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括號內(nèi)前一數(shù)字表示期號,后一數(shù)字表示頁碼)
關(guān)于我國煤炭能源低碳發(fā)展的思考……………………………………………………………… 劉炯天(1,5)
治學與人生——我的成長歷程…………………………………………………………………………… 陳清如(2,1)
科學采礦的理念與技術(shù)框架 …………………………………………………………… 錢鳴高,許家林(3,1)
馬克思現(xiàn)代性論域的三個維度………………………………………………………… 趙紅燦,池忠軍(1,13)
試論哲學價值觀視域下的效率與公平——從邏輯悖論到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統(tǒng)一 …………………………………………………… 張志勇(1,17)
符號價值的興起: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 … ………………………… 韓欲立,溫曉春(2,7)
喬納森·休斯對馬克思“發(fā)展生產(chǎn)力”理論的辯護 …………………………………………… 蔡華杰(2,13)
如何理解“一次性”歷史事件 …………………………………………………………… 許恒兵,吳 煒(3,8)
交往行為理論的深層次邏輯——兼論哈貝馬斯對物化現(xiàn)象的消解 …………………………………………………… 高海青(3,14)
論新民主主義理論的雙重維度 ………………………………………………………… 王文兵,荊世群(4,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當代制度變遷的作用………………………………………………… 任 潔(4,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fā)展規(guī)律 … …………………………………………… 鄒 謹,唐棣宣(4,13)
道德態(tài)度論綱 …………………………………………………………………………………… 郭毅然(1,22)
感覺在柏拉圖知識論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論柏拉圖知識論的困境 …………………………………………………………… 代海強(1,26)
兩種現(xiàn)實實有的潛在統(tǒng)一性——伊安·巴伯的科學與宗教整合觀…………………………………………… 劉益宇,趙牟丹(1,32)
哈貝馬斯話語倫理學視界下的道德共識 ……………………………………………………… 于馥穎(1,38)
柏林的人性觀——柏林思想的現(xiàn)代性價值 ……………………………………………………………… 魏春雷(1,43)
“氣”與“能”:《新理學》與《論道》之比較研究…………………………………………………… 賀 曦(2,20)
可說與不可說——《老子》道言觀再探析 ………………………………………………………………… 馮前林(2,25)
康德認識論中直觀雜多的起源——兼論為何物自體不是它們的成因 …………………………………………………… 居 ?。?,32)
??轮R考古學的歷史觀 ……………………………………………………………………… 張 典(2,35)
論《白虎通義》的經(jīng)學特色 ……………………………………………………………………… 陳豪珣(3,19)
論原始五行與四時的整合 ……………………………………………………………………… 逯 宏(3,24)
論現(xiàn)代技術(shù)風險與科學政策調(diào)控 ……………………………………………………………… 潘建紅(3,29)
論先驗還原作為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第一原則 …………………………………………………… 杜戰(zhàn)濤(4,18)
斯坎倫和帕菲特論人的道德行為如何可能——基于理性、理由及個人的闡述………………………………………………………… 文 雅(4,26)
行政倫理妥協(xié)的合法性探微 …………………………………………………………………… 陳第華(1,47)
知識分子與和諧社會的構(gòu)建 …………………………………………………………………… 俞麗君(1,51)
行政體制改革動力的憲政經(jīng)濟學思考 ………………………………………………………… 吳新星(2,40)
社會事件公共轉(zhuǎn)型的原因、影響和對策——基于三個典型案例的分析 …………………………………………………………… 陳先兵(2,44)
論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基本執(zhí)政經(jīng)驗 ………………………………………………………… 常宗耀(3,33)
中國共產(chǎn)黨反腐倡廉建設90年………………………………………………………………… 胡洪彬(3,38)
公物利用關(guān)系司法化探析……………………………………………………………… 金 艷,劉 ?。?,56)
對現(xiàn)行證據(jù)法定形式的三個疑問——我國證據(jù)法定形式存在的問題及因應之道 ………………………………………… 馬 可(1,61)
親情犯罪適用恢復性司法之提倡——虐待罪之罪犯處遇為例 ……………………………………………………………… 高仕銀(3,45)
