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09年《理論與創(chuàng)作》總目錄

2010-11-25 06:40
文藝論壇 2010年1期

本刊特稿

詩的激情在抗震救災(zāi)中奔涌燃燒——談抗震救災(zāi)詩和自創(chuàng)詩歌的感受/譚仲池(3.4)

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

激進與保守——重評五四時期新文學與舊文學的論辯/羅成琰(3.9)

五四與傳統(tǒng):我們“成功”地“斷裂”了嗎?——兼與陳平原教授的論點進行商榷/宋劍華(3.15)

五四:文化的斷裂還是生長?——五四新文化運動價值二人談/李 怡 毛 迅(3.19)

新中國文藝六十年回顧

共和國敘事理論發(fā)展六十年/趙炎秋(4.4)

邊界位移中的知識建構(gòu)與反思——60年文藝學學科的發(fā)展走向/楊向榮 傅海勤(4.8)

中國電影六十年的發(fā)展流變及現(xiàn)狀分析/宛煜(4.13)

理論主頁

大眾文化消費的審美反思/吳珍(1.19)

“物之惡”批判——尤奈斯庫與鮑德里亞對讀/張 聰(1.22)

“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之間無他物?——以女性主義與后現(xiàn)代的遭遇為例/秦劍藍(1.26)

羅蘭·巴特與互文:以“紋”為本/周紅兵(2.17)

論希利斯·米勒的文學解構(gòu)“方法”/何博超(2.22)

論文化研究的“物質(zhì)性”特征/王昌鳳(2.26)

山寨現(xiàn)象的文化社會學剖析——兼及文藝學研究的文化社會學路徑/楊向榮 傅海勤(3.25)

女性主義的當代分歧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展開方式/孫桂榮(3.30)

文化轉(zhuǎn)向中“形式與內(nèi)容失去挑釁性”質(zhì)疑/王偉(3.36)

論文本詮釋過程中主體性的安頓/蘭師文(4.36)

論詩性語言的“隱喻性”特征/雷珍容(4.40)

作為現(xiàn)代神話的學術(shù)理性:略論理性與神話的交點/徐翔(5.19)

從故事到文學的轉(zhuǎn)化策略/曉蘇(5.25)

媒介化時代的超現(xiàn)實文學鏡像/劉茂華(6.4)

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發(fā)展的推動/熊元義(6.11)

“紅色經(jīng)典”改編的異質(zhì)性和悖反性/田承良(6.14)

文學理論觀念焉能如此僵化/廖述務(wù)(6.19)

新銳之思

文化大省建設(shè)中的“湖南電視現(xiàn)象”/劉起林(1.4)

電視紀實藝術(shù)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新——我看劇情紀錄片《故事湖南》/胡光凡(1.8)

后“超女”時代湖南電視現(xiàn)象的傳播學分析/劉中望谷立平(1.9)

湖南地域文化與都市狂歡訴求的有機融合——以湖南電視娛樂節(jié)目為中心/李廣瓊(1.13)

傳媒時代文學批評的激變/季水河(2.4)

傳媒對文學批評的介入及其問題/歐陽文風王靜(2.7)

傳媒時代:受眾批評的興起和文學批評的泛化/周興杰(2.10)

傳媒文學批評的功能探析/陳國雄(2.14)

中國文論“中國化”的遮蔽性——對中國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一種批判/劉茂華(3.39)

從實踐到方法論:中西詩學思維方式的會通——以王國維、楊義的研究為例/周秋良(3.46)

中西文論會通審思/程勇(3.49)

抗戰(zhàn)題材影視劇“話題”作品的審美偏失/劉起林(4.19)

逼近真實與疏離真實——論新世紀戰(zhàn)爭題材影視劇的悖反特征/劉海波(4.23)

略論當前軍事題材影視作品敘事維度的轉(zhuǎn)變/黃稼輝(4.27)

錯位的視角與變調(diào)的啟蒙——論《南京!南京!》的歷史敘事/顏浩(4.31)

文學的精神性:現(xiàn)有理論建構(gòu)的危機/張文初(5.4)

文學精神性的世俗維度/李勝清馬敏(5.8)

西方詩學對文學精神的建構(gòu)與解構(gòu)/莫運平(5.11)

