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燕
(淮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再議高師聲樂小組課教學模式
陳云燕
(淮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聲樂小組課是目前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課的主要授課形式之一,是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成果。小組課建立在集體課聲樂理論學習之上,為進一步的個別課技能訓練奠定了基礎,無論在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上都凸顯了其獨特的優(yōu)勢,優(yōu)化了高師聲樂教學體系,提高了高師教學質量。
高師;聲樂小組課;教學形式;教學內容
自高師實施聲樂教學改革以來,小組課教學模式一度成為高校音樂師生們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質疑和肯定并存,支持和反對同在??v觀這些觀點和看法,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這種教學模式是否符合高師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設置標準;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它的作用。筆者認為,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小組課教學模式的確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進一步完善它,并在實踐中注入新的教學理念,增加先進的、有活力的教學內容,發(fā)揮它獨有的優(yōu)勢,使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為高師聲樂教學服務。
聲樂小組課教學模式是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推行而產生的。教育資源短缺與高校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的矛盾促使高校必須改變以往“一對一”的聲樂教學模式。為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現(xiàn)有教育資源的能量,聲樂小組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高師的教學壓力。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分屬不同小專業(yè)(聲樂、器樂、舞蹈)的特點以及聲樂學習水平的差異,分組教學對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體系無疑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就其教學模式而言,小組課教學模式在其授課形式與授課內容上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必要性和 優(yōu)勢性。小組課是與集體課平行或在集體課基礎上進行的聲樂教學模式,學生在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聲樂理論知識后,需要與實際的聲樂技能學習相結合,小組課的開設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小組課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既能使學生相互交流對聲樂學習的見解,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教師意識和教學能力,體現(xiàn)藝術性與師范性的結合,同時也為個別課教學形式奠定了基礎,為聲樂技術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
由于小組課授課形式同屬聲樂的教改成果,仍處在探索、完善時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小組課的學生分組問題、課堂上學生的人均有效課時較短問題,以及小組課教學內容單一模式化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確存在于我們的實際教學中,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認為,廣大師生應積極應對,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經驗與不足,并針對所屬高校的自身實際情況和學生專業(yè)水平等客觀因素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探索新的更為適應高師教學目標的小組課教學模式。
1.堅定信念、積極探索,師生共同努力上好聲樂小組課。首先教師和學生要從思想上徹底打消顧慮,從心理上充分接受小組課授課形式。特別是教師要起到調節(jié)、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端正態(tài)度的作用。耐心為學生解釋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三者相結合的高師聲樂課課程設置特點,強調小組課在三種教學形式中起到的承接上下,不可或缺的紐帶與橋梁作用,并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小組課教學形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小組課充滿信心與渴望,從而積極參與到上好小組課和探索如何上好小組課、提高聲樂學習水平中來。有了教師和學生的充分認可、共同努力,小組課必將能發(fā)揮其特有的形式與內容上的固有特點,成為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2.各種分組方式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小組課中的學生分組問題一直是聲樂教師們見仁見智、意見不能完全統(tǒng)一的棘手問題。有的教師贊同把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為一組,有的教師傾向于把不同程度的學生編為一組,而有的教師則把學生按男、女聲部差別編為一組,且不同的分組方式都有充分的實際教學依據和理由。筆者認為,基于學生聲樂基礎參差不齊、聲部不同、嗓音條件優(yōu)劣不等以及聲樂學習中接受能力的差異等客觀存在的因素,小組課分組問題應實行隨教學進程調整分組方案、不同教學階段推行不同分組方式的原則。在小組課教學初期,教師可以把程度相似、音色、音域相近、出現(xiàn)歌唱問題相近的學生編為一組進行授課。這種分組方式有利于初級階段的聲樂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別人身上和自己相同或相近的問題,來更好地體會老師所提出的教學意圖,使學生更快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自己歌唱中的錯誤和毛病。在小組課教學的中、高級階段,教師可將程度不同或聲部不同的學生編為一組進行授課。經過了初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們基本掌握了聲樂學習的技巧,明確了自己歌唱中的問題并進行了糾正,分組方式的調整可以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了解歌唱中的各種問題,并在老師引導、小組同學的共同研究分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中每個同學的音色、音域、聲部、出現(xiàn)的問題都不同,在上課過程中全面了解這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聲樂視野的開闊,在提高學生教學能力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小組課分組方式不能程式化、教條化、一次分組一成不變,而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習階段不同實行多種分組方式相結合,合理化分組,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豐富小組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目前高師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內容多以技能訓練為主,集體練聲、集體歌唱,或集體練聲、單獨歌唱,側重于解決學生聲樂技術上的問題。在小組課教學的初級階段,以技能訓練為主有利于學生對歌唱共性知識的掌握,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符合高師聲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但筆者認為,小組課教學內容不應該固定模式,一成不變,而應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而適當增加新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小組課教學的中高級階段,在原有的聲樂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加入排練、觀摩、教學實踐為主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加入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和觀摩的機會,還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由組合,把重唱、對唱、多聲部合唱列入課堂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演唱協(xié)作能力的同時也為他們的舞臺藝術實踐創(chuàng)造了鍛煉的機會。
4.小組課應與集體課、個別課教學形式相結合。筆者認為,高師聲樂課程應目標化、多元化,將小組課、個別課與聲樂集體理論大課融會貫通,互相緊密結合,共同促進高師聲樂教學。理論大課重點傳授學生系統(tǒng)的聲樂理論知識,個別課旨在通過“一對一”教學形式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而小組課的課堂上,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專業(yè)技能訓練的同時,可以了解老師對不同學生實施的不同教學方法和啟發(fā)方式,以及對不同技術問題采用的不同解決方法,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如何去傳授這些知識,這一點恰恰是高師聲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小組課、集體課、個別課三種教學形式無論在授課形式或授課內容上都存在著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關系,三種形式應有效結合起來共同促進聲樂教學。
總之,小組課教學形式是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成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證明是符合高師培養(yǎng)目標,適應高師教學改革的教學形式。雖然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上還存在著一些對小組課的不同意見和建議,但必須看到的是,小組課已經以她科學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為完成高師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作出了突出貢獻,利大于弊,長多于短。因此,在高師聲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堅持小組課教學形式,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她進行修整和完善,優(yōu)化其課程結構,為提高我們高師聲樂教學質量而不斷努力。
G642.41
A
1003-2134(2010)05-0185-02
2010-03-09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高師聲樂集體課與小組課的優(yōu)化教學問題”(JY072053)
陳云燕(1977-),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
責任編校 劉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