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敏 文 藝 劉承先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2007年,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參與了教育部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并作為召集單位,承擔了其中一門核心課程——《反應器操作與控制》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斗磻鞑僮髋c控制》是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基于工作過程開發(fā)的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yè)核心學習領域課程,本課程的開發(fā)團隊依據“工作過程導向”原則,從課程的設計到教學實施都進行了改革。課程的改革急需相關配套的資源庫建設,對此,我們在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庫方面做了初步嘗試。
根據課程在本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反應器操作與控制》是高職高專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課程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化工生產關鍵的化學反應操作崗位操作、控制及優(yōu)化的能力,以達到培養(yǎng)本專業(yè)學生崗位操作及工藝控制的能力。
本課程對本專業(yè)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形成關系密切,設計思想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通過行動導向教學實現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課程標準以職業(yè)能力標準為依據,通過對崗位職業(yè)能力要求的分析,重新架構教學內容,為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以解決典型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反應生產崗位操作、控制優(yōu)化問題所需的知識為主,并結合動力學基礎知識的內容。本學習領域把教學和工作過程結合在一起,開發(fā)了“教、學、做”合一的學習情境,設計了六個平行的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學習情境,分別是釜式反應器的操作與控制、管式反應器的操作與控制、固定床反應器的操作與控制、流化床反應器的操作與控制、鼓泡塔反應器的操作與控制、填料塔反應器的操作與控制。
以工作任務為載體,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實現課程內容綜合化。本課程內容以在每個學習情境中都選取一個典型化工產品,如乙酸丁酯、苯乙烯、乙苯等,以項目支撐課程,取其反應生產崗位的工作過程,按生產方案的確定-反應器工藝設計與選型-確定操作要點-操作與控制-優(yōu)化的實際工作過程順序組織教學,每個教學單元對應著以上的工作任務,通過項目訓練,按照工作過程中任務與知識的關系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突出理論實踐一體化,而不僅是關注知識記憶,為學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的行動導向法。其中項目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課程教學實行以項目為主導,以能力為中心的項目教學方法,靈活采用了多種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變?yōu)榻虒W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由知識技能的被動接受者成為知識技能的主動探求者。
在教學手段方面,積極開發(fā)網絡資源,多媒體教學、工藝手冊、仿真軟件、實訓裝置、現場教學等,在教學單元的學習中,根據不同教學單元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
隨著教學單元任務的不同,本課程的考核方式也隨之改變。從原來的理論考核為主,改為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根據考評學生完成任務過程的表現、提交的工藝方案質量、實訓操作考核、基礎知識及其應用的考核、口試等多種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以達到全面評價的目標。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急需建設一個與課程配套的教學資源庫。這是示范建設成果應用與推廣的需要,也是統(tǒng)一標準整合校企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的需要,更是校校、校企合作深化專業(yè)建設與課程改革的需要,其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采用課程開發(fā)在前,資源建設在后,網絡平臺同步跟進的建設思路,形成了課程框架標準、課程標準、課程與資源庫建設標準等,從而規(guī)范了課程和資源庫的建設。
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的課程教學資源,學校與企業(yè)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真實與虛擬結合、教與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體現直觀性、互動性、實用性、全面性。
教學準備階段:提供給教師——教學指導文件、教案、講稿、授課計劃、課件、試題庫、案例庫、動畫庫、錄像庫。
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
(1)資訊階段:教師布置任務,幫助學生理解工作任務的要求。包括描述學習目標及內容、布置任務、發(fā)放相關學習資料。提供資源:學習任務單、多媒體課件、軟件。
(2)計劃、決策階段:學生尋找與任務相關的信息,自己制定計劃,進行工作過程步驟的設計,擬訂檢查、評價工作成果的標準。比較計劃、確定工作計劃,師生通過討論、交流,共同找出設計方案的缺陷加以修正。提供資源:PPT、動畫、學習軟件、技術文檔。
(3)實施階段:學生根據計劃獨立開展工作活動,完成設計和模擬,做好有關文字記錄,教師監(jiān)督糾正。提供資源:技術資源、錄像、實訓裝置或軟件。
(4)檢查階段:在工作任務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自查,師生依據先前擬訂的評價標準檢查工作完成的完整性、正確性和準確性,并逐項填寫檢查單。提供資源:標準、課件、檢驗單。
(5)評估階段:任務結束后,學生首先自我評價所承擔任務的過程和結果,然后與教師一起討論評價結果,提出不足及其改進建議。包括項目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對小組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資料整理。提供資源:評價表、自測題庫、項目/案例庫。
由此可見,建設內容主要有教學文件、教學指南、學習指南、技術資源,主要有課程標準、教學設計、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演示錄像、項目/案例庫、試題庫、課程考核軟件、教學素材庫、任務單、學習手冊、職業(yè)資格等。包括各種形態(tài)的課程資源,包括媒體素材(文本、視頻、音頻、圖形、動畫等)、項目課程、典型案例、技能考核、文獻資料等等。
課程標準確定——學習情境、學習單元設計——教學資源開發(fā)、建設。
在課程標準、學習情境、學習單元設計完成的前提下,需以學習單元為單位,綜合考慮課程實施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師、學生所需資源類別的設計。以課程學習單元為主線進行教學資源建設,便于資源的整合,避免整合大量的垃圾資源。教學資源建設需明確標準,這有利于保證資源的質量,要細化到對資源每個屬性的具體要求,以便于操作。教學資源建設的主要力量是本課程的專業(yè)教師,為防止教師對資源的重復建設,以及造成教師任務負擔過重的現象,根據統(tǒng)一規(guī)劃,可將資源的具體內容劃分給教師,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建設前要對資源建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大家掌握建設的技術細節(jié),明確資源建設項目的目的、任務和整體實施計劃等。資源建設要充分發(fā)揮全體教師參與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任務分配時要考慮到各學院和教師的長處與特點,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保證資源征集的完善與成功。要按評價指標對資源進行審核、篩選、優(yōu)化、整合,然后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批量或單個將資源存入數據庫中。在入庫時要對資源的所有屬性進行預校驗,確保資源庫中數據的精確性。資源庫建成后,還需根據專業(yè)新工藝、新技術的進展,及時補充和更新信息,保證信息的先進性。
教學資源庫建設要與專業(yè)建設和課程改革的方向相配合,要按照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課程體系的要求,基于工作過程開發(fā)建設教學資源庫,正確處理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系統(tǒng)的各個課程之間的結構關系,要正確處理建設與使用之間的關系,保證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根據專業(yè)的特點,應有自己課程的獨特建設思路,并應該服務于應用的需求。立足于院校實際的教學情境設計,和多樣化的項目/案例庫,立足于院校教師自己開發(fā)的教學課件及素材,形成自己獨特個性的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不斷建設與完善,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進展與本行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教學資源庫應不斷更新內容和標準,以保證教學與生產實際貼近,并能展現新技術、新動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尤其是行業(yè)企業(yè)的資源,引進他們的標準,使培養(yǎng)的學生更能貼近企業(yè)的實際需求。
[1]朱強,江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42-44.
[2]王學東,李賢彬,劉慶華,申榮衛(wèi).高職院校汽車專業(yè)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14):11-12.
[3]趙佩華,眭碧霞.示范性高職院校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