǎn)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復雜的人生觀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不羈的性格?!靶≈蹚拇耸?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因而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
預示性意象在蘇軾貶謫詞中多有運用,他在《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中寫道: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此詞作于東坡貶居黃州的第四年,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fā)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上片是用虛實結(jié)合的筆法,描寫快哉亭下及其遠處的勝景。詞中“落日”象征被貶后的心境,“平山堂”象征恩師歐陽修所體現(xiàn)的一種豐富的文化內(nèi)蘊和高雅的文化層次,“醉翁”象征歐陽修,這種預示性意象(即象征性意象)在詞中體現(xiàn)蘇軾的佛老的清靜無為,也使得他能夠以更加超脫的態(tài)度看待人生的種種遭遇。
下片換頭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展現(xiàn)亭前廣闊江面倏忽變化、濤瀾洶涌、風云開闔、動心駭目的壯觀場面。作者的描寫奇峰突起,由靜境忽變動境,從而自然過渡到全詞著意表現(xiàn)的著重點——一位奮力搏擊風濤的白發(fā)老翁。這位“白頭翁”的形象,其實是東坡自身人格風貌的一種象征。蘇軾這種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氣的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
預示性意象銜接就是它所說的同時也是超過它所說的,它使意義得到再生和擴大,使平常的物象煥發(fā)出異常的光彩。
(四)比喻性意象
比喻性意象是由比喻的方式產(chǎn)生的意象。以下兩首詞主要從借喻和隱喻的意象銜接來分析。讀者可以體驗作者的思想意圖,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如蘇軾貶謫詞《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這首寄情山水的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作者在詞中描繪出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風光和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在詩情畫意中表現(xiàn)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適,抒發(fā)了他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襟懷。
上片的“欲”在此可理解為蘇軾好像醉意朦朧,索性就在這芳草葉中睡去。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為了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他有時參禪悟道,有時寄情山水。在這首《西江月》中,清澈的自然景色與作者空靈的心境交相融合。
下片明寫月色,描繪從近處觀賞到的月照溪水圖,更進一步抒發(fā)迷戀、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瓊瑤是美玉,這里比做皎潔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愛的意思。這里用的修辭手法是“借喻”,徑以月色為“瓊瑤”。此句以獨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傳神地寫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靜、人之喜悅贊美。作者將自己的身心融入大自然中,完全忘卻了塵世的榮辱與悲歡。他的憂中取樂、苦中求歡,正是由于他有隨緣自適的曠達胸懷。因此讀者憑借意識經(jīng)驗中所顯現(xiàn)的這幅清澈的自然景色圖,把蘇軾創(chuàng)造出的一組相關(guān)的意象在頭腦中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來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
比喻性意象在蘇軾貶謫詞還多有運用,在《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中寫道: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
提起蘇軾的中秋詞,大家都會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但同是寫于中秋的這首《西江月》,情緒卻顯得非常落寞,應該是寫于被貶黃州之時。在這首詞中,蘇軾以“中秋”這一深具情感意義的節(jié)日為背景,抒寫了遠貶黃州的孤獨悲苦心情,同時又在感嘆時間的流逝中,表達出對人生歷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
上片中“新涼”借喻詩人再次遭到排擠打擊的人生際遇,用一個“涼”字,表達了詩人心中的凄涼之情。所以,“人生幾度新涼”不僅指自然節(jié)候的變化,同時也是指人生命運的起伏不定、變幻莫測。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圍的營造中,讀者可以見到豪放詞人蘇東坡在曠達超然背后悲情婉約的一面。
下片更可見牢騷。“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酒賤”是因“人賤”,暗指身遭貶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隱喻小人當?shù)?君子遭讒。蘇軾遠貶黃州,心中的失落與不滿是以這種自我嘲諷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霸品痢北扔餍∪水?shù)?欺瞞主上迷惑視聽排斥忠良。作者為自己忠而被謗,謫居偏地黃州,政治抱負難于發(fā)揮而深感憂傷苦悶,而此情此景,唯有對月把孤盞聊以解憂愁了??梢赃@么說,詞人所創(chuàng)設的比喻性意象使整首詞在篇章上實現(xiàn)了銜接。
比喻性意象銜接就是由比喻的方式產(chǎn)生的意象,使讀者憑借意識經(jīng)驗中所顯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完整性,把詞人創(chuàng)造出的一組相關(guān)的意象在頭腦中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來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
貶謫詞中的意象銜接非常重要,要慎重處理。本文中描繪性意象、擬情性意象、預示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貫穿在貶謫詞中,因而通過相關(guān)的意象在讀者的頭腦中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從而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與連貫。胡壯麟認為:“在有的情況下,或是信息本身的邏輯關(guān)系非常清楚,或是情景語境提供必要的啟示,即使沒有連接性詞語,語篇仍可是連貫的,因此可看作是隱含的連接方式?!?胡壯麟,1994:108)可以說貶謫詞的語篇連貫主要依靠隱含的銜接手段,而貶謫詞中的意象銜接手段可以看作是其中一種隱含的銜接方式。對貶謫詞的語篇銜接與連貫的研究,將有助于人們發(fā)現(xiàn)漢語貶謫詞中更多的語篇銜接手段。
注釋:
①文中所引蘇軾貶謫詞均出牘董森,楊哲.中國左典詩詞精品賞讀:蘇軾[M].北京:五州傳播出版社,2005.
[1] 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 lish[M].Beijing: Fo 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RonaldW Langacker.Founda tions ofCogn itive Gramm ar (Vo lum e I)[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RonaldW Langacker.Foundations ofCognitive Gramm ar (Vo lum e II)[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4] 程琪龍.認知語言學概論——語言的神經(jīng)認知基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 董森,楊哲.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蘇軾[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
[6]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7] 彭宣維.英漢語篇綜合對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8] 史良昭.浪跡東坡路[M].北京:中華書局,2004.
[9] 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0] 夏日光.中英視覺詩語篇銜接對比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11] 英語的銜接[M].張德祿,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2]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Im age Cohesion in SU Sh i’s Relega ting Prose
LONG Yan-hui1,2,ZENG Rui-m ing2
(1.Hunan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Institute,Changsha,Hunan 410217,China; 2.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Changsha,Hunan 410114,China)
The relegating p rosew ritten by SU Shi in Huangzhou show dilution and calm ness beyond his tragedy and adversity. Based on the theo ry of textual cohesionm ade by system ic functional linguistHalliday,im age cohesion is divided into describing im age,passionate im age,sym bo lical im age and figurative im age to discuss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of the im age in hisp rose.
SU Shi;relegating p rose;image;cohesion
H 315
A
1674-0297(2010)04-0137-04
(責任編輯:張 杰)
2010-03-20
龍艷輝(1981-),女,湖南益陽人,湖南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外語系教師,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生,主要從事篇章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