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昊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河南鄭州 450002)
論法理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
孔 昊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河南鄭州 450002)
法理學的理論性使其教學內(nèi)容集中于抽象的理論問題,其教學同時也具有復雜性和爭議性。為了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法理學的實踐性使得此方法成為可能的與必要的??梢赃\用法律實踐中發(fā)生的現(xiàn)實案例,加深學生對法理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解,也可以運用虛擬案例使得學生的理解更為全面深入。通過相應的步驟合理地安排案例教學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法理學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學生的法律思維。
法理學;案例教學法;虛擬案例;法律思維
法理學作為法學的一門基礎課程,其研究對象是法學中的根本問題,用考夫曼的話說是“法學家問,哲學家答”〔1〕。當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具體的案件,適用法律的前提就是必須知道在這個案件中法律是怎么規(guī)定的。但是法律不會是作為幾條零散的規(guī)則存在,法律的存在總是成體系的。〔2〕由這種實踐的需要出發(fā),當我們?nèi)ゲ檎揖唧w的法律規(guī)定時首先需要對整個法律體系有個基本的理解——這樣的話,我們才可能知道從何著手。而我們要做到這一點,不可避免地需要回答一個抽象的問題:法律是什么——以此去判斷一個法律體系的存在?;卮疬@個軸心似的問題需要對整個法律作根本性的反思,需要從具體實踐的層次逐步提升到抽象理論的層次。通過這樣一種理解,我們可以了解到法理學的特點。一方面法理學是理論性的,法理學研究的是法學中的基本概念,如法律的本質、權利、義務、責任等;還包括一些基本關系,如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法律與政治的關系等等;甚至有學者認為還應該包括對法律的一些評價性概念,如正義、平等、自由等等,法理學通常在一種相當抽象的層次上探討這些問題。另一方面法理學是實踐性的,法理學不是可以沒有定論的形而上學,也不是可以無休止地爭論下去的道德哲學,法理學的實踐性指的是法理學的研究成果會直接指向實踐。在某種意義上,法理學研究本身就構成了某種法治實踐。
法理學的這種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性質使得法理學教學也具備了有別于部門法教學的特征。首先,部門法需要講解具體法條或特定的法律制度,而法理學卻沒有這一步。這個特征在教學活動中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因為法條可以很明確地一條一條地講,而且現(xiàn)代法律的一項立法要求就是法律條文必須表述得簡單清楚,以便能夠讓一個受過基本教育的普通人都能理解。這樣,法條在字面上就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但是法理學直接探討的就是基本的理論問題,而這些理論問題的抽象程度是相當高的,這很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其次,部門法的教學注重具體法條、具體制度,可以比較容易地結合法律實踐來進行講解。法理學教學更注重對法律思維的培養(yǎng),具體而言包括對基本法律概念的理解、對法律方法論的掌握與對法律價值的敏感性。這些內(nèi)容如何與法律實踐結合起來,對于法理學教師來說是個很大的考驗。再次,法理學的內(nèi)容的復雜性也給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國內(nèi)現(xiàn)行的主流教科書中,法理學一般被分為法本體論、法價值論、法律方法論、法與社會論,這龐雜的內(nèi)容所涉及的背景知識存在于復雜的理論脈絡中,在教學中清晰地傳授這么多的知識對法理學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后,不得不說的是,學界對于法理學的很多基本概念并沒有完全一致的共識,這也給教學帶來困擾。比如說法律的概念本身就是處在高度的爭議中,這對教師的角色也是一個挑戰(zhàn),在教學中如何做到中立客觀,避免自己的主觀觀點影響到教學,這也絕不是一個輕松的任務。
案例教學法是法律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我們這種成文法國家來說,最主要、最常用的法律淵源就是制定法。制定法以抽象條文的形式存在,但是在教授這些制定法時通常第一步并不是直接給學生講解條文,而是給學生教授該部門法的基本概念,然后從概念入手到具體的法律制度,在這個過程中法律條文自然被包含在內(nèi)。如果法學的教學過程僅僅是從概念到制度這樣一種單純的推演,那么這個過程肯定是很抽象的。從教學效果上講,這個過程對于學生而言必然也是單調(diào)的、枯燥的。為了能夠使課程生動起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就比較經(jīng)常地使用了案例教學法。
部門法在具體的法律實踐中被頻繁地適用,形成了海量的案例,這樣也就給部門法教學在案例的選擇上帶來了極大的余地。當然,在法理學教學中也可以使用案例教學法。盡管在數(shù)量上適合于法理學教學的案例要遠遠少于部門法,但是法理學案例一般都是比較疑難復雜,而且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力的案件,這類案例的資料一般都是比較容易獲得的。
