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剛 方新普
(安徽工程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該文獲吉林體育學院學報“百期征文”二等獎。
論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
董紅剛 方新普
(安徽工程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體育公共產品是以社會全體成員為服務對象,實現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目的,面向體育產品消費環(huán)節(jié)的概念;而體育產業(yè)是提供體育公共產品的一種生產方式,是面向體育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概念界定。體育產業(yè)是我國在現有的財政收支能力下為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多樣化體育需求所做出的切合實際的選擇。厘清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的關系,對于構建體育公共產品的多元化供給格局,進而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具有基礎理論意義。
公共產品;體育公共產品;體育產業(yè);體育需求
1949-1978年,我國體育產品完全是由國家供給的,體現出體育的純公共產品性質,這一時期體育的大小事情國家統稱為“體育事業(yè)”。1985年國務院頒布《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案》,將體育事業(yè)正式列入第三產業(yè),“體育產業(yè)”這一概念正式開始使用。至此,我國事實上走了一條體育產業(yè)供給體育產品的道路。但體育界在體育產業(yè)的公益屬性與產業(yè)屬性問題[1,2,3,4],或者說體育公共產品的供給主體應該是誰?[5,6]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在對比分析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的概念、分類與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的關系定位,以期為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的研究提供一種思考維度。
1.1體育公共產品的定義與內涵
公共產品是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產品和勞務,公共產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大特征。[7]
體育公共產品作為公共產品的下位概念當然具有公共產品的三大特征,其意指以社會全體成員為服務對象,以滿足社會全體成員對體育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為目的,社會成員共同擁有并可能享用,對社會產生整體功效,具有公共性質的體育場地設施和相應服務。[8]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提供社會成員共同需要的體育公共產品。
1.2體育產業(yè)的定義與內涵
產業(yè)是一些具有某種相同特征的經濟活動的集合或系統。體育產業(yè),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9]
狹義的體育產業(yè)屬于第三產業(yè),提供的產品是服務性產品。廣義的體育產業(yè)包括服務性產品與實物性產品,是國民經濟產業(yè)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其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增加產值,提供社會就業(yè)機會等責任。在許多發(fā)達國家,體育產業(y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yè)。體育產業(yè)之所以與其他產業(yè)不同,就是因為根據社會分工,體育產業(yè)生產了自身特定的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這種特定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明顯的公益性。
2.1體育公共產品的分類
根據公共產品理論可將體育產品分為:體育公共產品、體育私人產品和混合體育產品。體育公共產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費的非競爭性特征且其提供目的是非盈利性的,如健身路徑、體育信息、體育政策等;混合體育產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排他性弱、消費的競爭性強特征且其提供目的仍然是以公益性為主,如由政府投資興建后交與市場經營運作或者由政府主導多方融資建設的體育場館、設施,這種方式有效地解決了私人投資體育產品的盲點;體育私人產品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受益的排他性、消費的競爭性特征且其提供目的是盈利性的,如健身健美俱樂部、跆拳道館、球類俱樂部等。
體育公共產品又可分為純體育公共產品和準體育公共產品。純體育公共產品具有純公共產品的性質,是無法單純用經濟指標衡量和計算的,表現出純公共產品的特性。準體育公共產品具有一些混合體育產品的性質。這類產品的另一個特征是排斥性,以較低的排斥成本不讓某些消費者消費這種產品,從技術上來說是完全可行的,由此產生了體育場館的收費現象,但從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其提供目的是非盈利性的。
此外,按照不同的標準,體育公共產品還有多種分類方式。根據產品的物理屬性可分為“特質型產品”和“非特質型產品”,即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服務兩種形式。有形的體育公共產品是以一定的特質資源為基礎,向社會成員提供的可以享用的實物體育產品。無形的體育公共產品,也稱體育公共服務。它進一步可分為兩種,一是制度性的體育公共產品;二是信息性的體育公共產品。根據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基本內容與重點定位可分為: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精神產品、制度性產品。根據體育公共產品的受益范圍劃分為:全球性體育公共產品、全國性體育公共產品、區(qū)域性的體育公共產品。
2.2體育產業(yè)的分類
1995年原國家體委頒布的《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綱要》中把體育產業(yè)劃分為主體產業(yè)、相關產業(yè)、體辦產業(yè)[10]。主體產業(yè)指那些以體育資源為開發(fā)基礎直接進行的生產與經營活動,它是體育自身的經濟功能和價值的發(fā)揮與體現,也指政府體育行政部門與直屬單位直接管理或經營的產業(yè),包括體育競賽表演業(yè)、體育健身娛樂業(yè)、體育培訓咨詢業(yè)、體育資產經營業(yè)等。相關產業(yè)指那些以體育娛樂作為載體,向消費者間接提供各種用品與服務的生產與經營活動,其最為明顯特征是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很難獨自控制其發(fā)展,如體育用品、體育經紀與代理、體育新聞與媒介、體育廣告、體育旅游、體育建筑等。體辦產業(yè)指體育行政部門或單位利用某些體育資源為彌補經費不足所進行的各種生產和經營活動,如體育場館出租、餐飲、賓館、航空票務代理等。
