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目的論的角度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
——《湯姆·索亞歷險記》譯本對比分析

2010-08-15 00:44王家芝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索亞歷險記目的論

涂 琛,王家芝

(湖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 漢 430062)

從目的論的角度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
——《湯姆·索亞歷險記》譯本對比分析

涂 琛,王家芝

(湖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 漢 430062)

不同于奈達提出的動態(tài)對等翻譯原則,德國功能學派的翻譯目的論以譯文功能為取向,注重翻譯的實用性。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理論框架,通過對比分析不同譯本,探討兒童文學作品《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翻譯特點和技巧。

目的論;兒童文學;翻譯

1.翻譯目的論

目的論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一個分支,是德國翻譯理論家威密爾(Han Vermeer)發(fā)展起來的翻譯理論模式。在威密爾這一理論框架中,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受眾——譯文預期的接受者。目的論論者認為翻譯是以原文文本為基礎的跨文化的人類交際活動。譯者可結合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對譯文的期待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目的論的核心概念是: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必須由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威密爾提出“翻譯是一種人類行為”,而“任何行為都具有目的”,“翻譯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因此,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的受眾而產生的語篇?!?/p>

翻譯目的論共有三個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是指翻譯應能在譯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fā)生作用。決定翻譯過程的根本原則是整個翻譯活動的目的(skopos),即“結果決定方法 ”(湯玉潔 ,2008)。①連貫性原則是指語內連貫,即譯文必須能讓接受者理解,并且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忠實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而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則由譯文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決定。威密爾認為忠實原則服從于連貫原則,而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都服從目的原則,目的原則是翻譯的第一原則。如果翻譯的目的要求譯文文本再現原文文本的特點和風貌,那么忠實原則與目的原則是一致的。如果目的原則要求譯文連貫通順,這時連貫原則也是符合翻譯目的的。反之,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則不適用。

奈達 (1964)指出,譯語讀者對譯文信息的反應與原語讀者對原文的反應程度應大致相等??梢娔芜_的翻譯觀追求翻譯的等效。而目的論認為譯文并一定要機械地模仿原文,譯者應根據譯文預期目的靈活選擇各種翻譯方法,靈活處理原文,因而目的論突破了以原語為中心的對等理論的束縛,修正了傳統(tǒng)的忠實標準,使得翻譯標準多樣化。

2.《湯姆·索亞歷險記》簡析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十九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是世界兒童文學寶庫的一部杰出經典名著。小說描寫的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一個小鎮(zhèn)上的孩子湯姆·索亞的故事。他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喜歡出風頭又不切實際。他討厭教堂里老師干巴巴的說教,他不喜歡整天在學校里干燥無味的生活,他向往成為綠林好漢,他希望加入海盜,過新鮮刺激的生活。他總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體面的“優(yōu)秀生”無法做出的正義行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小說對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描繪得細致入微,饒有興致,人物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因而書中充滿童真和童趣。本文對比分析的譯本一是由范純海、夏旻翻譯,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年出版的譯本;一是由朱建訊、鄭康翻譯,譯林出版社 2004年出版的譯本;還有是由嚴維明翻譯,花城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版本。

3.《湯姆·索亞歷險記》譯本對比和分

3.1長句化短句 根據翻譯目的論,目的原則中的“目的”是指譯文的交際目的。具體到《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翻譯,其譯文要達到的交際目的即是讓中國兒童讀到這一經典著作,讓他們在讀譯文的過程中也能領略原文的趣味性,從而得到啟示。由于英語中長句比較普遍,但漢語中長句的使用率不高,所以在翻譯時要考慮到中國兒童讀者對長句的理解能力。如果譯者在翻譯時仍使用原句句式和結構,勢必就會超越目標讀者的閱讀水平,影響他們的認知能力,從而打擊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考慮將一些長句化短,變難為易,或者多加停頓,避免兒童讀者理解困難。

例(1)His mother had whipped h im for drinking some cream which he had never tasted and knew no thing about;itwasplain that she was tired of him and wished him to go;if she felt thatway,there was no thing for him to do but to succumb.

