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陽區(qū)玫瑰園小學 胡娟
備課組建設中的“五煉”
■武漢市漢陽區(qū)玫瑰園小學 胡娟
在備課組建設中,武漢市漢陽區(qū)玫瑰園小學備課組遵循“啟發(fā)—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認真分析學科特征和人員結構特點,努力構建備課組文化?!皢l(fā)——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素質目標有三個層次:想學——會學——發(fā)展。該模式參照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的JIP實驗,操作程序為“引出課題——研討釋疑——探究發(fā)現——運用發(fā)展”;形成三種操作思路:教的活動思路、學的活動、心智發(fā)展。“啟發(fā)——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成果形成于“九五”期間,學校將這一成果的研究,運用于“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的新課改中,與當前課堂教學發(fā)展與研究的需要相結合,開展了“啟發(fā)式高效課堂”以及“啟發(fā)式文化課堂”的探索工作。在研究中,我校在備課組建設中踐行“五煉”,努力提升備課質量。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guī)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從1995年開始,我校一直致力于“啟發(fā)—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并確定了主要流程。備課組老師們根據這一流程設計教學過程。在上學期漢陽區(qū)“文化課堂”展示活動中,我校高數組胡占莉老師結合學校的“啟發(fā)—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執(zhí)教了《中位數》一課。在初試之后,大家一致的感受便是課中的模式體現得不夠明顯,感覺例題的教學應該是一個整體,似乎為了配合我們的模式而硬生生的割裂成“研討釋疑、探究發(fā)現”這樣兩個環(huán)節(jié)。也有老師認為“釋疑”的過程不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發(fā)現嗎?這兩個流程相互包容,措辭似乎有些不妥,因而使得教學模式并不是很清晰流暢。于是,帶著問題,備課組老師們一起對模式進行了再次的學習研討。最后我們將教學流程調整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呈現材料,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運用拓展,發(fā)展思維”,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次的活動,備課組老師們深刻地體會到教學模式是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成功地實現教學目的的。那么,從教學任務出發(fā),為教學目的服務,是設計教學模式的最基本的著眼點和出發(fā)點。在對模式的繼承過程中,也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時代特點進行完善和發(fā)展。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領會模式的精髓,創(chuàng)造個性課堂了。
“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校低語備課組的老師們從教學的“細節(jié)”入手,在備課中,努力做到“抓小、抓細、抓實”。
在備課組研討活動中,我們從教學的細節(jié)入手,用有趣、有利的開課三分鐘拉開序幕,所以“精彩三分鐘”成為我們低語備課組的攻關課題。備課組的“煉”細節(jié),集中體現在:
1.鍛煉。鍛煉每個老師展示自己,個個進入教研角色,鍛煉學生的大膽評價老師的膽量,及敢于辯駁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學習的隨聽者。
2.勵煉?;顒又袑?個班分為兩個組,各個組呈現的“精彩開課三分鐘”要各有特色,學生的評價方式也各有特色,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勵煉。它既激發(fā)他們在教學上的戰(zhàn)斗力,也勵煉了學生敢說敢參與的能力。
3.精煉。一節(jié)課40分鐘,但對學生來講,黃金時間只有15分鐘,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只有15分鐘?!熬书_課三分鐘需要老師用精煉的語言,著力于“吸趣”,側面引出教學的重難點。
學生對老師開課的評價,語言也要精煉,直接挑出老師的問題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煉就老師、學生精確地語言表達能力。
4.煉金。“金”就是指好的方法。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備課組活動展示完后去反思,反思的著力點不是“我們開課是否精彩”,而是這種以學生為主學生參與來評價老師的教研方式,是否讓我們每位老師有所獲。我們還會采用怎樣的教研方式將“精彩開課三分鐘”延伸到“精彩課堂四十分鐘”,由點帶面,讓教研由一個細節(jié)推向另一個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把課備精致。
專題教研活動是以教學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以專題活動的形式或以公開課的形式,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
我校語文備課二組圍繞“古詩教學中啟發(fā)—主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由于故事內容的時空跨度大,加上學生的閱歷尚淺,學生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從而使古詩教學“想說愛你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怎樣引領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領略詩人萬種風情,體會詩中意蘊,讓古詩教學耗時少,效率高,成為關鍵。備課組老師經過多次研討,首先確定活動內容目標,讓古詩教學有章可循。再開展學習有關古詩教學的經驗文章,并積極參加市區(qū)組織的古詩教學研討活動。備課組以《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為例,對四年級古詩詞教學的目標、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坦誠而熱烈的交流,大家達成共識:古詩的教學還是有章可循的,古詩教學可以分為這樣幾步:(1)解詩題,知詩人。(2)抓字眼,明詩意。(3)悟詩情,入詩境。(4)尋詩律,品詩韻?;顒又?,靳艷老師、王蕾老師、周清老師和熊煥真老師分別針對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研究,積極探索啟發(fā)主動教學模式,打古詩教學的高效課堂。這次活動讓備課組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教學實踐中,讓每一個老師都對古詩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進行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從而獲得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于今后的教學中靈活運用,促進了大家的共同成長。
“合力致勝,合則盛,分則衰,合者勢大,分者力弱?!眰湔n中,必須注重發(fā)揮每個成員的作用,形成合力。
備課組是教師的家園、成長的樂園。一個語文備課組,就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的優(yōu)秀不是表現在某一個或某一部分隊員的優(yōu)秀上,而是要體現在這個團隊的智慧發(fā)揮如何,集體的向心力怎樣形成,以及集體的工作效能如何發(fā)揮。在團隊里面,要發(fā)揮各種優(yōu)勢,都需要講究合力。我校高語組,就是一個強大而有力的團隊。這個團隊共有10名朝氣蓬勃的語文教師,他們積極參加語文備課組的活動。每個單周星期三的教研活動,大家暢所欲言,談語文教學的現狀、談未來、談得失……在研討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個人與團隊的關系正如小溪與大海的關系。只有無數個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時,才能迸發(fā)出海一樣的力量。因此個人的發(fā)展離不開團隊的發(fā)展,個人的追求只有與團隊的追求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
備課組既是一個教學管理組織,又是一個教學系統(tǒng),更是學校教育教學最基層的戰(zhàn)斗堡壘。加強備課組建設是學校進行教學管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手段。集體備課發(fā)揮著橋梁和紐帶的功能,我校低語備課組的每位教師的知識結構、人生閱歷、智力因素、教學經驗的不同,教師們的教學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讓不同起點、不同類型的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長與發(fā)展,集體備課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每周三的定期集體研討,讓備課組成員把單元內容教學中自己的疑問、設想、創(chuàng)意拿出來交流、討論,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備課組始終將“求同存異”作為集體備課的思維指向,統(tǒng)一思想,不統(tǒng)一教學設計,倡導把集體備課和獨立備課有機結合,從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個性特點鮮明的教學方案。集體備課中,每位教師的個性都得以體現,大家展開激烈的討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拓展了教學的思路。高效的集體備課促進了教學困惑的解決,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促進了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責任編輯 王愛民