提振文學精神和靈魂的尊嚴/崔志遠(5.14)

批評視界

30年文藝30個關(guān)鍵詞/朱輝軍(1.29)

在疼痛中蘇醒和超越——深圳打工文學初探/彭學明(1.33)

市井意識與小市民的生存哲學——試論現(xiàn)代中國市民小說的精神特征/肖佩華(1.37)

20世紀前80年中國新詩的生態(tài)詩學主題/田皓(1.41)

論“70代批評”文學生理“先天性”的不足/劉長華(1.47)

1978年到1989年長篇小說文體流變/王春林(2.28)

被壓抑和誤解的想象力:論當代玄幻小說——兼與陶東風先生商榷/張群 湯振綱(2.34)

大眾趣味投射的歷史鏡像——世紀之交歷史小說的價值偏頗/邵明(2.38)

“打工文學”主題譜系初探/周航(2.43)

城市·消費·文學·欲望——城市文學的敘事特征/杜云南(2.48)

十七年文學研究中的文本解讀問題——兼論十七年文學批評研究的必要性/呂東亮(2.51)

新世紀之交的生存敘事視角的意義/鄭明娥(3.59)

小說敘事的影視化美學傾向/汪登存(3.64)

人物報告文學的發(fā)展脈絡(luò)與精神變奏/周淼龍(3.66)

“無根”——論知青作家的文化心理/馬玲麗(3.70)

后革命視域下的中國當代詩歌——或曰30年來詩歌發(fā)展的一種解讀/張立群(4.43)

偵探小說翻譯文本的“新奇”趣味及其本土消費意義/陳立群(4.48)

尋根的延續(xù)與超越——論尋根思潮下的文化散文/吳 楠 梁振華(5.28)

湖南鄉(xiāng)土小說六十年/鄧立平(5.33)

狂歡化敘事:新世紀小說的美學走向/王玉(6.23)

魔幻與荒誕的誤區(qū)——對新時期幾位成名作家藝術(shù)突圍的思考/張衛(wèi)中(6.27)

論先鋒與先鋒藝術(shù)/張小平(6.33)

馬克思“利益群體理論”與中國大眾美術(shù)的發(fā)展/廖少華(6.38)

《土地》評論小輯

農(nóng)民兄弟當代命運的吟詠——讀譚仲池的長篇新作《土地》/何鎮(zhèn)邦(3.51)

對弱者的詩意肯定——讀譚仲池的長篇小說《土地》/龍長吟(3.54)

男性成長敘事的新視野——評譚仲池長篇小說《土地》/北 喬(3.56)

作家作品研究

歷史史詩與風情畫卷——讀長篇小說《天下一碗》/何鎮(zhèn)邦(1.51)

性情其人真誠其文——讀劉克邦《金秋的禮物》/龔政文(1.55)

世紀之交的回響——閻連科鄉(xiāng)土小說論/羅先海 譚偉平(1.56)

被背叛的敘事——論張承志的小說創(chuàng)作/黃 玲(1.62)

一塊藍手絹也是意義重大的——梁小斌詩歌論/陳 亮(1.67)

流散族裔無根的鄉(xiāng)愁——讀菲律賓詩人月曲了的詩/李夫生(1.71)

海外華人女性視閾的文學書寫——以於梨華和嚴歌苓為例/劉 艷(1.73)

鄉(xiāng)村“寫意”:韻味的延留及殘損——《山南水北》閱讀筆記/廖述務(wù)(1.77)

《馬橋詞典》與《暗示》文體論/侯桂新王暢(1.83)

從《角色無界》看當代女性的被困與突圍/張艷梅(1.89)

淺析池莉作品中八十年代青年形象——以《水與火的纏綿》為例/梅 雪(1.94)

醇厚幽默的小城故事——讀劉春來長篇新作《辦事處》/劉中頊(1.97)

《銀行檔案》的語言魅力/劉寶田(1.100)

在透明的快樂中詩意地行走——梁力《歐形散記》/聶 茂 趙小喬(1.102)

侶倫:香港底層書寫的典范——重評長篇小說《窮巷》/古遠清(2.58)

當代成長寫作中的深潛詩意和憂傷——論韓東的長篇新作《小城好漢之英特邁往》/劉繼業(yè)(2.62)