3.1體育公共產品的特征
公益性:體育公共產品作為公共得益的載體,向社會全體成員提供,所有的人可以同等地擁有并可能享有。體育公共產品雖有純公共性質和準公共性質之別,但公益性是其共有的特征,這里存在爭議的僅是“準體育公共產品”,應該明確當形成消費“擁擠”現象時,其收費的“尺度”是公益性核心屬性。國家投資,政府設置專項資金,公眾就可以免費地享用信息性的體育公共產品,或者低成本會費享用有形的體育公共產品,這是其公益性的直接表現。從理論上講,體育公共產品的公益性具有社會共享性,它由政府提供經費來源,屬于社會全體成員所有,應當為社會全體成員共享;體育公共產品的公益性還具有社會公用性,它是國家和社會提供的,面向社會,服務大眾,使公眾能夠平等地、充分地享用這些公益性的場地、設施和服務,從中獲益。
物質與精神同一性:體育公共產品具有特質效用和非特質效用的同一性。體育公共產品體現的是社會共同的體育需要,既包括對體育實物產品的享用需求,也包括對體育公共產品衍生的良好社會效益和豐富的精神產品的需求。將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統一于體育公共產品領域是我國體育公共產品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體現。
階段性:體育公共產品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的變化以及國家供給能力的不同,決定了體育公共產品的發(fā)展階段性特征。面對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國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從需求角度分析,體育社會需求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無可置疑,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需求層次的提高,體育公共產品的內容會相應的充實起來。從供給能力分析,不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水平,提供的體育公共產品差異較大。改革開放30年,體育公共產品的內容極大豐富,但仍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這就是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現階段的基本特性。
區(qū)域性: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qū)提供體育公共產品的水平是不相同的。有些國家(地區(qū))的政府及其公共體育組織有能力提供多樣的服務,在另外的地方卻難以辦到,呈現出體育公共產品的區(qū)域性特點。
3.2體育產業(yè)的特征
產品特殊性:狹義的體育產業(yè)提供的產品是體育從業(yè)人員通過提供體育服務并滿足消費者一定需求的實物形態(tài)的體育勞務。其功能主要是實現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它的生產和消費除了遵循一般的經濟規(guī)律以外,還要符合運動訓練、比賽、表演、保健等體育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規(guī)律,體現出產品的“體育”特殊性。
生產和消費同一性:狹義的體育產業(yè)(體育服務)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產品生產的過程就是消費者消費的過程,或者說消費者是在服務過程中進行消費的,沒有消費或消費群體數量太少都會使體育服務得不償失。因此,體育生產和消費是一種社會性活動,社會化、全民參與是其迅速發(fā)展的基礎。
發(fā)展階段性:從產業(yè)發(fā)展史的角度來看,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是與工業(yè)化的演進階段密切相關的。在工業(yè)化初期,體育產業(yè)的比重一般不大;隨著工業(yè)化的推進,體育產業(yè)也快速發(fā)展;到工業(yè)化中后期,體育產業(yè)在經濟中已占據較高的比重;到“后工業(yè)社會”,在國民經濟中體育產業(yè)占據重要的位置。這種演進軌跡顯示,工業(yè)化進行到一定的階段,體育產業(yè)一定要相應地發(fā)展起來,否則會造成產業(yè)結構失衡和經濟增長的滯后和低效。當然,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也不能超越相應工業(yè)化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階段,過于超前的“虛產業(yè)化”發(fā)展會由于需求的缺乏,既不能取得成功,又會造成重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國際性:體育運動是一種規(guī)則性很強、國際化程度很高的運動。以奧運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運動的國際性決定了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必定要突破國界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經濟活動。全球化的今天,體育人才的國際流動性加大,體育競賽的國際競爭性增強,體育產品與服務更加面向國際市場,體育產業(yè)背后的金融活動更具有國際流動的性質。
4.1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是不同領域的概念
體育產品是為滿足人們體育需求的勞動產品的總稱,它包括體育公共產品、體育私人產品、混合體育產品,其界定是面向產品消費環(huán)節(jié)的(如圖1)。當然,勞動產品可以是一種實物、一種服務或是兩者的結合。體育公共產品又有純體育公共產品和準體育公共產品之分。純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私人產品處于體育產品的兩端,中間部分則是共同具有兩種性質的混合體育產品和準體育公共產品。嚴格意義上的體育公共產品(純體育公共產品),是指國家提供的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體育需求,對社會產生整體功效的體育設備設施和相應服務,其具有嚴格的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費非競爭性、受益非排他性。
而體育產業(yè)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其界定是面向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如上圖)。體育產業(yè)是提供體育產品的手段、方式,其提供的體育產品涵蓋體育公共產品、體育私人產品和混合體育產品。體育產業(yè)之所以與其它產業(yè)不同,就是因為體育產業(yè)生產了具有明顯公共產品性質的體育產品和服務。
4.2以體育產業(yè)的方式提供體育公共產品的理論依據
