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忠,曹群勇
(1.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湘潭411201;2.四川警察學院偵查系,四川瀘州646000)
【視角探索】
喪儀中的影戲演出特點及其民俗文化功能探析*
李躍忠1,曹群勇2
(1.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湘潭411201;2.四川警察學院偵查系,四川瀘州646000)
喪儀時演出影戲,在我國民間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習俗。影戲中的喪儀演出有其特殊之處:一方面是有特用于這種場合的“例戲”,以引薦亡靈升天,另一方面是演出的“正本”戲中多帶有祭靈、吊孝的情節(jié)。喪儀中演出影戲的民俗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借其超度亡靈升入天堂;以其“熱鬧”喪場;招待前來吊唁的賓客;喪家借其昭示對亡者的孝,顯示身份,贏得“面子”等。
喪儀;影戲;演出特點;民俗文化功能
一般認為,中國民眾的喪葬禮儀源于原始的靈魂不滅和儒家的孝道觀念。儒家提倡以忠治國,以孝持家,大力倡導孝道,這樣人們把生養(yǎng)、死葬等量齊觀,更有甚者視死葬勝于生養(yǎng),因而形成了厚葬的習俗。厚葬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如營造豪華墓室,置辦大量陪葬明器,大事操辦喪事等。中國民間素有喪事喜辦的傳統(tǒng),因而喪儀活動中常常伴有歌舞戲曲活動[1]。影戲以其可以“通神”的功能活躍于喪儀中。在喪葬活動中,影戲通常以兩種形式體現(xiàn)它的作用:一是在喪葬儀式中演出影戲,一是把“影戲”作為陪葬品,進入另外一個世界,與亡人相伴[2]。本文即擬對我國民間喪儀中影戲演出的特點及其民俗文化功能作一簡要論述。
圍繞喪儀,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喪俗。以喪儀中演戲來看,雖然都是演戲,但其“花樣”、“插曲”卻是各有千秋。如在安徽,富庶人家辦喪事時,要唱老喪戲;出殯時,戲班人員還要扮八仙送殯;棺剛落地,扮曹國舅的演員,帶假面攔棺跳加官,加官條幅寫“乘鶴升仙”[3]。在浙江,死了人后,照例要將“神主”(或稱“木主”)牌位送進祠堂,也須演戲,俗稱“進主戲”。在筆者家鄉(xiāng)湖南永興一帶,則主要是邀“八音班”在靈堂“唱圍故”,清唱湘劇段子;而湖南的長沙、東安、湘潭等地則多邀請花鼓戲班在靈前搬演。當然,也有許多地方是延請影戲班前去演出。
喪儀中演出影戲,在民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
陜西古有此俗。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續(xù)修陜西通志稿》記醴泉縣“風俗”曰:“喪禮好易而少戚,昔年多停柩不葬,葬時多以樂娛尸導靈,花紙芻靈羅列滿棚,影戲傀儡,左右對臺,連日吊者盈門,聚觀者填街塞途,以吊客之多為孝?!庇钟浥R潼關山鎮(zhèn)喪事曰:“舊俗以演戲為揚名顯觀,自光緒初書院修成,端人文士力矯其弊。近三十年中,書香人家專以延賓,行三獻禮為大孝尊親,故燈影之戲不如從前之昂貴?!鼻罢呙餮杂皯?、傀儡戲同時出現(xiàn)在喪儀中,后者是說民國時期臨潼關山鎮(zhèn)喪儀因改行三獻禮,導致燈影戲在喪儀中演出減少,故其戲價“不如從前之昂貴”,而這也就說明在此之前該地在喪儀時演出影戲是非常普遍的。此俗在陜西一直得以承襲。1990年8月20日晚,姜全子等人在華縣下廟鄉(xiāng)甘村,考察了潘京樂影戲班為一老人喪事演的一場戲。他介紹說去世的老人是一個獨居男人,死后喪事由他的兩個侄女操辦,同當?shù)仄渌思乙粯?辦得很隆重,晚上既請了電影也請了影戲。影戲開場后,藝人在影窗上斜貼了一白紙條,上書死者侄女的姓名,表示這場戲是她們包下來,以向村民們示意孝道。當晚演的影戲劇目是《劉備祭靈》[4]。而且近兩年仍是如此。2006年 7月 29日,筆者同窗張軍博士等人在陜西華縣考察影戲時,便隨呂崇德影戲班參加了一次喪禮①本文田野資料為中山大學康保成教授主持的、筆者參與的《我國皮影戲的歷史與現(xiàn)狀》課題組的架體調研成果。。
湖南衡東縣紅、白喜事都有請唱影戲的習俗。2005年8月20日,筆者在衡東縣霞流鎮(zhèn)皇伏垅村拜訪了當?shù)刂皯蛩嚾肃嵳綆煾?他介紹道, 2004年農歷2月他在衡山縣永和鄉(xiāng)頂方村唱了幾夜“喪戲”,喪葬儀式時唱的戲多是宣揚孝行的故事,如《雪梅吊孝》、《董永行孝》等。那次他唱的就是《董永行孝》,另還唱了歷史劇《薛剛反唐》。
川北地區(qū)影戲有在喪儀中演出的習俗,戲班常演的劇目有《雙槐樹》、《哭靈·汲水》、《榮歸祭祖》、《靈歸穴》、《孝廉卷》、《刻碑三打》、《掛畫思親》等[5]。
河北樂亭的習俗則很特別,當?shù)厝巳缟?為了求神靈保佑自己病體痊愈,常常許愿,病好了唱影叫喜影。但如果病沒有好,人死了,據(jù)迷信的說法,這個愿不能帶到陰間去,還得請影班拿出影人來在死人的棺材前晃一晃,贊上幾句死人生前的善事,就算還了愿。因為是在白天進行,所以叫“亮影”。唱“亮影”有著超度亡魂之意[6]。