存在主義思想對古龍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余曉棟(2.67)

“浙江精神”觀照下的余華的先鋒之路/黃?。?.71)

撒旦的詩篇——評盛可以長篇小說《道德頌》/董外平 楊經(jīng)建(2.76)

巧喻善璧骨峻風清——淺析《元曲之旅》的比喻藝術(shù)/張國鵠(2.80)

生命中不能忽視之孤獨——《邊城》《九月寓言》的另一種思考/鄧 磊 封旭明(2.83)

論《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的審美價值及當代意義/月滿西樓(2.87)

獨標一幟的山水清音——論匡國泰詩歌的美學價值/張建安(2.89)

生活的沉重與介入的無效——論龔軍輝的《尾巴》/龍永干(2.93)

政治文化與文學敘事的曖昧歷史——重讀王蒙文革前的小說/夏義生(3.74)

論北村小說的話語游戲/張小平于京一(3.79)

撫觸生活的傷與痛——談畢飛宇《哺乳期的女人》的美學向度/洪 艷(3.83)

冰雪點燃的精神火炬——讀長篇報告文學《人民,只有人民》/傅異星(3.87)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時代感與地域性/胡良桂(4.52)

鐵凝故園小說的民間想象與家族敘事/周雪花(4.59)

從《秦腔》到《高興》看賈平凹的焦慮意識/馬振宏(4.63)

描寫、敘述與故事——青年作家龍一、武歆和秦嶺的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閆立飛(4.67)

對抗與妥協(xié)存在與超越——評蘇童長篇小說《河岸》/蘇 勇(4.71)

論閻連科小說的道家意蘊/劉保亮(4.75)

淺析《藏獒》的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意義/劉邦奎(4.78)

弘揚時代旋律描摹瀟湘熱土——從《腳手架》看劉翼平的文學情結(jié)/楊金磚 夏 昕(4.82)

用慧眼靈心解讀人生——評陳硯發(fā)的隨筆創(chuàng)作/余三定(4.85)

歷史敘事的形而上學:馮偉林的《書生報國》/許道軍(4.86)

鄉(xiāng)村那沉重的肉身和舞蹈的靈魂——評傅春桂散文集《痛,就喊出來》/劉緒義(4.88)

恐懼:抹不去的生命傷痕/劉艷琳(4.91)

熔民族形式與個人風格為一爐——周立波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段崇軒(5.38)

寓政治風云于民俗風情的當代探索者/王竹良(5.44)

文學創(chuàng)作與閱讀的政治化——浩然評價的兩難/高旭國(5.47)

在黑夜里尋找光明——論畢飛宇的小說《推拿》/吳朝暉(5.51)

欲望的膨脹與愛情的迷失——論閻真的長篇新作《因為女人》/孫德喜(5.54)

落葉歸根者的尷尬悲劇——對閻連科《我與父輩》中“四叔”形象的文化分析/李永濤(5.58)

二元對立中的命運寓言——莫言小說《金發(fā)嬰兒》的結(jié)構(gòu)主義解讀/朱葉熔(5.62)

論《蒼河白日夢》的敘事空間藝術(shù)/溫德民(5.67)

殘雪小說的迷宮意象——兼與博爾赫斯比較/岳凱華 肖 毅(5.71)

新儒生散文的精神密碼——試評馮偉林的《書生報國》/蔡 ?。?.75)

深情熔鑄鋼鐵魂——讀賀曉彤長篇小說《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譚桂林 馬 媛(5.79)

繁華 繁復(fù) 繁麗——評劉愛平的長篇小說《繁華城》/劉川鄂 談 驍(5.83)

為女人把脈——讀鄧芳的《藏品女人》/楊愛芹(5.88)

難度、考量與當下散文——從塞壬散文說起/李徽昭(5.91)

讓心靈去旅行——讀許喚杰散文《詩化的精靈》/劉智躍(5.94)

“經(jīng)典”的生成與變動過程——論“張愛玲現(xiàn)象”的當代接受/張立群 孫 佳(6.40)

柯巖的“人本”思想與文學追求/艾斐(6.46)

論韓少功長篇小說的敘事策略/李游胡俊飛(6.50)

