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松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醫(yī)院內分泌科(157000)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漸增加。2002年我國18歲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標化患病率是3.4%(根據(jù)地區(qū)差異進行了加權處理之后是2.6%),超過60%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達到推薦的血糖控制標準。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發(fā)癥相當?shù)钠毡?,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眼和腎臟病變者都占1/3左右,神經(jīng)病變者占了半數(shù)以上。糖尿病治療的近期目標為控制血糖。血糖的控制,除必需生活方式干預外,藥物治療非常重要。而胰島素治療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依賴胰島素維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以往的治療以口服降糖藥為主,近年來,胰島素在治療2型糖尿病方面有了較大進展。在現(xiàn)代的臨床治療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無法達到最佳,1/3的患者在糖尿病的初期就對飲食控制,運動和口服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其余2/3的患者治療失敗率約是每年5%。最佳的研究,包括了糖尿病的控制欲并發(fā)癥實驗(DCCT)、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均明確了在糖尿病的患者持續(xù)高血糖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著惡化的作用[1]。所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對減少并發(fā)癥都發(fā)生時有益的。本研究,就針對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和門東胰島素30注射液,對其降糖療效進行了16周的隨訪,效果滿意,今報道如下。
符合1999年WHO專家委員會提出的糖尿病的診斷及分型,對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醫(yī)院門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口服降糖藥物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46歲,病程平均10年。肝腎功能均正常,3個月內沒有發(fā)生感染,酮癥酸中毒等應激的情況。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5例。治療組應用二甲雙胍、門東胰島素30注射液(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chǎn)),門東胰島素30注射液早餐,晚餐之前皮下注射。對照組應用二甲雙胍、格列苯脲。所有患者都接受糖尿病教育,飲食及運動相對規(guī)律。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和糖化血紅蛋白表
血糖(羅氏血糖儀)的目標值是餐前末梢血糖(FBG)<7.0mmol/L,餐后2h末梢血糖(2hBG)<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7.0%,3d測定1次。每日餐前,餐后2h及睡前檢測血糖,持續(xù)1周,以調整用藥。
3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療。血糖控制和糖化血紅蛋白具體見表1。
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為胰島素B細胞分泌缺乏及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抵抗,其中胰島素抵抗伴隨2型糖尿病病程的始終,胰島素B細胞就逐漸衰退,因此減輕胰島素抵抗,延緩胰島素B細胞功能的衰竭,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主要目標。
治療2型糖尿病的理想模式應該為模擬“生理胰島素曲線”,即血漿胰島素于餐時迅速增加,而在餐間就保持一定的基礎水平從而減少低血糖和體質量增加的危險。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為一種雙時相的胰島素類似物,由門冬胰島素組成,含有30%可溶性門東胰島素及70%精蛋白結合的結晶門冬胰島素,使得患者能通過餐前即可的一次給藥,使同時獲得基礎及餐時量胰島素供給,在保持其改善餐后血糖方面優(yōu)勢的同時,還有著簡單的給藥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的治療效果[2]。
二甲雙胍的主要降糖機制為提高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通過糖原異生及糖原分解,降低過高的肝葡萄糖輸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升葡萄糖運轉能力,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治療2型糖尿病,可降低體質量,不增加血胰島素水平,很少引起低血糖。
綜上所述,對于開始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每日注射兩次,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不失是一種安全而有效的選擇。
[1]羅洪濤.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J].人民軍醫(yī),2010,53(7):66.
[2]鄭暉,姚幸福,聶小妹.血糖控制不佳性2型糖尿病治療研究[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10,2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