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虹虹
(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語篇翻譯中的情景與文化語境及其處理
封虹虹
(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翻譯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下通過語篇操作達到交際功能的活動。翻譯的順利進行,首先在于譯者對源語語篇語義的準確把握,而語義理解離不開語境。由于語境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本文主要討論其中的情景與文化語境,及其在翻譯實踐中的處理。
語篇翻譯;情景語境;文化語境
翻譯活動的歷史源遠流長,當下對翻譯活動的研究更是白花齊放,百家爭鳴,各個翻譯流派從不同角度探討和研究翻譯,促進了翻譯的多元發(fā)展。20世紀60~70年代,隨著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一些學者開始用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去探討翻譯問題。海特姆和梅森(Hatim&Mason 2001)從語篇分析的角度,指出翻譯是在一定社會情景下發(fā)生的交際性的過程,而非簡單純粹的語際轉(zhuǎn)換活動。換句話說,翻譯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下通過語篇操作達到交際功能的活動。對于語篇,至今語言學界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小到一個詞,一個短語,大到一篇文章,一部小說,只要其具有獨立的交際功能,就可稱為語篇。翻譯研究中的語篇應(yīng)該是較大的語言單位,如句群,段落,乃至整個篇章。胡壯麟指出,語篇是“任何不完全受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轉(zhuǎn)引自李運興 2001:16)。該定義體現(xiàn)了語境因素對理解語篇語義的重要性。翻譯能否順利進行,首先取決于譯者能否準確的把握源語語篇的語義,而理解語義離不開語境。
“語境指的是言語活動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所處的境況”(黃國文 1988:42)。一般說來,語境可以分為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語言性語境存在于語言內(nèi)部,通常指上下文。語篇的上下文在語義理解上的重要作用自不用多說;而單純依賴于語言語境,是不足以完全理解語義的;說話和聽話雙方還必須對所說語言的民族的文化,社會生活和習俗等有充分的了解。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稱之為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它是存在于語言外部的語境,包括了語篇生產(chǎn)和接收活動的全部文化因素(“including the totality of the culture surrounding the act of text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Hatim&Mason 2001∶37)。鑒于文化因素在翻譯中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本文把文化因素從情景語境中獨立出來,重點討論探討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在語篇翻譯中的處理問題,該問題也是譯者容易疏忽犯錯的地方。
“情景語境指語篇中,特別是口語語篇中某些上下文無法弄清楚的意思,需要參考使用語言時所發(fā)生的事件、參與者和時空方式等因素才能貫通起來”(胡壯麟1994:184)。從該定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情景語境中的三個最為重要的因素—事件、參與者和時空方式,分別對應(yīng)于三個語域變體—語場(field)、基調(diào)(tenor)和方式(mode)。
2.1 語場
語場指的是正在發(fā)生的事件,所進行的社會活動的性質(zhì)、特點,側(cè)重的是語篇的內(nèi)容,即說話人對外部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經(jīng)驗的表達,體現(xiàn)了韓禮德三個純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胡壯麟 1990:3~4)。譯者要再現(xiàn)原文的概念功能要求譯者對所譯材料的相關(guān)知識和相關(guān)術(shù)語有充分的了解。如翻譯下面這則出現(xiàn)在英語報刊中的體育新聞?wù)Z篇,譯者需要十分熟悉這類語篇的漢語的用詞習慣。
After three championships with the Chicago Bulls, a second gold medal with the U.S. team at the 1992 Olympic,and all the accolades the game can bestow, Jordan felt his motivation slipping away.
