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金 章
走進天津市寶坻區(qū)育英中學的教室,會發(fā)現(xiàn)與其他學校有些不同之處:教室的前、后都有黑板;學生桌椅也不是縱橫擺放,而是擺成6 個方陣,每個學習小組的6 名學生,分兩排相對圍坐在一個方陣中。課堂上,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思想碰撞,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是學校全面實施“三五五”教學模式后教室內(nèi)的場景。
“三五五”中的“三”指“三課”:包括基礎課、應用課、鞏固課。第一個“五”指“五環(huán)節(jié)”,是每節(jié)課教學要遵循的程序,包括:學案導學、互動交流、點撥釋疑、小結評價、當堂訓練。學案導學:是在學案的引領下學生自學教科書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案中的導學問題或提供的實驗器材,學生自己獨立閱讀文本,邊讀邊與本組同學交流;或動手演示,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教師巡視、督促,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為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條件?;咏涣鳎菏菍W生自學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nèi)容,只須一帶而過;而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難與困惑,則引導學生深入展開討論;自學能力較強、領悟能力較快的學生對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在互相幫助的良好心理氛圍中,形成共識,完成學習。教師對個別疑難問題,適時地給予點撥,把思維引向深入。點撥釋疑:是導學環(huán)節(jié)。包括導興趣、導學法、導思維、導規(guī)律。教師的全部教學藝術體現(xiàn)在一個“導”字上。在提問討論過程中,對于一般問題,教師明確肯定學生的自學成果,給予表揚鼓勵;對于重點、難點問題,分而化之,由簡入繁,循序發(fā)問,啟發(fā)思維,引導方向,利用學生的集體智慧得出正確的答案;反復感知,加深理解,當堂掌握。小結評價:是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內(nèi)容,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wǎng)絡;抓住易錯易混易漏的關鍵;掌握解題思路、方法、技巧、規(guī)律;教師評價學生課堂表現(xiàn), 及時反饋。當堂訓練:是再實踐環(huán)節(jié)。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查,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點撥;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明確規(guī)范的答案;針對學生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補充練習題。五環(huán)節(jié)各有重點又緊密相連,各自獨立又環(huán)環(huán)緊扣。第二個“五”指“五突出”原則:突出學生主體,突出過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體,突出思維訓練。
“三五五”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三五五”教學模式把學習的權利全部地、徹底地交給學生、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三五五”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從課堂主宰的地位、真理化身的形象、知識傳播的職能,轉變?yōu)榻虒W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評價者和活的情境創(chuàng)造者。突出培養(yǎng)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一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二是學生自己動腦、動手操作實踐,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每個學習小組由班主任任命兩個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各學科教師根據(jù)成績?nèi)蚊緦W科的學習小組長。學習小組長負責管理全組,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利用群體的力量和氛圍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討論、研究甚至爭執(zhí)更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三五五”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掌握了三維目標學案設計的程序和技巧;課堂用語言簡意賅,點撥和評述富有激情,恰到好處;反思深刻,理論指導實踐。師生交流多了,感情加深了,關系融洽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越來越有興趣,課堂參與率不斷提升;合作意識增強,潛能得到開發(fā);自學能力、交流能力得到培養(yǎng)。
談到課改的收獲,學生說:“課改前,有的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愛睡覺,總是聽不進去,成績下降得非??欤徽n改后,上課展示就落到我們自己的頭上,不會的,組長帶頭討論,把答案清清楚楚地寫在黑板上,請全班各組訂正,老師審定;我們記憶深刻,成績也有很大提高。例如英語學科,男生的總體水平不是很好,在我們女生的幫助下,所有的困難一一化解,英語水平不斷上升。”“分組自學、討論,這是一個大膽開放的教學模式。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就都有了兩種思想,可見交流的好處。同學們充滿熱情,興趣濃厚,組織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展示和鍛煉。”
“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三五五’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立經(jīng)歷了艱難的探索過程。”潘景學副校長介紹了詳細情況。
2006 年7 月,育英中學與寶坻一中脫鉤,成為寶坻區(qū)唯一一所體制改革的高級中學。獨立辦學,面向全區(qū)招生,所招高中生源差,教師經(jīng)驗少,百余名教師一直沒教過高中,沒有經(jīng)驗,教學比較傳統(tǒng)。“育英”這所改革中誕生的幸運兒,既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又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對此,趙春玉校長和領導班子成員深入研究,反復討論,廣泛征求意見,逐步形成共識:傳統(tǒng)課堂必須改革,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必須打破;不改革,課堂就沒有生氣;不改革,“育英”就沒有明天。校領導決心帶領師生探索一條激發(fā)師生課堂生命活力的新路子。趙春玉校長主持召開了校務會議,研究決定深化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方略:推行“三五五”教學模式。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出臺《育英中學教學改革方案》,經(jīng)區(qū)教育局批準后,一場寶坻教育史無前例的高中課堂教學改革攻堅戰(zhàn)全面打響了!
趙春玉校長和改革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分頭行動,利用寒假和開學初的一周時間,宣講新課程標準、《育英中學教學改革方案》,組織教師觀看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錄像;分別培訓學科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全體學生;學校網(wǎng)站開設課改專欄,刊載《“三五五”教學模式的本質(zhì)特征》《談談“自學”、“展示”、“點撥”》《再談“點撥”》《“三五五”模式問答》等多篇文章。新課改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校上下樹立了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過程的新觀念,打消了一些教師對高中課改的疑慮、擔心,堅定了改革成功的信心和決心,為“三五五”教學模式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請家長進校園,開放課堂,讓家長親自感受課堂活力;召開家長座談會,集中接待,講明政策措施;以學校名義,給每位家長發(fā)一封信,報告其子女課改前后學科成績、行為習慣的變化情況,征求意見;多方溝通,取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通過集體備課、適時聽課、說課、評課,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課堂調(diào)控能力。學校、年級課改領導小組成員隨時督查課堂教學活動。每月全員聽課、評課、打分,填寫《育英中學課堂教學評價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交流;不合格的課限期整改;課堂教學評價成績分成A、B、C 三個等級,每學期匯總,納入期末總評。這一系列舉措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改革不斷深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