比如“陜西黃碟案”〔3〕,我們知道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關系是法理學的一個重大問題,這樣抽象的問題如果僅僅是通過講解理論,可能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但是通過這個案例可以讓學生比較真切地感受到當國家權力過度擴張后會對公民個人權利造成怎樣的后果。再比如“瀘州遺贈案”〔4〕,如果泛泛地談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很可能流于膚淺,對于我們增進對法律實踐的了解助益不大,但是這個案例卻可以使得我們很形象地觀察到人們的道德觀念是如何對司法審判造成實質性影響的。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法律與道德的關系能有一個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去深入思考我們在法律實踐中應該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的著名案例。比如“里格斯訴帕爾默案”〔5〕,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存在法律規(guī)則與法律原則這樣一種基本的區(qū)分,這種區(qū)分如果僅僅通過理論講述的話,其高度的抽象程度會使得學生在理解上產(chǎn)生極大的困難,但是借助于這個案例卻能比較輕松地說明這個問題。再比如“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6〕,通過這個案例可以讓學生看到社會情勢的變動如何對法律本身產(chǎn)生影響,也可以進一步促使學生思考司法應該如何去回應這種影響。再看看“凱洛訴新倫敦案”〔7〕,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美國這個發(fā)達國家是如何處理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的,更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借鑒到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目的與對公民個人權利的保護之間應該如何平衡。
這類案例都是無法簡單地直接訴諸法律條文或先例就可以解決的,必須經(jīng)過復雜的推理與論證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法理學發(fā)揮實踐作用的典范。而且每一個案例都涉及至少一個法理學的基本問題,通過對這些案例的講解,可以將法理學中抽象的原理以這些具體的案例表達出來,這樣在教學中無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當然可以在法理學教學中使用法律實踐中真實發(fā)生的案例,但是法理學中的某些內(nèi)容很難在現(xiàn)實的法律實踐中找到對應的案例。即使能找到,也很難充分地將理論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因為現(xiàn)實中案件的發(fā)生絕不可能按照理論設定的模式去進展。而且盡管現(xiàn)實案例已經(jīng)觸及了法理學中某些重要內(nèi)容,但是都各有側重,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卻更需要能全面深入地反映法理學內(nèi)容的案例。為了進一步增強法理學的教學效果,我們當然希望能在盡可能少的案例中融入盡可能多的法理學內(nèi)容,這樣的話僅僅運用現(xiàn)實案例可能就顯得有所不足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學者就試著設計了虛擬案例。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根據(jù)所探討的問題或者所需要教學的內(nèi)容來設計案例,以保證法理學內(nèi)容能在其中得到全面深入的展現(xiàn)。這樣無疑可以使得理論問題以形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理論變得豐滿立體,不再是干癟枯燥的。當然虛擬案例的設計并非易事,不僅需要對相關的理論有深刻的理解,而且也需要對法律實踐有豐富的閱歷,這樣才能將理論與案例比較好地結合起來。
在法理學教學中使用虛擬案例早有先例,而且是著名的先例。比如 20世紀美國著名的法理學家朗·富勒就曾使用虛擬案例來探討最具有爭議性的法理學問題。比如“洞穴探索者案”,另一位美國法學家薩伯稱這是“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案”。〔8〕在這個虛擬案例中,富勒虛構了這樣一幅場景:一群洞穴探險者被困之后,為了求生,通過抽簽吃掉了其中一個人,剩下的人后來獲救了,他們是否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對于這個問題富勒又虛構了五位法官的不同觀點。通過這些法官的觀點我們可以全景式的把握當代主要法學流派的基本理論,而且還可以通過這樣一種考察深入了解各種理論的細微之處。這個案例本身的戲劇性無疑會對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其法律深度與思維的靈敏度又可以對學生的法律思維進行一番相當有效的鍛煉。
此外,富勒的另一個著名虛擬案例“怨毒告密者案”〔9〕同樣也是以一幅激動人心的場景將法律中激烈的論辯充分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不同的理論觀點在此碰出了絢爛的火花。法律實證主義、新自然法學、法社會學等不同學派的基本理論觀點以其本源的姿態(tài)讓學生直接觸及到核心的問題意識,這樣一種智識上的操練可以促使學生的法律認知上升到比較全面的程度。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通過虛擬案例不僅可以整合法理學的教學內(nèi)容,促進學生對法律前沿理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訓練學生的法律思維,拓展學生的理論思考深度。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實踐中嫻熟地運用法律需要有扎實的法理學功底,缺乏了這種功底,可能遇到稍微復雜點的案件就不知所措了。而這種扎實功底的培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與操練的。對于構成法理學功底之基礎的抽象理論,僅僅讓學生記住幾個觀點或教條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觀點是如何得來的。那么講解的過程中就需要對整個思維推導過程做一個演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知其然的同時也知其所以然。在這個過程中,僅僅通過單純的理論講解是很難獲得良好效果的,但是如果借助于案例,情況也許就會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虛擬案件可以提供恰當?shù)钠脚_,法理學教師所講解的就不再僅僅是抽象枯燥的理論了,透過案例表達出來的理論就變得具體生動,易于被學生接受了。
