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秋榮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qū)教育局)
課堂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必須向四十分鐘要效益。打造高效課堂,不只是打造幾節(jié)公開課。只有讓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高效課堂,才能真正做到“輕負擔,高質(zhì)量?!备咝дn堂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于教師來說,從有效走向高效,有很多事要做,有許多功要練。怎樣才能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呢?我在以下幾個方面詮釋了我對高效的理解: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回答老師的問題,至于為什么問,學生一片茫然。老師的問題大都是根據(jù)教學參考書設(shè)計的,這就帶有很強的成人色彩,學生的興趣并不濃郁,也就顯得很被動。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爆F(xiàn)在讓學生學會提問就顯得更為重要。我把一篇課文交給學生,告訴他們,如果有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如果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學習了。這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開始給自己找問題。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極其簡單幼稚,大家都圍繞字詞、或一讀書便可以理解的內(nèi)容發(fā)問,但是老師都給予積極評價。以激發(fā)興趣為主,在此基礎(chǔ)上,教給他們一些質(zhì)疑的方法,并對一些有價值的提問給予高度評價,使學生有一個學習的榜樣??梢哉f,由學生教育學生,對學生的觸動比教師的教育要大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學生逐漸形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善于在讀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疑難,使學習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事實證明,只要給學生機會,他們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凡卡》一課時,學生們提出一系列問題,如這封信他的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么要專門寫一段家鄉(xiāng)的夜景?以夢結(jié)尾有什么好處?在學習《一夜的工作》時,學生也提出:為什么寫總理的夜宵?作者為什么那么激動?如果沒有總理我國會怎樣?這些問題正是老師想問的,由學生提出,學習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在興趣。”有些單元的內(nèi)容沒有嚴格的順序要求,尤其是高年級沒有識字的困難,有時就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單元課文的編排上,讓他們自己挑選最喜歡的課文先學。學生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都對課文進行認真鉆研,以期能得到同學們的贊成。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課文,也能初步感受到一組課文的異同。學生有了主人感,學習起來就興致勃勃。在學習《一夜的工作》《林?!贰兜谝粓鲅愤@一組課文時,學生都表示不喜歡《一夜的工作》,認為語言太平淡,缺乏真實感,無法產(chǎn)生共鳴。我尊重大家的意見,讓大家先學習他們喜歡的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抒發(fā)真情實感。在大家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再來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抒發(fā)感情可以有多種方法。在學習中,他們不斷地糾正自己的偏見,對這篇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從而深深地愛上了周總理,和作者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這種方法還可以用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里,讓學生從他們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在理解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發(fā)現(xiàn),必須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把自己最喜歡的地方真正讀懂,這就迫使他們必須去讀全篇文章。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體現(xiàn),學習變成了他們的自覺要求,無疑會使學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討論是群體活動,具有群體效應。所謂群體效應,是反映在一個群體里,所屬各成員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相互作用,通過差異組合式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責,從而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群體效應,必須有足夠的活動來給他們創(chuàng)設(shè)展示的機會。如讓某一個小組或某一個人選擇自己比較有把握的問題,面向全班同學進行答辯:可以是對辯,讓每個組的組員進行一對一的比賽,讓他們在辯中更加積極;還可以辯論,每個組的觀點都不一致,讓他們充分爭議,理解越辯越明;還可以是比賽式,讓各組之間形成競爭,在展示中論英雄。這些方法可以根據(jù)課文的不同、學生的問題不同、課堂氣氛的不同進行選用。馬克思說:“真理是由爭論確立的。”我們就是要使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越來越愿意表現(xiàn)自己,越來越渴望證明自己。語文課給了他們機會,他們就會越來越愛語文課,越來越熟練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不正是我們所愿意看到的么?
兒童心理的動力不在外部,而在內(nèi)部,內(nèi)部的矛盾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真正原因。引導學生自主評價,是發(fā)揮兒童自覺能動性的措施之一。自主評價包括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人的評價。無論是讀書、發(fā)言或是小組展示,都讓他們參與到評價活動里,讓他們做記錄,說意見,從而全面鍛煉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學習《窮人》一課時,怎樣理解漁夫和桑娜的內(nèi)心變化是課文的難點。進行生硬的講解,很容易破壞語言的優(yōu)美和作品的韻味。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分析評點、再改進的方法,使學生讀得投入,議得認真,學得明白。在讀中學,在議中品,很好地保持了名家名篇的原汁原味,更能體現(xiàn)語言的魅力。
現(xiàn)在的教育已不再是簡單地傳授課本知識,必須樹立大的語文觀,讓學生走出去,擴大學習范圍,這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方面。事實證明,通過收集資料,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體驗,一種能力。在學習《長城》一課時,我讓學生去搜集有關(guān)長城的資料。有的學生在書店逗留了一天,在茫茫的書海中流連忘返;有的學生趴在中國地圖上描畫長城的走向,累得腰酸背疼,從中體驗到修筑長城的艱辛;有的同學收集到有關(guān)長城的傳說,還找到一副頗有情趣的對聯(lián):“朝朝朝朝朝朝朝,長長長長長長長。”引起大家極大的興趣。在為《鳥的天堂》配解說詞時,有的學生甚至專門去外地的植物園考察。這一系列的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產(chǎn)生提高自己語文能力的愿望,使語文更貼近現(xiàn)代生活。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使人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認為教師的作用消失了,學生陷入了無序的混亂學習中,知識被分解得支離破碎。在這里,我們很有必要重溫一遍葉圣陶老人說過的話:“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熟練技能。”“最終的目的是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所有技能,沒有通過光說不練就能形成的。多年來的語文教學不是說少了,而是嚴重地練少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手動、口動、眼動、心動,正是對語文本質(zhì)的一種回歸。
當然,既然是例子,就要找到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可供學生將來舉一反三,這確實需要教師的指導,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有幾點需要注意:
1.要注意氣氛的調(diào)控。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這一點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guān)注。我們必須使學生明白,語文是很有感情的,必須把自己的心放進去,才能體會得到。為此,老師必須營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進行感受,教師更要以自己充沛的感情去感染學生。如在學習《草原》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大家唱一些關(guān)于草原的歌曲,激發(fā)興趣。然后,請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第一段。在老師如天上白云一般飄悠的朗誦中,學生完全陶醉在遼闊草原的美景中,深深折服于老舍先生的文字。有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shè)計板書、自書課題等,使他們感受和諧的教學形式。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等待。捕捉住一點點思想的火花給予肯定,以造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可以不夸張地說,學生能否發(fā)自內(nèi)心地自主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前期對氣氛的營造是否成功。
2.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鬃釉缇吞岢鲆虿氖┙痰慕虒W原則,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用一個標準來看待學習。要使學生自主學習,必須對每個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同的學生進行評價時,必須結(jié)合他們的實際,這才稱得上是對學生的真正公平,也才能使學生全體參與、全程參與。
3.要特別注意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讀中感悟,鼓勵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會批注的方法。要有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要有查字典的基本能力,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強化,還需要扎扎實實地訓練這些語文訓練點。
4.注意知識的整合。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把知識向橫向和縱向拓展,這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而這恰恰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如以作者為線索,把作品連成串,整體感知作品的風格,加深對名家的認識;以內(nèi)容為線索,找出相似內(nèi)容的文章,讓學生感知同樣內(nèi)容的不同寫法;以主題為線索,把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文章組合到一起,去體驗他們共同的情感;以語言為線索,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貫東西、情通南北、運用自如。
總之,要把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徹徹底底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一種天地任我行的豪氣,在我能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我能行的自信,從而產(chǎn)生以祖國文化為榮的自豪,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