傳統公共經濟學中,政府是公共產品的唯一供給主體、在改革開放前,政府是我國體育公共產品領域唯一供給主體?,F代公共管理與公共經濟運行中,“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引發(fā)人們對以往觀念的反思。我國體育領域的相關問題尤其突出,國家在政策選擇上將關乎大眾利益的體育內容推向了市場,以體育產業(yè)的方式提供體育公共產品,但一直缺乏理論依據。
將其界定在分屬于產品消費和生產兩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為我們找到了體育產業(yè)提供體育公共產品的理論依據。這是因為體育公共產品的供給是不同于體育公共產品生產的獨特的加工過程,即體育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生產者是可以分離的,提供主體不一定直接去生產。體育公共產品供給過程中,政府部門是提供者,但由于自身能力所限,以及體育公共產品作為產業(yè)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不可能總是集提供者和生產
者于一身,即體育公共產品提供者與生產者也需要適當分離,其中提供者主體是政府,那么生產的主體則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場或第三部門。如果生產主體是政府,那么體育產品體現出的是純公益性,如果生產主體是市場或者第三部門則體現出混合性(要看其公益性在體育產品中的比例)。
4.3我國體育公共產品與體育產業(yè)的特殊性
與許多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在體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存在著一個可以涵蓋學校體育、競技運動、社會體育,以及社區(qū)體育、老婦職幼體育、全民健身等等概念的上位概念“Sport”。這是一個包含了體育公共產品(純、準)、體育私人產品、混合體育產品的復合概念。面對一個如此復雜的現狀,政府、市場、第三方一定要各安其位、各盡職責,切不可缺位、越位。
因此,我們認為,純體育公共產品應由國家供給;準體育公共產品和混合體育產品可以由國家生產也可以由市場或第三方生產;體育私人產品則應完全市場化供給。如此,構建一個“多元化”的體育公共產品供給格局。
體育產業(yè)是生產體育產品的手段、方式,其界定是面向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其提供的體育產品涵蓋了體育公共產品、體育私人產品、混合體育產品各個范疇。體育公共產品是社會全體成員的體育需求和共同利益,其界定是面向產品消費環(huán)節(jié)的。將體育產業(yè)與體育公共產品聯系起來的是人們的體育需求,是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yè)承擔了生產體育公共產品的任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國家應構建一種由體育私人產品→混合體育產品→準體育公共產品→純體育公共產品依次過渡為公益性漸強的多元化供給格局。
[1] 韓丹.論我國體育基本上還屬于公益事業(yè)[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4(2):4-6.
[2] 陳林祥.試論體育產品的公益性與產業(yè)性[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2):22-24.
[3] 王曉東.體育產品屬性及體育產業(yè)若干理論問題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5,25(5):69-72.
[4] 孫班軍.體育產業(yè)及其治理的概念框架與治理邊界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8):1009-1012.
[5] 李益群,李靜.政府與體育的公共政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2):151-153.
[6] 肖林鵬.公共體育服務概念及其理論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97-101.
[7] [英]C·V·布朗,P·M·杰克遜.公共部門經濟學(第四版) [M].張馨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3.
[8] 閔健.社會公共體育產品的界定與轉變政府職能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11):3-10.
[9] [10]盧元鎮(zhèn),郭云鵬,費琪,等.體育產業(yè)的基本理論問題[EB/OL].體育資訊網.2008-03-03.http://www.sportinfo.net.cn/show/title.asp?TID=20159.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portsPublicProductsandSportsIndustry
Dong Honggang,Fang Xinpu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
Sports public products is to all members of society to achieve social service object,and for the common interest of all members,for sports product consumer link concept;and the sports industry is to provide sports public products which is a mode of production,and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Sports industry is our existing fiscal capacity to meet the diversity of all members of the physical demands of practical choice.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orts products and sports industry has the basic theoretisal significance for consbucting the diversified puttern of sports public goods slpply and meeting people increasingly diresified sports requirements.
public products;sports public products;sports industry;sports requirements
2010-04-14;
2010-05-28
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0SK312)。
董紅剛(1978-),男,黑龍江省嫩江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G80-05
A
1672-1365(2010)05-0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