按照德沃金的看法,法律的概念本身是一個詮釋性的概念〔10〕,僅僅對法律作一種所謂的中立的描述,在法律實踐中是于事無補的。所以,如果我們認可了德沃金的觀點,那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對法律的看法可以容納各種關于法律的爭議。我們通過虛擬案例的反復訓練,可以讓學生掌握圍繞法律所產(chǎn)生的那些基本爭議。這樣就可以為學生準備足夠的理論資源,以便他們在將來的法律實踐中直接加以運用。更重要的是,虛擬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的這個爭論過程,是最接近于法律實踐現(xiàn)實操作過程的,比如以訴訟為典范的法律實踐本身就是一個圍繞法律主張激烈爭論的過程。當學生熟悉了、而且操練了這個過程,那么對其法律實踐能力的提高就可以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那么怎樣具體運用案例教學法呢?我們認為可以經(jīng)由如下步驟:
1.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熟悉案例。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選擇恰當案例,然后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對于復雜疑難案例也可以事先發(fā)給學生,要求其在課外進行預習。
2.討論分析案例??梢越梃b美國法律診所教學模式,就案例內(nèi)容向學生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案例內(nèi)容,還可以督促學生事先做充分的準備。再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并由各個討論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表經(jīng)過討論得出的意見。然后可以讓學生對各自的討論意見進行辯論,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
自行澄清自己的思維,并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最后由教師對整個案例討論過程進行評析。
3.要求學生就案例的討論分析情況作出書面的總結,在總結中需要體現(xiàn)出各個不同的討論意見以及學生自己的觀點和理由。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印象,鞏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1〕〔德〕阿圖爾·考夫曼.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M〕.鄭永流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
〔2〕〔英〕約瑟夫·拉茲.法律體系的概念〔M〕.吳玉章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4.
〔3〕蘇力.當代中國法理的知識譜系及其缺陷〔J〕.中外法學,2003,(3).
〔4〕鄭永流.道德立場與法律技術〔J〕.中國法學,2008,(4).
〔5〕〔美〕德沃金.法律帝國〔M〕.李常青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14-19.
〔6〕任東來,陳偉.美國憲政歷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206-228.
〔7〕蔡婧萌.凱洛訴新倫敦案〔J〕.研究生法學.2007,(3).
〔8〕〔美〕薩伯.洞穴奇案〔M〕.陳福勇,張世泰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9.1.
〔9〕〔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鄭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282-291.
〔10〕〔美〕德沃金.身披法袍的正義〔M〕.周林剛,翟志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1.
On the Case TeachingM 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Jurisprudence
KONG Hao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Henan 450002)
The dual nature of Jurisprudence,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nature,makes the teaching of Jurisprudence mainly focus on abstract theoreticalproblems,whil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tself isof compexilty and controversy.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study,and promote teaching effect,wemay take into account of case teaching method.The actual cases in legal parctice may intensify the student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Jurisprudence,further more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cases may help the students have a mor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is course.Through the appropriate steps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eaching activities,we will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of the knowledge of Jurisprudence,more importantly,their legal thinking might be trained aswell.
jurisprudence;case teaching;virtual case;legal thinking
G424.1
A
1672-2663(2010)04-0125-04
2010-08-20
孔昊 (1977-),男,湖北松滋人,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碩士,主要從事法理學研究。
(責任編輯 殷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