被遺忘的詩性——論《滄浪之水》的誤讀成因/劉朝勛(6.54)

“他者”視角下人性欲望的透視——解讀王躍文新作《蒼黃》/伍益中(6.57)

“原來世上的事情都繞”——評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王雪偉(6.59)

理性、瘋癲與文化視角——論張欣《對面是何人》的敘事張力結(jié)構(gòu)/廖高會(6.64)

擔當時代有大音——何建明報告文學印象/李美皆(6.68)

瑤族之子的文化想象與身份追尋——黃愛平詩歌讀后/聶 茂(6.71)

認同性意志建構(gòu)的東方想象——評湯松波詩集《東方星座》/左春和(6.74)

影視鏡像

意識形態(tài)及其在影視劇中的言說方式/李茂民孟麗花(1.104)

從《花木蘭》、《功夫熊貓》看好萊塢眼中的中國文化/移星(1.108)

張藝謀電影:回望與小結(jié)/鐘友循(2.96)

國產(chǎn)戰(zhàn)爭片在“后冷戰(zhàn)”時期的生存危機/陳林俠(2.101)

日常生活、身體和文化雞尾酒——后現(xiàn)代消費文化語境中的李安影像敘事/齊鋼(3.90)

樣板戲電影:女性意識的缺失與變異/李江杰(3.96)

于無聲處聽驚雷——《租期》的敘事藝術(shù)兼及路學長的導演策略/李琴(3.100)

“瘋狂”依然真實不再——對電影《瘋狂的賽車》的批判性考察/王文斌(3.102)

張徹電影中的金庸群俠——透過人物分析看張徹執(zhí)導金庸武俠作品得與失/羅珊(3.105)

《潛伏》的商業(yè)訴求與美學考量/駱志偉(4.94)

青春的傷痛:從女性敘事視角看當下電影中女性生存境況——以《青紅》、《孔雀》、《紅顏》為例/馬藜(4.98)

超越現(xiàn)實的南柯夢——從電影《高興》的四個關(guān)鍵詞說起/張先飛(4.103)

“發(fā)現(xiàn)—提煉—升華”——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三步曲/管艷(4.106)

回歸主流與游戲狂歡:中國新生代電影的轉(zhuǎn)型/楊曉林(5.96)

對人生永恒存在的詩化呈現(xiàn)——對電影《城南舊事》藝術(shù)魅力的再解讀/李宗剛(5.100)

為賦新意強做戲——略論電視連續(xù)劇《走西口》的成敗得失/潘慧(5.104)

男人做賓女人做主——淺談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的女性主義傾向/肖帥(5.107)

類型電影的觀念、文化功能與審美的可辨別性/陳林俠(6.77)

主體的隱喻——精神分析視閾中的電影視覺意象/曾勝(6.83)

“老右派”的精神史——試論謝晉電影作品對右派知識分子的身份確認/張冀(6.88)

草根影像平民狂歡——對電影《高興》的“山寨”解讀/張體坤(6.93)

追尋心中的夢想——觀電影《袁隆平》有感/劉克邦(6.96)

論電影《夜店》的喜劇風格/王素芳(6.99)

藝苑縱橫

革命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新收獲——評湖南省京劇團的新編現(xiàn)代戲《紫英》/賴力行姜瑜(1.112)

論書法中的“形”與“神”/金玉甫(1.115)

評方力鈞的兒童題材作品/廖少華(1.118)

“情懷”與“境界”——湖南職業(yè)舞蹈創(chuàng)作的審美追求與藝術(shù)主張/陶景杜(2.107)

何紀光“新型湖南高腔唱法”的音樂人類學解讀/王帥紅(2.110)

攝影策展,誰的權(quán)利在展示?/孫宇龍(2.112)

設(shè)計造物的物性之實體性/王苑丞(2.114)

手藝·娛樂·文化消費/李莉(2.117)

山水畫的意象造型/張奇(2.121)

戲之魂戲之韻——小議戲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胡安娜(3.107)

精神的穿透力與懸浮的意義場——評鄒靜之的話劇《操場》/徐?。?.113)

懷素狂草書《自敘帖》賞析/王宏(3.116)

戲曲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觀念三論/瑛子(4.109)

灘頭年畫圖像的深層文化結(jié)構(gòu)解讀/孫嬋(4.111)

