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問題日益成為社會熱點時,政府下大力氣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讓社會低收入家庭走出住房難的困境,達到全體社會成員“住有所居”,共享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豐碩成果。近年來,隨著各地保障房建設的逐漸升溫,全國累計超過千萬戶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保障房的溫暖。日前獲得全國人大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提出,未來五年,我國將建設保障房3600萬套,到“十二五”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將達到20%。相信屆時“住有所居”的目標將基本實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住房困難低收入家庭都將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為實現(xiàn)“住有所居”目標歡欣鼓舞時,我們依然心存擔憂:保障房建設力度加大了,從根本上解決了保障房供不應求的局面,分配的公平性問題又浮上了水面。保障房分配的公平性問題不是一個新話題,卻一直如鯁在喉,揮之不去。早在幾年前,北京就爆出最大的經濟適用房社區(qū)天通苑,有人開著寶馬奔馳住著經適房的新聞。這幾年,“開奔馳住保障房”的事情在各地依然不時傳出。保障房建設目標確定,實施困難依然很大:土地供應、資金等等,需要社會付出巨大努力。這些還不足為懼,最令人擔憂的還是分配的不公平,分配保障房將面臨如何確定保障對象、如何審核、甄別保障資格、以及如何解決先后、退出等等問題,在個人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前提下,僅個人收入水平的鑒定一項內容將超過保障房建設面臨的所有困難。“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配的不公平性恐怕最終會使建設保障房的巨大努力付之東流,如何在制度上設計得更完善、更科學、更公平,將是對有關部門的嚴峻考驗。
因此,在大力建設保障房的同時,有必要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guī),健全建立制度,解決好保障房分配問題,讓保障房的陽光公平地照耀在需要保障房解決住房困難問題的人頭上,讓這項社會事業(yè)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