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人盧照鄰,以一首風情華美、流光溢彩的七言歌行詩《長安古意》,奠定了其在唐代乃至整個古代文學史中的地位。古往今來,受到無數(shù)文學家的肯定與贊美。在今天,視覺作為一個文化主因,越來越被突出,即我們面臨一個新的文化背景——視覺文化時代,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視角,解讀一首具有文學代表性的唐詩,無疑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為便于對《長安古意》的解讀,我們先錄全詩如下: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候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jīng)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幃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tài)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轉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據(jù)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
寂寂聊聊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盧照鄰生活的時代,從文化學的形態(tài)看,無疑是讀寫文化,而我們今天,則是電子媒介文化。但這絲毫不影響一千多年前的詩人憑借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絕世才華,以一首《長安古意》為今天的我們奉上了一場視覺的盛宴。
電子媒介文化讓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變得越來越圖像化,而圖像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其特征是感性的;《長安古意》之所以打動人,首要在其貫注全篇的飽滿激情。學者兼詩人的聞一多,選擇了詩的思維和語言來評論之:“在窒息的陰霾中,四面是細弱的蟲吟,虛空而疲倦,忽然一聲霹靂,接著的是狂風暴雨!蟲吟聽不見了,這樣便是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出現(xiàn)……放開了粗豪的嗓子……這生龍活虎般騰踔的節(jié)奏,首先已夠教人們如大夢初醒而心花怒放了。”[1]
我們感受到的,是詩人那一腔澎湃的激情、沸騰的熱血。古意,通常用來表示詩歌是擬古之作,盧照鄰托名漢代,實寫本朝都市長安。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一幅都城城市的生活畫卷。這里,“如云的車騎,載著長安中各色人物panorama(全景,筆者注)式的一幕幕出現(xiàn),通過‘五據(jù)三條’的‘弱柳青槐’來‘共宿娼家桃李蹊’?!?[2]在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繁華都市景象背后,是作家那顆與時代脈搏共同跳動的心。呈現(xiàn)在詩人面前的是:長時間戰(zhàn)亂之后的和平與建設,蒸蒸日上的國力,清明的政治,布衣卿相的現(xiàn)實,發(fā)達的城市經(jīng)濟。時代的召喚,紅塵的誘惑,誰能拒絕?誰能抵御?我們分明感到,詩人要投入這繁華的洪流中去,去成就一番偉業(yè);融入這聲色光影的生活,也不枉英豪一世。盧照鄰本有豪俠情結,朝廷權臣、豪縱俠客,哪一個角色不是詩人所向往、所心儀?在這奔涌的熱血面前,反思不重要、批判不重要、孤獨不重要,靡麗的文辭也不重要,惟有一個“情”字最重要。這豪情,這激情,這真情,來自詩人對時代召喚的主動回應,來自詩人敏銳靈心的有意投入。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這是最熱烈的吶喊,是詩人式的、豪俠式的,源自性情的,是自由的、直率的。這純情的愛情宣言與艷情的曖昧艷羨,同樣展示著唐人率性的性格風貌。愛就愛了,可以不拘禮俗;死亦何懼,只要死有所值。這宣言情感之濃烈,可謂登峰造極。這摯情與宮廷詩的雕飾空洞相比,又是何等的氣勢壯大!“誠然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癲狂中有戰(zhàn)栗,墮落中有靈性?!保?]在唐初被以上官儀、許敬宗為代表的奉和應制、雕琢空洞的宮廷詩籠罩的詩壇,這自由的吶喊是那樣響亮、清新而彌足珍貴。
這情感來自初唐王朝國力日漸強盛的激發(fā),也是意氣風發(fā)的年輕詩人的寫照,初入鄧王府的時間里,頗受鄧王愛重,被比作他的相如。詩人滿眼看到的是王朝的繁華、強盛、奢華、權貴、豪俠、聲色與享樂,并在這滿眼風光中徘徊流連:“題字于扶風之柱,系馬于驪山之松。灞池則金人列岸,太華則玉女臨峰。平明共戲東陵側,薄暮遙聞北闕鐘?!薄昂铀訕蚰咎m栧,金閨金谷石榴裙。曾入西城看歌舞,也出東郊送使君?!保ā段灞?悲昔游》)何等風流瀟灑!