在效力芝加哥公牛隊連獲三冠,加盟美國隊于1992年再獲奧運金牌,并囊括籃球運動各項殊榮后,喬丹覺得自己打球的動力已日見消退。(引自李運興 2001:99~100)
正是因為譯者對英漢體育新聞?wù)Z篇的相關(guān)知識與術(shù)語的了解,譯文才能恰當?shù)剡\用專業(yè)詞匯“效力”、“加盟”、“囊括”,而避免使用像“在…打球”、“獲得…的全部榮譽”這樣的非專業(yè)的詞匯。
2.2 基調(diào)
基調(diào)指誰是交際者,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和親疏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人際功能。口譯工作者要處理好交際雙方的人際功能,就必須認識到不同國家個人親疏關(guān)系很有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在美法兩國商會官員的談判中,法國人愛使用正式禮貌的體式以體現(xiàn)其貴族氣質(zhì),而美國人更傾向于使用通俗的體式以體現(xiàn)其作為工人階級的忠誠。由于口譯員的任務(wù)在于談判的順利進行,為避免雙方尷尬,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口譯員在口譯過程中需要作出適應(yīng)對方的交際體式的調(diào)整。在翻譯法國官員的話語時使用通俗的體式,翻譯美國官員的話語時使用正式禮貌的體式。而翻譯文學作品的處理方式則有所不同。筆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中要注意源語語篇中所描述的人物間存在一種什么樣的人際關(guān)系,譯者的主要目的是在用相應(yīng)的語篇體式在譯語語篇中再現(xiàn)這種人際關(guān)系。如魯迅筆下迂腐的孔乙己,身為舊社會的舊文人,為了表明自己是不同于普通老百姓的讀書人,在與人交談時愛用“之乎者也”這種體式,連給孩子們分茴香豆時也要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睏顟椧孀g作“Not many, I do assure you. Not many, nay, not many at all.”nay這一古體詞的使用再現(xiàn)了原文人物間的人際關(guān)系。
2.3 方式
方式指的是語言活動的媒介,包括交際渠道和修辭方式,體現(xiàn)了語篇功能。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部分正是通過說話人把它們組織成語篇才得以實現(xiàn)(胡壯麟 1990:4)。語言活動的媒介跨越了聲音和文字的界線,只要能達到交際的目的,一切都可以充當交際的媒介。于是在翻譯中就出現(xiàn)了符際翻譯這一新的翻譯類別,不同的交際媒介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篇方式。譯者要根據(jù)語篇方式的特點采用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例如為外國影視作品添加中文字幕時,由于屏幕上空間有限,而字幕因為要隨畫面出現(xiàn),其停留時間也很有限,譯者只要保留源語的基本和主要的信息,盡量做到簡單明了,切忌字字不漏將原文翻出。如此,觀眾才能通過掃視字幕,在掌握影片信息的同時,有足夠的時間和力氣來欣賞影片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魅力。
廣義的文化包括人類活動中一切模式化的行為。具體到文化在語言上的反映,紐馬克指出指出,文化是語言中有關(guān)社會的那一方面 (“culture is an aspect of the social in language.”)(Newmark 1991:73)。翻譯一個語篇,在沒有任何生疏詞語的情況下,不熟悉源語語篇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會給準確理解語篇語義帶來困難?!罢Z篇與其文化背景的種種關(guān)聯(lián)構(gòu)成其文化語境,任何語篇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生成的,也不可能脫離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存在”(李運興2001:120)。語篇中的文化成分指的是文化背景在語篇中以語言形式反映出來的那部分。當源語語篇與譯語語篇的文化相互融合時,源語文化的表達形式可以直接進入譯文,翻譯能夠順利進行。但當源語語篇與譯語語篇中存在文化差異時,譯者應(yīng)如何處理呢?一方面,為了使譯語讀者閱讀到順暢優(yōu)美的譯文,譯者可以直接略去帶來文化沖突與閱讀障礙的源語文化成分即文化阻斷,或是將其轉(zhuǎn)化為適合譯語文化的譯語表達形式,即文化歸化;另一方面,為了達到不同文化間的互相溝通與了解,譯者保留具有異國風情的源語文化成分,讓源語文化的表達形式直接進入譯語,即文化異化。下面的詩節(jié)出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彭斯(Robert Burns)之手,其中的文化成分是采用阻斷、歸化還是異化的處理方式,值得推敲。
原文:John, Anderson, my Jo, John, / When we were first acquent, / Your locks were like the raven, / Your bonnie brow was brent.