東北地區(qū)有在死者亡靈前演出影戲“薦亡超度”的習俗。戲的內容極為簡單,只一個出場人物,幾句臺詞,但由觀音來超度亡靈升天的本意表白得很明顯(詳后)。此外,河南、安徽、湖北等地也都有這樣的戲俗。
由于喪儀中演戲太過頻繁,引得一些地方官員對此進行嚴厲聲討,如陜西巡撫陳宏謀在乾隆十年(公元1742年)撰的《巡歷鄉(xiāng)村興除事宜檄》中,歷數(shù)其弊,嚴厲禁止。其檄文曰:“喪中宴飲,已屬非禮;而陜省更有喪中演戲之俗,或親友送戲,或本家自演,名為敬死,實為忘親,哀戚之時,恒舞酣歌,男女聚觀,悖理傷化,莫此為甚。從前屢經禁止,至今惡習未除,風化攸系,未便因循。嗣后應先從紳士為始,凡有喪事,禁止演戲,違者無論鄉(xiāng)保地鄰,許其首告。并令教官嚴切訓誡,不時稽查,倘有違犯,即為詳究。然后及于齊民,一體禁止?!盵7]
喪儀作為一個特殊的場合,此時的影戲演出也有其特別之處,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喪儀場合的“例戲”演出不同于婚娶、壽慶等喜慶場合演出?!袄龖颉笔侵冈谏涎菡龖蛑?演出的帶有儀式性的短劇,也叫“扮仙戲”,常見的劇目有《八仙賀壽》、《天官賜?!贰ⅰ度琴n?!返取_@些固定的傳統(tǒng)儀式劇目,內容一般和“正戲”沒有什么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但和當時的演出場合有著關系?!坝皯蚶龖蜓莩鲈趧∧可峡煞譃椤矐c’和‘喪儀’用兩大類。其中有的喜慶類劇目可以通用于除喪儀外的各種場合,如《天官賜?!?、《三星賜?!?、《九星獻瑞》、《三星獻瑞》等,舉凡廟會、求神、謝神、生子、婚娶、功名等都可用,但也有些是專門為某場合創(chuàng)作的,如《天仙送子》用于小兒滿月、生日,《狀元及第》用于取得功名等。至于喪儀則不宜搬演喜慶類劇目了,而另有其它特用于這種場合的例戲如《十白》等。”[8]喪儀中影戲演出的“例戲”,筆者目前收集尚不多,只發(fā)現(xiàn)東北、陜西二地區(qū)的兩個劇目《接引歸西》(詳后)、《十白》?!袄龖颉薄妒住芬粍≈饕餍杏陉兾魇∪A陰縣一帶,它的演出較為簡單。
(二)喪儀時影戲演出的劇目在故事情節(jié)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劇中一般要有鬼魂、祭靈、吊孝等場面,如《劉備祭靈》是影戲班在喪儀中常演的劇目。該劇取材于三國故事,演劉備為報弟仇,率兵在犭虎亭大敗吳軍,威震江南,孫權乃遣諸葛瑾押解范疆、張達往蜀營求和;劉備不允,設靈哭祭關、張,斬殺范、張。這種演出要渲染出一種悲涼、哀婉的氣氛,但同時對于劇中的鬼魂要“屏退”,不能讓他留在人間作祟。下面以2005年7月20日,筆者同窗梁志剛博士等在陜西省華縣影戲藝人姜建合師傅家考察時,搜集的《萬歷王祭靈》抄本為例作一簡要分析。
作為一個在特定場合演出的劇目,其劇情氣氛、情感基調是和演出場合相適應的:1.劇中陰風數(shù)起:如第四回寫關羽助楊司燔殺反將時:“正戰(zhàn)中間狂風大作,閃上一紅臉神圣,槍挑蘇凱一[已]死?!庇值诹貙懭f歷王:“寡人退朝回宮,忽然陰風蕩蕩,身后朝靴之身走來走去?!倍诘诎嘶貏t出現(xiàn)了兩次這樣的場景:“你看,靈前起了陰風,想是將軍陰魂到了?!庇?“哎呀!忽然間滿堂上陰風凜凜?!?.演出時鬼魂(神)多次出場:如第四回中有兩次,除上面的的引文外,還有關羽在萬歷王面前討封,被封為“伏魔大帝”的情景;第七回也有兩次,一次是關羽的“內白:‘三弟赴位來,赴位來?!币淮问菑堬w投胎轉世的楊司燔自刎時:“空中喊叫,想是我的死期到了,罷罷罷,執(zhí)劍自刎吧。[死魂隨關去]”;又第八回楊司燔鬼魂說:“謝大哥龍恩!”。3.出現(xiàn)祭奠場面:第八回、第十四回。4.安慰、屏退鬼魂的辦法:祭奠、分封。
此劇為民間藝人編作,在情節(jié)上雖然荒誕不經,但卻達到了演出的目的,而搬出關羽,并封其為“伏魔大帝”,這也是很有用意的。因在人們觀念里,喪儀現(xiàn)場煞氣重,穢氣多,也有各種鬼怪出入,因此請出這位伏魔大帝來降妖伏魔,驅邪逐疫。
喪儀中的歌舞戲劇顯然不是為了人的娛樂需要,因此時此刻,人們都沉浸在失去親友的悲痛中,誰也不會有心情、閑情去欣賞。喪家之所以要在喪儀中用歌舞,搬演戲曲,是因為此時的歌舞戲曲演出具有以下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功能:
第一,以其敬獻亡者,并超薦亡靈升入天堂。
祭祀是人類試圖通過舉行各種“禮”的儀式,來達到祈求神靈、祖先為自己驅邪、降福目的的活動,人們在長期的探求中找到了“樂”、“舞”等語言形式,把它們當做了溝通人與天地鬼神的橋梁、媒介。古人所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祇)”就是這個意思,而且還以為奏樂“變”(演奏一遍叫“一變”)數(shù)越多,則可招致越遠的神祇和行動緩慢的靈物:“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再變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示;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周禮·大司樂》)。
