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毛
二毛,原名牟真理,男,1960年生。詩人,美食專欄作家。1984年與詩人胡冬、萬夏、李亞偉等創(chuàng)立“莽漢主義”詩歌流派。同年開始到民間尋根采菜等美食創(chuàng)意活動直至今日。已收集整理千余道民間菜點,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當代美食詩歌及美食歷史隨筆。
從1998年開始先后創(chuàng)意了《中國書法宴》《毛澤東詩詞宴》《宋詞宴》等,以及美食實驗裝置藝術《魚之夢》《魚·詞》等。
現為天下鹽(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CEO兼美食創(chuàng)意師。
文化巨人屈原以燦爛的詩篇感動了無數人,在我的眼里,他還可算得上是文化美食的始祖之一。
《招魂》是屈原的名作之一,以頗富巫術色彩的語言,緬懷客死秦國的楚懷王,召喚懷王的魂魄歸楚。帶點調侃地看全詩,屈原是用“連哄帶嚇加上引誘”的方式吸引懷王的魂魄。
“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托些。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彼皆習之,魂往必釋些?!狈g成白話,也就是說,“魂啊回來吧!東方不可以寄居。那里長人身高千丈,只等著搜你的魂。十個太陽輪番照射,金屬石頭都熔化變形。他們都已經習慣,而你的魂一去必定消解無存。”接下來,屈原又歷數南方、西方、北方、天上、地府的恐怖與危險,只有回到楚國的郢都,才有宮殿輝煌,美景如畫,美女成群,更有誘人的美食:
“稻粢穱麥,挐黃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鄨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鸧些/露雞臛蠵,歷而不爽些/粔籹蜜餌,有餦餭些/瑤漿蜜勺,實羽觴些/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p>
這堪稱中國最早的抒情食單,以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充滿了濃濃的文化氣息。我們來做個假設,詩中提到的這些美食如此具體,屈原不一定會做,但至少吃過,才能如此嫻熟地寫來,也算是一個美食家級的人了。
實際上,屈原《招魂》中提到的一些美食的做法,至今還在沿用。比如“胹鄨炮羔”即清蒸甲魚、烤羊肉;“鵠酸臇鳧”即醋熘天鵝和篤野鴨,篤的做法是少用湯或者水來慢慢烹燉,直到現在中原一代(楚國原來的屬地)做野鴨還是用這種方式,只不過現在還會加入尖椒、姜、泡椒等調料;“煎鴻鸧些”即油炸大雁和山鵲,這種方法更常見。
屈原的這份食單太過出名了,以至于深深地影響了唐代的一位大美食家韋巨源,他有本傳世的《食譜》,記錄了一些很有文化意味的美食,比如“金鈴炙”、“水晶龍鳳糕”、“雪嬰兒”、“單籠金乳酥”、“曼陀樣夾餅”、“巨勝奴”、“湯浴秀丸”。
韋巨源身居高位,唐中宗時做到了宰相,在美食方面他以“燒尾宴”大大出名。從魏晉時代開始,我國的官場上就有一種風氣,即初登第或升了官的士人,要準備豐盛的酒饌和樂舞款待前來祝賀的同僚、朋友及親友,如果升的官大還要宴請皇帝,向其“獻食單”,現在說來,算是政治賄賂的一種。
“燒尾宴”中“燒尾”的含義出自“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取“神龍燒尾,直上青云之欹意”。傳說鯉魚躍上龍門時,一定會遭到雷電襲擊,尾巴也會被燒掉,才能變?yōu)檎纨?。升官自然也是鯉魚變天龍的地位飛騰了,取名“燒尾宴”象征前程遠大,官運亨通。
身為美食家,韋巨源的“燒尾宴”是最著名的一次。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三月,韋巨源官拜尚書令左仆射,在家設“燒尾宴”請?zhí)浦凶?這次的宴會韋巨源精心準備,在100多種菜式中精心挑選了58款最有特色的家傳菜式,可以說是“肴饌豐美,世所罕見”。這58種菜點不僅使用了米、面、魚、蝦、豬羊牛肉,還使用了驢、雞、兔,熊等,堪稱唐代美食的代表,其制作水平,至今還難以超越。
這次盛大的宴會不單菜品精美,更有意思的是,名字也非??季?極具想像力和文化底蘊。58道菜名鋪排下來,是繼屈原之后又一個優(yōu)秀的抒情食單。
比如,宴會上的一道菜叫“雪嬰兒”,做法是田雞(青蛙)腿裹豆粉下火鍋,除了味道鮮美,起的名字也很富有詩意;“升平炙”是用羊舌配鹿舌拌食,做法一般,但名字絕對很對皇帝的胃口;還有類似“貴妃紅”(精制的加味紅酥點心)、“吳興連帶鲊”(浙江吳興原缸腌制的魚鲊)、“甜雪”(用蜜漿淋烤的甜而脆的點心)、“八仙盤”(烤八只造型各異剔骨雞狀)等,都很有文化內涵,很多菜名就是詩。
宴會上文化菜的登峰造極之作是一道看菜,名為“素蒸音聲部”,即用素菜和蒸面做成70多件蓬萊仙子般的歌女舞女,栩栩如生,可以看,也可以吃。而且其做法本身很有文化感,聲音是蒸出來的,想像一下,就像一首美妙的詩歌。
說到看菜,五代有位法號梵正的尼姑,創(chuàng)制了一道名為“輞川小祥”的風景拼盤,用肉、魚、果、菜等食材仿造了王維所繪《輞川圖》(共二十景),選料多樣,葷素兼?zhèn)?技藝超凡,難度奇高,這個大型組裝的花色拼盤菜,和韋巨源的“素蒸音聲部”一樣,也因太過美妙而終至于“不忍食”。
唐代的“燒尾宴”在開元以后就終止了,但其對中國美食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我認為它直接影響了后世宮廷菜的發(fā)展,啟發(fā)了比如“滿漢全席”的誕生。
屈原賦予美食以強大的文化內涵,不單啟迪了“燒尾宴”等文化菜的發(fā)展,更給后世的文人墨客樹立了文化美食家的榜樣。研究美食、把食物詩化,成為很多文人的重要生活方式,比如宋代的蘇軾、清代的袁枚。文人墨客的加入,讓中國美食文化變得更加深厚,很多菜品其文化和象征意義已經超過食物和口味本身。
韋巨源的“燒尾宴”食單在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中有不完全的記載,但沒有詳說制作方法,這是比較遺憾的。后世的美食愛好者們,曾根據這個食單進行過很多的模擬和仿制,創(chuàng)造出了不少美食。
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我也曾對部分菜品進行了仿制,但由于歷史記載太過粗略,只能摸索著做。但不論是屈原還是韋巨源,他們更重要的是對文化美食理念的影響,受他們的影響,文化菜也是我創(chuàng)造的一個重點,“以菜為詩”,用菜來表達文化和理念。
比如我曾創(chuàng)作了一道名為“王獻之排骨”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兒子)菜,上桌的時候排骨是一根根吊在筆架上的,這個創(chuàng)意的起點是,我發(fā)現王獻之的字,特別是他的用筆,有骨有肉,而且從筆架上取下排骨有揮毫之感。對書法文化和美食的感悟融到一起,就做成了這道“王獻之排骨”。
責任編輯 楊新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