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丹 毛振明
一、體育與文明、體育人與文明行為
說到體育與文明,說到體育與文明行為的規(guī)范與培養(yǎng),我們一直面臨的是一個很混亂的邏輯,也是一個混亂的共識。說到體育與文明,一些哲人偉人會異口同聲地說“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可以培養(yǎng)偉大的SPORTSMANSHIP”;毛澤東在其生平的第一篇論文《體育之研究》中說體育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教育;體育教育理論家會說“體育應該,也可以培養(yǎng)人的良好的品行”。但是,其他學科的一些老師可能會說“體育還培養(yǎng)行為規(guī)范呢?!你看看體育教師那邋遢樣就知道行不行了”,一些家長會說“體育不就是跑跑跳跳嗎,培養(yǎng)意志鍛煉身體應該行,但千萬別越來越調皮和不聽話了”,說到中國的運動員,可能大家都會覺得他們應該提高文化素質,言談舉止要更加文明一些。如果說,外人不理解體育,不理解在培養(yǎng)學生文明素質和規(guī)范行為方面的作用也就罷了,遺憾的是某些體育教師也是這樣的糊涂認識,他們會說“體育就是體育,就是教技術和鍛煉身體,還培養(yǎng)什么品行呀,那是德育的事”……
為什么針對體育與文明行為的培養(yǎng)有如此混亂的認識,那是因為在體育教育的實踐中,我們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好,每個體育教育者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意識還不夠強烈,對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工作內容還不夠清楚,掌握培養(yǎng)文明行為的有效方法還不夠有效,甚至某些體育教師自己的品行就有很大的問題和缺陷。
因此,在今后的體育課程改革中,在提倡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現(xiàn)代課程教學理念之下,我們必須要加強在體育課中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工作,從而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和功效,使得體育教育真正成為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有機部分,使體育成為培養(yǎng)國民文明素質和規(guī)范文明行為的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
二、至今體育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茫然與無力
應該承認,至今的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污言穢語,經??梢钥吹綄W生在體育課中有意無意地毀壞公物,經??梢钥吹綄W生互相打鬧造成各種危險隱患,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在體育課前課下亂扔垃圾使體育場地狼藉一片,經??梢钥吹綄W生在體育練習中偷懶取巧,經??梢钥吹綄W生在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出任性和不合群,經??梢钥吹綄W生的體育服裝骯臟邋遢,等等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反映出體育教育的局限和低質量。
中國的體育課中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茫然與無力,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簡析主要的原因如下:
1.多年來體育教育注重了身體鍛煉和運動技術的學習,而有時忽略了對學生體育文明行為的教育,換句話說,是注重了“野蠻其體魄”的同時而忽略“文明其精神”的教育,我們注重了“身”和忽略了“心”。
2.曾幾何時,我們在強調吃苦耐勞、刻苦精神的同時,還把愛干凈整潔、把溫文爾雅的語言、把謹慎小心的態(tài)度、把優(yōu)雅的體姿體態(tài)等都作為了“小布爾喬亞”或者是“封資修”的東西予以了鄙視和輕蔑,使得體育課堂變得越來粗糙和野性。
3.當前,由于我國國民素質的不高和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家庭對學生的文明行為的教育很差,本應該在家庭就已完成的許多文明行為的規(guī)范和教育,現(xiàn)在都被推到了學校教育,不但如此,學生由于幼時行為規(guī)范的缺失,形成了許多的不良習慣,加之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不文明行為的互相傳染和共同擴大效應,使得學校中的不文明行為比比皆是,自然體育課也難以幸免。
4.關于在體育課堂中應該進行什么樣文明行為教育,在歷來的《體育教學大綱》(包括后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我們都見到有關的要求,但那都是一些比較抽象和宏觀的目標,卻基本上見不到對學生具體的文明行為培養(yǎng)的要求,這使得體育教師很難知道在體育課中應該要求些什么,什么應該要求,什么不應該要求,什么年級應該要求到什么程度等,于是,體育中的文明行為的教育就只能是零散的和因教師理解而異的了。
5.我們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與手段。文明行為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育,有著很復雜的影響因素,在教育時也面臨著各種復雜的情境和心境,而且文明行為的教育也是很敏感,與學生自尊心有密切關系的教育,因此要求科學的教育方法與手段,而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和總結很少,也不到位,使得這方面的教育就越發(fā)顯得薄弱。