喪儀中的戲曲演出,顯然有上述目的和意義。此外,喪儀中演戲,還有以其敬獻亡者,并超薦亡靈升入天堂的目的。這一用意在東北地區(qū)影戲藝人上演的“接引歸西”儀式中可以得到最好說明?!敖右龤w西”的搬演過程如下:
上觀音,擺放蓮臺。
觀音白:吾乃南海觀音大士,在上天已知下界某人,一生行善,做好事,佛祖特下世為其超度薦亡,歌唱送行極樂世界,超度完畢歸天去者。
動樂,觀音飄云下[9]。
該劇內容極為簡單,時間也很短,只一個出場人物,幾句臺詞,但由觀音來超度亡靈升天的本意表白得很明顯。
第二,“熱鬧”場合。前面曾說,中國民間有喪事喜辦的傳統(tǒng)。如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河北《大名縣志》“喪禮”條載:“四鄉(xiāng)有力之家,好作佛事,甚至演戲,作雜劇,遠近聚觀,若觀勝會?!焙隙鄶?shù)地區(qū)現(xiàn)在仍是如此。
影戲藝人以其洪亮嗓音,再伴以大鑼大鼓,再加之演出吸引了大量戲迷前來看戲,這樣使本是冷清的喪場也就“熱鬧”起來了。古人喜歡看影戲,聽影戲,其癡迷之程度,今人恐怕是想象不出來的。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當時京城瓦肆里,包括影戲在內的演出,“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繁華的都市是這樣,廣大偏遠農村的“影迷”就更是如此了。1925年,陳志進曾描寫了民國前期甘肅人們對影戲的“癡迷”,他說甘肅的燈影戲“發(fā)源于蘭州,通行于各府州縣,窮鄉(xiāng)僻壤。農夫婦孺,趨之若鶩,而消息靈通,傳播即極易。遇有演者,四鄉(xiāng)即知,周圍一二十里之間,背凳肩椅,絡繹而來;歸時每在三更半夜,露重寒深,亦欣欣然而有喜色,無所后悔?!盵10]
第三,招待、安頓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山東《魚臺縣志》“喪禮”條“喪,則衣衾、棺槨不惜厚費……其燕客演劇,禺車、禺馬之類,務于華侈者,猶不能盡去也”,明言“演劇”的目的是“燕客”。目前,雖然沒有直接說明是演影戲,但影戲具有強烈的審美與娛樂功能[11],是完全能夠起到這一作用的。
第四,昭示孝子的“孝”,為喪家贏得“面子”。舉辦喪禮的目的除了超度亡靈,寄托哀思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即喪家要借此昭示自己對亡者的“孝”,以及顯示喪家的身份,為其贏得“面子”等。如影戲流布地區(qū)之一的長沙一帶,在舉行喪禮時,據(jù)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長沙縣志》載,“酒食、衣帛、輿馬之費,多則數(shù)千金,少亦不下數(shù)百金”,以至“力不及者”竟要“稱貸變產以行之”。而若子孫后代不盡力體面地辦理老人喪事,“則群以為儉其親矣”,而加以嘲笑,甚或引起親友的不滿,這樣會使喪家很沒有“面子”。在這種場合演出影戲時,戲班要有意識地宣揚喪家的孝道。如前面提及的潘京樂影戲班在為一老人喪事演時,影戲開場后在影窗上斜貼一白紙條,上書死者侄女的姓名,就有這個目的。
戲曲(包括影戲)演出是喪儀儀式的重要一項,這除了“熱鬧”、招待賓客外,還因其能吸引附近大量村民前來觀看,從而使得喪家的“名聲”更易傳播開去。
由于喪儀中的影戲演出具有以上諸多功能,因此喪儀演出也就成了影戲的一項重要生存方式。
1980年代以來影戲的發(fā)展日漸式微,目前已成為一個瀕危劇種。導致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既有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轉型對它的沖擊,也有人為的、政治的原因等,其中產生、形成于農耕社會的為農耕文化服務的影戲,其社會功能不能完全滿足、適應今日之民俗的要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喪儀演出本是影戲的一項重要生存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元化娛樂方式給了人們多種可供選擇的對象,如在湖南瀏陽市,據(jù)影戲藝人張明星先生介紹,以前這里的人若有酬神還愿、喪事喜慶等場合多是邀請影戲班演戲,但自1980年代始老百姓多選擇放電影這種形式了。面對這樣的困境,影戲怎么辦,這是新世紀廣大影戲藝人及其理論工作者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筆者曾經說過自古以來,中國影戲的生存方式就是多元的,而且會隨著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而自我作出調整,即使今天仍是如此。在影戲式微的大環(huán)境下,不少地區(qū)仍不乏演出紅火的影戲班,關鍵就在于他們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生存實踐,從而謀得了生存和發(fā)展[12]。