這是《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當喬無緣無故被媽媽揍了一頓之后的心理描寫就屬于需要化難為易的例子,下面是兩個不同譯文:

1)范純海、夏旻的譯文:

起因是他母親因他喝了一種以前從未嘗過的奶油就用鞭子抽他。她顯然是討厭他了,想讓他走。既然她有這種想法,他就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屈從。

2)嚴維明的譯文:

他的媽媽怪他吃了奶油,還揍了他一頓,其實他根本沒有吃,對奶油的事兒一無所知;她分明是在討厭他,希望他走得遠遠的。既然她有那個念頭,他也沒有辦法,只有認了。

在譯文 2)中,原文一個帶有定語從句的長句被拆成了四個小句,符合漢語意合特點,而且這種翻譯層次分明,表達簡練。這樣的敘述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達到為他們服務的目的。而譯文 1)中采用的是保留原句型的譯法,效果顯然欠缺些。

例(2)That drop was fallingwhen the Pyramids were new;when Troy fell;when the foundations of Rome was laid;when Christwas crucified;when the Conquer created the British Empire;when Columbus sailed;when the massacre at Lexington was”news”.It is falling now;itwill still be fallingwhen all these things shall have sunk down the afternoon of history and the twilight of tradition,and been swallowed up in the thick night of oblivion.

這是作者在描寫山洞里滴水時的情景,下面是兩個不同譯文:

1)朱建迅、鄭康的譯文:

這塊鐘乳石從金字塔建成之初就開始滴水,知道特洛伊城陷落,羅馬城奠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征服者威廉創(chuàng)建不列顛帝國,哥倫布航海,知道列克星頓還是“新聞”的時候,它始終滴個不停,如今依然在滴,而且在未來口頭傳說日漸式微的人類社會末期,當這些事情從人們記憶中消失,仿佛已被漆黑的夜幕吞沒的時候,它還會滴水不止。

2)嚴維明的譯文:

金字塔剛剛落成的時候,那水在滴;特洛伊城陷落的時候,那水在滴;羅馬奠基的時候,那水在滴;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水在滴;征服王威廉創(chuàng)建不列顛帝國的時候,那水在滴;哥倫布揚帆出航的時候,那水在滴;列克星敦慘案還是“新聞”的時候,那水在滴。那水現在在滴;到所有這些事物沉向歷史的下午和傳統(tǒng)的黃昏,最后湮沒在茫茫的黑暗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時候,那水還會在滴。

作者在這一段的第一部分總共用了七個狀語從句,它們共享一個主句,這在英語中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像譯文 1)那樣把一連串狀語堆積在一起,就使得文字沉悶單調。而譯文 2)采用重復“那滴水在滴”的主句,成了鑲嵌在這段文字中的一個固定音符,使整個譯文富有節(jié)奏感,讓小讀者們仿佛看到了滴水的情景,聽到了滴水的聲音,這樣就使得小讀者回味無窮 (嚴維明,1998)。

3.2譯出“童味” 根據翻譯目的論,連貫性原則是指語內連貫,即譯文必須能讓接受者理解,并且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huán)境中有意義。具體到《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翻譯,譯者要考慮的是兒童這一讀者的思維不夠成熟,并且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立足于目的語和目的語讀者——兒童,注意句子邏輯,講究語言的形象、具體與生動,認真揣摩原著語言所蘊含的童趣,譯出“童味”。

例(3)A brown spotted lady-bug cl imbed the dizzy heights of a grass-blade,and Tom bent down close to it and said,“Lady-bug,lady-bug,fly away home,your home is on fire,your children’s alone”;and she took wing and went off to see about it—which did not surprise the boy,for he knew of old that this insect was credulous about conflagrations,and he had practiced on its simplicity more than once.

這是《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清晨在海盜營地醒來時觀察大自然的一段描寫,下面是兩個不同譯文:

1)嚴維明的譯文:

一只滿身是褐色斑點的瓢蟲爬在一片草葉上,爬到了令人眩目的高度。湯姆俯下身去湊著它說:“瓢蟲,瓢蟲,快快飛回家中,家里失火,孩子們無人照應?!彼鼜堥_翅膀飛回去看個究竟了——湯姆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知道這類昆蟲頭腦簡單,總對失火信以為真,這種試驗他已經做過多次。

2)范純海、夏旻的譯文:

一只長有棕色斑點的花大姐朝一個對它來說高不可攀的草葉爬去,于是湯姆便彎下身子對著它唱起了兒歌:

“花大姐,話大姐,快快回家,你家著火了,快回去救娃娃?!?/p>

花大姐便展開翅膀飛走了,去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對此孩子并不感到奇怪,因為他早知道,這種蟲子容易相信失火的謠言,而且他已經不止一次捉弄過它們這種單純思維了。

對比兩則翻譯,譯文 2)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花大姐。“花大姐”這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語能頓時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而且兒歌中的“家”和“娃”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比較輕松。通過這一形象的描寫,湯姆純樸天真的性格也顯得栩栩如生。

例 (4)“…if I git to be a reg’lar ripper of a robber,and everybody talking about it,I reckon she’ll be proud she snaked me in out of the wet.”