全球化對侵權(quán)法律選擇理論的挑戰(zhàn)與啟示 … ………………………………………… 諶 建,馬德才(3,55)
我國地下金融的法律評價與規(guī)制路徑 ………………………………………………………… 彭少輝(3,65)
轉(zhuǎn)型期鄉(xiāng)土法律文化對鄉(xiāng)鎮(zhèn)煤礦安全法制的影響力考察 …………………………………… 張美玲(3,70)
美國金融監(jiān)管的法律變革與特點評析 ………………………………………………………… 常 ?。?,31)
網(wǎng)絡侵權(quán)責任類型化探析 ……………………………………………………………………… 熊敏瑞(4,37)
礦山企業(yè)綜合稅費負擔的實證研究——基于河北省典型礦山企業(yè)的調(diào)研數(shù)據(jù) … …………………………………… 張舉鋼,周吉光(1,67)
中國能源消費的CO2排放變動及其驅(qū)動因素分析 ………………………………… 聶 銳,王 迪(1,73)
試論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的完善 ………………………………………………………………… 高新陽(2,48)
建國以來我國區(qū)域發(fā)展演進的實證分析及經(jīng)驗總結(jié) ………………………………………… 陳偉雄(2,53)
基于ANP方法的客戶端用電風險預警機制設計 ………………………… 劉 燕,李 強,丁志華(2,60)
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股權(quán)性質(zhì)與虧損公司定價 ………………………………………………… 于國安,葉建華(3,76)
生態(tài)環(huán)境補償會計核算理論與框架構(gòu)建 ……………………………………………………… 秦 格(3,73)
基于心里資本的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開發(fā)策略 ………………………………………………… 張曉燕(3,85)
基于Malmquist指數(shù)的煤礦生產(chǎn)物流動態(tài)效率評價 ……………………………… 王金鳳,翟雪琪(4,41)
我國能源的安全供給及CO2減排問題 …………………………… 渠俊峰,張紹良,鞠 軍,李 鋼(4,45)
環(huán)境審計的新領域——采掘業(yè)審計………………………………………………………………… 陳希暉,楊柳青青(4,50)
深圳蓮花山公園里,有一座名為“自我完善”的雕塑:大力士用力揮舞著錘頭、鑿子,不停地開山劈石、雕刻自身。
跨區(qū)整合型煤炭企業(yè)(集團)的系統(tǒng)管控問題研究 ……… 冷新佳,謝守祥,郭俊義,梁笑舒,李 響(4,56)
國外公益類科研院所政府管理模式啟示 ……………………………………………………… 韓 暉(4,61)
2010年國際煤炭史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薛 毅(1,79)
淮南地區(qū)早期煤業(yè)發(fā)展述略 …………………………………………………………………… 孫多忠(1,83)
中國近代煤炭開采技術(shù)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 … ………………………………………… 周 巖,胡 茹(1,89)
近代徐州煤礦研究綜述 ……………………………………………………… 姜 新,周寶銀,劉晶晶(2,79)
北京煤礦工業(yè)60年發(fā)展述略(1949-2009)…………………………………………………… 潘惠樓(2,90)
論李文浩整頓中原煤礦公司的措施及成敗得失……………………………………………… 楊玉東(3,110)
近代中國第一次全國鐵礦調(diào)查活動初探……………………………………………………… 李海濤(3,116)
宋代礦冶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 … ………………………………………………………… 黃順春,方寶璋(4,98)
風水觀念與基層秩序——對明清皖南禁礦事件的考察………………………………………………………… 梁諸英(4,103)
社會轉(zhuǎn)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 …………………………………………………… 盧 嵐(1,94)
通俗化與政治化:近代經(jīng)濟史研究與教學中的資本概念 … ………………………… 盧征良,黃華其(1,101)
著眼未來抓好大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 ………………………………………… 郁順華(1,105)
基于“大話”文化消極影響下的高校德育……………………………………………………… 王 蕾(1,109)
賦權(quán)增能: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視角 ……………………………………………………… 胡潔雯,李文梅(95)
切實尊重大學生的受教育權(quán)——關(guān)于在學籍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思考 … …………………………………… 鄒建芬(2,100)
雙語教學中的語言規(guī)劃研究…………………………………………………………………… 程 昕(2,104)
