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喆
(遼寧省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遼寧 沈陽 110031)
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在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血液系門診就診、住院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中位年齡:25歲。對所有患者均按FAB分型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并以確診為缺鐵性貧血25例、巨幼細胞性貧血15例,作為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中位年齡39歲。
根據(jù)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就診時的血Rt,WBC計數(shù)是否高于20×109/L來分組:①高白細胞組:WBC>20×109/L,有24例;②低細胞組:WBC<20×109/L,有16例。③對照組:確診為單純性貧血的患者,無WBC計數(shù)升高或降低,共40例。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就診狀態(tài)來分組:初診組5例,完全緩解組6例,復發(fā)組29例。
對40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做骨穿,采集其少許骨髓樣本。采用APAAP方法檢測:用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出單個的淋巴細胞,用1640液洗滌,制成細胞懸液,滴片后放入-20℃的冰箱里保存,備用。(對40例確診為單純性貧血的患者做骨穿時另外留取少許骨髓樣本,也做這個測定,作為對照組)。用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生產(chǎn)的免疫組化試劑盒來做免疫組化檢測,記錄結果。
當受檢淋巴細胞內(nèi)出現(xiàn)較多的棕色顆粒,即:該棕色顆粒占細胞內(nèi)所有顆粒的25%以上時,則為陽性表達——不缺失,(正常)。當受檢淋巴細胞內(nèi)的棕色顆粒較少,即:棕色顆粒占細胞內(nèi)所有顆粒的25%以下時,則為陰性表達——低表達;表達缺失,(異常)。
該調(diào)查設計屬于回顧性調(diào)查研究類型;實驗設計屬于成組設計類型。
①對照組:單純性貧血者40例,他們的p16蛋白表達值,均為陽性表達;②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不同病期患者組40例患者的p16蛋白表達值,均為陰性表達,其中,初診組患者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為10%~21%,復發(fā)組患者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為2%~5%,完全緩解組患者的該值為19%~25%,并且,ALL初診組、復發(fā)組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完全緩解組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P<0.01);ALL完全緩解組的p16蛋白表達值與對照組的陽性表達值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
檢測、觀察15例ALL患者從緩解期到復發(fā)期的演變過程中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的變化,發(fā)現(xiàn)他們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在26.8%~4.3%之間,很明顯,ALL復發(fā)期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低于ALL完全緩解期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P<0.01)。在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確診15例ALL患者復發(fā)之前1個月時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就都顯著低于其在完全緩解期時的該指標了。直到臨床醫(yī)師確診其復發(fā)時,此p16蛋白表達缺失值已達高峰值。
①WBC>20×109/L組的p16蛋白缺失值低于WBC<20×109/L組的p16蛋白缺失值;②肝脾腫大組的p16蛋白缺失值也明顯低于無肝脾腫大組的p16蛋白缺失值。因P<0.05,故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WBC>20×109/L組、肝脾腫大組患者的p16蛋白缺失值均顯著降低。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惡性淋巴細胞在骨髓、外周血和其他器官克隆性增殖的一種異質(zhì)性疾病,占急性白血病發(fā)病率的30%~40%[1]。
近年來,隨著血液病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使得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基因?qū)W理論與臨床研究理論相結合的水平得到提高。
人們發(fā)現(xiàn):p16蛋白來自p16基因,p16基因是一種新型的重要的抑癌基因,它位于細胞核染色體的9P21的位置上,是細胞核G1/S期相互轉(zhuǎn)換的關鍵性的調(diào)控基因。在正常人體組織中,p16基因可以使人體骨髓產(chǎn)生p16蛋白,這種蛋白可以抑制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和6的作用,該基因可以競爭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和6的(即CDKS)的活性,可以直接抑制細胞增殖[2]。測定在骨髓的正常狀態(tài)——p16抑癌基因沒有失活的情況下的 p16蛋白表達值,其正常值應為陽性表達值。