視覺文化時代下,圖像的優(yōu)勢無出聲畫相結合,以向人們傳遞生動直觀的景觀在競爭中獲勝。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在讓我們感受詩人那飽滿激情的同時,還為我們展示了一道道生動而真實的景觀,讓讀者好像安享了一場五光十色的“聲色”盛宴。(這里的“聲色”,指的是作用于讀者的聽覺和視覺的效果而言,而非指六朝聲色。筆者注)詩人用他那“下筆則煙飛云動,落紙則鸞回鳳驚”的驚世才華,為我們展示了初唐的都城長安斑駁陸離的城市風貌。這盛宴的每一道佳肴,都因經(jīng)過詩人的精心打造而流光溢彩、奢侈華美、光彩照人。下面筆者按照詩歌的自然順序,一道一道,品味一番。
第一道:人事景觀——詩中第一至第六句。你看,長安的大街小巷里,車如流水馬如游龍,青牛白馬,載著七寶香車,扎扎作響,轟轟隆隆,有聲有色,僅兩句描述,長安城就活了。而三至六句,就是帶有身份的人物出場。他們乘坐著玉輦,他們揮舞著金鞭,那口銜車蓋的雕龍在金色的朝日照耀下金碧輝煌,那刻鳳吐出的流蘇在紅色的晚霞里擺動增色。從早到晚,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令人眼花繚亂。這是當朝權貴階層生活的一個重要側面。
第二道:自然景觀——第七至第十句。與權貴們的熙熙攘攘相映襯,自然界正處在蓬勃的春天,萬物在生長活動,爭相展示它們的生命與色彩。銀色的百尺游絲如金屬的亮片,把春天嫩綠的大樹上下纏繞,看似有色無聲,一個“爭”字,又把那吐絲的春蟲兒刻畫得賣力,實則蠢蠢有聲;那春花著錦,豈肯輸色?相伴嬌鳥一群,花叢試音,更不相讓。更有金色的蜜蜂,嗡嗡嗡嗡;彩色的蝴蝶,翻飛舞動。令千門萬戶,頗不寂寞;碧樹銀臺,說不盡的五色斑斕。
第三道:愛情景觀——第十一至三十二句。此道最佳,不僅有聲有色,情味更勝。在高樓鳳閣中、錦衣繡戶里生活的貴族女子,繁華錦色的背后是精神的空虛與寂寞,秾麗的閨中色澤、精致的裝扮、嬌媚的風姿,在雙宿雙飛的燕子的呢喃中,反襯出貴族女子的孤獨,但是青春已經(jīng)覺醒,這覺醒以一種極端的心靈的吶喊,如朝陽、如春天般不可遏制地迸發(fā)而出——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這吶喊終成愛情的宣言,千載之下,讀來還是那樣驚心動魄,那樣富有新鮮的生命力。我想,《長安古意》有此兩句,亦不失為千古佳作。
第四道:艷情景觀——第三十三至五十二句。夜晚來臨,長安城更是聲色大開。以御史與廷尉為代稱的官員們乘車而出,從紅色的宮城出來,行進在玉色的大道上;翠綠的車幃絡繹相連,幾乎淹沒了金堤。而那些白天在長安東南挾彈丸、擎飛鷹,在長安之北殺人報仇的俠客們,也在夜色來臨之際,身佩芙蓉劍,和乘馬而來的禁軍軍官,與官員們不約而同,先后加入了長安的夜生活。夜幕下的長安喧囂熱鬧,絲毫不讓白天。空間范圍是廣大的:“南陌北堂連北里,五據(jù)三條控三市?!睔鈩菔邱斎说?,與靜靜的弱柳青槐反襯,是連天而起的佳氣紅塵,直令天空失色。桃李蹊里的聲色歡愛,誘惑著這些成功的男人。美人如月,車騎如云。大唐的風尚,名士的風流。看,美人如月著紫裙;聽,清歌一吐唇齒香。羅襦寶帶、燕歌趙舞,極盡聲色香艷。這令我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描寫:“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的輕狂鬧劇。只是缺少了《長安古意》中人物靈魂深處戰(zhàn)栗吶喊的聲音。
視覺文化時代,圖像之于我們的引導功能表現(xiàn)之一即是,為我們提供的各種形象,進而把這些形象打造成偶像。在《長安古意》中,盧照鄰也完成了對于自己形象的塑造,從而最終形成統(tǒng)領全篇的主旨。
在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理性的、冷靜的、無奈的詩人形象。盧照鄰那種志得意滿的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多久,胸懷大志的詩人,隨著做王府典簽的時日日久,加上長期的蹭蹬下寮,開始在失意中對社會進行反思,在個人的失落中對歷史和現(xiàn)實有了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對現(xiàn)實的批判中,尋找自己價值的落腳點:在幾多無奈中,以詩書自守,回到“立言”的儒家價值觀。第五十三句之后共十六句人事景象的寂寥結尾,與此前五十二句的喧囂鋪敘過程,恰恰收到了諷刺與批判的效果。
曾經(jīng)的聲色繁華,在理性的反思中逐漸淡化,終于在一片蕭條寂靜中結束了這場盛宴,只留下高潔的桂花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給人余味無窮的思考的空間。本論文為河北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W2009B16成果
注釋:
[1]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唐詩雜論詩與批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11月版,第15-16頁。
[2][3]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唐詩雜論 詩與批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11月版,第16頁。參考文獻:
① 賽弗林 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版。
②吳瓊,視覺文化的奇觀——視覺文化總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