6.在錯誤地理解“以學生為本、師生平等”、錯誤地理解“要以表揚為主”、錯誤地理解“溫暖的師生對話”、錯誤地理解“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錯誤地理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錯誤地理解“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情境下,有的教師放棄了對學生的教育,體育課變成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缺教育、無批評的“老好人”課堂。
7.部分體育教師的自身素質不高給學生造成了不好的榜樣。前面所說的在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不文明行為,其實在很多體育教師的身上都有,有時還很嚴重,在這樣體育教師的課堂上,我們很難想象能有什么文明行為的教育和對不良行為的糾正,能想象的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斷惡性循環(huán)并“教學相長”的更不文明的行為。
三、通過實例看看體育課堂中的文明行為培養(yǎng)
可能大部分體育教師會說“我們知道體育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但是我們不知道在體育課中應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不知道我們應該具體做些什么”。在這里,我們先看看幾張筆者數(shù)年前拍攝的日本學校體育的照片,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fā)。
我們先看圖1和圖2,圖1是幾個日本的小學生在課間騎獨輪車玩耍,而圖2就是幾分鐘之后,獨輪車又整整齊齊地回到獨輪車的架子上。
圖1
圖2
看似不太難的事情,背后卻反映著日本體育教師的很多的教育內容和工作,如“愛護公物”“不給下個使用者添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讓自己的校園更加整潔”等這樣的教育都反映在其中。而在中國,我們幾乎看不見體育器材就放在器材室的外面供同學們隨便使用,體育器材掛在外面肯定會面臨著損壞甚至丟失,這是我們一直缺乏上述教育的結果,也正是由于缺乏這種教育,我們不敢、也無法再設置這樣的教育“情境”來進行這種教育了。
我們再看圖3,這是日本學生上跳箱課的圖片。
圖3
我們先不說這日本的體育館里有多干凈(在日本都是學生自己打掃的),我們也不說日本學校的跳箱的蒙面居然是白色的(這肯定需要更多的清潔和保持工作),我們就看在體育館角落中放的“籃球架”就足以讓我們感慨萬千:不知日本的體育同行是什么初衷,居然把籃球不放在我們在國內體育場館上司空見慣的“籃球筐車”里,而是讓學生整整齊齊擺放在很難擺放,更難擺放整齊的架子上,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整整齊齊的籃球(據(jù)本人留學和參觀的經驗,這種現(xiàn)象是到處可見),難道,日本的同行們不知道什么是方便嗎?答案是否定的。我想他們的初衷一定是為了教育,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為他們知道好習慣一定是要通過日常的、細小的好行為來培養(yǎng)出來的。
我們再看圖4,圖4是三個日本學生在進行“弓道”(日本古代射箭衍生出來的民族體育運動)。
圖4
我們看看他們的潔白的襪子就能知道那地板有多干凈;看看那周圍一絲不茍的器材放置就知道在這里進行的絕不僅僅是“弓道的訓練”和“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看看連地面上擺放的即將射的箭都是百分之一百地與身體平行,我們就能知道“整齊”“規(guī)范”“精神”“武道”等已經成為這幾個學生時時刻刻的追求和習慣,最后,讓我們把目光再放在墻上的匾,匾上三個字,順序為“心、技、體”,我們可以確認,日本的同行的確是把體育首先作為心靈的教育的,而那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的一切原來都是這種心靈教育的成果。
最后,我們看看圖5,圖5擺放在一節(jié)體育課課堂教學場地旁邊的一些提示板(這是日本體育課上常見的教學輔助道具)。
圖5
其中,在提示板的最左邊寫著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角籃球),目標的內容是“全隊同學大聲地鼓勵同伴,在學習互教互學,認真思考本隊的戰(zhàn)術,遵守規(guī)則,不要埋怨,不說風涼話”。其中的“不要埋怨,不說風涼話”是中國的體育課教案上很難見到的教學目標,粗略一看,可能體育教師們還會很奇怪,可能會想:不要埋怨,不說風涼話等還能成為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嗎?我們的目標至少也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友愛、公正、合作精神”呀?,但是當我們仔細揣摩時,我們應該發(fā)現(xiàn)日本同行的教學目標很具體、清晰,也可操作、可檢查,他們用 “不要埋怨,不說風涼話”很“表象性”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來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其教育的意義更深刻,教育的要求也更具體,教育的難度也一定不低。試想,如果所有的同學能夠通過這樣的教育和規(guī)范在以后任何的集體活動中都能不埋怨,不說風涼話,而是始終抱著支持、容忍和善意建議的態(tài)度去對人對事,那么這個教育的效益有多好,學生的文明程度有多高。那時,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無味的吵鬧、無名火、嫉妒、無休止的糾纏、不負責任的議論等等是不是就會越來越少?因此,往往越是涉及到一個貌似微小但常見的不良行為的糾正時,其實目標的要求很高并有著深刻的道德要求。
