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芹
摘要: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到了一定時期,真正制約他發(fā)展的已不是他的專業(yè)知識。作為從教多年的教師,本人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也深深感受到非智力因素與教學效果的關系,課堂是主陣地,抓住了課堂就等于保證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知識 趣味 提高 能力
在多年的從教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非智力因素與教學效果的關系。為此,本人就課堂教學方面做了些嘗試,也受到了預期的效果,現(xiàn)分述如下:
一、將游戲引進課堂,課前激活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的頭腦不應該是要填滿的容器,而是待點燃的火把。教師就是要努力將學生的熱情“煽動”起來,當學生們一旦有飛的沖動時,他們就不再滿足于在地面上爬行。“word-guessing”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導入形式。具體的操作是將事先寫有單詞的紙條發(fā)給部分學生,拿到紙條的學生站起來描述或解釋紙條上的詞,其他同學猜是什么詞,要求解釋時不用生詞,盡可能簡潔明了。如:orange—It can be a colour, a kind of drink or a kind of fruit. air—Its very important to people. You can feel it but cant see it. 有些詞很難描述,這時需要學生設置情景,即興發(fā)揮。如People cant live without air or water. Every desk in our classroom has it. We put our bags in them. (drawer) word-guessing(猜詞游戲)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其他同學的聽力、判斷能力的一種檢測和提高。學生們借此機會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識水平、他們的應變能力,同時他們靈活運用詞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這項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還可以不斷地進行調整,使之更加完善,可以先由兩人合作解釋,一人最終在班上公布解釋,真正形成:人人有機會,個個都參與,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局面。為了更好地搞好這項活動,學生們會更加注重課外的積累,對外教的課聽得格外認真,他們認為這真正實現(xiàn)了把英語當成工具,課堂成為表演的舞臺,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實踐證明,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筆頭能力、閱讀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改善,課堂更加活躍,學生學英語的熱情更高了。
二、使語法講解趣味化,課上變講解為“發(fā)現(xiàn)”、“比較”
給中國學生講英語不可避免地要講語法,將語法知識與交際功能結合起來,學生不僅感覺到語法易懂,且還覺得實用性強,他們不知不覺地就把學到的東西用到寫作中。在學祈使句時,可以引導他們展示怎樣折千紙鶴,描述怎樣放風箏,怎么做沙拉—Take a piece of paper. Fold it in half like this. Run with the kite like this. Wash the vegetables first. Dont put too much sugar. Cut the tomatoes into pieces. Dont cut your fingers. Dont do it like that. 課前預習可讓學生尋找重點句,課上進行交流,重點句包括句子本身的理解,句中所含的語言點,前后文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時還可以嘗試讓學生找包括課文,練習中所含的錯誤。閱讀、尋找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動腦的過程,即所謂“吃魚沒有取魚樂”。在練習條件狀語從句時,可先讓學生們唱If you are happy這首歌,再接著讓他們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假想,如:I want to sleep late but I know I cant. If I sleep late, Ill have no time to have breakfast. If I dont have breakfast, Ill be hungry. If Im hungry, I wont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 If I dont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 Ill…Oh, Dot sleep late.在講將來時態(tài)時,可以讓學生制定近期、遠期的計劃。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next week. Im going to travel to Shanghai next year. Im going to go to a nice university in two years. 講過去時態(tài)時,可介紹引進一些grammar chants 盡量做到風趣,多用不規(guī)則動詞。學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時,讓學生學會稱贊別人,或讓他們介紹自己喜歡的城市、人物、圖片,分別說出他們所喜愛的“之最”。Nanjing is bigger than my hometown. Theres more trees in Nanjing than in any other city. My mother is the most hardworking person Ive ever known.
三、接龍復述故事、拼盤式表演對話,讓學生在做中學
在個人復述、小組表演的基礎上進行接龍式復述故事,縱行、橫行、斜行,一句接一句,按情節(jié)講故事,在每一對話操練小組里各抽一角色與其它小組進行重新組合,這樣就增加了趣味性,學生得與更多人合作。也可讓學生接龍編故事,那樣更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們主動參與,自己表演,就好像他們在自編自導小品。因為在做中學,學生們感受最深。以上不同形式的活動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們課堂的參與率、知識的鞏固率、語言點的活用方面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師生互動、師生共進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