[1]李躍忠.論喪儀中的戲曲演出特點及其民俗文化功能[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9(4):102-106.
[2]李躍忠.影戲[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78.
[3]中國戲曲志 ·安徽卷[M].北京:中國 ISBN中心, 1993:554.
[4]全子,左漢中,李紅軍.陜西東路華縣皮影[M].臺北:臺灣漢聲出版社,1992:38.
[5]四川省南充地區(qū)文化局編.川北皮影戲[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23.
[6]魏革新.樂亭皮影[C].河北樂亭文史(第五輯),1990: 188-189.
[7]王利器輯錄.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增訂本)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10.
[8]李躍忠.略論中國影戲“例戲”劇目之演出場合[J].美與時代,2008(8·下):117-119.
[9]劉季霖.影戲說——北京皮影之歷史、民俗與美術[M].[日]東京:好文出版,2004:31.
[10]陳志進.甘肅之燈影戲[N].申報,1925-10-12日第3-4版.
[11]李躍忠.影戲的娛樂、審美功能簡論[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4):59-62.
[12]李躍忠.論中國影戲的生存方式及其變遷[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1):139-142.
(責任編輯:宋子秋)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nctions of Folk Culture of Shadow Play Performances during Funeral Rites
LI Yue-zhong1,CAO Qun-yong2
(1.School of Humaniti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Human,China; 2.Scouting Department,Sichuan Police Academy,Luzhou 6464000,Sichuan,China)
It is a common custom performing shadow play during funeral rites in China.Shadow play during funeral rites have two characteristics.On the one hand,there are plays used for such occasions to introduce the souls to the heaven;on the other hand,in the usual plays there are plots of holding memorail ceremonies and paying condolence calls.The folk culture functions of shadow play during funeral rites are manyfold:to save the souls of the deceased from hell and help them to go to heaven;enliven the funeral venue;entertain guests who come to offer condolences;to show the filial piety to the dead by the bereaved,and show off status and win face.
funeral rites;shadow play;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mance;function of folk culture
book=2010,ebook=197
G127
A
1671-0304(2010)04-0081-04
2010-04-2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民俗學視野下的‘例戲’研究”(09YJC751026)。
李躍忠(1971-),男,湖南永興人,湖南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戲曲與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曹群勇(1973-),男,湖南永興人,四川警察學院偵查系講師,博士生,主要從事宗教社會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