四、參照《弟子規(guī)》對體育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的內容的分析
從上述的教育范例中可以看出,在體育的課堂(實際上也自然延伸到課堂之外)應該對學生進行的文明教育是很多的,而且也是很鮮明,很具體的。其實,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中有著對學生文明行為教育的先進思想和規(guī)范要求,例如中古代青少年教育經典著作的《弟子規(guī)》之中,就早已有著對青少年文明行為的各種明確要求,本文認為,在當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也有必要將那些先人的教育總結再回顧一下。本文在此參照《弟子規(guī)》的各種行為要求,找出其中最需要,也是最容易與體育結合的內容歸納如下,供體育的同行們參考,見表1。
五、在體育課堂進行學生文明行為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那么,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應該怎樣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乃至高尚的道德情操呢?我們的路徑與方法都有哪些,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本文提出以下很不成熟的方法論建議,供體育的同行們參考。
1.文明行為教育要“從小到大”
過去,我們往往把文明教育理解得過于復雜、過于高尚、過于大而全,其實文明的行為都是由小的點滴舉動構成的,有時就是個姿態(tài)、就是個動作、就是個眼神、就是一句話甚至半句話,有時可能一個動作快了0.1秒就讓人覺得不文明,而慢了0.1秒就讓人感覺很文雅,因此,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文明行為時要從小處著眼,從小事抓起,文明行為的教育切忌“假、大、空”。
2.文明行為教育要“由表及里”
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很表象的事情,但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體育教師在進行文明教育時不應只是說說表面的事情,不能只是停留在行為的提醒和錯誤的一時糾正上,要以當前的事情為教育的契機,但不能只是就事論事,要讓學生看到行為背后的文明精神和做人的道理。教師是要從小事著眼,從小事抓起,但教師更要看到問題的深度,想到問題的遠度、說到問題的高度。
3.文明行為教育要“從易到難”
文明的教育有時是一生的教育,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和糾正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是一個看似簡單卻是很困難的過程。因此文明行為的教育也必須要循序漸進,文明行為教育要從學生容易理解、容易遵循、容易糾正的那一部分開始,從對一些容易糾正的小錯誤糾正開始,逐漸去瓦解那些比較根深蒂固的不良行為,要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逐步地深入文明行為的教育。
4.文明行為教育要“從虛擬到真實”
由于文明行為的教育是針對不文明的行為而進行的,而往往不文明的行為是“學生明知道是丑陋的,但由于追求各種便利而趨于進行的行為”,因此在直接指出學生的不文明行為時,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指出不文明的現(xiàn)象時,在開始時不應直接指出誰犯了錯誤,而是要用“在剛才的練習中,有同學說了臟話,這是不允許的”,以后逐漸向“明確”和“真實”過渡,這時可以說“在剛才的練習中,2組的某個男生說了臟話,以前提醒過了,再不要這樣了”,然后,在不斷的“虛擬”提醒之后如仍有學生犯同樣的錯誤,就可以進行直接的批評了。
5.文明行為教育要“從教師到學生”
如前所述,學生的一部分體育教師的自身素質不高也是學生不文明行為的“催生劑”。甚至是“源頭”,因此,體育教學中文明行為教育要從教師的自身文明修養(yǎng)開始,教師要仔細檢點自己的文明行為,如語言、身體動作、面目表情、整潔習慣、安全意識、認真負責的工作行為等等,讓教師先成為一個文明人,從而帶動對學生的文明教育。
6.文明行為教育要“從強迫到自覺”
前面說過,我們絕不能錯誤地理解“以學生為本、師生平等”、也不能錯誤地理解“要以表揚為主”、“溫暖的師生對話”“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我管理”等普適性的教育理念,更不能在應該進行糾正學生錯誤行為的情境下片面地理解這些理念,文明教育是需要有強制性的,學生糾正自己多年來形成的不文明行為也是需要痛苦的經歷的。因此文明教育在開始階段是需要紀律的強制和懲罰性措施的,隨著學生逐漸認識到了文明行為的重要以后,就可以依靠他們自覺和互相的監(jiān)督來踐行文明的行為了。
7.文明行為教育要“從課內到課外”
其實,很多的不文明的行為都是在課外、校外和學生家庭中形成和惡化的,其實,由于時間短和脫離生活場景,學生的不文明行為表現(xiàn)也不充分,良好的教育的情境和時機也不多等原因,在體育的課內的進行文明行為的教育是很有限的。因此,體育課堂內的文明行為要最大限度地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堂延伸到校外和家庭,這樣才能使得文明行為的教育取得真正效果。教師要從典型事件入手,盯住思想認識上的提高,抓住學生對不文明行為恥辱感,而且要舉一反三,從典型實踐演繹出各種生活中不文明行為加以教育,還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如建立“家庭文明行為公約”“社會文明行為公約”“安全行為公約”、布置家庭文明行為作業(yè)、建立家長文明行為共同監(jiān)督機制等各種方法,與其他學科的教師、與團委、少先隊、家長、社會共同協(xié)同進行文明行為的教育,將學生的文明行為培養(yǎng)變得更有效果和更加可持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