這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最后一句話,整個小說圓滿結束。讀者讀完故事,也一定會滿意地放下書本,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但是,嚴維明(1998)認為能不能在中國小讀者身上產生這樣的效果,還要看譯者是否能譯出其中的邏輯。下面是兩個不同譯文:

1)朱建迅、鄭康的譯文:

“…等到將來我成為一個響當當、頂呱呱的強盜,等到大家都在議論我的時候,我猜她準會因為當年把我從泥潭里救出來而感到自豪的?!?/p>

2)嚴維明的譯文:

“…我要是哪天真當上了一個頂呱呱的強盜,而且人家都那么說著,那么我想,她也就沒有白收留我這個野孩子,她也會覺得臉上挺有光的?!?/p>

譯文 2)為了體現句子之間的邏輯,增加了“而且”、“那么”等虛詞,使整個段落渾然一體,而且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更加明確。但譯文 1)的優(yōu)點在于“響當當、頂呱呱”這個修飾詞的使用使整個句子充滿童趣,體現了哈克神奇十足的心理,也給小讀者帶來無限遐想。

3.3增加腳注 根據翻譯目的論,忠實原則是指原文和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即忠實原文,但是忠實原則服從于目的原則。如果翻譯的目的要求語際不連貫,則忠實原則不再有效 (湯玉潔,2008)。對于中國兒童來說,在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時,除了領會故事的精彩,也為了能夠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因此,在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中,就不會進行一字一句的對等翻譯,而是可采取增加腳注和注釋的翻譯策略。

例(5)But his face lit up,right away,for she tossed a pansy over the fence a moment before she disappeared.

朱建迅、鄭康譯:可他很快又面露喜色,因為就在她進門之前的一剎那,她隔著圍墻扔出來一朵三色堇花①。①三色堇花為西方人表示相思情的花。

例(6)Tom contrived to scarify the cupboard with it,and was arranging to begin on the bureau,when he was called off to dress for Sunday-school.

朱建迅、鄭康譯:湯姆用這把小刀在碗柜上亂劃一氣,后來正打算向五斗櫥下手時,卻被叫去換衣服,準備上主日學校②。

②主日學校:指星期日對兒童進行宗教教育的學校,大多附設于教堂。

譯例 (5)和 (6)都屬于對文化詞語的翻譯,如果只是將其英文名字翻譯成中文名字,會讓小讀者困惑。所以朱建迅、鄭康除了把原語中的名字翻譯出來之外,補充了對這兩個詞語的腳注,將英語文化中“三色堇”和“主日學校”的文化內涵詳細介紹給了小讀者,很好地做到了翻譯過程中忠實原則服從目的原則。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不同譯文,發(fā)現要實現兒童文學譯本的目的,譯者必須根據目的論的原則,根據兒童這一受眾的特定來決定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中的策略,從語內、語際兩方面著手,把握原語和譯語的主要特征,力爭最大限度地實現譯文的目的,從而將國外的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更好地介紹給國內的兒童讀者。本文所選取的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只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部份。因此,對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索。

注釋:

①文中提及的參考文獻詳細出處如下:

[1]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M].Qingdao:Qingdao Press,2004.

[2]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 Brill,1964.

[3]馬克吐溫.范純海,夏旻 譯.湯姆索亞歷險記[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4]馬克吐溫.朱建迅,鄭康 譯.湯姆索亞歷險記[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5]馬克吐溫.嚴維明 譯.湯姆索亞歷險記[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7.

[6]湯玉潔.淺析翻譯目的論[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51).

[7]嚴維明.談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新譯《湯姆·索耶歷》點滴體會[J],中國翻譯,1998,(5).

H059

A

1003-8078(2010)01-097-04

2009-09-11

涂 琛 (1984-),女,湖北鄂州人,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7級碩士研究生;王家芝 (1961-),女,湖北武漢人,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張吉兵

猜你喜歡
索亞歷險記目的論
冰河時代歷險記
目的論視角下的宜興特產翻譯實踐研究
地心歷險記
尋影歷險記
杉米的遷徙歷險記(二)
百年暢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翻譯功能目的論視閾下的科技文本翻譯——以認知無線電翻譯為例
目的論視角下的影視劇字幕翻譯研究
目的論視角下的高校外宣翻譯中的文化性翻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