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復發(fā)患者,其p16基因發(fā)生突變,使p16抑癌基因失活,迫使淋巴細胞內(nèi)的細胞核p16基因轉(zhuǎn)錄、翻譯等調(diào)控機制失活,引起骨髓內(nèi)的淋巴系造血干細胞的核染色體的細胞分裂周期加速,使G1期縮短,特別是在DNA還沒有修復之前就使核染色體的細胞分裂過早地進入S期,導致p16第1外顯子和(或)第2外顯子甲基化[3]。這種甲基化重復發(fā)生,即過度甲基化,就勢必引起骨髓內(nèi)的淋巴造血干細胞p16基因競爭性抑制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CDKS)的作用,使得抑制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和6的功能衰減,從而引發(fā)p16抑癌基因蛋白缺失,因此,使p16抑癌基因不能直接抑制骨髓內(nèi)的淋巴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導致癌性淋巴細胞過度增生——增殖失控。這就是為什么使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不能產(chǎn)生這種p16蛋白,使在臨床上測定p16蛋白表達缺失值時,常常表現(xiàn)為低表達或表達缺失(陰性表達)的根本病因機制所在,這可能就是淋巴細胞發(fā)生惡性轉(zhuǎn)化(克隆)的關鍵。p16抑癌基因失活和p16抑癌基因蛋白表達缺失,必將導致ALL患者骨髓液p16蛋白表達為低表達或表達缺失,即導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復發(fā)。
人體內(nèi)p16抑癌基因失活能夠引發(fā)p16蛋白表達缺失,這一機制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復發(fā)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證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在發(fā)生急淋變的前3個月時間里就已發(fā)生p16抑癌基因失活,如果在這個期間里為其檢測p16蛋白表達值,它則顯示為表達缺失,表示該患已經(jīng)發(fā)生急淋變。即通過測定p16蛋白表達值,就可以預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是否已發(fā)生急淋變[4]。聯(lián)合檢測不同標本的p16基因甲基化,可以提高肺癌診斷的敏感性[5]。
檢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p16蛋白表達值就是檢測其體內(nèi)p16抑癌基因過度甲基化的程度,從而可以檢測到該患病程是否已進入到復發(fā)階段。
上述臨床研究表明:對照組和ALL不同病期患者p16蛋白表達(缺失)值不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不同病期患者組的p16蛋白表達值,均為陰性表達;動態(tài)檢測15例ALL患者的p16蛋白缺失值,發(fā)現(xiàn)ALL復發(fā)期的p16蛋白表達缺失值顯著低于ALL完全緩解期的該值;WBC>20×109/L組、肝脾腫大組患者的p16蛋白缺失值均顯著降低。而確診為單純性貧血患者的p16蛋白表達值,均為陽性表達。
對ALL完全緩解后患者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p16蛋白表達缺失值;動態(tài)做血Rt檢查,觀察WBC計數(shù)是否其高于20×109/L、WBC分類中淋巴細胞百分比值、絕對值是否異常升高,來輔助判斷其病情的輕重。通過動態(tài)測定ALL患者p16蛋白表達值、血Rt這兩項結果,進行觀察分析,則將十分有利于醫(yī)師盡早地判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是否已經(jīng)復發(fā)、是否具有復發(fā)趨勢,做出確定診斷,以便使醫(yī)師能及時地對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挽救其生命。同時,因為這兩項檢查易于被患者接受,故其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在新推薦的診斷標準中,檢測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簡稱“真紅”)高發(fā)JAK2基因突變,已被當作“真紅”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更有人建議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發(fā)JAK2基因突變方面的檢測,可作為篩選真紅的重要方法,從而不需要進一步做骨髓活檢和血液學參數(shù)等項檢查了[6]。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比“真紅”更厲害的惡性克隆性造血干細胞疾病,因此,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開展測定p16蛋白表達值是否缺失或者低下,也可作為篩選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否復發(fā)的重要方法。
在血液內(nèi)科臨床實踐中,醫(yī)師對白血病,尤其是對急性白血病患者應當持續(xù)地開展p16蛋白表達缺失值和血Rt的聯(lián)合檢測,這對醫(yī)師及時地診斷患者是否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盡早確診某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是否已經(jīng)復發(fā);(慢粒白血病是否已發(fā)生急淋變),都必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顧敏,李艷,秘營昌,等.Ph染色體陽性急性白血病3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7):641.
[2] Tutor O,Diaz MA,Ramirez M,et al.Loss of heterozygosity of p16 correlates with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at the end of the induction therapy in non-high risk childhood B-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Leuk Res,2007,26(9):817-820.
[3] 陳文明,張文藝,朱嘉芷,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及P15基因純合子缺失及甲基化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9,20(9):474-476.
[4] 許多榮,洪文德,童秀珍,等.P16基因異常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關系的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1999,20(11):602-603.
[5] 胡灼君,劉大鷹,胡宏波,等.P16基因甲基化聯(lián)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1):50-52.
[6] 張連生.基因突變與真性紅細胞增多癥[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