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淵
有感于“不能以個人的體驗代替群眾的感知”
●李鴻淵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談到群眾觀點問題時指出,我們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為困難群眾著想、為工人農(nóng)民著想,為年輕人著想,并強調(diào)四個“不能”。其中第一個“不能”就是“不能以個人體驗代替群眾感知”,其寓意深刻,對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給予了明確指引。
不同人由于身份、利益不同,對問題的個人體驗也不相同。領(lǐng)導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其個人體驗同樣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從而產(chǎn)生與民體驗感受之間的差距,如果看不到這種差異,就會曲解老百姓的需求,這樣出臺的惠民措施也會適得其反,出現(xiàn)與政策制定者初衷相反的結(jié)果。
而群眾的感知是群眾自己表達的切身感受,是最真實的民意。執(zhí)政黨要準確把握民意,就要深入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中體驗民情,掌握第一手的民情,聽聽草根的意見,甚至是反對聲音。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來,再到群眾中去,這是最簡單的工作方法,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方法。
以個人體驗代替群眾感知,歸根到底是官僚主義和官本位在作怪。實際上一個政黨取得政權(quán)后,更容易脫離群眾和忽視群眾的感受。有了這樣清醒的認識,就應(yīng)該時刻有如臨薄冰的憂患意識,時刻提醒“不能以個人體驗代替尊重感知”,而是善于聽取和代表民意,在民意與公共政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作者單位:中共松江區(qū)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