聲“形”并茂 相得益彰——談聲樂演唱的形體語言及其設(shè)計/林曉波(4.115)

新時期湖南舞蹈創(chuàng)作敘事/陶景杜林鳳(5.111)

悲劇意識的建構(gòu)與解構(gòu)——話劇《立秋》審美批判/穆海亮(5.116)

黃庭堅書論簡析/楊遠征(5.120)

數(shù)與形的和諧——對分形圖形藝術(shù)的一種解讀/魯 雯(5.123)

拉開走向心靈藝術(shù)的帷幕——我看祁劇《夢蝶》/胡安娜(6.102)

曾國藩書法與湖湘文化精神/鄧艷林(6.104)

換個角度看世界——淺析現(xiàn)代平面設(shè)計中的圖形設(shè)計/楊 蓓(6.109)

淺談系列服裝設(shè)計的構(gòu)成特點及構(gòu)思方法/肖瓊瓊(6.112)

麓山文譚

心香一瓣寄亡靈——追思彭燕郊先生/陶 立(1.120)

楚文學的現(xiàn)代回聲/任美衡(2.122)

嬌嘶紫燕踏花行/葉夢(2.126)

父親與《四言雜字》/黎池(2.127)

用心血去感受 用激情去書寫——在《當代湖南作家評傳叢書》出版座談會上的發(fā)言/譚桂林(3.118)

以超逸的情懷提升人們的心靈/朱輝軍(3.121)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從湘籍女作家袁昌英兩篇散文引發(fā)的議論/易允武(3.123)

呼喚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張柱林(3.127)

駿馬嘶風——讀湖南蟈蟈《碎瓷劃傷的河流》/李元洛(4.119)

杜宇聲里憶立波——周公百誕祭/蕭育軒(4.121)

彪炳千秋一豪雄——讀《蔣翊武評傳》/唐鳳雄(4.125)

平民的呼吸,平民的傳奇——從《金秋的禮物》讀劉克邦/余 艷(5.125)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當代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劉中望(5.127)

論苗族數(shù)紗技藝的有效搶救/龍海清(6.114)

樸實嚴謹,歷久彌香——讀朱平珍、余三定著《譚談評傳》有感/呂雙偉(6.116)

實話實說:朱日復(fù)文藝評論的可貴品格/張先瑞(6.120)

心靈常在故鄉(xiāng)——潘剛強鄉(xiāng)土散文綜評/李望生(6.123)

文壇快遞

省會文藝界“改革開放三十年與湖南文藝”座談會紀要/陳善君孫嬋(1.122)

網(wǎng)絡(luò)公共空間的文學反思/歐陽友權(quán)歐陽文風(4.127)

同新中國一道走向輝煌的當代文學——中國新文學學會第25屆年會暨“中國當代文學60年”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曾慶江(6.126)

藝術(shù)長廊

2009年第1期:封二,湖南文藝出版社;封三,石綱簡介。

2009年第2期:封二,張青渠簡介;封三,南湖藏書樓記/龍協(xié)濤文/高樹槐書。

2009年第3期:封二,湖南省文藝家“高速貫三湘”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掠影;封三,楊遠征簡介。

2009年第4期:封二,譚秉炎簡介;封三,湖南省青年美術(shù)家作品選登(李鳳龍/周華平/周玲子)。

2009年第5期:封二,張敏簡介;封三,李逸峰書法篆刻作品選。

2009年第6期:封二,2009湖南省文學藝術(shù)論壇第10期舉行:仲呈祥主講《關(guān)于當前影視創(chuàng)作的思考》;封三,陳白一/普天同慶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中國畫。

开原市| 临澧县| 托克托县| 武宁县| 固阳县| 囊谦县| 龙海市| 邢台县| 饶平县| 昌吉市| 舒兰市| 东安县| 曲松县| 青海省| 甘孜| 体育| 台南县| 威信县| 柘城县| 朔州市| 六盘水市| 名山县| 六安市| 博湖县| 汝南县| 曲周县| 雅江县| 茂名市| 新乐市| 肥西县| 涟源市| 平遥县| 株洲市| 喜德县| 体育| 靖江市| 柳州市| 肇庆市| 全椒县| 浮山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