我們來看看兩位大家的翻譯:
梁遇春譯:我們當初認得的時候,/你的頭發(fā)黑得像烏鴉,/你的額頭也是豐潤無痕。
王佐良譯:約翰?安德生,我的愛人,/記得當年初相遇,/你的頭發(fā)烏黑,/你的臉兒如玉。
問題主要出在“Your locks were like the raven”的翻譯上。在西方文化里,烏鴉沒有貶義的內(nèi)涵?!兑了髟⒀浴防锏摹稙貘f喝水》的故事被西方人津津樂道,因此,西方文化中烏鴉還被認為是聰明的動物。所以用烏鴉來形容愛人的頭發(fā)之黑,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和文化心理,西方讀者覺得很恰當。在中國,雖然烏鴉喝水的故事經(jīng)過翻譯也為許多人所知,但一提到烏鴉,受長期的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中國人依然將其與厄運、不吉祥聯(lián)系起來,烏鴉這一形象經(jīng)常帶有貶義的文化內(nèi)涵,如“烏鴉嘴”、“天下烏鴉一般黑”等。梁遇春使用文化異化的翻譯策略,譯為“你的頭發(fā)黑得像烏鴉”,直接將源語的文化表達形式引入譯語。這樣雖然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格,看似忠實原文;但譯文讀來很是別扭,用烏鴉來比喻愛人的頭發(fā),很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和文化心理。王佐良使用文化阻斷的翻譯策略,譯為“你的頭發(fā)烏黑”,將烏鴉這一帶來文化沖突與閱讀障礙的比喻形象直接略去,以單純表示顏色含義的“烏黑”替代源語的比喻格,用其對原文的不忠實換來了譯文的可接受性。對這句詩的翻譯,有些詩歌愛好者主張用文化歸化的翻譯策略,建議譯成“你的頭發(fā)如墨”,這樣既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格,又將不易被譯文讀者接受的文化成分轉(zhuǎn)化為適合譯語文化的譯語表達形式。筆者以為這樣的翻譯也不盡如人意。該語篇屬于詩歌語篇,為了同時照顧到原文風格和譯文讀者,建議使用文化異化和加注的翻譯策略,即在梁譯的后面加注說明烏鴉這一形象在西方并無貶義之文化內(nèi)涵,筆者稱之為文化詮釋策略。當代世界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趨勢增強,各國文化應(yīng)該持開放的態(tài)度,在保持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樂于了解和接受他國文化。這樣才有利于減少不同文化間的敵視,增加交流,促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國的和平交融。
翻譯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有些東西只有一種譯法,必須學會,這是翻譯的科學性;有些東西存在不同的譯法,怎么挑選適當?shù)淖g語需要譯者有銳利和獨到的眼光,這是翻譯的藝術(shù)性。后者是本文探討的對象。在給定一個翻譯任務(wù)后,譯者要善于發(fā)掘出源語語篇的語境信息,并在翻譯中仔細推敲,在構(gòu)建譯文語篇時對譯文讀者可能在譯語語境中出現(xiàn)的沖突或裂痕進行彌補。由于語境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本文只對其中的情景與文化語境中的部分因素進行討論,有不妥或不同之處,還望各位讀者以予指正。
[1] 黃國文. 語篇分析概要[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胡壯麟. 韓禮德語言學的六個核心思想[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 (1).
[3] 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 李運興. 語篇翻譯引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5] 張美芳. 語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譯中的對等[J]. 現(xiàn)代外語,2001,(1).
[6] Hatim, B. & I.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0.
[7] 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M].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1.
Context of Situation and Context of Culture in Textual Translation
FENG Hong-hong
Translation is an activity of carrying out communication in certain context through textual operation. Contex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which is the core of translation. Through examining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and the context of culture, this paper calls the translator’s attention to the respective role of these two aspects of context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extual translation; context of situation; context of culture
H059
A
1008-7427(2010)07-0099-02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