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眉山 620000)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因皮脂腺導管與毛囊孔的堵塞,致使皮脂外流不暢所致,主要好發(fā)于青年顏面及胸背,表現(xiàn)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繼發(fā)膿皰、結節(jié)等損害,常伴皮脂溢出。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肺熱熏蒸,血熱蘊阻肌膚所致;或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酒酪及辛辣之品,濕熱蘊結,阻于肌膚而成,屬于中醫(yī)“肺風粉刺”范疇。
根據(jù)《皮膚病學》診斷標準,140例均為門診患者,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皮損均發(fā)生在顏面及胸背,將14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14~20歲38例,21~30歲56例,31~40歲6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2年,皮疹類型:黑頭粉刺型51例,丘疹膿皰型41例,囊腫型8例。對照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4~20歲14例,21~30歲21例,31~40歲5例,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0年,皮疹類型:黑頭粉刺型14例,丘疹膿皰型22例,囊腫型4例。
2.1.1 內治 自擬痘消湯(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白花蛇舌草20g、黃芩12g、桑白皮12g、蚤休10g、白芷12g、丹參10g、夏枯草18g、生甘草6g)為基礎方,辯證分型,加減用藥。
(1)風熱血燥型:加連翹、紫草以疏風散熱、涼血解毒。
(2)熱毒熾盛型:加制大黃、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3)痰瘀互結型:加穿山甲、皂角刺、浙貝母以祛痰化瘀、活血散結。
(4)痰濕脂濁蘊結型:加生山楂,土茯苓、白芥子以清熱除濕、化痰祛脂。
水煎3次,濾渣取汁,每日1劑,早、中、晚分服。
2.1.2 外治 外用療法是皮膚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痘消擦劑(生黃柏、生大黃、苦參、皂角刺、蚤休等),經(jīng)水提醇沉制備而成,具有清熱除濕、解毒散結的作用,外用適量,涂擦患處,1d2~3次。
2.2.1 內治 (1)四環(huán)素能抑制痤瘡棒狀桿菌,并可能直接參與皮脂腺代謝,降低游離脂肪酸。每次0.25g,每日4次。(2)鋅制劑能促進維生素A水平上升,從而防止毛囊角化過度。硫酸鋅片,每次0.2g,每日3次。(3)安體舒通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又具有抑脂作用,每次20mg,每日2次。
2.2.2 外治 消炎殺菌、抑制皮脂腺的分泌、糾正毛囊的異常角化。2.5%~5%過氧化苯甲酰洗劑,按患者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濃度,每日涂藥2次。
2組均以連續(xù)治療4周為1個療程以判斷療效,治療期間,均停用其它藥物。囑咐患者注意飲食,控制脂肪、糖類及辛辣食物,多食蔬菜、瓜果及富含維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痊愈:皮疹全部消退;顯效:皮疹大部分消退,偶爾有1~2個新起皮疹;好轉:半數(shù)以上皮疹消退,但時有數(shù)個新皮疹;無效:皮疹無明顯改變。
中醫(yī)治療組顯效率為65%,總有效率為94.2%,其中黑頭粉刺型有效率為100%,囊腫型為62.5%。西藥對照組顯效率為45%,總有效率為77.5%,其中黑頭粉刺型有效率為92.8%,囊腫型為25%。
痤瘡是一種多因素的皮膚疾患,主要原因與雄性激素的代謝紊亂、痤瘡棒狀桿菌、游離脂肪酸過多有關,某些食物如脂肪、糖類等可改變表面脂類成分或增加皮脂產(chǎn)生,情緒緊張及某些化學因子(礦物油、碘、溴)亦可加劇痤瘡的惡化。近年來,應用中醫(yī)中藥在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內分泌紊亂有了顯著進展?!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此證由肺經(jīng)血熱而成,每發(fā)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睋?jù)此自擬痘消湯為基礎方,辯證分型,隨癥加減,同時配合痘消擦劑,標本兼顧,臨床觀察表明,中藥內治加外用治療痤瘡顯效率高,療效滿意,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1]楊國亮,王俠生.現(xiàn)代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6:735.
[2]劉輔仁.實用皮膚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829~831.
[3]馬紹堯.現(xiàn)代中醫(yī)皮膚性病學[M].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1:305~306.
[4]朱學駿,顧有守,沈麗玉.實用皮膚性病治療學[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32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