研究生教育投入、過程、結(jié)果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研究——基于江蘇省136個研究生培養(yǎng)學科實證分析 ……………………………………… 孔祥沛(3,90)
簡論語言教學中的真實性 ……………………………………………………………………… 李少華(3,98)
陳郁煤炭教育思想與實踐初探 … ……………………………………………………… 劉靜麗,于 娜(4,66)
試論大學生行為風險的積累與控制 …………………………………………………………… 劉 偉(4,72)
基于SWOT分析矩陣的獨立學院學生就業(yè)問題的理性思考 … ……………………………… 李小龍(4,76)
中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對外傳播探析——以《中國婦女》(英文月刊)為例……………………………………………………… 趙 明(1,113)
中英英文求職信的語步差異分析 …………………………………………………… 王 靜,郭愛萍(1,119)
從水管理看中華水文化理念的發(fā)展…………………………………………………………… 尉天驕(2,130)
英漢情態(tài)助詞語法及語義表達方式對比……………………………………………………… 張洪巖(2,135)
英語反語中的語用文體學分析 ……………………………………………………… 祖大慶,劉婷婷(2,141)
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要素結(jié)構(gòu)維度研究 …………………………………………………………… 錢春花(4,134)
基于目的語讀者策略:《京華煙云》中“宗教專有項”的翻譯賞析 ………… 朱 哲,姚 娟,王 慧(4,144)
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的探索與抉擇——以湖北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為例 ……………………………………………………… 熊 霞(2,65)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近代化研究述評 … …………………………………… 譚玉秀,范立君(2,71)
近代外國在華企業(yè)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 王 強(2,76)
試論辛亥革命后的民國第一警局……………………………………………………………… 鄒俊杰(3,121)
對大生企業(yè)早期股份制的審視與析論………………………………………………………… 羽離子(3,127)
集權(quán)與治理:民國時期政府的行政派出組織…………………………………………………… 董 娟(4,80)
“為”與“不為”——論蘇軾在元祐黨爭中的處境、操守與選擇…………………………………………… 喻世華(4,86)
國民政府工業(yè)獎勵政策的緣起(1928-1937)… ……………………………………… 史亞楠,陳明輝(4,94)
論20世紀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性質(zhì)素 …………………………………………………………… 馬立新(1,123)
論范曄《后漢書》帝后紀論中的“春秋筆法” ………………………………………………… 楊朝蕾(1,132)
論阿特伍德作品中的冥河意象………………………………………………………………… 佴 康(1,137)
悲劇的力量 人生的永恒——論艾特瑪托夫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悲劇意識……………………………………………… 王 巖(1,141)
元代藝術(shù)觀念述論……………………………………………………………………………… 洪 暢(2,110)
現(xiàn)代性焦慮與日常生活批判——論王躍文官場小說的審美立場與藝術(shù)價值 … ……………………………………… 鄭國友(2,114)
布魯斯與破碎的夢想——解讀詹姆斯·瓊斯的《從這里到永恒》 … ………………………………… 蘇新連,韓宏麗(2,119)
跨越時空的精神對接——哈姆雷特與昆丁的個體悲劇結(jié)構(gòu)比較……………………………………………… 崔 化(2,124)
當代《紅樓夢》評點“四家評”綜論之一——以周汝昌、馮其庸、蔡義江、王蒙為例 ……………………………………………… 高淮生(3,131)
《紅樓夢》張汝執(zhí)評本校改文字探析 ………………………………………………… 曹立波,譚君華(3,137)
清代刻書業(yè)與《紅樓夢》大普及——為紀念程甲本《紅樓夢》問世220周年而作 … ……………………………………… 胡文彬(4,109)
范鍇《癡人說夢》補談 ………………………………………………………………………… 沈治鈞(4,113)
宋濂的散文藝術(shù)與綿延意識 ………………………………………………………………… 張思齊(4,119)
談胡適對曹雪芹卒年的看法 ………………………………………………………………… 劉廣定(4,126)
論明代“四大奇書”的敘事視角………………………………………………………………… 林沙歐(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